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48章 先后的试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夏列国讲究师出有名,智宵出击秦国就事先获得名分。

今天,智氏在众来宾面前再一次将秦国开除出诸夏国籍,无非就是为将秦国打成游牧部落或灭掉秦国做相关的铺垫。

等待某天秦国被智氏灭掉国祚,或是秦国被智氏打成游牧部落,智宵行冠礼当前念的祝辞就会显得相当有用了。

按照儒家学派的加冠礼,为加冠者戴冠的人还会有一道赐字的程序。

只不过,周公旦的儒学虽然有许多礼仪规范,行加冠礼却不一定需要赐字。

这个“字”就是表字,等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诸夏各王朝行加冠礼都会有一道贵宾赐予表字的流程。

智宵并没有表字,其实也压根没有需要。

在智宵身上的称呼挺多,代表权柄的便是下军将,爵位则是卿大夫,以出身而言则是智氏宗子,另有当世名将这种名声。

如果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将智宵是谁的孙子、谁的儿子,身上有什么称号全部念出来,再加上名下的封地名称,光是介绍就要念上一大段。

诸夏有需要念出所有称号的场合,不是西方独有的风俗?真的有,例如在举行祭祀的时候。

加冠礼结束,来客在智氏迎宾的指导下重新回到刚才的大堂,一一按照之前的位置落座。

客人就坐没有一小会之后,智申率先出现,感谢众位来宾赏脸,前来智氏见证智宵的成年仪式。

随后,脱掉冕服换上平常服饰的智宵才出现,又在智申的引领下,举着酒觞按照尊卑顺序,一一向前来观礼的人敬酒。

晋君午因为不是贵宾……,也就是安排他给智宵加冠再念祝辞,本人没有亲自到场,派来董秦作为代表。

智氏两父子的顺序是从代表周王室的单纲先敬酒,随后是作为晋君午的代表董秦,随后是晋国内部的几位卿大夫。

“宵已成年,吾甚喜也!”赵鞅纯粹就是意有所指。

晋国的贵族青年在行加冠礼之后,极少才会马上成婚,一般会再拖上七八年,等三十来岁才会举办婚礼。

当然了,这是那些贵族青年的未婚妻都太小的缘故,要等到未婚妻至少十八岁才能结婚,以至于贵族青年普遍比较晚婚。

智宵与季嬴只是相差一岁,还是季嬴比智宵年长一岁的情况,要是等智宵三十来岁再成婚,真要让季嬴变成三十多岁的老姑娘了。(前面失误,写成季嬴比智宵小一岁)

“不知何时迎娶我阿姊?”赵毋恤笑嘻嘻地问道。

智申被赵鞅招呼到一旁,不知道是要说些什么悄悄话。

而智宵看着笑嘻嘻的赵毋恤,可能是因为偏见的关系,总觉得赵毋恤笑得很是阴恻恻。

“三书六礼罢了,便迎娶进门。”智宵给出了很正式的答复。

这个三书六礼是一定要走的程序,智宵行观礼之后就可以操作起来了。

走三书六礼一样需要有一名来自其他家族的人当贵宾代为操持,并非是智氏的族人去亲自操办。这种习俗以后让媒人诞生,专门来吃这碗饭。

如果按照流程的话,走三书六礼起码要耗时几个月,期间智宵少不得要在“智”城与“赵”城来回奔波,真不是一天一次性就能将程序给走完的。

所以了,要是结婚的两人祖地相隔非常远,光是消耗在往来路途上的时间就会显得极夸张。

晋国的卿位家族方便的地方在于,他们在“新田”都有住宅,走三书六礼的时候,两个家族可以在“新田”城内就完成。

不过,到了成亲得到当日,季嬴一定会待在“赵”城等智宵过来迎亲。

智申和智宵不会在招待赵氏父子上面耗费太久的时间。

等待智申重新与智宵会和,脸色怪异地说道:“赵鞅亲口言及‘赵’地便是季的嫁妆。”

关于赵氏要将“赵”地当嫁妆这件事情,之前智氏只是从其它渠道听闻,并非来自赵氏亲口确定。

智宵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说道:“其中必然有诈!”

拿自家的“都”当出嫁女儿的嫁妆?千古未闻的事情嘛!

