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 第296章 奥斯曼帝国的金融动荡与萨拉热窝事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6章 奥斯曼帝国的金融动荡与萨拉热窝事件

第296章 奥斯曼帝国的金融动荡与萨拉热窝事件

>>>

次日,德萨阿德(dersaadet)债券市场,这片奥斯曼帝国内最大的债券交易场所,同时也是有望发展为奥斯曼帝国证券交易所的核心商业机构,此刻却被汹涌的危机所笼罩。大量债券仿若汹涌的潮水,毫无征兆地疯狂涌入。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哪个混蛋干的!”一位交易员满脸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愤怒地咆哮着,声音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

“债券价格已经暴跌到了谷底!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债券!”另一位交易员双手抱头,眼神中满是绝望,声音颤抖地喊道。

“啊,这下完了!这数量也太恐怖了!”有人瘫坐在地,脸上写满了无助与惊慌,发出绝望的哀号。

大量债券的疯狂涌入,让德萨阿德债券市场瞬间沦为一片混乱的修罗场。仅仅在当日,交易便被迫中断。奥斯曼帝国紧急派出监察人员,匆匆关闭了债券市场。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冲击过于巨大,在已经宣布延期偿债的脆弱局势下,它就像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轰然爆炸,一场旨在榨取利益的浪潮,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奥斯曼帝国。

中央银行选择了沉默,而帝国政府则发出了绝望的呼喊。

德萨阿德(dersaadet),这个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别称,在帝国首都中心爆发的这场债券市场风波,其影响力如同涟漪一般,迅速扩散至整个帝国。

[奥斯曼帝国违约危机急剧加剧。]

[巴尔干半岛局势逼近临界点。]

[无法预测明天的火药桶半岛。]

五天后,加拿大魁北克。

杜鲁门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手中的报纸“啪”地一声被合上。

“现在他们该有点想谈判的心思了吧?”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脸上露出一丝志在必得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些许狡黠与自信。

>>> 与奥斯曼帝国会谈的最后一天

这是与奥斯曼帝国会谈的最后一天,公共债务管理委员会(opdA)的债权代表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脸上满是焦虑与无奈。

他们仍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即便试图从奥斯曼帝国夺取“经济”权益,可现实却无比残酷,实际上值钱的东西早已被一扫而空。

“这可实在是不行啊……”一位债权代表无奈地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沮丧。

奥斯曼帝国既不需要将其货币里拉进行兑换,想要吸纳英镑或美元,又没有足够令整个债权团满意的份额,而且其外汇储备已见底,几乎濒临违约的边缘。

债权团的成员们暗暗将目光投向杜鲁门,而杜鲁门则显得相当从容淡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詹姆斯,债券市场有消息了吗?”杜鲁门转过头,看向身旁的詹姆斯,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债券市场已被关闭,实际上已经彻底崩溃。这次把维持债券市场的大势力都一扫而空,市场潜力也彻底枯竭。”詹姆斯恭敬地回答道,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仿佛在汇报一场伟大的胜利。

“还不错。”杜鲁门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并不着急,因为在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最大的德萨阿德债券市场埋下的“炸弹”,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他已经无需再等待。

德萨阿德债券市场不仅是债券交易场所,还是一个兼具证券交易所功能的大型金融交易市场,也就是说,证券、债券等各类金融产品的流通市场被彻底阻断了。

“已经过去五天了。”杜鲁门喃喃自语道,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市场关闭后的五天里,当天债券市场便陷入绝境,随后的四天里,狂风般的冲击猛烈袭来。

尽管奥斯曼帝国政府竭尽全力阻拦,但各地的交易场所还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全部覆灭。

对金融人士来说,信息就是生命,而谣言传播得比话语还快,整个奥斯曼帝国的金融体系陷入了一片混乱。

“奥斯曼帝国本身没几家银行。中央银行已被欧洲列强瓜分,若要列举大型银行,几乎只有吉拉特银行。”詹姆斯皱着眉头,向杜鲁门分析道。

吉拉特银行,这是打破奥斯曼帝国原始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只要吉拉特银行倒闭,奥斯曼帝国经济就可能走向灭亡,一心想移植现代金融体系的奥斯曼帝国,将会倒退到中世纪。

