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战场的胶着与变数:西线僵持、东线溃败与战略调整
“德国与法国前线的局势陷入了胶着状态。如今战争已进入第二年,可实际上战线几乎没有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由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引发的战争,尽管顺序有所改变,但大体上仍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轨迹发展。
法国军队以巴黎为中心展开全面战争,对他们来说,这场战争是为了保卫自己国土的一场殊死防御战。
“据说德国在巴黎市区也伤亡惨重。这一年来,当地的游击队发展得极为猖獗。”
抵抗组织。
在巴黎市区,法国民兵部队展现出比法国陆军更高的伤亡交换比。
他们在宛如地下城市的巴黎地下,以游击战的方式与德国军队周旋。
德国军队在不敢轻易对巴黎市区进行炮击的情况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目前协约国已形成以巴黎、凡尔登、瑞士三点连线的防线。凡尔登是包括霞飞在内的法国陆军战争英雄们拼死坚守的要塞。”
说着,地图被展开。
霞飞比历史上更加声名远扬,成长为了备受瞩目的战争英雄。
他不断晋升,指挥的部队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从法国兴业银行的德尔卡塞那里得知,霞飞的凡尔登守备部队消耗着最大的一笔预算。
“凡尔登已经有超过100万人伤亡。当然,这是德法双方的统计结果。”
100万人。
这相当于一个规模不小的大城市人口,如今只剩下尸体,可谓尸山血海。
尸体堆积如山,流淌的鲜血汇聚成河,仿佛地狱景象在此上演。
据说,每隔一段战壕就堆积着无数尸体,如今已到了只能当作掩体的地步。
“原本双方合计大概会有70万人伤亡,但现在竟然超过了100万。”
说是100万以上,实际肯定远不止这个数。
如果这只是统计出来的数字,那么加上在炮击等情况下失踪的人员,非官方统计的伤亡人数肯定更多。
“凡尔登是这样,想必其他地方也不会好到哪去?”
记得还有几个战斗极为激烈的前线区域。
除了凡尔登和巴黎,其他地方的战况据说也不容小觑。
“起初进行了索姆河战役,但不巧英国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英国远征军因此撤退。然而……”
詹姆斯咽了口唾沫。
“仅索姆河战役就统计出30万人伤亡。双方交战约三个月,这只是协约国一方的伤亡统计。”
“疯了吧?”
虽然听说索姆河战役很激烈,但没想到短期内伤亡如此惨重。
不过听完詹姆斯的解释,杜鲁门明白了其中缘由。
“那……撤退的英国远征军行军路线混乱,导致伤亡更加严重。您知道的,当时在加莱……”
“啊。”
飞机坠毁的加莱惨案恰好就在那时发生。
当时英国国内经济危机爆发,远征军正准备撤退,而驻扎在加莱的军队因飞机‘恐怖袭击’而陷入混乱,行军路线也因此大乱。
“加莱离敦刻尔克不远吧。那些擅长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家伙,怎么在加莱搞出这种狼狈事。”
总之,英国远征军陷入混乱之时,德国军队发起追击,协约国军队腹背受敌,30万人伤亡惨重。
“海岸线的情况呢?”
“战线已经推进到巴黎附近的塞纳河。巴黎东北部是战斗最激烈的前线。凡尔登目前处于相持状态。”
凡尔登,
它处于相持状态只有一个原因。
“如果凡尔登处于相持状态,那就意味着……德国正在向俄罗斯方向重新部署军队。”
目前凡尔登是消耗战最为激烈的地区。
不过,凡尔登实际上是以反复夺取和夺回要塞化地区的攻城战形式进行的,对于进攻方德国来说,行动相对灵活一些。
“作为进攻方的德国军队,可能会决定暂时维持相持状态。”
毕竟防守方协约国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轻易行动。
“德国军队应该在出动飞艇吧?”
“是的,除了陆军部队,他们不断投入飞行编队,据说炸弹倾泄如雨。”
所谓的相持状态,
实际上就是转变为战略轰炸了。
“他们从英国本土调来了飞行编队。”
英国本土因暂时处于延期偿债状态,无需直接打击,所以德国把相关飞行编队调回,投入到凡尔登战场。
杜鲁门拿起文件,站起身向外走去。
“詹姆斯,你先在这里整理一下前线局势,收集一些俄罗斯的动态。我去和贝隆聊聊,很久没见了。”
“好的,少爷。”
“贝隆,出来一下。”
纽约兵工厂,
杜鲁门时隔许久再次来到纽约市郊这座大规模的武器生产工厂。贝隆在这里。
贝隆担任着工程部门的主管。
“好久不见。先给我讲讲战斗机的生产情况。”
“好的,先生。”
贝隆打开一瓶可乐。
原本贝隆在法国兴业银行与德尔卡塞合作,随着巴尔干半岛局势恶化,他回到了美国。
但他的工作之一就是管理纽约兵工厂,所以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战斗机本身已经生产完成。但出于安全政策考虑,需要拆解零部件后再出货,所以会花费一些时间。”
“大概需要多久?”