“正卿可有提及聘礼?”智宵问道。

智申笑着说道:“与你事先猜测并无太大出入。”

按照智宵事前的猜测,赵氏一定会要求一定数量的甲胄和武器,再加上一定数量的粮食。

至于人口和封地?这是嫁女儿才会给的嫁妆。

换成男方给予封地和人口,不是等同于入赘了嘛!

在诸夏漫长的历史中,绝大多数时候是女方的家庭按照男方给出聘礼的几倍出嫁妆,某些王朝在女儿的嫁妆上还有比较重的攀比心,以至于好多人连女儿都嫁不起。

当然,娘家的嫁妆并不是成为夫家的财产,其实是归于女儿名下,因此又有“贴己钱”这个称呼。

在南宋之前,夫妻如果离婚的话,带去的嫁妆是可以被女方一分不少带走的。

等待嫁妆的归属被模糊化,夫妻离婚女方带不走嫁妆,其实也是在南宋之后。原因是南宋一次很出名的“和离”案件造成的影响。(影响力比南京老太大得多,并且还成为后面的既定习俗)

智申和智宵一圈走下来,该敬酒的人敬了一圈。

需要让智氏父子亲自前去敬酒的人并不多,诸侯的代表以及晋国内部的几个卿大夫而已,其余人自有辅果这位叔叔带上其余有份量的族人代智申和智宵答谢。

智氏父子一圈敬酒下来,等待重新落座,酒宴才算是正式开始。

从有王朝建立伊始,诸夏的权贵便是实行分餐制。

来客都有属于自己的蒲团以及案几,也就是单独一个餐位。

在春秋时代,饮食并没有太多的类别,越是正式的场合,菜色就会越固定。

比如智宵加冠礼的宴会,每一位来客案几上必然除了羊肉还是羊肉,分为白水煮或是烧烤;除了羊肉之外,便是煮羊肉的汤,放在甗(yǎn)里面又旁边的仆人煮,再盛到簋(gui)里端在案几上。

来客会因为身份的不同,使用的餐具存在明显区分,例如诸侯一定是使用青铜餐具,其余客人则是使用陶器。

使用得最多的餐具是什么?其实是匕首,用来割肉和切肉。

所以,贵族身上一定随身带有一把匕首。这把匕首也是“食肉者”的象征。

次级使用最多的不是箸(筷子),是一种杆约一米长的手叉,一样是用来吃肉用的。

手叉之后,经常使用的是勺子,再来才是筷子。

智宵闲暇时已经将炒菜搞了出来,弄出来的新菜式也不少。

只不过,平时怎么吃是一回事,今天就属于特殊的场合,该用什么餐具不能少也不能多,菜式同样无法随意安排。

宴会开始之后,没有人随意走动,他们更不会高声讲话,顶多就是跟邻座的人放轻声音交流。

因为没有音乐,同时也没有人跳舞,不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宴会真的就只是吃吃喝喝,气氛上会显得比较沉闷。

当前有资格在正式场合演奏音乐的家族就那么几个,除了鲁国的三桓之外,其余非诸侯的贵族都是这般。

诸侯之中,有资格在正式场合让大批乐师演奏音乐的也就那么几个,他们是三恪的宋、陈国、杞国,另有鲁国、卫国、郑国也在某一段时期获得资格。

其余的诸侯国,别看晋国和楚国那么强大,两个国家其实并没有获得拥有大型交响乐团的资格。

楚国早就不再服从周天子,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作为当世霸主国的晋国,无论是称霸前还是称霸后,明明国家实力是那么强大,该是无法在正式场合演奏音乐,仍旧就是没有那种资格。

