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乡试(一)
梁荣被赶出寺庙一事,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寺庙方面低调处理,未曾外传。
林向安对此并未与杨辉、孙文石提及,除了林远知道事情的始末,连王和信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这件事很快被林向安抛之脑后。
转眼间,八月初一,乡试的具体通知正式公布。
公告详细列出了考试时间、流程及各项注意事项。
考生需自备笔墨纸砚及生活必需品,而考场对所携物品的规定极为严格。
衣物必须单层,袍子、褂子、袜鞋不得夹层,皮衣需去面,毡衣须去里,厚褥一律禁止;
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
笔管需镂空,水注用磁(放墨水的容器,也叫瓷)。
木炭不得长于二寸。
蜡台限用锡制,且仅允许单层盘,蜡烛芯须贯通到底。
此外,考生需携带三天的生食,以应对封闭考期。
就连答题纸和草稿纸也需考生自行购买,且须前往指定的“买卷场”获取,并领取证明书,再交至收卷局登记、认印,填写个人信息,以备进入考场后领取正式答题纸。
林向安、杨辉、孙文石收到通知后,立即开始准备物资。
贡院附近有一条专售科举相关用品的街市,三人按着清单一一购置,未曾吝啬。
店铺掌柜见他们一次性采购颇多,出手大方,便热情地推荐其他实用物品。
“几位公子,看样子是头回备考吧?除了必须用品,还得备上号顶、开水壶、门帘这些小物件。”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店中的物品,“这开水壶不仅能烧水,还能煮粥。考场封闭三天,若能喝上一碗热粥,定能舒缓疲劳。”
林向安微微颔首,确实,考场环境严苛,吃点热食,总归能让人心情舒畅些。
门帘的用处也不难理解,毕竟考舍狭小,白日秋老虎肆虐,门帘多少能遮些阳光。
只是那“号顶”,林向安有些疑惑,便随口问道:“掌柜的,这号顶是做什么用的?”
“公子有所不知,”
这掌柜笑着解释道,“贡院号舍众多,有些年久失修,平日里倒还罢了,若遇阴雨天气,雨水渗漏,可就麻烦了!若考卷被打湿,岂不前功尽弃?这号顶便是用来遮雨的油布,防止屋顶漏水。”
林向安闻言,若有所思。
秋日虽少雨,可天气难料,万一真碰上雨天,就麻烦了。
掌柜见状,趁机劝说道:“当年,不知多少考生因漏雨毁卷,遗憾落榜,几位公子可得有备无患!”
林向安看了杨辉、孙文石一眼,三人心照不宣,皆觉此物必不可少。
“行,买吧。”
于是,一人备了一份。
三人采买时毫不犹豫,反正这笔银子本就是从那几个地痞手里要来的,生活也没用多少。
与其存着,不如用在正事上,倒也算物尽其用。
等到所有考试用品一一备齐,便静待八月初八入场应试。
乡试依旧沿用五人互相作保的制度,与之前参加科试时需廪生作保不同,这次只需五名生员相互作保即可。
林向安、杨辉、孙文石三人早已与刘文昌、段昊初约定好。
毕竟是熟识之人,彼此知根知底。
转眼到了八月初八,浙江贡院门前,天色未亮,考生们已排起长队。
林向安等人与刘文昌、段昊初汇合后,五人便一同站到队伍末尾。
望去四周,三千余名考生肩背卷袋、手提考篮,身披被褥,灰头土脸,活像一群沿街乞讨的叫花子。
人群密密麻麻,黑压压一片,连远处的贡院大门都显得渺小起来。
不远处,林远、王和信同刘文昌、段昊初的书童站在一起,目送他们排队进场。
随着三声号炮响起,贡院大门开启,考生们依次点名、搜检后入场。
然而,面对这乌压压的长队,林向安实在不对核检的效率抱有太多期待,估摸着,等轮到他们进考场,恐怕已是傍晚时分。
天色渐暗,终于轮到了他们一行人。
官吏手持名册,依次唱名,五人高声应答,出示浮票(临时身份凭证),核对姓名、籍贯、三代履历后,确认无误后加盖“验讫”章,方得以入内。
进入第一道仪门后,便是对携带物品的详细搜检。
官吏逐一检查考篮、笔墨、食物(如馒头、糕点)、被褥、木炭、水壶等。
林向安这次带了小米、切碎的腊肉丁、咸菜、豆角、馒头等食物,尽量确保三天内吃得顺口些。
检查无误后,考生们领取“照入笺”,准备进入下一道关卡。
来到第二道仪门,考生需提交照入笺,随后接受更为严格的身体检查。
这次的搜检格外严苛,可谓有辱斯文。
上到耳洞,下至谷道,从头顶到脚底,每一寸都不放过。
衣衫、鞋袜逐一查验,防止有人夹带作弊的字条。
林向安面无表情,心中却不免暗自叹息:无论如何,这一回一定要好好考,不然落榜后,再考还得受这些屈辱。
穿戴整齐后,林向安默默接过官吏递来的考生守则小册子,随后领取空白试卷,并进行号舍抽签。
贡院考生众多,号舍编号是按照《千字文》排序。
林向安抽到的编号是玄字十号,领取号码牌。
同时官吏在号簿(考生名册)上登记其姓名与对应编号。
这才通往第三道龙门,正式步入贡院内部。
考生按照抽签的号码牌寻找自己的号舍。
浙江贡院依照各府、州分区编排。
号舍呈“南北向”排列,每排数十间,以狭窄的巷道相隔。
整体布局宛若一条条深巷,因此这些考房也被称为“号巷”。
号舍位置不同,环境也有天壤之别。
靠墙的号舍相对遮风避雨。
巷道中央的号舍则容易遭受烈日暴晒。
最糟糕的莫过于靠近粪桶的号舍,不仅空气污浊,还招惹苍蝇蚊虫,一般人难以忍受。
进入号舍前,还得面临一次检查。
号军(监考兵丁)再次检查考篮、笔墨等物品,确认无夹带。
同时核对试卷封面的“浮票”与号舍编号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这才将考生放行。
这次检查结束,浮票便收上去,由贡院收存,归入号簿,作为后续处理舞弊案的依据。
同时领取空白试卷和草稿纸,这才进入号舍。
玄字十号位于巷道中央,虽避不开日晒,但林向安带了门帘,正好派上用场,可稍作遮挡。
进入号舍后,林向安第一时间将试卷纸和草稿纸放进卷袋里,保存好。
然后从考篮内取出油布,熟练地搭在屋顶,防备突如其来的雨水。
随后又将门帘挂好,只遮住上半部分,既挡阳光,又不影响通风。
安置妥当后,林向安将随身物品一一取出,依次摆放。
号舍墙面留有凹槽,正好可以放置油灯和食物。
室内两块木板,一块为桌,一块为椅,夜间拼合便成了狭窄的卧榻。
角落里的便桶,是考生三日内唯一的如厕之所。
整理完毕,林向安终于松了一口气,坐下来歇息片刻。
考场内静谧压抑,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息。
没多久,便听到一阵鼓声,紧接着贡院大门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