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冷笑出声:“呵,乐土!”
见鬼的乐土,辽东被女真人占据后,成为后金的一部分后——如何能够称得上一句“乐土”?!
纵观努尔哈赤后期的对辽东汉人的政策和行动,当时多半是一片血流成河,或者不直接的血流成河,否则,当地汉人何以反抗到那种地步?
而皇太极……赵匡胤承认,这个人确实是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他懂得拉拢汉人,懂得如何去拉拢汉人,收拢民心,并且保护农耕——这个对于几乎所有百姓而言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但是,皇太极的这些政令,真的能够称得上是达成了“乐土”的效果?这乐土,还是被异族统治下,还要面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异族……
赵匡胤承认,自己现如今的这种态度,是有着大宋本身的情况的影响在。
但是,他还是不觉得皇太极的这些操作下来,就能让辽东摇身一变成了所谓“乐土”。当然,明朝是什么样确实不好说,但,辽东……
【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之后,他建立了八旗制度,并以此来行使国家政权机构的各方面职能。在后金初创的这段时间中,八旗制度确实还能暂时维持后金各处的运转,起到一个中原朝廷的职能。】
【但是,随着后金的发展,到了皇太极在位时期,这样的制度就不足够了。】
【皇太极本人在一众满洲贝勒之中,算是相对的对汉文化最为了解的一位,“性耽典籍,谘览弗倦”,因此,他对于制度改变就要求“凡事都照大明会典行,极为得策”。】
【天聪三年(崇祯二年)四月,皇太极设立了文馆,“命儒臣,分为两直,巴克什达海及刚林等,翻译汉字书籍。榜式库尔缠及吴巴什等,记注本朝得失”。】
【而在这一年的八月,皇太极便召开了一次科举,用以补充他需要的人才,以及对汉人群体进行一次安抚。“诸贝勒府及满、汉、蒙古所有生员,俱令赴试。各家主毋得阻挠,有考中者,以他丁偿之”。】
【而在天聪三年这一次的开科取士之后,皇太极也并没有就此将科举扔在一边,在其后又陆陆续续举行了三次科举。】
【天聪三年的科举,录取了二百人,而这二百人中,也有一部分被皇太极看中,将他们放入了文馆之中。】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觉得这个文馆的情况有些不同:“这个文馆……怎么看着有点像是仿照内阁的感觉?”
按照前面说的,皇太极改革后金的各种制度,大多都有仿照大明,那么作为在后来的大明中的一个关键机构的内阁,他不可能没有看到,也不可能没有思考过这一机构适不适合以及如何放置到后金的体制之中。
而且,再考虑到皇太极本身的压制一众贝勒贵族、加强个人的权力的需求……
但是想到这里,朱棣的心情就更恶劣了。
不为什么,就为了皇太极把汉官加入到了他新设立的这个文馆之中。
因为,这件事情对于后金的整体发展而言,显然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种措施,一方面把一些读过书的汉人、或者一些汉官从被过往的那种奴隶、低微的处境中拉了出来,另一方面,更是在政治上赢得了这些人的支持和拥护。
而这些汉人和汉官,这些人都会成为皇太极进行统治的得力帮手,他们既能够帮皇太极平衡一下满洲贵族们的势力,又能帮助皇太极稳固后金内部的汉人群体、并且帮助他招降大明的汉人……
这样一来,政治上起到的效果完全无需多言。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才越发感到心情郁郁——他要是还是维持着努尔哈赤后期的那种大杀特杀的政策该多好!
要是那样的话,说不定后金就可能自行变得分裂衰弱,说不得还能等到大明缓过一口气来掉头收拾掉他呢。
——但是,话说回来了,皇太极在这边,一边攻打朝鲜,一边联盟和打击漠南蒙古,一边在国内进行政治改革,收拢汉官……那朱由检在干什么?大明在干什么?
【到了清朝建立的崇德元年(崇祯九年)四月,皇太极对文馆进行了一次正式改制。】
【他将文馆为“内三院”,也就是:内国史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等;内秘书院,负 责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等;内弘文院,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 】
【如此一来,彻底坐实了文馆,或者说内三院的政治地位。】
【六月,重新确定了内三院的官制。内国史院设立大学士一人,学士二人;内秘书院设立大学士二人,学士一人;内弘文院则有大学士一人,学士二人。】
【内三院的大学士、学士,参加国家机密,不仅是皇太极处理政务的左右手,而且还评议 旗务,掌握权力,起着牵制八旗的作用。而在内三院之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汉官存在。】
清朝,康熙年间。
在场的满洲贵族官员们都不由默默在心中感叹了一声。
太宗皇帝啊,确实是在前面几代皇帝中,较为重视汉人和汉官的一位了;再如他们现如今的这位皇帝陛下,同样也算是比较重视汉人和汉官的做派。
但是,那又如何呢?
即使是表现得再重视汉人和汉官,即使是一力提拔汉官进入中枢机构,并以此来平衡和牵制满洲,可真的到了关键时候,谁又会在乎那些汉官?
