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海棠依旧
管他是几号呢,又不是李承泽自己结婚。
他砸好了一小盘杏仁,忙不迭地递到她跟前,捏起一颗微微欠身,带着几分笑意将坚果递到人唇边,柔声道,
“亲手剥的,赏脸吃吧。”
“谢谢。”她应道。
他顺手理了理衣角,放松的往后靠去,“客气。”
二人日常假客气。
陶镜杨抬眸瞧瞧天色,道,“该来了吧,这都几时了。”
“许是在路上耽误了功夫。”李承泽又拈起一颗杏仁递过去,“接公主的人来传话,说是大哥也去了,不知道要干嘛。”
当时陶镜杨问谁想去接公主进城门,点到李承儒名字的时候,这人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可能是不好意思?不懂。
她原还以为,李承儒这种永远都不会害羞呢。
本想差范闲去,只是这些日子范闲忙得脚不沾地,抽不开身。
后来才听闻,他这几日是带着林婉儿一起跟五竹修行新功法。
那便叫了他的老妹范若若去接,想着公主初来乍到,让个女子去接,也能让公主少些忐忑。
正巧,说曹操曹操就到。
来人传报,战翩翩的马车已然停在了宫门之外。
“走吧。”李承泽伸出手,轻轻拉着她起身,“咱俩又得去见人了。”
“烦,不想干了。”
“烦也得去,走。”
祈年殿。
送嫁公主的队伍浩浩荡荡几十号人,最前头是一位正使和两位副使。
皆是一身庄重,打头的也是女子,百姓们猜,这大约是宗师之人。
队伍后头,还跟着一批由北齐礼部官员组成的观礼团,一个个脸色瞧着跟死爹了一样
他们会一直待到公主成婚后的一个月,之后便会自行离去。
一入宫,辛其物便迎了上来。
他先是向众人行了恭敬一礼,而后接替了范若若大部分引领的工作。
如此一来,如今跟着范若若往祈年殿中去的,便只有公主,以及她身后跟着的八名官员。
北齐众人坐在龙椅的右手边,南庆这边则坐在左手边。
陶镜杨一进殿,目光先是在殿内众人身上扫了一圈。
可最先瞧见的不是大公主,而是那个多年未见的朋友。
她脚步一顿,似是也没想到来的会是她,“海棠?你我真是好久不见了。”
海棠听见自己被唤,缓缓起身。
目光与陶镜杨交汇,眼中的情绪复杂难辨,“是好久不见了,大约有,三年了?”
海棠朵朵身后的某个官员摸着胡子,看着陶镜杨的衣着配饰起身发问,“某不知是该称您大人,还是该叫您娘娘。”
气氛突然一冷,殿上突然多了些敌意出来。
两边的朝臣们互相大眼瞪小眼,比较而言,还是北齐人眼中的怒意更重些。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北齐言官这是想在这事上给陶镜杨找个不痛快。
南庆坐在靠门位的大臣冷哼一声,“北齐人也就这么点眼界,难道不知我们庆国朝堂没有男女之分吗。”
说话时语气尖酸刻薄,眼神也很是轻蔑,“莫非是心存嫉妒,却无能力而只好逞口舌之快?若是北齐俯首称臣,吾等倒愿意替各位接管一二~”
“你!”北齐官员气的要死,刚想出声反驳,便被海棠朵朵厉声制止,“不许多言!”
按照海棠的性格,输了就要认罚,不要搞什么言语上找补的事情。
陶镜杨倒是没被影响情绪,边走边说,“一别三年,世事不同。”二人上了座位,待坐定后,她轻轻理了理裙摆,才轻声道,
“自是沧海桑田。”
三年过去,大家似乎都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变得成熟稳重了不少。
殿上众人皆是竖着耳朵,屏气敛息地听两人的对话。
没人忘记四年前的这个时节,陶镜杨也曾领着南庆使团远赴北齐。
四年前,南庆送的是肖恩,还有如今的贵妃娘娘司理理。
四年后,北齐送的是公主,这不禁让人感叹一句,世事无常啊......
众人感慨万千,心思各异。
李承儒却没那么多的想法,他的目光自公主踏入殿内的那一刻起,就跟粘人家身上了一样,直勾勾地盯着大公主。
盯得公主都有些不自在,下意识地往海棠身边靠了靠。
李承泽瞧着自己大哥这副不值钱的样儿,心里就一阵闹心。
干咳了两声,试图提醒一下李承儒注意点儿风范,别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失态。
李承儒察觉到声音,收敛了一些,随后装作若无其事地移开了目光。
例行公事的一餐结束,桌上的餐食大多没怎么动。
众人的心思也没在吃上,着重商量了婚期和礼制的诸多事宜。
直到宴会结束,众人纷纷起身准备离去,陶镜杨将海棠叫住,“松 芝 仙 令,随我出去走走吧。”
海棠被叫得下意识回头,随即马上反应过来,装作找人的样子向四周张望着,“谁,松芝仙令也来了吗,在哪儿呢?”
自她去西胡后,便化名成了“松芝仙令”。
这些年一直帮着西胡单于出谋划策,致力于统一各部,为的是帮西胡壮大后一致对付南庆。
不过经此一战后海棠才发现,这西胡和南庆简直是天壤之别。
哪怕西胡成功建国,在南庆面前也完全构不成威胁。
再加上使团踏入南庆国土之后,他们亲眼瞧见了这儿百姓生活的景象。
用安居乐业都小了,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一样了。
那种深深的绝望感,便如同阴霾一般一直笼罩着海棠朵朵。
三年而已,仅仅三年。
南庆的变化翻天覆地,他们已经差得太远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