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生产工厂和航空技术,绝对不能出口。”杜鲁门的声音坚定且不容置疑,在会议室里久久回荡。
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航空技术无疑是美国最大的军事资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说美国与德国空军为了技术协定和技术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德国空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只是凭借雄厚的资金参与进来。
大部分基础研发工作,实际上都是在美国的航空产业园区里完成的。
美国底特律的航空产业园区所处的工业城市,堪称最新航空技术的核心地带,汇聚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航空技术。
“航空产业园区汇聚了罗尔斯·罗伊斯、戴姆勒、迈巴赫、莱特兄弟、波音等航空业的众多顶尖力量。”仅仅三年,便成功研发出达到一战水平的战斗机,这样的成果着实令人惊叹。
不过,战略轰炸机目前尚未问世。
依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轨迹,德国陆军航空队的哥达G IV轰炸机之类的机型,很快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于在研发进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和资金,还专门配备了广阔的试飞场地,研发工作得以全力推进。
美国陆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其提供模拟训练,这无疑进一步加快了飞机的研发速度。
“这次德国陆军对英国本土的轰炸,让美国军方将领们变得更加积极。”经历了美西战争的巨变以及对日封锁后,美军的状态相较于原本历史,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主动提出的模拟训练计划数量增加了三倍,军方情报机构对信息管理也愈发严格。
如今,航空产业园区实际上已演变成一个激烈的竞争场所,美国海军和陆军都在拼命争取,想要拿走这里生产的大部分飞机装备。
“您是说飞机只能在美国生产吗?”一位英国谈判团成员满脸疑惑地问道。
“是的,在美国生产后,通过海运运输给你们。”杜鲁门简洁有力地回答。
“不……请等一下。”英国谈判团对杜鲁门这突如其来的话感到十分震惊。
“从美国生产的物资抵达英国,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最快也得一个多月。”杜鲁门平静地回应。
“一个月?您刚才说一个月?”谈判团成员们纷纷皱起眉头,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担忧。
这意味着他们要承受德国陆军航空队长达一个月的轰炸,对英国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可杜鲁门对此却无动于衷,更何况,英国刚刚还试图算计他,他的心中没有一丝愧疚。
“首先,存在技术泄露的风险。尽管英国政府可能清正廉洁,但只要像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或维克斯这样的大型防务公司有窃取技术的风险,我就不能批准出口。”杜鲁门严肃地解释道。
“这是您个人的意见吗,杜鲁门部长?”另一位谈判团成员试探着问道。
“不是。”杜鲁门“啪”的一声,把许可文件重重地放在桌上。
文件下方有白宫的签名,还有海军部、陆军部、国务院、商务部、司法部以及国会军事相关常务委员会的签名。
为了拿到这份文件,杜鲁门耗费了诸多心思。
也正因如此,他绝不会轻易出口这项技术。
与德国签订技术协定那是特殊情况,毕竟德国提供了飞机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原型,这才给予了他们特殊待遇。
“技术绝对不能出口。不过,我们会在美国制造并运输给你们。”杜鲁门再次强调。
“这太荒谬了!这样一来,德国陆军航空队就又多了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很清楚这期间英国本土会面临怎样的危险,为什么要这样做!”瞬间,英国大使似乎愤怒到了极点,忍不住大声发泄着不满。
可英国本土被轰炸一个月还是两个月,对杜鲁门来说毫无差别。
在他看来,英国本土即便变成一片火海,也无关紧要。
从他希望看到激烈消耗战的立场出发,战略轰炸造成的伤亡人数不过是小事一桩。
就算用齐柏林飞艇进行战略轰炸,与堑壕战中一天的伤亡人数相比,也少得多。
相反,战略轰炸就像是加速英国征兵的助推器。
从杜鲁门的角度看,英国本土遭受战略轰炸反而对他更有利。
实际上,他和德国人一样,都希望把英国人的力量削弱到极致。
“各位。”杜鲁门话锋一转,又抛出了一个理由。“就算在英国本土建飞机工厂又有什么用呢?”
