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大国军工厂,有点黑科技不正常? > 第431章 一百多吨根本算不上什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1章 一百多吨根本算不上什么

随后他们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其中一架并拆解研究,可惜部分零件丢失未能完全复制出来。

类似型号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这类重型直升机通常具有超过20吨的起飞重量。

当前我国自行生产的最强吊装直升机来自北方工厂集团,极限负荷约25吨,说明在这一领域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仍然依赖于海外采购解决需求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个时代,北方工厂也曾造出过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尺寸直升机,它的起飞总重能够达到百吨左右,并创下多项记录,例如1960年代就完成了44吨载重上升到2255米高空的创举。

尽管如此,随着相关国家政权变化及高昂的生产成本制约,大规模量产的希望最终破灭了。

尽管没有大规模生产,V12总共也只造了两架,但它的承载能力真的让人佩服。

而这差不多就是重型直升机能吊装的最大重量了。

能够吊起一百多吨的东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而且,这种型号的直升机制造成本相当高,就算是最顶层的军方势力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经费来打造。

然而对于陆地航母来说,一百多吨根本算不上什么。

如果陆地航母建成,它的重量会相当惊人。

这可是地面版的航空母舰,是一个庞大的地面战斗平台。

里面还需要装载大量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各种重型武器。

可能随便几辆装甲车加起来就有百吨的重量,而陆地航母内部要装载的数量远远不止于此。

别说一架重型直升机,就算是百架也无法将其整个吊起来。

用多架重型直升机把陆地航母吊起来的想法听起来挺直接的,但从没有人提过,不是没想到,而是大家都认为这个计划根本不切实际。

为了让直升机升空,它的旋翼叶片上下形成了压力差,从而产生向上的推力,使直升机离开地面飞行。

因此,旋翼对于直升机飞行来说至关重要。

要靠一群直升机去吊起如此庞大笨重的物体,哪怕转坏螺旋桨叶片,也不可能做到。

所以当李雨燕第一次看到这个设计时,心想师傅一定是疯了。

只有脑子出问题的人,才能想得出这样奇怪的设计方案。

景熵笑着回应:“确实困难重重,不过相对而言,这是所有方案里最为简单的。”

李雨燕瞪大了眼睛,一脸震惊地看着景熵:“师傅,您管这叫简单?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您的计划是建造一款至少能吊起上千吨重量的新型直升机!”

105吨已经是现有的世界纪录,并且已经成为历史记录。

抛开背后所需投入的巨大资金不说,单单想要达到105吨的吊装水平都已经十分艰难,至今为止还没有谁能制造出来如此恐怖的重型直升机。

就连二十多吨吊装级别的直升机,目前都还得从其他国家采购进口。

如今,景熵居然打算研制一种至少能吊上千吨的新直升机模型。

并且需要同时使用大量重型直升机一起运作,才能让陆地航母离开地面,这不是一两架的问题。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军队或势力尝试用这么多直升机去吊装同一个物品。

背后的技术挑战实在太多了。

不论是起飞还是降落,或者是空中转向等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是困难重重。

许多重型直升机同时协作完成任务简直难上加难。

即便是人搬运重物时也常会遇到协调不畅的问题,更不用说直升机这样的机械设备。

因此,李雨燕也被景熵这个胆大的计划吓了一跳。

事实上,景熵对此也经过了长时间深思熟虑。

也许对旁人而言这个方案匪夷所思,但对于他却觉得是在走捷径。

相比之下,依靠尚未明确成果的反重力系统,还不如开发一个全新的重型直升机更靠谱。

借助系统的辅助,成功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至于那个虚无飘渺的反重力技术何时能够问世,谁都不敢保证。

一旦开始研究将耗资巨大,并且不一定会有实质性进展。

在科研领域,成功与否就像战争一样平常。

但景熵凭借其超群能力大大降低了失败率。

此决定在实验基地内引起极大轰动,不过没多久所有人都恢复平静。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这里进行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研发。

尤其是景熵提出的项目,没有人怀疑会实现不了。

大家对景熵的信任达到了盲目程度。

在各个战区里,125工厂背后的主导设计师被称为神一样的存在,深受士兵们尊重。

在这个基地,景熵的地位早已封神。

不只是他本人名声远扬,还有他手下如李雨燕以及后来加入的十几位科学家,在兵器开发中均已成为关键角色。

这批核心人员全是景熵一手培养起来的新面孔,从未请过外界有经验的老工程师帮忙。

计划很快上报给了审核部门,并迅速交到了邵老手中审查。

多年以前邵老就曾特别指示过125兵工厂的所有文件都要由自己亲自过目,足见他对该工厂乃至景熵的高度重视。

阅读新提交资料时,邵老内心波澜起伏。

作为军宫楼最高掌权者,深知当前面临的不足之处,长期以来我国重型直升机一直依赖国外军方支持。

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各大区域指挥官早就羡慕这些先进的武器很长时间了,但是自主研发难度很高。

以前重视不够,现在意识到重要性,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如今服役中的多数重型直升机仍然主要依靠从其他军方势力处购得。

军宫楼研究出来的重型直升机,虽然模仿成分很高,性能也比较普通,跟顶尖军事强国的那些直升机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只能说,有点儿总比没有强。

各大战区早就对外国那些高级直升机垂涎三尺了,尤其是最近东南线第113战区刚刚发生的那场战争。

白鹰帝国和浪漫帝国在他们的国防部大楼里,投入了好多不同型号的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