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颜明在空间里休息的时候,果然秦淮茹来拍颜家的门。任她把门拍得山响,任她拍红了手,总是没人给她开门。

“我说小秦,你就别拍了,明子不定在家呢。”刘海忠听得心烦了,出了门劝说了一句。

“二大爷,我可看见他跟三大爷说了会子话,没出门。”秦淮茹的脸皮越来越厚。

“他那院里有后门。再说林雪不在家,你这样去找人家,也不好。”

“都是邻居,那怕啥的。”秦淮茹才不怕别人背后议论。

“那你就接着拍门吧。”刘海忠一看人家不听劝,撂下脸来,转身进了屋。

“我说孩子爸,你跟她较什么劲。”二大妈劝了丈夫一句。

“这个秦淮茹,是越来越不要脸了。”刘海忠说到这儿,还稍稍用力拍了下桌子。

“她还要什么脸,自打她被人堵在了许家,我就看她的脸皮越来越厚了。”

“嗐,这人哪,都变成什么了。”刘海忠叹了口气,端起了他的茶缸子。

秦淮茹终究是没进了颜明的小院,只得悻悻地回家了。

“妈,颜大叔不在家?”小当见面就问。

“我拍了半天门,你没听见?”秦淮茹没好气地说道。

“那我的工作怎么办?”

“改天你要是遇到颜明,你自己跟他说说。”

“那行吧,咱们也是早没想起来他。要不然我早进了轧钢厂了。”小当自信满满。

槐花听到这里补了一句:“颜大叔不想管院里的事,我打小就知道,咱就别想了。行下春风,才能盼来秋雨。”

槐花说完,就去厨房帮着嫂子做饭去了。

林雪回来了。满脸的灰尘,一身的疲惫。

颜明赶紧给媳妇端茶倒水,伺候得很殷勤。

“明子,可把我累坏了,我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星期,在家里就呆了两天。现在车上人太多,票也不好买。”林雪喝了口水,开始抱怨。

“大爷的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现在还时不时下地去干活。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种晚稻,可把我累坏了。对了,大爷的茶瘾越来越大,你半年寄三斤,可不够他喝的,他也不好意思跟你提。”

“我知道了,你带回去的也够他喝上三个月,下次我三个月一寄,估计也就够了。家里的地分了吗?”

“早分了,一人光水田就分了一亩多,这还不算河东边和湖边上的旱田。”

“那还行,吃饱饭不成问题了。孩子们干活了吗?”

“怎么没干。一开始大爷心疼他们三个,不愿意让他们下地,还是大哥帮着我说的话。”

“三个孩子也累坏了吧。”

“那可不,他们哪干过农活,插秧不能直腰,回到家里就躺倒了,怎么叫都叫不起来。还是大嫂他们把饭端到跟前,他们才吃的饭。”

……

接下来林雪上班,颜明天天忙着他自己的事情。眼看着“凤鸣楼”一天一个样,南面临街的楼,估计要不了两个月,就能完工了。颜明很开心。

三位老师傅很是尽心,颜明就更放心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和何雨柱寻找着各色美食,两个人商量着菜谱。

这天颜明一进院门,就看到三大爷手里拿着一封信,在他面前晃了晃。

“明子,快看看吧,估计是你们家老大的录取通知书。”三大爷一脸的羡慕。

“是嘛,这我得看看。”颜明也挺高兴。

果然,是燕京的最高学府给儿子的录取通知书。

“明子,这可得恭喜你们家了,出了咱们院第一个大学生。”三大爷贺着喜。

“谢谢三大爷,等孩子们从老家回来,我摆上几桌,请请大家。”

“对了,你不提我差点忘喽,你三个孩子去哪儿了?天天也见不到个人影。”

“让我打发回老家了,跟着我哥嫂们学学种地。别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也不知道饭打哪儿来。过两天应该就回来了。”

“这样好,是该农学结合。”三大爷对颜明的教育方法,还是挺认可的。

八月中,颜家的三个孩子从老家回到了四九城,颜明看到变黑变瘦不少的孩子们,心里很欣慰。

接着找了个礼拜天,真就在四合院里摆上了几桌席面。

本来颜明想说不需要大家随份子的,可一大爷和三大爷不同意,他们说一但破了规矩,后面别人家可不好办事。

颜明没有办法,只能让菜再厚实一些。

槐花自己掏钱随了份子,带着侄子们坐了席。张芹和丑儿、妞子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们这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最好吃的不光是酸汤饺子和烤鸭,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没见过没听说过的美食。

