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二妹到底没好意思多抓,她只拿了一颗,被凉得咳嗽不断,实在吃不来这贵价的好东西,因此几下咬碎吞咽进去,便不肯再受这样的折磨。

车上除了他们,还有三个隔壁村来城里干活的人,两女一男,几人都是能说的性子,出身收入也都一般无二,因此很快熟络起来。

“今年家里的收成好,卖了粮便挣了一些,再加上我今年存的钱,足够起几间新屋了。”

“可惜城里的屋子是越来越贵了,就是城边上的一间小屋,一室一厅的,都得五千块了,这谁买得起?我有这个钱,在老家都能单盖一套了,一家老小都能住进去。”

“还多了许多党项人,我看他们大多是不肯种地的,要留在城里干活,房价只有更贵的。”

钱二妹有些好奇,她还从未考虑过在清丰县城买房子:“阮姐来以前,城里的房子贵吗?”

同行人笑起来:“凡是城里的房子,就没有不贵的!以前嘛,哪怕有钱都买不到,城里还有许多人家几代人挤一间呢,为了一套房子,还得贿赂小吏,就是贿赂了,都不一定能得房子。”

“倒也是。”钱二妹,“以前也不兴扩城。”

清丰县的城墙早就拆了,如今的清丰县已经扩了两回,倘若人口再多下去,估计就要勘测土地,另起新城了,钱二妹觉得这是迟早的事,不仅外来人口多,本地夫妻虽说多生的少了,但立住的却多了,孩子吃得饱,生活环境又干净,只要不是娘胎里就带病,或是得了什么急症,大多都能安稳的活下来,曾经清丰县是阮地学校最多的县城,如今学校都要不够用了。

幼儿园也多了许多,托儿所也一样。

等这一批孩子长大,清丰县如今的大小,那是真的不够看。

考吏目出去的毕竟是少数,或许也有一部分会出去找活,但留在本地还是占多数,到时候清丰县的人可就真是满坑满谷。

更别说不少村里人都在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

如今他们还没钱在城里买房,但再存个十多年就说不准了。

钱二妹有些忧心,村里人往城里跑,地谁来种呢?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晃而过,这样的大事自然有大人们操心,同她这个小民没什么关系。

“要我说,村里也没什么不好的。”

“就是买东西麻烦了一些,但也能赶集嘛!平日里吃喝在村里就能解决,衣裳一年也买不了几件,虽说挣不到多少钱,但也花不了多少。”

“也是这个道理,村里也简单,一个村的人都熟,只要路都修好了,在村里和在城里也没什么差别,咱们还有自个儿的地,好歹房子不贵的。”

“我们村地方好,都是平地,也没什么巨石,今年驻村的女吏牵线,预备着村里出钱建个养牛厂,专卖耕牛,这要是建起来,村里的日子就好过了,凭着牛,也得修大路!种地的肥料也不愁了,只是前头投入大,要朝官府借钱。”

“不过是农业贷,还是村子的名号,利息低许多,我看是很做得,要是真能建起来,我也就不必进城干活了,待在村里就有活干,还能看住几个孩子,不叫他们学坏。”

钱二妹倒没有这样的念头,自然了,村里的叔叔婶婶们对她和寡母不算坏,但要说有多好也不至于,村长即便是她舅爷,也不可能假公济私照顾她们母女俩。

对她来说,还是城里更好,村里各户人家离得都不算近,要是有歹人摸进了村,摸进了她家,就她和寡母两个人,能打得过吗?恐怕护住自己都是难事。

尤其种地,她们能种的地很有限,哪怕家里有牛,随着寡母年纪渐大,重活都不太能干了,钱二妹也舍不得,总不能叫寡母七老八十还要打稻谷吧?

城里虽然人情淡薄了些,但邻里间倘若能处好,与亲戚也差不了多少,亲戚之间还有反目成仇的。

就算遇到了危险,吼一嗓子,总能叫许多人听见。

城里吏目多,役吏也多,治安就好,小偷小摸都不算事了。

从清丰县颠簸到村里,花了近八个小时,钱二妹的屁股都快被颠成八瓣了,下车的时候都要扶着门框小心翼翼地挪下去,好在她东西不算很多,勉强支撑地住,牛二哥就苦了,不仅小心翼翼,还得弯腰驼背。

这时候天也快黑了,只有些晚霞的余光,两人便不再多说,打了招呼便各自往家走。

村里的年味其实不算重,说起来,反倒是城里年味重一些,毕竟家家户户挨得很近,挂起灯笼来就是火红的一片,不像村里,即便也家家挂灯笼贴对联,门口也显得冷清,只有初一开始走亲戚,小孩子跑来跑去拜年才显得热闹。

不过村里有一点好,就是可以放鞭炮,钱二妹家是不放的,但可以去别家凑热闹。

城里不能放,因为易燃的东西很多,之前有人偷偷放,燃了一个小摊子,虽说是小摊,但还是让那家出了一笔钱。

“娘!”钱二妹站在自家院子门口,她冲里头大喊,“娘!我回来了!”

寡母听到动静便快步走出来,她拉开院门,一看钱二妹大包小包,脸上就止不住的乐:“你也是,家里都有,你买什么?还买了对联?去年的不是还能用吗!”

她从钱二妹手里接过一袋,两人进了院子,又仔细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