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 第277章 英国航空困境:制空权丧失下陆军航空队的挣扎组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7章 英国航空困境:制空权丧失下陆军航空队的挣扎组建

第277章 英国航空困境:制空权丧失下陆军航空队的挣扎组建

“齐柏林级飞艇已秘密运往储存库,并在英国皇家海军无畏级本土舰队的护航下安全抵达。”

陆军航空队。

鉴于英国本土面临的战略轰炸威胁,陆军不得不先行组建航空队,这是应对之策。

战略轰炸的区域主要是英国陆军负责防御的英国本土上空,因此由英国陆军进行报复行动才顺理成章。

“齐柏林飞艇编队如今正大摇大摆地在英国上空盘旋。即便我们尝试用改装的高射炮击落飞艇,命中率却糟糕透顶。即便击中了,飞艇也纹丝不动。”

“飞艇储存库应该设置在安全的地方吧?”

“是的,我们将其设置在了齐柏林侦察线最为稀疏的北部地区。航空产业园区的技术人员也前来提供了咨询,防空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备齐全了。”

齐柏林飞艇编队已完全掌控了制空权。

不过,齐柏林飞艇编队对于远离伦敦的城市,出动频率并不高。

他们铁了心要重点打击伦敦,不过也正因如此,给英国带来了一丝机会。

陆军航空队的飞艇储存库设置在离伦敦尽可能远的北部,目的就是摆脱德国齐柏林飞艇编队的监视。

“战斗机呢,还是老样子吗?”

“航空产业园区只是强调这属于机密事项,对于战斗机仅给出一些抽象的选择,连大致的说明都没有。看起来想要获取准确信息相当困难。”

“反倒让人觉得可信。一心扑在资本主义上的美国,如此谨慎地保守机密,肯定有其原因。”

严守机密也是要花钱的。

彻底保障安全同样需要资金。若

说这一切只是毫无缘由的故弄玄虚,那保密措施也未免太过缜密,而且态度极其坚决。

杜鲁门似乎还不想现在就向世人公开这种战斗机。

感觉他想选一个更出彩的时机来公布。

正因如此,目前陆军航空队除了飞艇,别无其他装备。

“陆军航空队的存在,在英国内阁中也只有极少数人知晓,务必不能让德国察觉。”

“是,我们会严格保密。”

“务必做到。实际上飞艇现在才准备好,也是为了安全起见而有所延迟。”

其实,飞艇并非来得晚。

在无畏号的护送下,运往储存库的工作早就完成了。

问题在于在储存库内的组装过程。

为确保安全,完全拆解后运入的飞艇,组装过程耗费了不少时间。

但即便如此,也绝不能暴露给德国空军。

制空权已然被德国掌控。

英国的天空已不再安全。

飞艇一旦在天空投下炸弹,瞬间就能将目标化为灰烬。

霍尔丹紧紧握住拳头。

耳边回响着贝尔福首相的斥责,如刀割般刺痛着他,但他还是尽量让自己恢复平静。

不知不觉间,他摸了摸脸上被钢笔划出的伤口。

“这将是决定英国命运的空战。必须让世人知道,并非只有德国能发动战略轰炸。”

很快,他又要与贝尔福首相碰面了。

正值战时,贝尔福首相执着地对霍尔丹进行指责与刁难。

霍尔丹虽一直默默忍受,但内心始终痛苦不堪。

要是能呈上捷报,或许就能稍微解脱一些。

“要是能往柏林投下炸弹就好了。”

英国国务部。

霍尔丹国务大臣来到负责飞艇事务的本部办公室。

陆军元帅和校级军官们已提前就位,正在讨论陆军航空队的运作事宜。

这是一支由极少数军官组成的飞艇部队。

虽然直接驾驶飞艇的是美国籍飞行员,但其他事务则需由英国军官团队来完成。

“首先,我们得小规模出动,去确认气象状况。虽然我们对英国内部的气象信息了如指掌,能做到天气预报的程度,但一旦跨越多佛海峡,想要了解气象状况就没那么容易了。”

“你是说法国不会痛快地提供信息吗?”

“是的,有这方面原因,但更有可能是他们本身就没有运营航空队所需的气象信息。”

气象信息。

这是运营飞艇最为关键的信息。

虽然飞行技术由飞行员掌握,但运营所需的信息和技术,目前还远远不足。

飞行员并非气象学家,所以即便精通飞行技术,在气象观测方面也存在局限。

“组建陆军航空队……没想到比想象中耗时更久。”

“一旦进入德国领空,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气象信息。德国将所有气象信息都列为机密,由柏林的参谋部直接管理。”