“目前所有部件都在同时拆解,3 - 4天应该就够了。”
还不错。
今天杜鲁门来纽约兵工厂视察,顺便看看即将交付给协约国的战斗机型号。
宣布延期偿债的英国,已将其在波斯湾地区的所有保护领地转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管辖,并且为了获取美元,还额外支付了黄金。
“黄金可真是诱人啊。”
黄金兑换虽然已经停止,但英镑汇率在经历多次暴涨后,达到一定金额时,凭借英镑区的规模经济实现了稳定。
或者说,看起来是稳定了。
实际上殖民地的‘炸弹’只是还未引爆而已。
“在ImF的控制下,英格兰银行不断通过印钞机增发英镑。他们打着克服经济危机的旗号印钞,然后把钱发给负债的企业和银行。”
“这肯定会引发混乱。”
用国家援助资金开派对,
这在金融界是常见的事。
那些对金钱痴迷的家伙就像附着在尸体上的蛆虫。
“量化宽松(qE),我们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这么称呼的。既然通过救助资金度过了外汇危机,那么国内市场即便汇率有些不稳定,也要先通过印钞机解决燃眉之急。”
但英国政府知道吗?
量化宽松本身就是泡沫制造机。
如果他们调控不当,很可能再次面临泡沫危机。
现代美国通过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逐步收回量化宽松的影响,但被经济危机冲昏头脑的英国政府,真的能做到吗?
经济危机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把这些都抛到一边,我们只要能拿到钱就行。不管他们印多少英镑,我们只接受美元交易。”
“原来如此。”
“一旦战争爆发,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必须印钞疯狂购买战争物资。”
即便想坚守金本位制,但随着战争升级,也不得不放弃黄金兑换,因为没钱就只能印钞。
国家可以通过印钞购买国内产业生产的战争物资。
这就相当于在纸上印上‘钱’字去购买物资,可当下又急需这些物资。
“尽快把战斗机送出去。英国的份额运往法国,让他们用掉。这样反而更快。”
“全部运往法国波尔多,这样没问题吗?”
“反正都在ImF的控制之下。从经济角度介入战争局势,随时都可以。而且尽快收到物资,对英国来说也有好处。”
“那拆解后再运送就没意义了吧?”
“所以让你立刻停止拆解,重新组装。反正刚开始拆解没多久。”
贝隆愣了一下,
似乎在思考杜鲁门的意图。
但很快他就向旁边的助手下达命令,然后再次专注于和杜鲁门交流。
“协约国需要战斗机。”
“反应挺快啊。”
“通过军事情报机构得知,德国在凡尔登出动了飞行编队。”
啊,对了。
这家伙从军事情报机构获取消息肯定更快。
财政部情报部门在军事信息方面也依赖军事情报机构的协助,所以不会有太大差别。
“一旦飞行编队的飞行范围扩大,可能会在整个战线上投下炸弹。不过,飞行编队的轰炸精度通常不高,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几个炮兵营吧。”
“那应该不用太担心吧。”
“不。飞行编队规模太大,如果在整个战线上投弹,对协约国来说太不利了。而且……”
飞行编队能够打击炮兵营无法触及的地方。
“要是直接轰炸司令部,那不就酿成大祸了。”
“……那肯定是大祸。”
“这个世界对空军还不太熟悉。很多指挥官都无法判断空军的威力。他们要是掉以轻心,就会被击中丧命。”
而且……
俄罗斯军队的情况也有些微妙的不稳定。
如果不在这里压制一下德国军队的气焰,协约国可能就会陷入绝境。
“得改变一下局势。”
如果俄罗斯军队溃败,战线就会大幅后退。
像广阔的东部战线这样的地方,飞行编队也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
为了稍微延缓作为‘坦克’的俄罗斯军队溃败的速度,必须牵制住德国的飞行编队。
“战斗机是飞行编队的完美克星。”
俄罗斯必须尽可能地消耗德国军队。
如果和德国军队的伤亡交换比高,那就多投入兵力。
俄罗斯不会战败,但“德国军队的力量被削弱了多少”则是另一回事。
“德国也该挨揍了。”
杜鲁门露出了微笑。
然而,东部战线开始朝着与杜鲁门预期稍有不同的方向发展。
在历史上的坦能堡战役中,出现了一个“搅局者”。
>>>
“撤退!快撤退!”
哔——!
东部战线广袤的大地。
德国步兵与俄罗斯步兵对峙、举枪相向的场景并未出现。
因为德国步兵此刻正惊慌失措地从前线撤退。
轰!
第8集团军司令部。
作战指挥室的门被猛地撞开。
众多校级军官、将军级军官齐聚的司令部里,满脸怒容的参谋长冲了进来。
“司令官先生!您究竟为什么要撤退!我们完全有能力击退俄罗斯军队!”
参谋长愤怒到了极点。
但第8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此刻满心焦虑,甚至都没想过要呵斥他。
反而拿出一张照片,“啪”地一声展示出来。
“参谋长,你是打算把我们的士兵都害死吗?这是我方侦察兵拍摄的照片。面对这漫山遍野的40万敌军,我们怎么可能取胜!!!”
