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诗啊!”
李清照的那一首夏日绝句一出,再次引爆了宋朝的文人圈。
“这首五言绝句,借古讽今,借楚霸王之事讽刺当时的皇帝,用词辛辣,字字珠玑啊!”
苏轼对这首诗赞不绝口。
其他人看着苏轼和李格非的眼神都快嫉妒死了。
这么豪迈的诗,男儿也写不出来啊,读后齿颊生香,爱国之情书写的淋漓尽致!
武将们更是读的如痴如醉,他们跟文臣是有点不对付,但是这种好诗,他们也喜欢,他们只是不喜欢那些风花雪月、附庸风雅的拙作罢了!
要是这些文臣也能写出这么出彩的诗,他们,他们该吵还是要吵的!
毕竟再精彩的诗,也比不上真正的一场北伐!
李清照,这个小姑娘写的诗是很好,但是没用啊,没人听啊,天幕上的南宋不是照样乱的不成个样子!
苏轼得意洋洋的走到王安石身边:“哎呀介甫啊,你看看我这小孙女做的诗如何啊!是不是正气凛然、豪迈大气!是不是很有我的风范啊?”
王安石不想跟这个小人得志的家伙说话,只是淡淡地瞟了苏轼一眼:“人家是李格非的女儿,姓李,什么时候改姓苏了?李格非只是你的徒弟。”
还孙女,你问问李格非,你是人家的爹吗?
“哼哼,我看你就是嫉妒我有这么厉害的孙女!”苏轼哼哼唧唧,不管,反正徒孙女儿也是孙女儿,只需要省略一个徒弟,四舍五入这就是他苏轼的孙女!!
等看到后来李清照一路的颠沛流离,宋朝再次陷入了沉默。
只有苏轼用他的卡姿兰大眼睛炯炯有神扫视着在座的所有大臣。
能够在那种时候还想着夺别人的珍藏,还能散布大规模的谣言,背后肯定是有权有势的人!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是这些人的后代!
尤其刚刚天幕提到了乖孙女儿的珍藏时流露出羡慕眼神的家伙,这些人是重点怀疑的对象!
面对苏轼的目光,大臣们小心翼翼的收回了自己的小jiojio。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后代们会不会干出这种事,但是这种夺人珍藏的事情吧,世家大族多少都干过,真的有点心虚啊!
不会真的是自家子孙干的吧?挠头.jpg
至于追着赵构跑,哈哈,这个就先略过吧,赵佶都已经被官家除族了,赵构连出生的机会都不会有!!
他们大宋一定不会落得天幕上的宋朝一样的下场!
【建炎四年十二月,奔波许久的李清照在衢州安顿了下来,第二年,赵构改年号为绍兴。】
【绍兴元年,李清照赶到了绍兴,居住在一户姓钟的人家中。】
【李清照原本以为,这户收留她的人家是好心人,没想到,钟家也是冲着她的珍藏来的,一天李清照醒来后,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古董字画几乎被人偷盗殆尽,悲痛欲绝。】
【李清照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重金悬赏,只希望这些人能够看在钱财的份上,将自己的珍藏都还回来。】
【只是根本没人还,至此,李清照穷尽一生收集的金石字画,大部分都散佚了。】
【李清照的悬赏很久都没有消息,悲痛欲绝的李清照来到了杭州。】
【杭州当时可是南宋的首都,李清照大概觉得杭州是天子脚下,怎么说治安什么的是比较好的,便决定留在杭州。】
【常年的颠沛流离,再加上珍藏的遗失,让李清照身心俱疲,在杭州,她遇见了一位温柔体贴的男子,这便是张汝舟。】
【张汝舟的出现,让孤苦无依的李清照觉得好像再次有了依靠,于是李清照陷入了张汝舟的温柔陷阱,二嫁给了张汝舟。】
【李清照本以为张汝舟是一个温柔君子,第二次婚姻纵然不能如当初赵明诚那般两情相悦,但总还是能相敬如宾、携手白头。】
【只可惜张汝舟本人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他的温柔都是装出来的,他娶李清照,就是为了得到她和赵明诚毕生的珍藏。】
【婚后,张汝舟很快便发现李清照的珍藏在这常年的逃亡中已经所剩无几,大失所望。】
【对于张汝舟来说,李清照才是那些金石字画的附属品,如今宝贝没有了,张汝舟便露出了真面目。】
【他不仅抢走了李清照所剩无几的金石字画,还对李清照动辄打骂,甚至拳脚相加。】
【这些李清照都忍了下来,随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就是个畜生,不仅对她不好,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行为。】
【李清照可不惯着张汝舟,发现后拿着证据就去官府把张汝舟告了。】
【张汝舟锒铛入狱,李清照也顺势和离,这才从张汝舟这个泥潭中脱身。】
【张汝舟这般对待李清照,其实也没想到李清照竟然真的敢去官府告他,因为宋朝的法律十分奇葩且不合理,宋朝认为夫妻一体,妻子告发丈夫,也是要判刑的。】
【李清照也因此入狱,幸而得到了亲朋好友们的斡旋,这才免于牢狱之灾,仅仅在大牢中待了九天就出来了。】
【出来后的李清照没有消沉,反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开始了新生活。】
【李清照不再看重儿女情长,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关注国家大事上,国家的兴衰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李清照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的作品。】
【绍兴五年,李清照先后写下了感慨自身漂泊无依,怀念故国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和悲叹宋朝国土沦丧,江山难守的《题八咏楼》。】
【绍兴十三年,李清照将赵明诚写就的《金石录》勘校完毕,上交给了南宋朝廷,绍兴二十五年,前半生幸福,后半生坎坷的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们的思念和对于无法重归故土的失望,在孤苦和凄凉 中悄然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