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 第282章 美英金融博弈与英国内部分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2章 美英金融博弈与英国内部分裂

第282章 美英金融博弈与英国内部分裂

>>>

“科尔总裁您远道而来,辛苦了。”

华盛顿特区,财政部所属的地下隔音会议室。

英格兰银行总裁与英国财政大臣罗伯特一同参加三方会议,杜鲁门带着热情的笑容迎接这两位英国经济界的巨头。

“我们这算是初次见面吧。”

“是的,我与英格兰银行的各位董事有过会面,但与总裁您倒是初次相见。”

“哈哈,确实是初次见面。几周前,由于英国首相府的强烈抗议,总裁刚刚更替。”

说是英国首相府的抗议。

但这位总裁看起来并非与首相府关系密切之人。

原本以为这个时候首相府会安插自己的心腹,没想到这位英格兰银行总裁对首相府反应强烈。

“啊,别误会。虽然我是因首相府的抗议而成为总裁,但我厌恶英国首相府。我能成为总裁只有一个原因。”

唰。

英格兰银行的科尔总裁递出一张名片,很眼熟的名片。

杜鲁门瞪大了眼睛,那是他父亲Jp摩根行长的名片。

“因为我是候选人中与美国金融交易最为活跃的总裁人选。”

啊,这下他明白了。

能让摩根行长亲自给名片的交易对象,在经济危机时刻确实有能力担任总裁。

“您真厉害,我父亲可是很挑剔的。”

“哈哈,不是的。想必英国首相府是想挑选一个能为他们所用的人。”

我本身没什么特别的。

总裁谦虚地补充了后半句,但杜鲁门不信。

从他展现出的气度就知道此人不简单。

“您把总裁职位交给副总裁了吗?”

“不,我打算交给约翰·巴林董事。想必现在他已经接过指挥棒了。他担任董事很久了,是个很值得信赖的朋友。”

“嗯?”

杜鲁门嘴角微微一动。

“约翰·巴林,您认识吗?”

那当然认识。

他是曾揭露英国内阁参与英格兰银行内部事务的人,以寻求美国庇护为条件泄露信息,实际上算是我方的内应。

英格兰银行总裁似乎对此事毫不知情。

这就是为什么情报和反情报工作如此重要,没有反情报工作,谁也不知道哪里混入了什么。

“之后他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抓狂,得让情报部门的人守好口风。”

内应成了临时总裁?

之前安插他的时候没抱太大期望,没想到还真中了大奖。

但这只是附加因素。

科尔总裁有意让约翰·巴林担任临时总裁另有原因。

“科尔总裁让巴林家族的后人担任临时总裁,这一招也能猜到大概。被巴林银行排挤的他,对贝尔福首相的怨恨想必超乎想象。”

这也证明了科尔总裁厌恶贝尔福首相。

确认了他是我方阵营,对杜鲁门来说真是一举两得。

但目前得装作不知道。

作为情报部门负责人,杜鲁门不能泄露他是内应的机密信息。

“嗯,不,我好像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杜鲁门装作思考,摸了摸下巴。

不能表现出一听就完全不认识这个人,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换上一副平静的表情。

“但既然科尔总裁让他担任临时总裁,想必是个有能力的人。”

最后还给出了好感猜测,自然地延续了对话。

“真想见他一面。”

这倒是真心话,杜鲁门心里确实想着以后找机会见一面。

“哈哈,您见了肯定不会失望。”

科尔总裁露出了微笑。

>>>

“杜鲁门,我们已经得到确切答复,英国殖民地香港也站在我们英格兰银行这边。当地总督也对贝尔福首相心怀不满,所以支持我们。”

果然,罗伯特财政大臣对香港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也是他和英格兰银行总裁一同前来的原因之一。

当然,他与身为美国财政部长的杜鲁门私交也是原因之一,但他毕竟还是英国的财政大臣。

个人能力相当出色。

“现在英国分为反贝尔福派和贝尔福派。以英格兰银行为中心,反贝尔福派正在集结。”

“香港也是其中之一。”

“英国财政部也是反贝尔福派,但遗憾的是,目前贝尔福首相让一些高级公务员负责审批事务,导致财政部陷入瘫痪。”

“他这是故意搞破坏啊。”

“是的。”

这家伙疯了吧。

杜鲁门真的无法理解贝尔福首相,不明白他那种为了保住个人权力不惜牺牲国家的疯狂且变态的思维。

他也不想去理解。

现在贝尔福首相因为害怕自己倒台,将英国政治界极端两极化,试图搞派系政治。

既然这样,要内阁还有什么用?

