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现在的AI像刚出生的小孩般脆弱,但它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超团队最初预期的好几倍。

更重要的是,从数据来看,景熵的想法确实有用,能让这AI持续进化。

与此同时,李雨燕的小组忙于构建125厂首款战斗用AI之际,景熵也没有闲着。

作为陆地航母项目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他本人亲自参与了很多具体工作。

当前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关于陆地航母的一个关键点:如何在铁路网络中断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速行驶至预定位置。

毕竟景熵希望这款“超级移动基地”能迅速抵达作战区域。

如果因为铁路瘫痪它也无法前行,那么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即便125厂有可能制造出一个坚不可摧的大平台,但在广袤的铁路网上完全避免被破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在实战中很多关键设施都需要重点保护。

所以一旦出现此类状况,整个系统效率将大大降低——这绝对不能接受。

为此,在组建该项目以来,景熵组织了多次技术研讨会议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个想法是尝试快速修复受损路段。

根据评估,在战争期间部分线路可能会受损但不太可能是全部,因此只需尽快修补前方破损轨道就可以继续前行。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毛病,可实际操作却没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庞大的机器上装满了军备、物资还有人员等,空间极其宝贵。

随车携带大量的备用轨材并不现实;而且带少了也可能不够应急需求。

有人提议从尾部拆除完好部分补到前面,但这不仅耗时而且必须先停下车来执行,违背了初衷。

于是125工坊提出另一种设想:研发一种特殊材料制的新式轨道,它能像软尺那样卷起便于运输,在需要时沿损坏轨道铺设即可恢复使用。

要求不高,只要足够支撑几次通过即达标。

然而这一概念超出想象范围,至今尚未实现。

之后团队还考虑过反重力科技作为一种解决思路。

这类技术虽然目前仅存在于科幻作品之中,但其实包括本国在内的顶尖军界早已有研究。

据说白鹰国已成功研制能够离地飞行的装置,达到了每小时近五十公里的速度,甚至《星球大战》中的相关车型也开始进行测试。

虽未普及开来,可是各国都在加大投入推动这方面进展。

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便开始了相关探索活动,预计未来不久内将有成果呈现出来。

但现在来说,军宫楼在这个领域还没有实际应用,所以125兵工厂能借鉴的经验并不多。

反重力技术的原理就是给物体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当这个反作用力大于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时,物体就能离开地面,在特定高度悬浮起来。

目前的技术手段中,并没有能够完全抵消地心引力的办法。

现在的军方高层做的工作,其实只是在克服地球的吸引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消除引力。

理论上,彻底屏蔽引力或者让飞行器逆向加速都不现实。

当然,也无法制造出负质量的奇异材料。

虽然某些实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类似于负质量的效果,但这种效果太微弱,在反重力应用上毫无帮助,也就无法进行实际应用。

如果125兵工厂真的能开发出一套反重力系统,那这成就可能超过北冥鲲超音速潜艇带来的影响。

因为这项技术不仅会让军宫楼乃至整个龙国的科技水平飞升,甚至会推动整个人类科技进步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然而,几个月的研究之后,景熵放弃了这条道路。

现有的资料和他手中的知识不足以支持研发反重力装置及相关的武器装备。

况且他不想长时间停留在理论层面,他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成功打造陆地航母。

简单来说,他是兵器开发者,不完全是一名科学家。

不同于李雨燕天赋异禀,景熵所倚靠的是自己体内自带的一个“外挂”——系统!

但若在系统中找不到相关的反重力技术支持,那他就不可能完成这一项目。

反复考量后,景熵决定采取相对传统的策略,即通过克服地心引力使陆地航母短暂离地,在空中移动一段距离后落到普通铁轨上去。

正当他在实验室里冥思苦想时,李雨燕兴冲冲地闯进来,迫不及待地给他展示了一些AI智能的新进展。

两人交流间,屏幕保护突然消失,露出一个新设计的模型。

从屏幕上的显示可以看出,在庞大的陆地航母之上增设了数架直升机,它们通过悬挂链条与舰体紧紧相连。

李雨燕瞪大了眼睛,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师傅,你不会……是打算让这些直升机直接拉起整个航母吧?”

屏幕上呈现的设计概念确实如此,不过这只是初步的想法而已。

它采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依靠外部力量强行提起航母并实现短程飞行。

其实这样的思路并不难理解,其他军队也有过类似的尝试,比如用直升飞机吊装坦克等重型装备。

举个例子,白鹰帝国的支奴干运输机。

这款特别设计的飞机配备有两个旋翼,呈纵向排列,而且引擎安装在顶部,提供了额外的运载空间。

它内部舱室宽敞平整,最大起飞载重量高达22吨,可以轻松装载一辆小型直升机或者几辆轻型战车,甚至还能运送六管炮。

经过改进后的特种机型甚至能携带一艘快速巡逻艇。

最让人羡慕的特点是,它具备一种独特的降落方式,双旋翼配置能让其尾部稳稳停在一个凸起地形上而头部依旧悬空,方便人员上下。

此功能使得该型飞机对降落场地的要求非常低,适应性极强。

因此受到了多个军事机构的喜爱,包括军宫楼在内。

事实上,在两国关系良好的年代里,曾经有过合作引进该生产线的计划,只因后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合作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