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致命档案
滑雪是太平军特种部队的必备技能,毕竟特种部队最初的作战目标是进辽东杀鞑子。
这项技能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普通的作战部队也有滑雪的训练科目,不过在山东这边,大雪覆盖的季节较短,所以只能优先满足特种部队的训练。
至于护目镜,目前太平军还没有能力批量做出后世的那种护目镜。
只能用古老方法制作雪盲镜,除了像李定国脑袋上戴的那种护目镜,还有藏族的牦牛绒眼罩和蒙古族的马尾眼罩。
这东西在这个时代也不算稀罕物。
在高原和北方苦寒之地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土办法”。
现在,匠务部这边正在根据雪盲镜的遮挡功能,开始研发一种实用性更强的防护面罩。
张献忠摆弄完手中的护目镜,扔回给了李定国,然后看了一眼远处的墨家人,问道:“你大哥呢,是不是被墨家扣下了。他们有什么要求,来,说说吧,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在他看来,这墨家扣一个放一个,很明显是对方有所求。同时这也说明双方还没有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对此,他也做好了准备,想听听对方能提出什么条件。
而李定国听到这样的话之后,立刻摆手道:“父亲,你误会了,大哥不是被他们扣下,而是他犯了罪被关起来了。”
张献忠没有听出来,这和自己想的有什么区别?
皱眉道:“那你就说说怎么才能赎罪。”
这时,李定国才反应过来,是自己没把话说清楚,苦笑道:“父亲,您误会了,墨家不是针对我们,您应该听说过吧?那个西夷人当天就给砍了,还有李自成由于经常裹挟百姓攻城,现在已经进了死囚营了!”
说着,他又从怀里取出一本薄薄的书册,递给张献忠,进一步解释道:“这上面记录的都是这些犯人的犯罪记录和相应的惩罚。”
“什么?李鸿基死了?”张献忠眼珠子瞪圆了,不可置信!
“没有。”李定国摇了摇头,“是进了死囚营了,不过听说,进死囚营比直接砍头还惨!”
张献忠和李自成本来就不对付,现在听说对方进了死囚营,自然心情愉悦。
不过想到大儿子孙可望被抓了起来,赶紧接过册子,翻看了起来。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立即感觉到汗毛直竖。
这可不只是罪名和罪过,连犯人的来历和这辈子做了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很快找到了孙可望的名字,前面写着:掳掠妇女并奸淫,徒十八年。
尽管张献忠的队伍,谈不到什么军纪严明,但他对四个义子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所以孙可望做出这样的事,他也很震惊。
然后疑惑的朝着李定国,问道:“难道就不可能是屈打成招?”
听到义父这样问,李定国有些尴尬的说道:“俺见过大哥,没有受伤,应该不是屈打成招。而且俺们带来的几个兄弟里也有人知道这些事。”
在缺少传播途径的时代,审讯技巧和手段还没有普及。所以审讯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轻松一些。
想要一个犯人开口,并不需要严刑逼供。
当然萧云不是迂腐之人,也不可能什么手段都不用。只要没有对身体造成实质性伤害的都不算用刑。
而且等到真正定罪的时候,还是需要反复的论证。
现在在张献忠看来,相比于李自成那种裹挟百姓攻城的罪孽深重,劫掠妇女应该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于是再次问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将他救出来?”
李定国低头不语,在他的心里和其他三个兄弟还是有些隔阂的,特别是他知道自己大哥做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就更不会同情了。
张献忠看着这个自己最看中的义子,指着远处的人,不解的问道:“不谈条件,那他们跟着你过来干嘛?”
说着又擎起手中的册子,“还让我看这个,这墨家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定国一愣,然后说道“父亲,您误会了,这是俺的册子!”
“你的?”
“嗯!”李定国点点头,解释道:“这册子在墨家这边是免费发放的,听说过段时间他们就会到大明的地盘发放,好像是以后都会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放一些新的册子。”
听到这样的话,张献忠不由得惊道:“这么狠么?”
他刚才可看清楚了,册子里面所记录的东西,可不只有犯人的罪行,还有犯人的口供,这就免不了在口供里牵扯到其他人。
可以想象到那些平日里藏的够深的某些大人物,看到了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见到义父这副模样,李定国嘿嘿的笑道:“萧总管还说了,对于那些想看又得不到的人,可以到墨家的地盘上免费领,并且赠予往返路费!”
嘶!张献忠倒吸了一口冷气!墨家的这一招可够毒的!
若是主动送,还可能被人拦下来,可让需要的人自己来拿,怎么防?
这样下去,这群狗官富户还不疯了。
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拿墨家没办法。
想到这里,张献忠不由得大声呼喝道:“真他娘的痛快!”
眼神中竟然有了一些向往之色。
接着他回过神来,看向李定国,目光闪烁道:“你还没有说,他们这些人跟着你过来做什么?”
李定国回头看着远处那一群站的笔直的太平军战士,眼中透露出艳羡。
他知道这群人才是太平军的顶级战力,比他之前在城墙上看到的更加强悍。
接着他的脑袋又转回来,直接拜倒,说道:“父亲,这是孩儿求来的,求萧总管让俺过来说服您加入墨家。”
“求?”张献忠面无表情,冷哼道:“莫非,他们瞧不起我等流寇么!”
对于此时的张献忠来说,其实只有两条路,一是投大明官军,二是投墨家。
即便没有萧云的掺合,在原本历史上的这一时期,流寇们也是反复投降,张献忠也不例外。
朝廷对流寇真正失去压制力量是卢象升和孙传庭战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