“这又不是中南美发展中国家,在英国怎么能发生这种事?”

“所以我和罗伯特财政大臣达成了共识。英格兰银行有足够的资金,即便没有英国首相府也能行动。”

确实如此。

光是英格兰银行投资的项目,就能轻松吞下一般国家的预算。

“被白磷弹袭击的金库恢复了吗?”

“很遗憾,金库受损,大约30%的资产流失了,都毁于白磷弹。”

“那真可惜。”

杜鲁门拼命压制内心涌起的喜悦。

同时他在心里盘算着。

英格兰银行在海外的投资金额肯定超乎想象,光是与他相关的投资资金就相当可观。

“粗略估计,英格兰银行持有股票的投资对象有麦格理投资银行、香港兵器局,还有boSS债券银行。”

“本来还有朴茨茅斯公司,但朴茨茅斯造船厂整体倒闭,在恢复资金方面损失惨重。”

“不过应该还剩些资金吧。”

“当然。”

每一个投资对象都来头不小。

不愧是英国,如果算上英格兰银行在以印度帝国为首的殖民地的投资金额,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只是,英格兰银行开始投资的时间并不长。

“设立特殊目的法人进行投资,这个想法是借鉴了杜鲁门您的创意。”

本来中央银行不是投资银行,若要间接投资,就需要设立专门的特殊目的法人(Spc),通过吸纳市场资产的方式进行,因为法律限制较多。

“这可真是救命稻草。”

“是的。如果没有特殊目的法人,没有跟随杜鲁门进行投资,英格兰银行的处境会艰难得多。”

“确实。”

不,没必要感谢他。

杜鲁门敢说,就算你们把投资资金全部收回,也解决不了恐慌危机。

现在就算卖掉殖民地都不够填补窟窿,区区投资资金,简直是笑话。

但杜鲁门没有表露出来,因为他们为收回投资资金而进行的抛售方式对他有利。

“你们是想把资产卖给美国所以来找我吗?”

“是的,虽然想卖个好价钱,但也知道不太现实。目前能大规模承接我们资产的就只有美国了,其他能承受我们资产的强国已经不存在了。”

那是当然,大家都在打一场生死之战。

俄罗斯因恐慌元气大伤,现在才慢慢恢复。

所以除了美国别无选择。

“不错嘛。收购麦格理投资银行,垄断澳大利亚经济圈;收购香港兵器局的股票,垄断中国武器市场;收购朴茨茅斯公司股票,垄断无畏舰;收购boSS债券,垄断白银。”

每一项待抛售的资产都如同珍宝。

太诱人了,杜鲁门在心里暗自咽了咽口水。

他喜欢这种恐慌带来的好处。

反正他们最终都会破产,即便之后可能会后悔贱卖资产,但他也不会劝阻。

“你们是打算和贝尔福首相正面交锋了。”

“反正我们要是破产,伦敦金融城就会崩溃,金融系统也会瓦解,回到中世纪。”

崩溃就是字面意思的崩溃。

英国金融系统一旦崩溃,重建可能需要几十年。

历史上,受英国病影响的英国,甚至到了需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助资金的衰败地步。

除非出现像铁娘子那样的人物,否则靠自身力量难以克服。

“是的,美国愿意收购你们的资产。”

“啊?真的吗?”

他们露出意外的表情。

确实,即便美国现在不帮忙,之后等他们破产了,也能以低价收购资产。

等他们彻底破产后低价收购,确实更划算。

换做以前,杜鲁门可能也会这么做。

但现在,贝尔福首相的闹剧已经牵涉到政治层面,推动他们自相残杀似乎对杜鲁门更有利。

杜鲁门打算给他们一把利刃。

“只要不是贷款就行。要是贷款给他们然后他们破产,我们也会被牵连。”

贷款就是单方面砸钱,之后收不回来,我们自己也会陷入困境。

但资产抛售就不一样了,这是等价交换,即便他们破产,我们也不会被牵连。

“给他们现金这把刀,让他们互相攻击。”

杜鲁门不想让他们半死不活地破产,既然要倒下,就干脆到地狱尽头。

来一场真正的生死之战吧。

杜鲁门会给双方一把刀,让他们互相攻击,引导他们彻底消灭对方。

英国首相府已经能动用国家预算这一巨额资金,两边都得准备好锋利的刀刃。

这是经济界的混战。

在破产的战场上,无尽的消耗战正等着他们。

战争结束后,双方都不会有赢家。

要么两败俱伤。

要么只剩一具尸体和一个重伤员。

“贝尔福首相这是自掘坟墓。英国分裂为两派开始斗鸡博弈,推波助澜对我更有利。”

