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庇护十世亲临美国,英国局势雪上加霜
>>>
“立刻告知美国大使馆,即刻着手筹备追悼仪式。此次追悼务必办得隆重至极,即便耗费巨额预算,也在所不惜。至于葬礼,按照国葬的最高规格进行准备。”杜鲁门神色冷峻,语气不容置疑,一边向情报局长发号施令,一边在纽约金融服务局的走廊上大步流星地走着。
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众多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脚步匆匆,紧紧跟随在他身后,与此同时,他们正通过各种通讯设备与美国大使馆的情报人员进行着紧密的联络。
杜鲁门如此心急如焚,显然有着重大的缘由。
“有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一位美国孕妇不幸离世了。”情报局长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据查,她和她的丈夫在英格兰经营着一家中小型银行,夫妻二人皆是银行的大股东,并且以银行合伙人的身份,深度参与着银行的日常运营事务。”
杜鲁门微微皱眉,他深知,在金融行业,女性想要立足,可谓难如登天。
这个行业长期以来被男性主导,大多数银行从业者都是男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女性员工常常遭受着来自男性同事的排挤与打压。
“据业内流传的消息,这对夫妇在业内相当厉害,堪称业界的佼佼者。部长您也清楚,金融行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即便是男性从业者,一般人也很难凭借普通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行业长久立足并取得成功。”情报局长补充道。
“确实,我深有同感。”杜鲁门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感慨。
他的思绪不禁回到前世,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令人痛心疾首的画面:孕妇冲进示威队伍,却遭到军警手持盾牌的无情殴打,最终失去了生命。
那些劳工运动、运动团体,以及其他各种军政府时代的示威活动中,类似的悲剧时有发生。
即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存在着被黑心企业雇佣的打手肆意殴打他人致重伤的恶劣情况。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她也有可能只是前往处理银行相关业务,不幸被卷入了示威人群之中。毕竟,威斯敏斯特宫附近可是GoGGS,也就是中央政府机关高度聚集的行政区,人流量大,局势复杂。”情报局长推测道。
“嗯,如果银行面临破产的困境,那必然有大量的业务需要前往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在处理这些金融相关业务的过程中,极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示威人群所裹挟。”杜鲁门若有所思地说道,“总之,无辜的美国孕妇惨遭国家义勇军的殴打致死,这无疑是一个足以将英国政府置于舆论风口浪尖的重大事件。”
“没错,在道义层面,美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如此重大的事件,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其影响力扩大,闹得越大,对我们就越有利。得尽快安排向媒体透露相关消息,引导舆论走向。”情报局长心领神会地说道。
“幸好,她的丈夫已经向美国大使馆哭诉冤屈,并且明确表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配合我们讨回公道。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仅凭他们提供的这一有力由头,就完全足以让死者享受到国家英烈般的尊崇待遇。”杜鲁门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我会先与国务卿进行沟通协调,你这边立刻与美国大使馆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推进相关流程,确保一切顺利进行。我想白宫那边应该也已经在积极行动了。”杜鲁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是!”情报局长有力地回应道,随后迅速带着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转身离去,走廊里只留下渐行渐远的脚步声。
杜鲁门停下脚步,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前方,片刻后,他轻声唤道:“詹姆斯。”
“是,少爷。”詹姆斯立刻上前,神情专注地等待着指示。
“如今,我们在道义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动,美国绝不可能在这场较量中输掉。”杜鲁门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通知联邦储备系统,即刻启动债券抛售计划。”
“债券抛售,顾名思义,就是联邦储备系统大规模抛售债券,从而大量回笼市场上的货币,以此来实施紧缩政策。这一招,足以让那些家伙感到紧张和压力。”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我们,现在可以更加大胆、主动地采取行动了。”杜鲁门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