而晋国玩的是尊王攘夷,真的不好明目张胆地干逾越的事情,连带实力强劲的卿位家族也要遵守相关的规矩。

一场吃吃喝喝从正午一直到傍晚,期间智氏的仆众来往忙碌穿梭,来客只有要上厕所时才会离开座位。

到临近戌时的时间,历时将近五个小时的宴会可算结束了。

当前除非是迫不得已,要不然没有人会连夜赶路,来客自然是在“智”城之内接受智氏的招待。

全部的来客散去,他们会私下邀约继续去某个地方接着喝,或是各自回到下榻之所。

如果是私下接着玩的话,除了智氏提供相关节目,还有他们带来的人提供,节目一定会比正式场合多得多。

当夜,可能是沉闷的五小时宴会消耗了太多的好心情,没有客人来找智申或是智宵。

隔天上午,多位来客向智申辞别,踏上归国之路。

一直到下午时分,智宵这边才有人过来拜访。

来的是魏驹、韩庚和赵毋恤,他们坐下之后,由魏驹说明来意。

“卫国都城城高墙厚,攻打数月仍未有破城迹象。”魏驹说着举起茶杯,喝了一口,表情变得有点不对劲。

炒茶已经被智宵搞出来,不过只是族人私下喝一喝,暂时没有拿出来待客过。

绿茶这种玩意,初喝的时候会有点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喝药,稍微一小会之后才会回甘。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炒茶,尤其初喝的时候一般会觉得不习惯,不知道什么是绿茶的人,极可能认为是被下毒了。

智宵举起茶杯抿了一口,看表情很是享受。

“此物……”魏驹看着清澈却是泛黄的茶水,叫不上来名字,品味了一番觉得真不错。

智宵举杯,邀请魏驹、韩庚、赵毋恤一同喝上一杯,才说道:“此物,宵命名为绿茶,乃是取自楚地一植物。饮之可去油脂,亦可提神醒脑,去口中异味。”

喝绿茶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例如空腹喝绿茶可能会引起肠道不适,喝多了容易导致贫血。

茶这种玩意,某一段时间成了战略物资,禁止送往草原贸易。

一开始,茶只在诸夏大地出产,鸦片战争之后被引进到阿三那边,然后阿三一度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现下……,也就是春秋时代,哪怕是到战国时代,煮茶待客并没有出现,还要到两汉才有煮茶待客的习俗,只是会在茶里放入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炒茶要等明朝才出现。

茶饼则是到唐朝出现。

所以在唐朝之前,什么草原跟中原王朝展开茶的贸易,完全就是不了解历史的瞎几把描述。

赵毋恤听着智宵在大谈特谈喝茶的好处与坏处,听得频频皱眉。

他们这一次相约来找智宵,为的是关于入侵卫国的事情。

智氏放弃庇护卫国,魏氏、韩氏和赵氏得以入侵卫国,可是智氏却要获得其中的半数人口。

如果入侵卫国的战事顺利,升起被智氏占了便宜的心思,可能性会极小。

现在的问题是,魏氏、韩氏和赵氏面对“濮阳”久攻不下,并且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价在什么时候才能够攻克,心态开始变得不平衡了。

智宵多次拦截魏驹和韩庚的话,就是不让他们有机会讲述攻卫遭遇到的难处。

为什么赵毋恤不说?他很明白自己不受智宵待见,不想节外生枝的话,人到场也就行了。

“宵,且听我一言。”魏驹好几次被拦截了话头,心情不免变得有些烦躁。

智宵笑眯眯的看着魏驹,顾左右而言他,说道:“宵命人送来茶叶,驹、庚、毋恤归去,可在日常饮用。若有需,遣人来要便是。”

为什么智宵要多次拦截话头?不就是压根不想听他们讲述在卫国遭遇的困难嘛!

态度已经这么明显,非要将话说出来,大家脸面上会很不好看的。

魏驹皱眉沉默了一小会,再与韩庚对视了一眼,比较突然的换上笑脸,说道:“听闻郑国与智氏亦有易物?”

“是有此事。”智宵并不避讳,话也需要说明白,道:“仅是易物,无关邦交。”

也就是说,智氏并没有答应郑国什么,魏氏想拿这个责难智氏,或是借此让智氏在其它地方退让,完全是想多了。

魏驹笑着说道:“智氏与列国易物之多,出乎意料。”

好像还真的是?

借有那么多来客的便利,智氏除了跟宋国和郑国事先谈好交易之外,跟其余诸侯国和家族也谈了商贸,主要是智氏采购粮食为主。

智宵虽然笑吟吟地看着魏驹,眼神却是显得很锐利。

未来几年明显会有大事发生,智氏提前储备大量粮食,便是为了应付巨变。

另外,智氏自家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其他家族的人来过问了呢?

题外话:

昨天大暴雨,小区全被水淹,也停电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