在英国陆军航空队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进入德国,无异于自杀。

更何况,德国陆军航空队的成员都是拥有数月飞行经验的老手。

毫无准备地贸然闯入,一旦暴露在德国陆军航空队面前,就只有被屠杀的份儿。

如此看来,侦察并非是可选项,而是必行之事。

“而且,目前我们把飞艇存放在北方。飞艇迅速南下时,所面临的急剧气温变化也必须考虑在内。”

“该死,航空技术还处于原始阶段,难怪讨论毫无进展。问题太多了。看来确实需要进行试飞。”

霍尔丹皱起眉头。

早该向美国航空产业园区寻求咨询的。

但现在已经太晚了,咨询费用协商、组建咨询团队、咨询团队抵达英国本土所需的时间,再加上他们进行观测和分析的时间,至少得好几个月。

“先向航空产业园区提出请求。哪怕是之后才用得上,现在也得尽快确保咨询团队。”

“我会安排的。”

霍尔丹大臣。

像他这样级别的大臣亲自出面的情况并不多见。

但他对英国陆军拥有指挥权,且一直悉心筹备陆军航空队。

陆军航空队的军官团队也很敬重霍尔丹,而且霍尔丹对航空也有所研究,与他们沟通起来也颇为顺畅,大家对此很满意。

最重要的是,由于这属于机密事务,陆军航空队一直人员短缺,多一个人都是好的。

“目前运送到储存库的飞艇有几艘?”

“总共五艘。但目前还有两艘在组装中。有三艘可以随时投入使用。”

“两艘什么时候能组装完成?”

“用不了几天。而且飞艇物资还会持续运来。”

“那就好。”

目前只要有能用于侦察的飞艇就行。

三艘的话,用于侦察并派遣到各地的数量已经足够。

“德国陆军航空队按照固定路线和时间飞行,这真是万幸。”

德国完全按照精心制定的时间表来运营飞艇编队。

最初几个月,飞行安排并不规律,但察觉到英国有组建航空队的苗头后,就逐渐模式化了。

德国也不能浪费资源,所以制定了日常飞行计划,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多亏如此,德国陆军航空队的航线和时间表早已被掌握。

“侦察队只要避开这些航线,就能顺利执行任务,所以不用担心。只要侦察成功,获取气象信息,轰炸柏林就不再是梦。”

当下。

德国陆军航空队的飞艇数量已超过150艘。

英国上空始终有齐柏林飞艇编队盘旋,民众时刻生活在不知何时会遭受轰炸的恐惧之中。

“我们要扭转局势。

只要一切顺利。

倘若英国陆军航空队能顺利完成侦察并投入运营,局势必将发生转变。”

“先小规模运营吧。趁德国还没察觉,获取航海信息和气象信息。”

天空就如同空气的海洋。

海洋中有洋流,天空中则有气流。

掌握气象信息并规划航线,是侦察队的主要任务。

即便开辟了航线,仍有无数齐柏林飞艇因遭遇气流而坠毁。

已有三十多艘飞艇因此坠落,甚至还有坠入市中心引发大爆炸的情况。

大多数时候,飞艇都是坠入大海。

北海和多佛海峡。

当下这里是飞艇的最大墓地。

“要是遭遇暴风雨,那就全完了。”

在弥漫着紧张气氛的本部办公室里,霍尔丹咽了口唾沫。

>>>

华盛顿特区。

美国财政部。

通过美国大使馆,杜鲁门大致了解了英国的航空力量。

美国大使馆为何能知晓这些呢?

因为情报部门将几位被派遣的美国飞行员发展成了协助人员。

在美国大使馆担任外交官的情报部门工作人员,接收他们发来的信息后,再传回美国本土。

“我们确实掌握着德国的气象信息。”

不可能不了解德国的气象信息。

航线数据、航海数据、气象数据,全都收集在美国航空产业园区的机密信息库中。

只不过,这些信息由陆军情报机关、海军情报机关、国务院情报机关、财政部情报机关携手严密守护。

“但我们没有义务提供给他们。”

没有理由把信息交给英国。

我们始终保持强硬态度,毫不客气地拒绝。

心里想着,你们倒霉才好呢。

甚至还故意推迟了战斗机的交付日期。

战斗机还未到投入使用的时候。

“部长先生,根据我们的气象观测设备监测,在多佛海峡和北海海域多次观测到气流异常。无线电不断传来相关信息。”

海洋气象信息。

即便到了20世纪初,海洋气象信息仍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即便能够预测,也只能预测极短时间内的情况,而且准确率还不高。

英国最早在19世纪中叶才开始发布海洋气象预警。

而且,关于海洋气象的信息,大多由英国皇家海军掌握。

但有个小问题。

这些海洋气象观测信息,完全是从海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暴风雨何时来袭之类的信息,对空军来说同样重要。

但对于首次运营飞艇,且没有本国飞行员的英国而言,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海洋气象信息。