张芹是个老实人,从开始到又结束,都默不出声地帮着做事,摆桌子、洗锅碗……

这一切颜明都看在眼里。专门给丑儿、妞子买了一大包水果糖还有花生和瓜子。

晚上贾家坐在一起嗑着颜明送给孩子们的花生、瓜子,嚼着糖果,聊着闲天。

贾张氏的嘴欠劲儿又上来了。

“这个颜明没安什么好心。”

“奶奶,人家给咱这么多东西,怎么就没安好心了?”张芹现在敢说话了。

“他这是邀买人心,你懂个什么。”贾张氏找不出理由来,只能拿大辈来压人。

“你还年轻,你不懂,这个颜明以前还行,现在越来越不做好人。都住一个院里,我找他给小当、槐花在厂里安排个工作,人家根本不理咱。”秦淮茹也顺着婆婆的话头往下说。

张芹不再言语,她心里有数着呢。她也来到燕京好几个月了,也听到过别人对自家的议论。

重阳前,颜明定制和购买的瓷器、紫砂等都送到了。全被锁在了凤鸣楼后院盖起来的临时仓库里。

他一件件地看,每一件都让他爱不释手。

到货数量要比订单上多,因为厂家每样多发了百分之十,怕路上有损坏。结果损坏极少,剩下的就便宜了颜明。

紫砂方面,景大师他们多发了百分之二十都不止,并附信一封,再次感谢颜明对他们的支持。

颜明高兴之余,把很多的名人款精品,收入空间保存。

收到瓷器不到一个星期,按着一开始的设计,“凤鸣楼”的南楼完工了。他请大领导帮着题了匾额。大领导也没有推辞,大笔挥就“凤鸣楼”三个大字,很有些赵孟頫的意思。

“明子,这楼盖好了,准备什么时候开业?”

“楼是盖好了,里面还没拾掇好,讲究个慢工出细活不是。我订的瓷器也快到了。至于雇人方面,我还得和您请示一下。”

“你有什么打算?说说你的想法,我看看能不能在政策上给你找到一些依据和帮助。”

“我准备先雇用十几二十多个回城的知青。现在大家都眼盯着各个单位,可能只有知青里才有人愿意先跟着私人干。到时候我工资开高一些,估计还是有人愿意来的。对于他们、我和政府三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只是现在有个难点,雇人超过八个,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知道那帮榆木脑袋是怎么想的,能雇七个,为什么不能多几个呢。这个问题我来想想办法。”

“那我这边就没有多大问题了。我想着十一月份就开始试营业。在这之前,还得请您和大姐去尝尝我们的菜品,多提提意见。”

“能白吃你一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到时候我多叫上一些老朋友,你可别心痛钱呦。”大领导开怀一笑,很是爽朗。

颜明心里有些感动。大领导这是找人帮自己站台呢。

又用了一个月,内部的装修和全部木工活也都结束了。整体风格是端庄而不沉重,奢华而不俗媚,明亮而不艳丽。

颜明知道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现在这个年代里,大师还没有完全凋零,在自己的串联下,把凤鸣楼打造成了一件大艺术品。

从里到外,从大到小,每件器物都是珍品,这放在十年之后,都是人们眼中的高山仰止,更不用提二十年、三十年之后。

到了80年的11月初,凤鸣楼一切准备就绪。厨子就是何雨柱带着他的一帮徒弟们。何雨柱的几位师兄,也派了几位手艺不错的徒弟过来帮忙。

何雨柱的人情面子可不小,人家能来帮着站台一个月都不容易了,更何况师兄们安排帮上三个月,顺便帮着带带人。

颜明按着当初的计划,面对社会专招回城知青。迎宾和服务员统一给做了带有中国传统纹色的工作服。后厨又招了十多个学徒和小工。

果然,只有知青愿意来凤鸣楼上班,别人一听是私人的买卖,扭头就走。知青里也有人心不在这里,大家都想着国营企事业。凤鸣楼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临时的落脚点。

原来街道办的王姨,现在区里的办公室主任,听说颜明要开酒楼了,而且还只招收回城知青。带着区里和街道上的部分领导,到凤鸣楼参观和感谢。

知青的就业压力太大了,让许多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都躲着怕见人。虽然凤楼鸣只招了三十多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缓解了压力。

在王姨的提议下,凤鸣楼还没开业,就被街道评为文明示范单位。

“明子,你可给我帮了大忙了。你看我头发都愁白了,你一下子就帮着解决掉三十多人就业问题,真是难为你了。”王姨私下里又和颜明聊了一会儿。

“我的姨儿,您这都多大岁数了,眼看着您都要抱重孙子啦,要是没有白头发,在别人眼里不就成了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