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战斗时甚至一次出动了超过200架直升机,这让前线物资运输变得极为迅速。

尤其是在第113战区那样的复杂环境中,直升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了直升机的支持,前线战士们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补给,特别是重型直升机,更是保证了重型武器装备可以快速运到前方。

而国内许多地方也有类似的难题要面对,如果景熵提出的新型直升机真能成功研发出来,肯定能在解决当前困难方面起很大作用。

邵老对此非常期待。

他大手一挥,立刻批准并划拨了资金。

自从125兵工厂开始研制陆地航母以来,每次都需要不少资金支持,军宫楼也因此感觉压力山大。

可即便这样,他们也要保证125兵工厂的研究经费。

毕竟所有人都清楚,景熵一出手,就必定能创造惊人之举。

没过多久,在景熵提交完研发提案之后,军宫楼马上就通过审批,并且整个过程十分顺利。

随着资金到位,125兵工厂马上开始了两款空中装备的研发工作——分别是小型无人驾驶战机和一种重型运输机。

这两个项目对于军宫楼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现有的这些机型,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但这两款新机型,在战场上的价值不可小觑,是任何一支武装力量都非常需要的利器。

其实,在125兵工厂成功制造出“北冥鲲”超级潜艇之后,空军部队就一直盼着125兵工厂也能分一点精力给航空武器的研发上。

这些年里,125兵工厂在海上作战装备上下足了功夫,从最初逆向工程了白鹰帝国的一艘顶级潜艇开始。

他们就如同开挂一样接连推出了各种新式舰艇产品,短短数年内就把军宫楼的海军实力推上了新高度,使其成为了海洋中的霸主。

无论哪支敌对势力遇到了军宫楼的舰队都会尽量避免冲突发生。

因为即使是某些最顶尖的联合作战队伍联合起来对抗军宫楼也不是其对手,就像前不久发生在阿波拉沙漠海面的战役一样。

现在军宫楼海上部队已经是极其强大,地位稳固不可撼动。

所以是时候该考虑发展一些空中的新玩意儿了。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而已,谁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可以直接干预125兵工厂的研发决策,最终决定还是要由主要设计师景熵来做。

于是大家也只能耐心等待了。

此前已经有不少地区请求过开发更多类型空用武器系统的事宜,但都被邵老头给搁置了。

原因是目前125工坊有一个更优先的任务要做——打造一款前所未有的超大型地面移动战斗平台。

该项目成功的话将会极大地增强军宫楼的整体战略部署能力,其重要性完全不亚于之前的超级潜艇项目。

鉴于上述情况,加上此次陆基航空母舰还需要配套使用若干新型空中支援单位才行。

因此当125提出这两种全新飞行器设计方案的时候,让邵老头高兴极了。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大家的问题可能即将迎刃而解。

没过多久,这消息就在其他相关机构之间流传开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家都没想到125这么快就开始涉足天空领域的工作了。

尽管早些年它就已经变成一个多领域的综合军工厂,在多个方向都有涉猎,但是对于天上飞的东西却从未接触过。

总体来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军宫楼对于天空力量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飞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空军达到了历史巅峰时刻。

就连很多爱好者都兴奋不已,认为按照这种速度下去的话,未来十几年内很有可能实现全面超越北极熊国及白鹰联邦的梦想。

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背后自然少不了诸多默默付出心血的团队的努力,包括攻克了一些关键技术难关的过程。

举例来说,以前我们在喷气引擎方面一直被别人限制住了手脚。

早期我国自己生产的歼击机还得靠进口来自北方熊族工厂的产品。

后来经过努力终于换装上了本国制造的版本,不过其动力输出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完全释放战斗机潜能。

为此我们又开启了新一阶段的技术革新之旅,并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新型号发动机有望安装在试验机型中进行试飞验证。

此外,在雷达、电子控制系统以及各类搭载武器等方面,也都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准,还自行设计制造出了隐形战斗机,甚至还考虑将其进一步升级为下一代载舰用途的选择。

与此同时,该款产品也具备对外出口能力,未来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隐身时代。

还有很多军事爱好者非常关心的超音速性能等技术,现在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可以说这些年搞航空武器装备研究的大大小小军工厂,发展得都不错。

他们研发出来的装备也有不少看点。

就在这些军工厂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未来前景一片光明的时候,125兵工厂把目光转向了航空武器领域。

这消息一出,让不少军工厂心里都打了个激灵。

在业内,从事航空武器开发的一些老工程师们,在探讨专业技术问题之余,也谈到了125兵工厂的新动向。

这种话题通常是通过军宫楼传播开来的。

除了提醒各厂不要重复开发相似装备外,也是一种鼓励,希望大家都拿出新花样,不再依赖旧模式。

大部分军工厂在成功开发第一代新产品后,会花大力气去做第二代、第三代的改良。

虽然某些功能确实提升了,但创意上还欠缺一些新鲜感。

未来的战场情况复杂,技术竞争激烈,什么样的新型武器都有可能出现。

如果总局限在传统的武器设计里头,可能就会错过好机会。

比如,谁会想到以前骑兵的时代会被枪炮取代?又有谁预测到了轰炸机的登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