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嫔被她取笑,恨不得上来撕她的嘴,看在大皇子的份上才没闹,只发狠道:“你再看我的笑话?哼,我要是管教不好二皇子,让他天天闹你的大皇子去!”
大皇子在榻上睡得迷迷糊糊的,听见这话忙道:“昭母妃,你就帮帮燕嫔娘娘,也帮帮我吧……”
燕嫔不禁掩口大笑。
苏幼仪无奈地摇摇头,“姐姐是担心什么?是担心李阁老不放过姐姐,还是担心二皇子给姐姐使坏?”
燕嫔道:“李阁老那边我倒不担心,是皇上把二皇子给我当养子的,他要是想对付我,就不怕我狗急跳墙对付二皇子?我是担心二皇子现在这个样子,你说他能乖乖给我当儿子吗?”
苏幼仪笑道:“怎么样才是乖乖给你当儿子,你还指望他跟亲儿子似的,和你母子情深?”
燕嫔摇摇头,“不可能,二皇子都这么大了,认得亲娘了。我只希望他不要这么闹,这样既让我难堪,也让后宫不宁,皇后娘娘要是说我连个孩子都照顾不好,那怎么办?”
“姐姐放心吧,二皇子是个有分寸的孩子。他现在闹一闹是人之常情,可过几日他知道这件事无法改变之后,就会老实的。他胡闹伤害的是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他自己难道没分寸么?”
燕嫔想了想,颇有道理,心中顿时放松了许多。
苏幼仪又道:“何况眼下是在园子里,姐姐才能看他几眼。回到宫中皇上根本不喜欢嫔妃去东四所看望皇子们,皇子们的一应饮食起居都是宫人照顾的,和姐姐有什么关系?姐姐只管初一十五在皇后那边请安的时候,等着他给你磕个头便是。”
燕嫔听到这里彻底欢喜起来,“对啊,我怎么给忘了,这什么养母不过就是名义上的事,我其实也照管不到他。只要他像你说的那样不胡闹,我就放心了。”
苏幼仪扭头看了看大皇子,他似乎已经睡熟了,鼻子里传出均匀的呼吸声。
有些话不适宜在大皇子面前说,看他睡熟了,苏幼仪才压低声音道:“姐姐还是要留个心眼,二皇子这个孩子,和大皇子三皇子都不同。”
“怎么不同了?”
“二皇子像李氏,小小年纪心眼不小。李氏如今被贬为答应,正是一腔怒火发泄不出来的时候。姐姐和二皇子相处的时候,也要留个神。”
燕嫔闻言正色起来,“你的意思是,李氏可能会通过二皇子来害我?不会吧,那可是她亲生的儿子啊,她也舍得让他沾这些肮脏东西么?”
苏幼仪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燕嫔忙道:“妹妹别误会,我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太惊讶了。唉,看来皇上把二皇子给我,还是个烫手山芋。对了妹妹,你说皇上为什么要把二皇子给我啊?”
苏幼仪道:“皇后有嫡出的三皇子,惠妃也有大公主。剩下的芳妃怀有身孕,可不就只有你一个高位的妃嫔膝下无子了么?”
燕嫔想了想也是,不禁看她,“可是你……”
不对,苏幼仪膝下虽无子,可她和大皇子的情状早就亲如母子,皇上或许打算将大皇子养在她膝下也未可知。
何况贤贵妃就是因为陷害苏幼仪才出的此事,自然不能再把二皇子给她抚养。
燕嫔颇为庆幸。
虽然二皇子是她厌恨的贤贵妃的儿子,可有个养子总比没有好,在后宫里只要有个儿子,将来便有母凭子贵的盼头。
说不准来了一个养子,就能把她肚里的那个给引出来呢!
燕嫔起身道:“多谢昭妹妹指点迷津,大皇子在你这些休息,那我就不打扰了。我先回去,也好好想想如何讨好这位二皇子,总得尽尽为人养母的本分不是?”
苏幼仪就喜欢她这个洒脱的样子,忙唤淑芽,“替我送燕嫔姐姐出去,命人好生提着点灯笼,姐姐路上小心。”
二人辞别,苏幼仪坐在榻边,望着烛火愣愣地想事情。
皇上说只要李阁老不倒,贤贵妃就倒不了,可现在的情况是,贤贵妃已经成了李答应,连儿子都被养在旁人膝下了,看起来就差最后一步。
难不成,这次皇上还想给她复位的希望么?
如果这次还不能将贤贵妃置于死地,下一次没有季玉深的帮助,她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遭到贤贵妃的疯狂反扑……
“昭母妃。”
睡在榻上的大皇子忽然迷迷糊糊地醒来,“你在想什么呢?”
苏幼仪摇摇头,夜色寂静,隐约听见湖对岸又传来孩子的哭声,似乎是二皇子又在吵闹。
她走到窗边看了看,随后把窗子合上,“你安心睡吧,今夜二皇子不会吵到你了。”
大皇子翻了一个身,“他要是早点换一个母亲就好了,也不至于被李氏教得歪心邪意的。他到底是我的弟弟,我不想让他继续这样下去。”
大皇子的话叫苏幼仪一时触动.情肠。
都说天家没有骨肉亲情,那是对于成年之后的皇子们而言,如今他们年纪尚小,还知道什么是兄弟之情。
大皇子尚且有这番想拯救二皇子的言论,可二皇子深陷其中,恐怕不会领情。
这宫里和兄弟骨肉之情相比,只有母子间的亲情才是最可靠的,胜过一切其他的亲缘关系。
因为母凭子贵,子凭母贵。
二则相生相成,从一开始便注定是利益关系最紧密的人。
苏幼仪没有多言,只是替他盖上被子,轻轻拍着他的背,“睡吧,好好睡一觉,明天才有精神念书。”
大皇子在倚绿榭睡了一夜,次日一早起来神清气爽。
他很喜欢倚绿榭,主要还是喜欢苏幼仪,觉得挨着她就像挨着自己的母亲一样。
充满了安全感。
淑芽和小纪子等人早就在院中等候了,苏幼仪那么宠爱大皇子,他们也不敢随便进去打扰,只是耐心等候。
见他有起床的动静忙进去伺候,“大皇子昨晚歇的好吗?在倚绿榭歇得可惯?若有什么不好的尽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