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杨侑鼠目寸光吗?
从这场战局的角度上来说,是的。
潼关是长安最后的屏障,没有潼关的保护,长安就成了真正的孤城。
但是真的是他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不是的,只是现实逼的他不得不那么去做。
长安城内的数万守军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有希望东山站起的唯一可能。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比长安城更重要。
杨侑、魏文通、屈突通这三方都想复兴大隋,可是他们想复兴的大隋却大不一样。
对于杨侑而言,他是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
是真正的皇室嫡系血脉。
而且,不同于他的大哥杨倓被宇文化及挟持,二哥杨侗在洛阳做了傀儡皇帝。
他是三兄弟中唯一一个手握兵权的。
在他的心中,他才是真正有资格继承大业,登基称帝之人。
所以,长安可以丢,但是这几万守军却是不容有失。
在这乱世,没有自己的军队,等于就是没牙的老虎,没有人会忌惮你。
而魏文通继承的是杨林的衣钵,是靠山军新一任的掌舵人。
他的想法也与杨林一般,只要大隋江山不倒,谁做皇帝不重要。
杨侑若是可辅,则辅之。
若是不可辅,杨家的人又没有死绝,难不成还找不出一个当皇帝的人?
至于屈突通,作为一名已到花甲之年的老将,也早已没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与其说他是忠于大隋,不如说他是为了报答隋文帝杨坚的知遇之恩。
作为一名两朝元老,他又岂会看不出大隋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这时候,另立新朝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可是别人可以走,他不能。
他是杨坚的亲卫大都督,是杨坚最信任的武将之一。
这份恩情,他得还。
所以哪怕明知大隋已经回不来了,哪怕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那一天,他也会继续坚守。
直到有一天,为了大隋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的身躯也终于倒在了大隋的领土上,那就也够了。
他也就可以无憾地去见杨坚了。
可以抬头挺胸地告诉他的君王,臣尽忠了!
......
许久之后。
李靖将手中的地图放下,终于开口:“文长,这一次,还是要出兵支援潼关。”
“可是......”
魏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罢了,罢了,你是主将,听你的。”
说完,魏延就垂头丧气地向帐外走去。
可是没走几步,就被李靖喊住了。
“文长去哪?”
“自然是安排下去,让将士们做好出征准备。”
“也好,只是文长就不必一同出征了。”
“嗯?”魏延回过头,一脸懵逼。
不用一同出征是什么意思?
给我单独放假吗?
看着一脸微笑的李靖,魏延瞬间回过神来。
这是另有安排啊!
于是快步走回帐内,急着问道:“药师,你有什么计划,速速说来。”
“我想了许久,既然已经被困在如此境地,不如放手一搏。”
李靖双眼微眯,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果决。
“我们不如趁此机会,夺取长安!”
此话一出,魏延与杨大郎皆是一惊。
这是在开玩笑吧?
先不说现在杨侑还与他们是盟友关系。
就算不管这随时都可能破裂的盟友关系,难道就凭狂熊军这几万人就能打下长安?
要是这么容易,李世民也不会被困在这如此久了。
“药师,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你说清楚。”
魏延明白,李靖不是心口开河之人。
他既然敢这么说,心中必然是已经有了计划。
李靖轻咳一声,缓缓道:“文长,有一点你说错了。”
“杨侑并不是从不出兵,你还记得有一次,他不仅出兵了,甚至可以说是倾巢而出。”
李靖的话唤起了魏延的记忆。
那一战,因为李靖命狂熊军佯装溃败,将唐军引入密林之中。
之后以火攻之计,大败唐军。
而杨侑看到了机会,不再保留,而是选择全力出击。
这等扬名立万的机会,他是不会放弃的。
在他看来,自己要想迈出那关键的一步,必须先让天下归心。
让天下人看到,自己才是真命天子,才是应该继承大统之人。
那怎么样才能让天下归心呢?
自然是要先扬名立万。
那还有什么比大败唐军,生擒李世民更能获得名声的呢?
所以,只要让杨侑看到机会,看到必杀的机会,他一定会出击。
魏延深吸一口气,恍然大悟般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制造出我们大胜唐军的假象,将杨侑骗出长安城?”
“之后我率军而入,趁机夺了长安城?”
李靖点了点头,坦言道:“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这是一记险招,但如果运营得当,就是一步妙棋。
在外人看来,关中大战如今还是僵持的局面。
但只有身为局内人才会明白,李世民已经占尽上风。
打仗,打的是资源,打的是战术,打的更是士气。
在这数月的交锋中,李世民除了在李靖手下吃过几次亏,其余皆是大胜。
可是说,在各方面,他都是处于优势。
也许就在这一次,他就能攻破潼关,灭掉魏文通和屈突通。
到那时,拿下整个关中,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李靖必须提前筹谋。
与这样各怀鬼胎的盟友合作,必是守不住的。
与其如此,不如果断出击,拿下长安。
这样,由狂熊军来守长安,也能更安心一些。
“文长,我给你两万兵马,你就埋伏在此处。”
李靖拿起案上的地图,指着其中一处说道:“另外,二郎、三郎也随你同去,到时伺机而动。”
“杨侑真的会出兵吗?”
魏延接过地图,还是有些迟疑。
“呵呵,那就要看我的戏演的好不好了。”
李靖淡然一笑,接着道:“放心,我自有办法将杨侑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