英国的衰败已经开始。

没错,斗鸡博弈的结局必然是衰败。

比如前世棒子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时期,虽然没有形成派系,但银行疯狂收回贷款,导致财阀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情况类似,只是掺杂了派系政治。

他们已经进入了生存之战的阶段。

“既然双方注定衰败……”

杜鲁门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

斗鸡博弈之后,即便有幸存者,也只会剩下一具尸体和一个靠氧气瓶维持生命的重伤员。

说不定双方都会灭亡。

杜鲁门微微牵动嘴角。

“美国的胜利已经确定了。”

他很肯定。

劳合社保险会破产。

为什么?

因为杜鲁门要让它破产。

他已经做好了让劳合社保险破产的准备,撤掉了拯救濒临破产大企业的支柱之一。

英国不会轻易倒下,杜鲁门会一个一个地拔掉它的支柱,直到它沉默。

“而且……英国衰败的剧本已经开始了。”

杜鲁门心里微微一笑。

很抱歉,科尔总裁先生,您接下来的路布满荆棘。

杜鲁门做的很简单,为了完成剧本,把我们持有的技术降级,悄悄还给原主人。

“加油吧。”

您可能会欲哭无泪,面对即将到来的地狱,也别太绝望。

>>>

哐!

英国,费利克斯托大型港口。

冠达航运一艘经多佛海峡返回的大型商船,在驶入费利克斯托港时突然爆炸。

“啊啊啊啊啊!!!”

轰隆!

如同鱼雷爆炸一般,大型商船沉重的船体像炸弹一样炸开,钢铁碎片四处飞溅,连附近停泊的船只也被连锁引爆。

喷出的火焰被狂风卷入,如火焰柱般冲天而起。

“怎,怎么回事!”

“好好的船突然爆炸了!”

“是敌国的攻击吗?”

“怎么可能!德国海军不可能突破英国皇家海军防线!”

费利克斯托港的工作人员陷入恐慌,所有装卸工作全部停止,向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政府的报警电话如雨点般打来。

英国最大的港口之一费利克斯托港当日关闭,大量本应进港的船只被引导转向其他港口。

“现在所有港口都已满员!我们要进港的话,得去很远的港口!”

“我们没燃料了,怎么办?”

“通知说会在其他港口另行提供燃料,让我们赶紧转向。说是好好的船突然爆炸了!”

“啧,看来得去贝尔法斯特港了。”

“是的,现在离这里远且规模最大的港口就是贝尔法斯特港。”

“那赶紧转向!”

陷入恐慌的港口,陆续关闭的费利克斯托港设施,还有在海底满意地看着这一切的身影。

咕噜咕噜……

一艘潜望镜缓缓沉入水下,那是一艘绘有铁十字图案的德国潜艇,隶属于德国海军部的凯撒海军潜艇舰队。

“……返航。”

德国的狼群,潜入水下的杀手们安静而迅速地离开了现场。

>>>

呜呜呜——

几小时后,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赶到时,一切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英国皇家海军到底在干什么!!!”

哐!

第二天,英国天翻地覆。

他们一直信赖的海军这一唯一武器彻底粉碎,信用也如玻璃般破碎,这是最糟糕的一天。

唐宁街10号,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装模作样了,英国正在实时破产。

“对,对不起,但紧急报告还没完。现在整个航运业都陷入混乱,保险业也因突然增加的风险而颤抖。”

“什么?”

“劳合社保险旗下的一个辛迪加破产了。”

冠达航运的保险索赔,最终导致劳合社保险旗下一个保险辛迪加宣布破产。

唐宁街10号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开始紧张地观察贝尔福首相的脸色。

贝尔福首相先是一脸茫然地看着助手,紧接着脸涨得通红。

“首相,冠达航运、非洲航运、蓝锚航运、伯罗航运距离最终破产只剩几个小时了。恐怕您得做好心理准备。”

哐哐!哐!砰!

贝尔福首相怒目圆睁,发出像乌鸦般的惨叫。

“阻止它!!!马上阻止!!!拼了命也要阻止!!!”

唐宁街10号,他的亲信们脸色阴沉,只是低头不语,已经没有应对之策了。

贝尔福首相的怒吼在虚空中徒劳地回荡。

首相府内,一时间只有野兽般的嚎叫声在回荡。

“还……还没结束。”

疲惫地瘫倒在地的贝尔福首相,即便到了这般田地,只要还担任首相职位,就不愿放弃挣扎。

只是他的亲信们渐渐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