“马上从本土舰队中再抽调一批精锐兵力!海军部仅仅派出无畏舰,根本无法震慑住殖民地,他们现在完全不为所动!”在那间被改造成办公室模样的病房里,住院的贝尔福首相怒目圆睁,大声咆哮着。
他的头上缠着厚厚的绷带,脸色苍白憔悴,但愤怒让他的双眼充满了血丝。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收集着来自唐宁街10号的最新消息,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关系到局势的发展。
然而,即便已经派出了无畏舰,想要彻底压服那些殖民地总督,依然困难重重。
一方面,港口被封锁,但这只是第一步;另一方面,即便无畏舰成功掌控了海域,并投入了海军陆战队,可到了陆地上,双方毕竟都是英军,总督麾下的军队和海军陆战队不可能自相残杀,这种微妙的局势让局面陷入了僵持。
随着对峙局面的持续,贝尔福首相心急如焚,为了尽快打破僵局,解决当前的困境,他不断叫嚷着要增派更多的军队,试图以强大的武力来迫使殖民地屈服。
“现在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已经开始抛售债券了,市场上的美元正被大量迅速回笼。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很可能又将面临一场严峻的外汇危机。”一位幕僚小心翼翼地向贝尔福首相汇报着最新的经济形势,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什么?又来?”贝尔福首相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愤怒和焦虑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身体微微颤抖。
“我们之前用黄金换取的美元,仅仅只是暂时缓解了危机的表面症状,外汇危机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一旦美元出现短缺,我们的外汇储备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幕僚进一步解释道,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啊啊啊……那个杜鲁门,这个可恶的家伙,为什么偏偏针对我啊!!!”贝尔福首相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气得暴跳如雷,他一拳狠狠地砸在旁边的桌子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每一次杜鲁门的行动,都仿佛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着贝尔福首相的神经,让他感觉自己仿佛在地狱与炼狱之间来回痛苦地穿梭,备受煎熬。
“自从国家义勇军盾牌殴打美国孕妇的事件发生后,我们就陷入了极其被动和不利的境地。现在,那个孕妇已经不幸死亡,而美国方面正在举行盛大的国葬和追悼会,场面极其隆重。”幕僚继续汇报着,声音有些颤抖。
“已经开始举行了?”贝尔福首相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慌。
“是的,他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追悼会和葬礼的所有准备工作。今天,美国大使馆已经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葬礼仪式,而且据说,遗体送回美国后,还会举行更为隆重的国葬。不过……”幕僚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犹豫的神情。
贝尔福首相察觉到了幕僚的异样,他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然后朝幕僚的脑袋狠狠拍了一下,面无表情地盯着他,冷冷地说道:“说,别吞吞吐吐的,有什么情况赶紧如实汇报。”
“啊!是,是的。据说爱德华七世国王也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并且还念了悼词,在现场停留了长达三个小时之久,而且他还宣布明天会再次前来。”幕僚连忙说道。
“那哈利法克斯呢?他在做什么?”贝尔福首相追问道。
“包括哈利法克斯国务卿在内的自由党主要议员,看样子今天一整天都会守在追悼会现场,他们似乎想要借此表达对美国的支持和对我们的压力。”幕僚递上一份报纸,上面详细报道了相关的情况。
贝尔福首相接过报纸,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内容。
[香港总督府:“此次国家义勇军的过度镇压行为,完全暴露了独裁者的真面目。我们向遇难者致以最沉痛的慰问,愿她在天堂安息。”]
[非洲总督:“真不知道下一个会轮到谁遭受这样的暴行。国家义勇军竟然在本土残忍杀害数十名平民,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善待殖民地的人民呢?”]
[印度总督:“无畏舰封锁海岸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向内陆推进,甚至已经逼近首都加尔各答。这种紧张的局势说不定会像美国当年一样,引发一场独立战争,大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些总督们都在蓄意闹事,简直是反了!”贝尔福首相愤怒地将报纸摔在地上,大声咆哮着,“就因为死了一个孕妇,至于闹成现在这个样子吗?我可是堂堂的首相,脑袋被石头砸伤还躺在医院里呢!难道生命的价值在他们眼里就如此不同吗?”
