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跟晋国对抗了两百余年,中间其实也有过几次合作,
如果楚国不知道智氏、魏氏和韩氏打算分裂晋国的话,对抗的局面不会出现改变,大概就是楚国解决掉来自吴国的威胁,随后楚国继续图谋北上争霸。
周王室将智氏、魏氏和韩氏谋求爵位的事情宣扬得天下的权贵皆知,有些人知道了当作不知情,有的人则是有了其它的选项。
比如楚国,他们得知智氏、魏氏和韩氏要瓜分晋国,惊疑不定的同时是持乐观态度。
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之后有过起起落落,如晋景公当政时期失去了霸权,到晋悼公重新获取霸权,再到后来的晋君午这一代霸权不稳,总体上却是维持着强大。
论统治的势力范围面积和人口,楚国长久时间里胜过晋国,奈何楚国自己内部出了很大的问题,一直未能将纸面数据的优势发挥出来。
楚国的问题在于地方封君权力太大,中央又没有出现能人可以改变“散装”的现状,导致楚国看上去很强大,十成的实力却是发挥不出七成。
到现在,楚国大体上是屈氏、景氏、昭氏迅猛崛起的阶段,三个公族出身的封君家族比以往那些公族封君更过分,名义上仍旧服从中央,实际上却是采取自治,乃至于都演变到了屈氏、景氏、昭氏反过来逐渐把控朝堂话语权的地步了。
公孙宁参加韩不信的丧礼只是顺带,真正的目标是在智氏、魏氏和韩氏打算分裂晋国上展露支持态度,包括明示不会出兵干涉,希望能够在三家分晋之后重新确立互相之间的关系。
公孙宁第二个目的则是关于吴国,其中也涉及到了越国。
“吴乃披发纹身之辈,不足与谋,不可信任。诸位然否?”公孙宁看似要掌握会面的主动权,一开口就放出一个大杀招。
不久前,吴国不是挑战晋国的霸权吗?以状态来论,吴国就是晋国的敌人。
恰好楚国与吴国是世仇,那么楚国和晋国的关系是不是有合作的余地,一块来趁吴国病了,要了吴国的命?
这也是楚国得知三家图谋分晋才付出行动,要不然会像往常那般,明知道楚国与晋国有合作的空间,矜持着就是不愿意主动与晋国进行接触。
智宵听出来了,那些话语中多少有嘲笑晋国自己培养出一个大敌的意思,笑着说道:“公孙所谓大事,便是揶揄于我(晋国)咯?”
“非也。”公孙宁一脸正经地说道:“今次会商,乃是为未来百年定计。”
楚国君臣认为晋国一旦分裂,无疑问就是楚国作为当世最强,心态上不免会出现改变,其中包括面对智氏、魏氏和韩氏会有更足够的底气。
之前,公孙宁已经暗示,一旦智氏、魏氏和韩氏分裂晋国,楚国非但不会干涉,相反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同在场的智申、智宵、魏驹和韩庚没有给出什么回馈,肯定被公孙宁解读为不给回馈就是承认下来,以至于公孙宁变得有些飘了。
这也不怪公孙宁,楚国与晋国争霸期间,楚人能够在晋人面前抖威风的次数屈指可数,找到机会了很难把持得住。
公孙宁已经察觉到晋国几位卿大夫心生不悦,收敛了不该有的自负,再重新调整好心态,问道:“我(楚国)亦闻范氏、中行氏、田氏欲割地立国,其中乃有诸位干涉?”
魏驹满脸不悦地反问道:“公孙何意啊?”
公孙宁不是想找事,满脸笑容地说道:“鄙人深知诸位如何想法,范氏、中行氏、田氏当先,可试探天下人,亦可为三家铺路,绝无阻止之意。”
包括智宵在内的几位卿大夫,他们其实很不喜欢公孙宁将话讲得那么明白。
要做什么事情是一回事,没有捅破其中的内涵可以互相留有体面,当面说出来很难不被当事者视为在挑衅或是进行嘲笑。
因此,公孙宁之前有些飘,后面再怎么改变脸上表情与说话的用词,仍旧会让晋国的几位卿大夫认为公孙宁还是在嘲笑或挑衅。
如果公孙宁不是作为客人,双方的见面是在会盟场合,信不信早有晋国卿大夫喝退公孙宁再让大军摆开阵势进行交战了。
“此事与楚国无关。若公孙今次邀请会面再无它事,尽可就此归国。”韩庚作为东道主,很直接地摆明了送客的态度。
别说晋国还没有正式分裂,即便是三家真的瓜分了晋国,以为他们就会怕了楚国吗?怎么可能的事情嘛!
楚国要让智氏、魏氏或韩氏害怕,先堂堂正正在战场上获取胜利,在此之前无论哪个晋人面对楚国,由于之前一直是己方战胜楚国,肯定会有心理上的优势。
公孙宁扫视了一眼晋国几位卿大夫,脸上有着明显的愕然。
或许,公孙宁满心疑惑地在想:“不对啊?我是过来展现善意,想要帮助你们,你们这是什么态度啊!”
搞不清楚状况的公孙宁不会马上离开晋国,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跟智氏、魏氏或韩氏接洽。
“荒唐,荒谬。”智申给公孙宁刚才的举止做出评价。
剩下的几个人要么摇头,不然就是满脸的好笑。
他们要合作分裂晋国,事先也必然做好了各自立国后的规划,其中包括各自立国之后缔结盟约,对外采取态度一致。
至于谁当老大?韩氏根本不想争,魏氏知道当前争不过,智氏顺理成章当了大哥。
智宵给魏氏和韩氏都留了机会,约定每五年举行一次会盟,可以用以武会友的方式,控制交战规模角逐出新的大哥。
韩氏仍旧无所谓。
倒是魏驹觉得智宵很敞亮,同时也认可那种方式能够让三家的矛盾不至于太大,闹到举国相攻的地步。
“中山国历数赵氏之恶,求我(晋国)做主共邀诸侯征讨。此事如何裁决?”韩庚现在感兴趣的是这个。
是的,有来自中山国的使节在各国为赵氏做宣传,只不过是负面宣传,名声本就不好的赵氏,他们在名声上更臭了。
韩氏当然希望诸侯会盟,再一块去收拾赵氏,对此韩庚非常的上心。
智氏这边其实不希望出现那种情况,只是不好态度鲜明地进行反对。
“韩氏可以复仇,但是赵氏的土地和人口不能归于韩氏。”智氏的态度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