“少爷,我们的目标不就是阿拉伯半岛那些荒地吗?吉拉特银行怎样都行吧?”詹姆斯小心翼翼地问道,眼中带着一丝疑惑。

杜鲁门咂了下嘴,“从经济角度观察,奥斯曼帝国领土上的行政区基本上是以合作社形式存在的农村共同体。吉拉特银行初期也是合作社形式,但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提供主要资金。”杜鲁门耐心地解释道。

奥斯曼帝国中央政府以国土基金的名义,在各地设立合作社。以国家出资的基金为核心,农民们组建了合作社。“大多数农民”都加入了合作社,信用交易也开始活跃起来。

“这就是银行啊。”詹姆斯恍然大悟道。

“当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帝国各地盛行的是高利贷者。要是没有现代银行,这不就是中世纪嘛。”杜鲁门微微摇头,感慨道。

勉强算近代吧,不管怎样,这相当于政府用出资的金额设立了政策性银行,储蓄和贷款业务变得活跃,信用交易也逐渐稳定下来。

“将全国各地区的国土基金整合起来的现代银行,就是吉拉特银行。”杜鲁门继续说道,“实际上,这是国民的银行。奥斯曼帝国的国民大多与吉拉特银行存在经济联系。以国家基金为核心凝聚起来,称它为政策性银行也不为过。”

“明白了吗?”杜鲁门伸出一根手指,认真地看着詹姆斯,“就算我们占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波斯湾沿岸地区,那也是人们生活的土地。”

“……啊!”詹姆斯似乎明白了杜鲁门的意思,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奥斯曼帝国,幸运的是,当时还不像21世纪那样,恐怖分子横行、宗教极端主义猖獗。那时的穆斯林还算温顺,所以得妥善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其实把他们都赶走会很省事。用机关枪一扫,像驱赶高地人一样把他们都赶走,那该多轻松。”杜鲁门半开玩笑地说道,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认真。

“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詹姆斯疑惑地问道。

“伊斯兰教信徒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他们虽非血脉相连,但基本上以兄弟相称。”杜鲁门耐心地解释道,“这与基督教的兄弟姐妹情谊不同。意思是在伊斯兰教这个宗教纽带下,他们如同一家人,想必沙漠这种极端环境也对此产生了影响。即便存在个人性格差异,但无故杀害穆斯林,从长远来看绝非好事。”

杜鲁门要是贸然大开杀戒,同属一个教派的宗教国家可能会像疯狗一样群起而攻之。那样一来,他们觉醒后可能会演变成现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首先得与他们和睦相处。要是把他们都消灭,整个阿拉伯半岛都可能与我们为敌。”杜鲁门严肃地说道。

“这宗教挺可怕的。”詹姆斯小声嘀咕道。

“这也是为了生存的宗教。”杜鲁门微微点头,“在从油田产区把石油全部开采出来之前,我可不想被赶走,更不想因战争消耗大量费用。相比之下,以福利的名义花点小钱,收获的利益会更大。”

“既然已经搞垮了奥斯曼帝国的债券市场,现在农民们唯一能依靠的经济手段就只有吉拉特银行了。”杜鲁门继续分析道,“毕竟没人会马上转向高利贷,从企业角度看,商业票据市场已经崩溃,无论是个人贷款还是企业贷款,都只能依靠吉拉特银行解决。一切都集中到了吉拉特银行。”

“可以搞垮它,也可以收购它。”杜鲁门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搞垮吉拉特银行,奥斯曼帝国经济就会退回到中世纪的经济困境。收购它的话,预计会有相当大的支出。毕竟这是帝国层面的银行,客户数量众多,绝非普通银行可比。”

