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563章 山雨欲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了,既然是以韩氏的兵力占多数,他们该得的利益肯定不会缺。

智宵其实不想让赵氏那么快灭亡,尤其是在智氏、魏氏和韩氏共同出兵的情况下被灭。

如果赵氏是那种灭亡的模式,属于赵氏的地盘和人口就要被三家瓜分,势必要对智氏在未来留存极大的威胁。

智氏修建了“函谷”这一座关隘,能够进入关中的可选道路却不止那一条,其中的一条在晋国的西北部。

在以前,秦国入侵晋国几乎没有选择从渭水沿线进军,屡屡都是先北上再借道白翟,随后渡过大河进入晋国的西北部。

既然秦军能够从西向东进军,来自东边的军队自然也能由东向西进军,对吧?

大体上,可以提供大量部队行军的路线就是那两条,日后关东联军之所以一次次硬着头皮攻打“函谷关”的原因不复杂,另一条的路线着实太远,后勤难以供应的同时,由晋地西北方向进军关中还要走很广袤的山地。

在行军选项上,历来就是能够缩短路程就不会挑远路,多十里都会给后勤造成难以想象的压力;再来就是要极力避开山地的地形,为的就是避免遭到埋伏。

在进入关中的其它路线上,由楚国西北进军也是其中的一条,只是这一条路线的山地极多,再来就是对山东联军来说路线比从晋地西北部进军还要长。

因此,楚国独自出兵肯定是从自家的地盘出发,换作楚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则一定是选“函谷关”的这一条路线。

另一条进入关中的道路在蜀地,该路线是所有可选路径中最差的一条,并且栈道没有被修建完成,压根就没有什么路可走。

智宵记得历史上的秦国数次面临大危机,大多数是山东联军走晋地西北进入关中造成,皆是秦国没有想到山东联军会绕过“函谷关”,一时失算给自己酿成大错;而“函谷关”其实也有被攻破的例子,秦人奋死抵抗外加山东列国爆发矛盾,危机最终才得到了解决。

所以了,智宵决不允许赵氏当前的地盘被魏氏或韩氏独占,甚至不愿意接受遭到瓜分的格局,奈何小破球不是缺了智宵就不会自传,很多事情也不是智宵所能控制,只能是选择勉力而为。

“组联军共同讨伐,或成我家底线,不可干扰尤多。”智申知道智宵对赵氏的安排,奉劝该退让的时候不要保持强硬。

智宵点了点头,应道:“父亲放心。”

韩氏为了报国仇家恨,选择无视中山国是狄戎混居之国的事实,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智氏再去进行阻扰的话,韩氏不羞怒才是怪事了。

魏氏虽然在集中封地,但是能够在北部获得一块地盘,他们哪能够不知道可以制衡智氏,有机会怎么愿意放弃?

智氏本身就没有阻止的理由,只能是选择加入进去,再用成绩来换取战后的果实。

“你知便好。”智申一直都很放心智宵在政治上的理智,也放心智宵来领导智氏,要说有什么不放心则是比较私人的方面了。

现在,智氏已经将秦国的事情解决了大半,剩下就是现在称之为“冀”地,日后改名叫陇西的那一片土地。

智氏目前没有余力剿灭或是驱赶在“冀”地的秦人,也无法对秦地北部的义渠、乌氏动手。

想对义渠或乌氏动手?智氏只能等三家分晋之后了。

到各自立国之后,三个国家在一开始必然需要维持同气连枝的状态,免得给了老牌诸侯国可乘之机。

至于三晋什么时候成为敌对?其实看得还是那些老牌诸侯国,他们有实力威胁到三晋,三晋自然会搁置争议与矛盾一致对外;到了他们难以威胁到三晋之日,三家原本搁置的争议和矛盾会爆发,说不定三家打起来比应对其他列国还要激烈和残酷。

在中山国使节的四处奔走串联之下,晋国打破了常规选择妥协,组成联军讨伐赵氏的进展速度一再被加快。

而那一段出现的插曲,也就是秦廷被覆灭,大半秦地尽归智氏,知道了的人假装没有听说,背地里的暗流涌动却是极大。

首先就是魏氏感受到了紧迫感,哪怕魏驹再怎么不着急,有的是魏氏的人着急再进行敦促。

整个魏氏开始在往狂暴的方向快步踏进,使用更多的资源用于研究攻城器械,选拔更多的人来成为重步兵,耗费在军事上的资源成数十倍在投入。

智宵窥知魏氏的动作后,心想:“魏氏还是选了精兵路线。”

什么意思?

在智氏、韩氏等等势力都在尽可能增加可用兵源的现状下,魏氏保持自己的特色继续用择优而选的策略,不像其他势力尽可能训练出更多的后备役。

所以,不是吴起到了魏国出仕,魏国才有魏武卒,其实是吴起从可挑选的精锐中再进行精心选拔,使得魏国的最精锐的那一批人被集中起来。

到底是走“数量”的路线,还是在重“精锐”的选项上,智宵其实犹豫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到最后才决定走“数量”这一条。

历史上的大多数势力都是走“数量”的路线,究其原因太过于真实,主要是人亡政息大多数时候是既定规律,多数精锐的部队只是昙花一现。

再来的原因更现实,谁敢将绝对的精锐假手于人,只有少量精锐在很多时候应付不了整体的局势需要。

当然了,智氏也有属于自己的绝对精锐,只是一直被严格把控在三千这个数量,哪怕有能力增加也一直控制着数量。

这一年。

智氏在消化胜利果实,多余的事情一件没有干。

韩氏比以往都要积极地备战,全体上下憋着一口气等待发动复仇之战。

魏氏开始意识到邦交的重要性,主动且频繁地与宋国、郑国、鲁国等诸侯国进行交流。

也是在这一年,楚国破天荒地主动与晋国修复关系,甚至愿意派出军队北上参与对赵氏的讨伐。

而成为众矢之的的赵氏,赵毋恤只在做两件事情,玩命地备战以及一再对赵伯鲁输送更多的人和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