飞艇一旦遭遇气流,通常会直接坠毁。

“观测到气流异常……这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杜鲁门没太当回事。

反正英国空军即便运气好,也只有一次对德国发动突袭的机会。

齐柏林飞艇编队在天空成群结队,一旦被发现,就全完了。

仅靠飞艇,英国空军存在局限性。

失败也好。

成功也罢。

失败的话,英国倒霉,他喜闻乐见。

成功的话,航空产业将迎来繁荣,也挺好。

杜鲁门就是这么想的。

“不管怎样,他们应该会先派出侦察飞艇吧。”

现在他们两眼一抹黑。

那些必须在空中飞行的人,既没有航海数据,也没有航线数据,更没有适合空军的气象数据。

既然有五艘飞艇准备就绪,那就先当作侦察飞艇用几次,不管是尝试轰炸柏林还是做其他事,都可以。

“他们会成功吗?”

“从常理推断,应该不会成功吧?”

杜鲁门耸了耸肩。

这世上不合常理的事太多了。

“从常理推断确实如此。”

>>>

“这说的是什么鬼话?”

唐宁街10号。

霍尔丹国务大臣紧紧握着颤抖的拳头。

他心里恨不得照着眼前首相的脸揍上几拳,但还是强忍着怒火。

“我已经说过,不要进行侦察。”

“如果不侦察,我们的陆军航空队就完全抓瞎了。不然,您倒是试试蒙着眼睛指挥英国皇家海军看看?”

霍尔丹气得脸都变形了。

不让侦察,难道首相这家伙是德国的奸细?

难道被德国收买了?不然怎么会说出这种疯话。

不,肯定有原因。

一定有原因。

各种阴谋论在霍尔丹脑海中闪过,但他还是强忍着。

“您不明白原因吗?”

面对首相的反问,霍尔丹郁闷得说不出话。

贝尔福首相一脸真诚地看着他,仿佛真的不明白。

要蒙着眼睛向敌军阵地冲锋,这是什么鬼理由。

要是能理解这种荒唐理由,霍尔丹就不当国务大臣了,直接和基奇纳野战元帅换个位置算了。

“天空中有无数齐柏林飞艇编队在盘旋。一旦侦察飞艇被他们发现,突袭轰炸柏林的机会就没了。”

“……德国的飞艇编队飞行模式已经固定。我们已经掌握了他们的所有航线,避开这些航线进行侦察是可行的。”

“难道就没有这是陷阱的可能性吗?万一被德国飞艇编队发现,空战失败的责任又要我来承担吗?”

霍尔丹无言以对。

责任明明已经由霍尔丹承担了,这说的是什么鬼话。

看着贝尔福的眼神,他似乎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霍尔丹惊愕得说不出话,呆呆地看着贝尔福。

“霍尔丹国务大臣。侦察?没错,听起来不错。但这种不必要的侦察只会引起齐柏林飞艇编队的注意,然后被击毁。在每一艘飞艇都无比珍贵的当下,真的有必要派出侦察飞艇吗?”

“……”

“您直接趁夜间发动突袭,一举轰炸柏林不就行了。反正您不是说已经掌握了德国的航线吗?相比派出多架侦察飞艇,避开航线应该更容易吧。”

“啊?”

这到底说的是什么鬼话。

霍尔丹感到十分困惑。

“侦察是绝对必要的!”

霍尔丹提高了嗓门。

霍尔丹和贝尔福争论了好几个小时。

霍尔丹想尽办法试图说服贝尔福,而贝尔福始终不肯让步。

“您到底为什么就是不明白呢?”

就在霍尔丹郁闷得快要爆发的时候。

贝尔福首相似乎也因霍尔丹不理解自己而烦躁不已,他猛地一拍椅子,站起身来开始大喊。

“要是被发现了怎么办!霍尔丹国务大臣,您能承担全部责任吗!派出几次侦察飞艇,德国空军肯定会察觉!到时候,恐怕连航线都暴露了。直接一股脑冲过去,把柏林变成一片火海!”

贝尔福首相就像被什么东西驱使着,完全沉浸在战略轰炸中,嘴里只喊着轰炸。

执着于捷报的贝尔福首相,此刻的样子仿佛有些精神失常。

不久前霍尔丹独自承担的苏格兰银行破产事件,会不会也是他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呢?

不知道。

现在霍尔丹已经懒得再向贝尔福抗议了。

“哈,您要这么说,那就照您说的办吧。”

贝尔福首相神经质般地挥了挥手。

这显然是不容置疑的命令。

面对如此强硬的态度,霍尔丹无话可说。

他只是国务大臣,而对方是首相。

他紧紧闭上了嘴。

手因为用力握拳而变得煞白。

“……是。”

勉强挤出的回答。

最终,无论霍尔丹怎么据理力争,都无法改变局面。

毕竟指挥英国军队的权力。

作为军事指挥权和军事行政权最高权力的统帅权,实际上掌握在首相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