“您打算怎么做呢?”詹姆斯小心翼翼地问道。

杜鲁门耸了耸肩,“一下子把吉拉特银行全盘吞并太不划算了。我只想像老鼠偷米一样,一点点拿走我需要的土地,没必要掌控一个覆盖整个奥斯曼帝国的银行。”

“那投资怎么样?”詹姆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奥斯曼帝国很快就会解体。我可不想承担这个风险。”杜鲁门果断地摇了摇头。

“那……把业务部门拆分,只收购需要的地区分部就行了吧?”詹姆斯又问道。

说起来容易,谁会这么轻易让你如愿呢。詹姆斯用眼神表达了这个意思,对于他意料之中的反应,杜鲁门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般情况下,对方不会同意。因为这会破坏合作社最大的优势——规模经济。”杜鲁门耸了耸肩,“但办法还是有的。”

>>> 杜鲁门的计划与威胁

他站起身来,包括债权团在内的奥斯曼帝国部长们都转过头,惊讶地看着突然起身的杜鲁门。想想看,杜鲁门今天凭什么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各位。”杜鲁门大声说道,同时轻快地拍了一下手。瞬间,在座众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过来。

“我们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介入吉拉特银行的债务削减和结构调整,并进行管理监督。这是为了尽快解决奥斯曼帝国的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杜鲁门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宣布一项不可更改的决定。

“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奥斯曼帝国方面立刻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都已经要把土地拱手相让了,现在连经济主权也要被剥夺,简直跟强盗没什么两样。

“首先,在与欧洲列强就公共债务削减进行谈判方面,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能力更强。”杜鲁门不紧不慢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自信。

众人心中一紧,负责谈判的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肩膀微微一颤。虽然很细微,但杜鲁门敏锐地捕捉到了部长们的这一小小震动。

“此外,与在先进金融领域相对薄弱的吉拉特银行相比,由众多纽约大型银行出身的精英组成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结构调整和解决危机方面会更有帮助。”杜鲁门继续说道,“毕竟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的霸权国家。你们所处的环境,不可能拥有比美国华尔街更优秀的金融人才。”

“要是谈判时被对方狠狠算计,最后只落得一场如梦幻泡影般的合法金融诈骗,那还不如把管理交给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不是更明智吗?”杜鲁门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现实就是如此。你们既无法自行解决问题,又只会坐等被剥削。所以……交出经济主权。我来提供咨询服务,至于我的那份利益,我会自己想办法获取。”

“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咨询服务。”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这个名义,吞并吉拉特银行,再以结构调整为名,把各地区分部卖给杜鲁门系的银行。反正这个帝国迟早会解体,杜鲁门并不担心被反咬一口。要是他们敢反抗,他直接把这个帝国撕个粉碎。

“你这是在嘲笑我们的经济体系吗?”奥斯曼帝国的大多数部长都流露出不满,脸上写满了愤怒。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谓的帮助,本身就意味着对奥斯曼帝国金融体系的贬低,他们很不高兴。

“您觉得您现在还有资格说这种话吗?”杜鲁门冷冷地回应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

“……!!!”奥斯曼帝国的部长们被杜鲁门的话噎住,一时说不出话来。

“奥斯曼帝国本土已经有我们大量的工作人员。四天前在德萨阿德发生的有趣事件,我们已经知晓。”杜鲁门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

“……”众人脸色变得苍白,看来他们并非一无所知。看样子奥斯曼帝国本土的联络还算顺畅,但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愿屈服,还真是无谓的固执。

“一个月后,就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杜鲁门突然说道。

“……!!!”这次,债权团代表们猛地站了起来,尤其是英国代表,像是被踩到痛处,露出惊恐的神情。嗯,虽然不太明白,但感觉他们似乎都有不太好的回忆。

“如果奥斯曼帝国不接受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提议,为应对贵国的违约情况,我们将单方面加息150个基点。”杜鲁门的声音如同冰冷的寒风,让整个会议室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呼,欧洲列强的债权团代表们怒目圆睁,仿佛要把奥斯曼帝国方面生吞活剥。他们深知,如果奥斯曼帝国不屈服,自身本土也将陷入危险,这种情况他们绝对无法容忍。