哐当!贝尔福首相一脚踢翻了旁边的托盘,托盘上的物品散落一地,发出杂乱的声响,仿佛他此刻混乱而愤怒的心情。
他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困境,所有的事情都不如意,没有一件能让他顺心的。
“那……首相大人,还有一则新闻,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幕僚小心翼翼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
“什么?还有什么事?快说!”贝尔福首相不耐烦地吼道。
幕僚战战兢兢地将报纸的另一部分展开,贝尔福首相接过报纸,大声读起上面的新闻。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了某个段落,瞳孔瞬间剧烈颤抖起来,脸上露出了震惊和恐惧的神情。
报道中出现了一个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人物的表态。
[罗马教廷:“毫无疑问,此次事件将成为贯穿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位孕妇,不,一位女性和她腹中孩子的无辜牺牲,已经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教皇庇护十世:“我一直希望能够消除教廷内部的弊端,而如今看来,上帝似乎也在推动着消除这个时代的种种弊端。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走向末日的曙光。能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这样奇迹般的事情发生,我内心充满了对上帝的感恩之情。”]
[预言与奇迹的教皇,被尊为在世圣人的庇护十世。此次又一次预言了帝国主义的末日。]
“这……这这……这这!!咳!”贝尔福首相只觉得眼前一黑,两眼一翻,全身开始剧烈抽搐起来。面对如此强大且意想不到的势力介入,他彻底失去了理智,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绝望之中。
[教皇庇护十世:“我将亲自前往美国政府举办的葬礼现场,我要亲眼见证这份深沉的悲痛与奇迹般的转变。”]
教皇竟然采取了行动,而且显然是为了谴责他的失职行为。
就在那一天,全世界的天主教信徒们纷纷与贝尔福首相划清界限,对他投以强烈的敌意和不满。贝尔福首相仿佛坠入了无底的深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
[教皇庇护十世:“上帝亲自召唤了这位已经完成使命的伟大女性,她将在天堂得到永恒的安宁。”]
值得一提的是,那位不幸死去的美国孕妇,竟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
“……这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完全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啊?”在纽约金融服务局的办公室里,杜鲁门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的神情。
此时的白宫已经一片混乱,得知美国即将举行国葬,而且还有可能有教皇亲自主持葬礼弥撒,各大教会都纷纷行动起来,试图在这场重大事件中争取到更多的权益和影响力,整个场面乱成了一团糟。
“海军部那边也乱套了。”一位助手匆匆走进来,向杜鲁门汇报着最新情况,“海军部紧急组建了无畏舰舰队,正准备开往地中海。英国皇家海军由于之前向殖民地派遣了无畏舰,实力已经大受削弱,目前根本无力制衡美国海军。而且,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严峻形势下,他们还得承担起保护教皇的重任,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了。”
“竟然是教皇的葬礼弥撒,而且还是那位被尊称为奇迹与预言化身的圣人庇护十世亲自参与?这局势的发展真是让人始料未及,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杜鲁门感慨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一消息让美国天主教界仿佛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节日,整天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全都是关于庇护十世的消息。
天主教信徒们更是热情高涨,纷纷从全国各地涌向华盛顿,想要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样的局面反而对我们极为有利。”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爱德华七世加上教皇庇护十世,两位如此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出面,这场争斗我们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向我们倾斜。”
杜鲁门注意到,罗斯福总统嘴角也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或许是因为教皇的参与,让原本与天主教关系不太融洽的新教徒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整个局势正朝着对美国极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现在看来,即便我们什么都不做,也已经稳操胜券了。”杜鲁门自信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骄傲。
不过,他也深知,这其中或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庇护十世被赞誉为预言与奇迹的教皇,而美国人向来对神秘主义和阴谋论有着浓厚的兴趣,教皇的出现无疑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和具有影响力。
不管怎样,这样的发展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损失,而且他也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与教皇为敌或者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以圣父、圣子、圣灵的神圣名义。阿门。”伴随着庄严而神圣的声音,意想不到的人物——教皇庇护十世正式访问了美国。
