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面的话,他是面向大家说的,在场三十多个宾客听后,一起轰然同意。

杨赐并没有扫大家的兴,点点头说道:

“龚家的老三是吧,没想到你现在都这么大了!

好好好,喝酒就要尽兴,不过你们都是读书之人,要玩游戏必须要玩的文雅一点。”

龚灿就拱手道:

“紧遵太尉大人的吩咐,咱们就效仿《柏梁台》诗如何?

每句押韵,一韵到底。”

杨赐看了一眼刘星,见刘星微微摇头,脸上似有鄙夷之色。

略一思索,想起他先前在城门口外做的那首诗,知他应该是觉得这样联句,未免会因为有人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兴致。

便跟着摇头道:

“我看大家不必去一一联句,就每个人命题做诗吧,由老夫来做评判。

第一局我来命题,大家就以……”

说到这里,杨赐看了一眼周围,见到自家的院子里栽种了不少的菊花。

此时正是九月末,菊花开花的时节,只见那一枝枝的菊花,或一枝独秀,亭亭玉立,素装淡雅;或相互簇拥,层层叠叠,争芳斗艳。

他便一指那一片菊花,笑着说道:

“就以菊花为题,大家各自赋诗一首吧。

靖国,你去取一坛无回酒来,呆会儿胜出者就赏一壶无回酒。”

众人一听胜者奖励无回酒,不由兴致都高涨起来。

今儿杨彪请他们喝的酒,也是如今市面上,比较昂贵的酒“三勒浆”。

原本如果没有刘星造出的无回酒,这三勒浆酒,就是这世界最好的酒,酒价几达大几百钱。

可是无回酒一出,这“三勒浆”顿时就沦为了二等,酒价也降为了百钱一坛。

龚灿就退回自己的座位,冥思苦想有关菊花的诗句。

杨家的仆人们则赶紧拿出笔墨竹简,等着哪位做出诗来,立即送上去。

杨赐四下看了一眼,现场众人皆在思索,唯有身边的刘星正在对着那只鸡在努力。

他心里一动,便问刘星:

“星儿,你做好了?”

刘星边吃边回道:

“杨爷爷,我又不想喝那无回酒,我费那脑子做诗作甚?

这鸡肉不香吗?”

杨赐一听就气结:

“那可不行,我就是因为怕你觉得大家联句难出精品,才叫大家各自做诗的,你必须作首诗出来,否则这鸡绝对没你份。”

刘星没想到杨赐竟然如此~无赖,知道杨赐是想让自己扬名立万,便摇头叹息道:

“唉!

为了能吃上一口鸡肉,我只能做诗了。

杨爷爷,你觉得这样好吗?不有辱斯文吗?”

杨赐一瞪眼:

“你做不做?哪那么多的事?

待会儿你必须把无回酒赢回来一壶,这么贵的彩头,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刘星心里叹息,这老头为了让自己作首诗,倒是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眉头紧锁,做思索状,不过他的手里却没有放下那半只鸡,随手扯着鸡肉往嘴里塞。

这时有人做出诗来,接过仆人递过来的笔墨竹简,随手记录下来。

旁边就有监令之人大声诵读出来:

迎霜傲骨兮

沁心脾。

不与他同兮,

享秋风。

玲珑俊秀兮,

韵清齐。

婀娜多姿兮,

露芳华。”

众人纷纷击掌叫好。

随着有人写出一首,就由监令念出,不一会儿就有了十几首诗。

这时众人也都不吃喝,纷纷议论着已被当众读出的诗。

当大家都基本做完一首诗,等着杨赐品评时,却看到坐在杨赐旁边的刘星,正坐在那里皱眉思索,却不忘一条一条地往嘴里塞鸡肉。

众人本来就对刘星坐在杨赐旁边有些不服,现在又见刘星如此不堪,不免互相之间有些交头接耳。

当然大家都没有大声,不过从众人的眼神表情来看,基本都在议论刘星,觉得有笑话。

杨赐一见这情形,知道这小子是故意,做首菊花诗,如果像晚上那首黄昏诗一样水准,那可能是对这小子要求太高。

但是随便做一首的话,相信刘星还是没问题。

便低声道:

“星儿,你要是再不做诗,爷爷我的老脸都要被你丢尽了。”

刘星只能放下那所剩不多的鸡肉,拍拍手道:

“杨爷爷,我念您帮我写行不行?我的字写得实在太差。”

杨赐知道刘星胸中已经有了腹稿,这才笑道:

“这时候知道自己的字不太行了?平时也不见你练一回字。

行吧,赶紧念出,我帮你写。”

刘星就摇头晃脑地开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杨赐执着毛笔,听刘星每说出一字便随手写下,因为注意力在字上,刚开始并没觉得如何。

但是当他全部写完,整体念了一遍后,不由呆愣在当场。

要知道,这首诗可是诗隐陶渊明,在隐居田园生活之后着作的。

字里行间完全体现了隐居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欢喜,及对大自然的赞叹。

这首诗的诗句描写,简单明了,既富有理趣,但又不枯燥乏味。

形式与内容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短短的几句诗,不仅写出了悠然自在的心情,还描绘了幽静淡美的景。

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又包含了自然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其中的意味深长。

“采菊”的悠然,与“南山”的美景、落山的夕阳与归巢的飞鸟相互映衬。

诗人在其中体会到了别样的深意,似乎想要借诗说出什么,却又让人感觉到,他已经陶醉在此山此景中不能自拔。

最后两句自言自语,给读者心中升起一丝悬念,继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杨赐越读越是服气,看向刘星的眼神里,满是不解与宠溺。

这小家伙的心境如此超脱淡然,但是在面对世俗之事时,却又充满计较与争胜之心。

这样矛盾的对立,是如何在他心里形成的呢?

这时其他人见杨赐写完就不出声了,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就催促监令赶紧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