“如果你们觉得一个月后才会行动而掉以轻心,很遗憾,美联储可能会召开紧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说不定今天就会召开。”杜鲁门嘴角露出微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残忍。

如果真的那样,欧洲债权团的朋友们心情肯定会“好”到极点,估计气得想动手把奥斯曼帝国方面撕成碎片。毕竟都是欧洲国家,这就是所谓的连带责任。

“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杜鲁门冷冷地说道,“好好做选择吧。要是不想死的话。”

杜鲁门脸上笼罩着阴沉的神色,“这样一来,中东的油田就是我的了。吃饭要把碗底都刮干净,这样才会有福气。怎么可能留一口饭不吃。绝不可能。一切都完美无缺。”

>>> 萨拉热窝事件与战争的导火索

奥匈帝国,波斯尼亚 - 黑塞哥维那共管地,萨拉热窝(Sarajevo)。

砰!砰!两声清脆的枪响,瞬间打破了城市的宁静。

“啊啊啊!”两声惨叫划破长空,两个人影应声倒下。

手持左轮手枪僵在原地的刺客,以及瞬间惊呆的士兵和护卫们,所有人都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立在原地。时间仿佛凝固了,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死寂。

“咳……咳咳……!”两人在车内流血倒地。片刻间,皇储夫妇就此断气,一切都在短短几秒内发生。

“殿,殿下!!!”一名护卫率先反应过来,发出绝望的呼喊。

“马上抓住那小子!!!就算把这座城市翻个底朝天也要抓住他!!!”一名军官愤怒地咆哮着,声音中充满了杀意。

“是塞尔维亚人!!!这是塞尔维亚人的暗杀!!!”有人大声喊道,仿佛在为这场混乱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啊啊啊!!!”人群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刺客被数十名冲上来的士兵群殴,皇储夫妇的尸体被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

“把所有可疑的塞尔维亚人都抓起来!”

“他们肯定是一伙的!”

突如其来的变故迅速传到附近的陆军部队,紧接着,紧急状态宣布,驻扎在波斯尼亚的陆军部队涌上街头。

“逮捕他们!!!”士兵们大声呼喊着,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冲向街头。

与历史不同,此时的军事紧张气氛愈发浓烈。对塞尔维亚人的无差别抓捕和囚禁开始了,私刑也随之而来,甚至在大街上开枪都无人阻拦,塞尔维亚人如同置身于一场残酷的黑夜。

哐当!玻璃破碎的声音接连响起,随后的纵火引发熊熊大火,巴尔干半岛被民族主义的怒火点燃。

“塞尔维亚人都是恶魔的后代!”有人疯狂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仇恨。

轰!轰!哐当!轰!医院的医护人员确认了皇储的死亡,这个消息连同一系列事件的进展,通过电报传到了皇宫。

哐当!有着百年历史的高级家具,在皇帝愤怒地挥下权杖时被砸得粉碎。

沉默与怒吼,皇帝无声的愤怒让人恐惧。紧紧咬着牙、面容扭曲的皇帝,唯有那颤抖的下巴,显示出他此刻的愤怒程度。

即便如此,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仍未失去理智。

“呼……”难以平息的愤怒,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无法抑制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

他愤怒的原因并非皇储的死亡,虽然悲痛,但还不至于发疯。

“……”

他愤怒的是帝国的安宁受到威胁。

由多民族组成的奥匈帝国,将因与塞尔维亚的战争而陷入危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一直努力压制的民族主义火种,恐怕再也抑制不住,即将爆发。

照此下去,奥匈帝国实际上就完了。

“我要下达命令!”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愤怒地喊道,声音中饱含着对塞尔维亚的憎恶。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现在已经不是了。

一场更为巨大的战争正在向欧洲招手。

萨拉热窝事件,伴随着几声枪响,真正的20世纪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