他作为尊贵的国宾,应邀前来参加这场正式而隆重的国葬。
为了表示对教皇的极高礼遇,美国方面直接在教堂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仪式。
此次国葬的流程进行了精心的调整和安排,融入了教皇亲自主持的葬礼弥撒和祈福仪式。
这一特殊的安排是教皇庇护十世本人的诚挚请求,也体现了对遇难者及其信仰的尊重和关怀。
葬礼弥撒正式开始,这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盛大、最庄严的葬礼弥撒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在新教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举行天主教葬礼弥撒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时刻。
整个仪式现场庄严肃穆,来自全世界的外国记者们都被这神圣的氛围所感染,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相机,静静地注视着仪式的进行。
尽管现场聚集了上万人,但整个弥撒过程都在一片寂静中悄然进行,只有教皇那低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教堂中回荡。
这是一场沉默而神圣的弥撒,教皇庇护十世以其超凡的宗教魅力和神圣的使命感,完美地完成了这场奇迹般的弥撒。
全世界的天主教信徒们都为之狂热和激动,他们对教皇的崇敬和信仰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对庇护十世亲自前来参加葬礼的原因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美国天主教界彻底沸腾了,各地的主教们和神职人员们纷纷竭尽全力,精心辅佐庇护十世,确保整个仪式的顺利进行。
从梵蒂冈远道而来的神职人员数量众多,阵容庞大,再加上美国本土天主教界的全员积极参与,整个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感觉仅仅是天主教相关的人员,就能轻松填满一个大型的运动场。
“教皇陛下,您能够平安抵达美国,实在是太好了。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域目前正处于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危险时期,我们一直都非常担心您的安危。”罗斯福总统亲自上前,恭敬地向教皇庇护十世表达着关切之情。
“哈哈,这或许是上帝的旨意和庇佑。多亏了贵国强大的无畏舰护航舰队,他们的英勇护卫让我能够平安顺利地抵达这里。”教皇庇护十世微笑着回应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和感激。
在成功完成弥撒之后,教皇庇护十世与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众高级官员们进行了会面。罗斯福总统首先与庇护十世亲切地交谈起来,庇护十世欣然回应,态度和蔼可亲。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无法亲临当地的理解。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您的到来无疑给了我们和遇难者家属极大的安慰和支持。”罗斯福总统真诚地说道。
“哪里哪里。此次不幸遇难的是美国公民,能在美国这片土地上,由她所深深信仰的天主教领袖——也就是我本人,为她举行如此庄重的葬礼弥撒,我相信她和她的孩子一定会在天堂得到安息和幸福。”教皇庇护十世温和地说道,脸上洋溢着慈悲的光芒。
“哈哈,不过还是有些许遗憾。我原本希望能在英国也举行一场祈福仪式,为世界和平和战争的早日结束祈祷,但可惜战争还在继续,局势依然紧张。”教皇庇护十世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我们都期待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世界恢复和平与安宁。”罗斯福总统也感慨地说道。
罗马教廷,目前位于与三国同盟紧密相连的意大利首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教廷实际上不得不与意大利保持着密切的外交联系。
由于前往正处于英德谈判僵局中的英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所以最终选择了举行国葬的中立国美国作为此次行程的目的地。
“今天的这场仪式必将成为永远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终结帝国主义的浪潮已经悄然开始。从长远来看,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好事。”教皇庇护十世语重心长地说道。
“谢谢教皇陛下的吉言,美国也将在这历史的浪潮中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罗斯福微微欠身,表达着对教皇的敬重。
两人交谈完毕后,众人移步至一旁休息。
杜鲁门站在角落里,目光不时地落在教皇庇护十世身上,心中满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畏。
此时,周围的高官们也在低声议论着,这场葬礼弥撒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场普通葬礼的范畴,它已经成为了国际政治和宗教领域的焦点事件。
“这场面可真是罕见,没想到能亲眼见证这样的时刻。”一位官员小声对旁边的人说道。
“是啊,教皇亲临美国主持葬礼,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往后在史书上都得大书特书。”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就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教皇庇护十世似乎感觉到了杜鲁门的目光,再次朝着他的方向看了过来。杜鲁门心中一紧,他不明白教皇为何会对自己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