当年的太宗皇帝如此,现如今的这位陛下也是这样。
至于说八旗汉军,和汉人的区别……
【回到天聪年间。】
【鉴于皇太极本人对于后金此时政治需求的认知,以及对于明朝政治体制的认识,加上如宁完我等汉臣向他提供的建议,皇太极决定设立六部制度。】
【天聪五年七月,皇太极“受定官制, 设立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以贝勒一人领其事,包括多尔衮、德格类、萨哈廉、岳讬、济尔哈朗、阿巴泰;同时满、汉、蒙古分设承政官——满承政二员、蒙古承政一员,汉承政一员;再下,则有参政八员,启心郎一员。】
【至此,虽然贝勒们依旧能够分掌六部事务,但是,他们和皇太极已经过往的平列对等关系,变成了纯粹的君臣隶属关系。双方的地位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威望和权势也随之拉大,皇太极本人的地位更进一步得到了突出。】
【不久皇太极又干脆下令,“停王贝勒领部院事”。】
【在这之中,实际上,汉人在六部的作用虽相当有限,他们并没有就此获得什么高出一等的地位;但六部官员作为一个整体,同皇太极任命的监察官一道,实际已取代了贝勒的作用。】
【崇德元年六月,皇太极又设置了都察院,都察院可以参加朝会并且参议上奏,同时,也具有这一类机构的常备职能,如审查案件、监督其他官衙机构等。
同时,皇太极允许都察院弹劾诸王大臣,并且允许他们即使弹劾有误,也就是罪名之类的有所不实,也不会因此坐罪。】
【同时,为了更好地处理与蒙古的关系和相关事务,皇太极设立了“蒙古衙门”,这一机构在崇德崇德三年七月,改名为理藩院,在后来的清朝之中,成为与诸多边疆其他部族打交道的专门机构。】
【当然,八旗制度依旧在持续运作之中,皇太极的这一套制度实际上是与八旗制度并存的。】
金朝,天会年间。
完颜晟对于皇太极的改革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虽然大家都不认为彼此之间有什么太大的联系,但是到底都是从东北方进入中原、并有心想要在中原建立一个长期稳固的统治的。
那么,如何构建相关的制度,如何安抚和拉拢汉人、特别是汉人中有威望和能力的人,以及如何稳住打江山的女真传统力量团体,就是一系列重要的、需要细致处理的、且长期的事情了。
皇太极……仿照明制,建立相关的机构,这是常态做法;而在这些机构中又加入了汉人官员,也是正确的常态做法;而鉴于后金本身的情况,他又加入了蒙古人。
倒是八旗这一制度看起来将会在未来长期存在下去。不过,如果按照皇太极的风格,以及后金的情况,八旗制度也应当会有一定的改变吧?
最起码完颜晟觉得,伴随着中央制度的种种变化,八旗制度是需要改变的。比如,把汉人也纳入进去?
完颜杲对于皇太极的改动评价很高:“他这么做,算是既完成了自己的改革目标,又没有让后金发生什么太大的动荡。”虽然这样的做法,也让那些贵族和贝勒们实际上还拥有不算小的权力,依旧能够左右后金的一部分政策以及影响皇太极的决策……
但是,对于后金而言,这总是要比直接大跨步改革,然后可能导致四分五裂来得好。
明朝再怎么腐朽,再怎么衰落,也到底还是明朝,也到底还是拥有着广袤疆土、充裕人口的王朝。不提其他经济、财赋、官员等方面的情况,单纯的人口和疆土,就是一个国家力量的关键要素。
——更别提,后金看样子是有着不算多么稀少的内部分裂想法甚至能力在的。
【而在仿照明朝进行改制、任用汉官拉拢汉人的同时,皇太极在招降方面也有着极大的渴求。】
【在进攻明朝京畿的己巳之变中,皇太极攻下了滦州、迁安、遵化和永平四城,他当即便积极招降这几座城池中的官员将领。】
【为了昭示自己的招降诚心,他还设宴于自己的汗帐,款待明朝降官,以金杯向当地的官员如副将孟乔芳等人赐酒,并这么说道:“朕不似尔明主,凡我臣僚,皆令侍坐,吐衷曲,同 饮食也。”】
【也因此,后来阿敏的屠城而走,让皇太极暴怒。因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威望和权力的挑衅,这还对皇太极本人对日后的规划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同时,皇太极还在后金内部大力推行读书学习。】
【是的,推行读书学习。】
【努尔哈赤时期,他认识到了文字的重要性,便组织人手去创制属于女真、后金的文字——原本女真是有文字的,但在金国灭亡之后,中原的女真人高度汉化,东北的女真人又长期受到蒙古的影响,最终,女真自己的文字在明朝中后期彻底失传。
明末女真人“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
【努尔哈赤组织人手,创立了在后来被称为“老满文”或者说“无圈点满文”的文字,并加以推广。】
【但是,在此之外,他对于让后金众人加强读书学习,却并没有什么举措。】
【而皇太极则深刻地发现和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去认识文字、懂得写字就够了,他需要后金日后能够出现一批批真正读过书的满洲人。】
【加之阿敏在永平的事情,让他对诸贝勒发表了这么一番话:“闻诸贝勒大臣,有溺爱子弟不令就学者,殆谓我国虽不读书,亦未尝误事。独不思上年我兵之弃滦州,皆由永平驻守贝勒,失于救援,遂致永平、遵化、迁安等城,相继而弃。岂非未尝学问不明义理之故欤?”】
【因此,天聪六年,他令满、汉官员子弟,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就学读书。】
【同样是在天聪六年,皇太极又命巴克什达海对老满文加以改进,加上了圈点,也就是新满文。】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再度感到了抓狂的情绪——“朕不似尔明主”,朕不似尔明主!
大明当时究竟在干什么?皇太极搞出了这么多事情,这个什么孟乔芳眼见着八成就要归降这个后金了!
皇太极……改革制度,集中权力,创设机构,收拢汉人,招降大明官员,改进文字,推动满洲后辈读书学习……干了这么多事情,这才几年!
这样的人,落在了与大明敌对的后金那里。我大明的人才在哪里?!
————
————
皇太极吧,真的干了不少事,对于清朝而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