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丰城边的车站旁,钱二妹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伸着脑袋等牛车来。

这是官府经营的车站,但不是火车,火车如今还不能通向乡镇,便有了这样的畜力车站,照样有站台,乘客仍然要买票,价格是固定的,发车时间也固定,也就让百姓少了许多麻烦。

马是金贵畜生,近处的乘驴车,远处的坐牛车,马车是见不着的。

钱二妹买了糕点,又碰见了卖对联的摊子,摊主曾经是个书生,学问不知道做得好不好,不过一手字确实是童子功,平日里有工作,快过年了,便摆个摊,挣个润笔费,过年也多个进项。

以前钱二妹这样的人,捧着钱也求不到书生的字,如今花个两块钱就能得对联,不买仿佛就亏了,因此她没忍住,又掏了钱。

这就停不下来了,袖套得买两双,罩衣也得买一件。

芝麻糖也是好东西,总得买一袋。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剩下来的一百块只剩下三十了。

钱二妹悔不自胜,她不敢跟寡母说自己开了作坊,那就更不敢朝寡母伸手要钱,这三十就是她年后来城里能花的全部。

实在不成……恐怕还得找人借钱。

就是不知道该找谁借……

铃声渐近,牛车上挂着铃铛,随车而响,在一旁蹲坐着的乘客便站起来,凑近了站台。

这铃铛也并非一直挂着,等乘客坐满,上了路,车夫便要将铃铛取下来,免得叫牛听久了急躁。

一辆牛车能坐六人,行李也不能多带,倘若行李多,便要买两张票。

钱二妹担心自己被车夫赶下去,叫她重新买票。

好在车夫只看了她一眼,倒没说什么,只叮嘱道:“你东西不多,就是零碎,仔细收好,倘若丢了可不要找我的麻烦。”

钱二妹连声说:“自然自然!”

车夫点点头,钱二妹便将年货一半塞到座位下头,一半抱在自己怀里。

如今百姓少有对准时间乘车的,都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就来等,他们看过车票,对了牛车车厢上的次号就开始上人,钱二妹紧抱着怀里的年货,双脚又抵着座位下的纸袋。

虽说如今很少听见杀人抢掠这样的大案,但小偷小摸依旧是常见的,并且很难查。

丢了东西去役吏署报案,多数都没有下文,除非抓住一个惯偷,由那惯偷供述同伙,才有可能找到罪魁祸首。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偷窃的人里本地外地的都有,他们也不会在清丰县销赃,而是带到外头去。

更何况他们也不偷贵价物,偷得都是一些平常物件,失主大都也懒得麻烦,自认倒霉,役吏也不好查,毕竟家家都有的东西,除非当场就被抓住。

钱二妹的东西虽不贵,但那也是她用仅剩的一点积蓄置办的,她决定一路上都要小心仔细,决不能打瞌睡,防人之心不可无。

“牛二哥!”钱二妹的眼神一晃,看见了正上车的男人,两人一个村,虽说没有沾亲带故,但在这时候碰见便不由亲近了许多,“呀,你带这么多东西,可是买了两张票?”

牛二哥憨笑了一声,他坐到钱二妹身旁,边放自己的行李边说:“给你嫂子多带了一些,还有你侄儿要看的书,还有给家里带的年货。”

“二哥的日子真是过得!”钱二妹羡慕道,“狗子也读书了吧?”

牛二哥脸上的憨笑就消失了,愁道:“他是随了我的狗脑子!在班里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我看啊,他读个小学就罢了,送他去学一门手艺,将来有口饭吃,我这个当爹的也算对得起他了。”

钱二妹忙安慰道:“或是开窍晚?我听一个同事说,她女儿小学成绩也是差,读了中学就立刻开了窍,如今正琢磨着考哪个大学呢!”

“哎!”牛二哥摆摆手,“我同你嫂子都商量过了,他读不进去,又何必一直逼他?好手好脚的,如今这世道,大不了也种地嘛,总归饿不死。”

“换做以前,他哪里有书读?如今他十岁,读完小学也有十二了,再学两年手艺,十四岁,正可以上工干活。”牛二哥,“想通这个,我心里就好受多了,家里就没有儿孙为官做宰的命!”

这是牛二哥的伤心事,钱二妹便不再提,而是话锋一转的关切道:“嫂子还好么?可还想娘家?”

牛二哥:“她还是想,但那有什么法子?只能等阮姐什么时候打过去了,好在她如今在家里养猪,学了给猪牛接生的手艺,事情多了,就不再常念常落泪了,不过……哎!”

牛二哥原是成不了婚的人家,但前些年逃来阮地的宋人不少,其中也有不少适龄的姑娘——自然了,在阮地适龄,那意味着在老家是成过婚的,她们上过了扫盲班,有了活干,一些就愿意在当地再找个男人组成家庭,牛二哥的妻子就是在做工的时候和牛二哥看对了眼。

婚后她很快就怀了孕,辞了工,等孩子断了奶,便又去上了家畜治理学校,在老家养起了猪。

家里的地倒是还种着粮食,不过都换成了土豆,毕竟种旱稻更费功夫,忙不过来。

牛二哥则还在城里上工,每个月回一趟家。

一家人的日子是很好过的,段二嫂因着有给家畜接生的手艺,在村里也很受尊重,连村里开会都要请她过去。

牛二哥如今最怕的,就是段二嫂曾经的丈夫孩子找过来,段二嫂是因为老家有人造反才逃的,一家人在路上失散,她也不知道他们是逃到了阮地还是又转头回了老家,或是在路上出了意外。

段二嫂对曾经的丈夫或许没有什么感情,但对孩子则怎么也放不下。

牛二哥怕那男人用孩子把段二嫂勾回去。

钱二妹只能安慰道:“你对嫂子那样好,就是娘家人找来了,嫂子肯定也放不下你。”

牛二哥用手搓了把脸:“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狗子都十岁了,我倒是肯和他们当亲戚走动,平日有什么事我也能去搭把手,只别把你嫂子勾走就成。”

钱二妹继续安慰:“二哥你也说了,都这么多年了,倘若他们运气好,或是逃去了钱阳太原,或是回了老家度日,如今应当也新成了家,同嫂子不过是多年前的香火情,就是子女情分,先前的孩子如今也应当快二十了,是个大人了,不至于非要爹娘重归一处。”

“倘若他们运气不好……那,清明节多上一炷香,也算是份安慰。”

“更何况这孩子要是懂事,也应当知道嫂子当年是被乱兵冲散,当年来了咱们这儿,也不是立刻就同你成了婚,那也是各处打听,四处寻人的,总不能找不着他们,她的日子就不过了吧?生死都不知,难道要叫她一辈子守贞?”

牛二哥总算是被安慰到了,他点点头:“是,很是这个道理!你嫂子是个好人,再老实不过的!”

“来来来,我买的薄荷糖,这玩意贵呢,你吃你吃,抓几颗回去,别跟我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