他一拳砸在桌子上。
照片中的场景极具冲击力,令人恐惧。
只见平原的地平线被密密麻麻的俄罗斯军队填满,他们正向前推进。
地平线被士兵们染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我们的土地太过广袤,无法像西线那样构筑连绵的战壕!就算用机关枪把敌人都打死,如此密集的大军也会踩着尸体冲过来!而我们呢!我们第8集团军呢!”
仅仅7个步兵师。
简直笑不出来。
在俄罗斯军队又征召了40万兵力准备投入战场的情况下,第8集团军能做什么呢?
“投入军团作战,只会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决定先撤退,等后续增援部队会合后再进行反击。”
“……施里芬总参谋长也同意了吗?”
“同意了。”
“什么?”
实际上情况有点不同。
第8集团军司令紧咬嘴唇,几乎要咬出血来。
施里芬总参谋长虽然承认俄罗斯军队兵力强大,但只允许在东普鲁士内部撤退几公里。
东普鲁士,
这里是德国容克贵族的故乡,也是开国元勋们的圣地,柏林的总参谋部怎么可能放弃这里呢?
——我们必须放弃东普鲁士,撤至维斯瓦河西岸!敌军数量太多了!
——就当我没听到。
第8集团军司令不断向柏林总参谋部请求放弃东普鲁士,但施里芬总是拒绝。
得到的答复只有不可能。
“开什么玩笑!”
哐当!
第8集团军司令害怕了。
一想到要面对40万俄罗斯军队的进攻,他就恐惧万分。
那如潮水般填满地平线和山峦的士兵,光是存在就令人胆寒。
如此庞大数倍的“人海”席卷而过,第8集团军将片甲不留,彻底消失。
“无论如何都要撤退!”
弗里德里希司令咬着指甲。
然而,他因恐惧而盲目,忽略了一些明显的事实。
但参谋长似乎看出了端倪。
“求求您!清醒一点吧!”
俄罗斯西北方面军状况糟糕。
许多俄罗斯士兵穿着破旧不堪、甚至不合身的军装,很多人连像样的枪支都没有,拿着冷兵器的士兵也不在少数。
“前线局势并没有那么糟糕!我们的牺牲会很大,但相应的伤亡交换比也会很高!”
参谋长心里明白。
他知道那些赤手空拳、以肉身当盾牌冲向战线的俄罗斯军队,只会被机关枪扫射倒下。
只是,对方人数实在太多,即便机关枪打光子弹,俄罗斯军队仍会继续前进,这种恐惧实在太过强烈。
“现在前沿阵地正在防守的第1军团已经濒临覆灭!但这很好!情况还不算太糟!”
“但俄罗斯军队的推进确实被挡住了!”
“我是司令官!我说撤退,那就撤退!”
第8集团军司令态度坚决。
他固执地坚持着撤退的决定,嘴里不停地喊着撤退。
就在这时,
柏林总参谋部。
施里芬总参谋长召集了所有德国军队的参谋人员。
“第8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提议放弃东普鲁士。看样子俄罗斯军队来了40万,他有些吃不消了。”
“这简直荒谬!!!”
东普鲁士,
施里芬总参谋长的话还没说完,四周就响起了一片抗议声。
“东普鲁士是德国的精神支柱!是容克贵族的故乡,也是德国建国的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西线正在推进的情况下,放弃东普鲁士有什么用!”
“这实际上就等同于在战争中失败!对我们来说,东普鲁士就相当于首都!”
德国的首都是柏林,但德国军队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容克贵族出身。
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放弃东普鲁士这个选项。
唉……
施里芬总参谋长叹了口气。
他也认为东普鲁士绝不能失守。
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弗里德里希这个蠢货,不知道是不是被吓破了胆,竟然转身撤退,导致第1军团全军覆没。据说现在已经撤到维斯瓦河了。”
“什么?”
“这意味着东普鲁士真的可能会失守。”
短暂的沉默。
气氛逐渐升温,随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被激怒的柏林总参谋部恨不得立刻抓住弗里德里希,将他碎尸万段,再施以火刑。
原本战局顺利,却因为一个胆小的司令,可能失去精神故乡和“首都”,总参谋部的人都快疯了。
“那个混蛋真的是……!”
一定要把那个混蛋千刀万剐。
德国陆军的将领们气得手都在发抖,恨不得立刻用枪崩了弗里德里希。
他们已经怒不可遏。
施里芬面色阴沉,大发雷霆。
“马上把那家伙撤职!”
当天,柏林总参谋部就撤掉了弗里德里希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并为第8集团军安排了新的人选。
一位面容沧桑的新任司令在听取了大致的前线情况汇报后,登上了火车。
“嗯……局势不太妙啊。”
保罗·冯·兴登堡。
这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乃至德国历史上都不可或缺的步兵上将,被新任命为第8集团军司令。
“是的,您说得对。前任第8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的失误,让局势恶化了。”
对面,
火车座位上坐着另一位高级军官,他作为第8集团军的参谋长一同登上了火车。
埃里希·鲁登道夫。
这位被誉为“当时最杰出指挥官”的军事天才,也登上火车,被派往东部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