“啊?”英国谈判团成员们一脸茫然,不明白他的意思。
“目前德国的轰炸已经持续近两个月了。齐柏林飞艇已经生产出超过250架。不断增加的飞艇数量,正在扩大对英国本土的轰炸范围。”杜鲁门详细地阐述着当前的局势。
战略轰炸开始一个半月左右,德国陆军航空队每接收一批齐柏林飞艇,就立即投入到前线。
两个月的战略轰炸带来了海量信息,齐柏林飞艇的技术也在以几何级数不断进化。
如今,齐柏林飞艇已成为恐惧的象征,炸弹装载量不断增加,飞艇尺寸越来越大,速度也加快了,相关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为了进一步蹂躏英国本土,各种残忍手段都用上了。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庆幸,过去,经历过伦敦大火的英国建筑,如今大多是石制建筑,相比木制建筑,对白磷弹的抵抗能力更强。
但如果大量投掷高爆弹,不管是工厂还是其他建筑,都得被炸成废墟。
“就算在英国本土建工厂,还没等生产出飞机,就会被德国陆军航空队炸得粉碎。
只有生产出飞机,才能进行防御,可生产飞机的工厂都被烧毁了,一切不就都完了吗?”杜鲁门的这番话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是强词夺理。
但当下的英国资金短缺,对工厂的投资必然有限,而英国的特殊情况,又给这种牵强的逻辑赋予了可信度。
更何况,飞机制造工厂造价高昂,“可能一次战略轰炸就化为乌有。”
英国谈判团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战略轰炸一旦把工厂炸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如果英国防务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投资,保险公司也帮忙分散风险,或许可行,但这两种情况杜鲁门都不会允许。
因为不管怎么看,这都是技术泄露的绝佳环境。
而且,杜鲁门想要牢牢掌控局面。
工厂设在美国,他就能随心所欲地调节出口物资数量,既能提高交货单价,也能提高出口关税,他想给英国套上各种绳索。
英格兰银行,杜鲁门希望伦敦金融城现在这片火海的状态能持续更久,英格兰银行的恢复越慢越好。
而要做到这一点,德国的轰炸就得持续更长时间。德国的轰炸时间越长,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天平就越容易倾斜,他希望英国进一步走向衰落。
“你们有飞行员吗?”杜鲁门突然问道。
这一句话,让英国谈判团瞬间安静下来。杜鲁门在此刻已经估算出了情况,英国毫无航空相关信息,就这么赤手空拳地来谈判了。
这也难怪,伦敦当时已经一片火海,航空技术信息又被美国和德国垄断,根本没有公开的可能。
杜鲁门能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任由他们算计。
“如果英国能挑选出适合当飞行员的人才送到美国,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再送回英国。”杜鲁门提出了一个方案。
“……请等一下。培训飞行员需要多长时间?”一位谈判团成员焦急地问道。
嗯,先吓唬他们一下吧,杜鲁门心里想着。
“按照正规流程,入门课程11周,基础课程35周,高级课程35周。”杜鲁门不紧不慢地回答。
“……啊?多少周?”谈判团成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把所有琐碎课程都算上,从送到美国培训到送回英国,大概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英国谈判团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纷纷揉了揉耳朵。
但逃避现实可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航空产业园区的飞行员,都是这三年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实战测试飞行训练出来的,他们报废的飞机超过100架,飞行过程中的伤亡人数也超过30人。
德国的飞行员,基本上经过至少半年、最长一年的培训后,才投入飞行任务。
那些半年培训期的飞行员,是在世界大战刚开始时就参加培训的。
齐柏林伯爵可是下了苦功夫。
但那是因为齐柏林飞艇,情况特殊。
相比齐柏林飞艇,战斗机飞行员的要求更高,毕竟战斗机驾驶员需要比齐柏林飞艇更高速地机动,难度自然更大。
然而,英国连飞行员都没有。
德国可以在齐柏林飞艇飞行员的基础上进行额外训练,然后安排到战斗机驾驶舱,但英国连这样的飞行员储备都没有。
“最短也要一年。”杜鲁门再次强调。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难题,谈判团像被喂了蜜的呆子一样,嘴巴张得大大的,说不出话来。
如果培养飞行员需要一年时间,那就意味着英国本土在这一年里将持续遭受蹂躏。
“当然,如果你们不在乎,几周内就可以把他们塞进驾驶舱。
前提是可以接受他们和昂贵的飞机一起坠毁爆炸。”杜鲁门冷冷地说道。
“啊。”英国大使仿佛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打击,一下子瘫坐在原地。
他无法接受英国本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持续遭受蹂躏。
德国的航空力量正日益壮大,飞机技术也在迅速进化,随着时间推移,炸弹装载量不断增加,大规模轰炸肯定会越来越频繁。
“不行。”当然,英国也发出了警报,修建了避难所,但在铺天盖地的轰炸面前,这些都无济于事。
但英国大使没有放弃。
毕竟,英国也不是完全没有飞行员。
“杜鲁门,您不能派美国飞行员到英国吗?我们很清楚您需要保持中立立场,能不能以雇佣兵的身份派遣,而不是正规军呢?”英国大使满怀期待地问道。
“嗯。”杜鲁门摸了摸下巴,其实这想法还不错。
派遣美国飞行员到英国,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毕竟,美国飞行员虽然试飞经验丰富,但实战经验严重不足,能让他们积累实战经验的战场,确实很宝贵。
但也不能就这么轻易答应。
“如果您想要现役军人飞行员,还请您向陆军部或海军部咨询。这方面的人事问题,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杜鲁门巧妙地推脱道。
陆军部和海军部对权力非常敏感,虽然杜鲁门可以通过顾问委员会的身份施加影响,但他可不想为了英国去和军部周旋。
现役军人飞行员,直接排除。
“这些家伙肯定有阴谋。”杜鲁门心里想着,而且肯定的是,这些家伙很麻烦。
就算答应派他们去英国,他们肯定会为了争夺指挥权,像狗皮膏药一样纠缠不休。
这可不是开玩笑,光是谈判可能就得花一个多月时间。要是谈崩了,那就全完了。
“那么,就只剩下民间飞行员了……”实际上,这方面更麻烦。毕竟他们是平民身份。
“美国是自由的国度,不能强迫非军人的平民上战场。”杜鲁门解释道。
这些人可不是为了战争而培养的飞行员,他们虽然会驾驶飞机,但目的并非杀戮,而是为了生计,或者是作为研究用途的测试飞行员,他们不想参与战争。
“不能把无所属的平民强行推上战场。”这是事实,是美国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
如果是美国参战,那没得说,直接征兵就行,但这是英国的事,飞行员们没有任何义务。
“即便派遣,你们也必须保证飞行员的安全。如果他们身处险境,必须优先保障他们的生存,而不是完成作战目标。这是条件。”杜鲁门提出了严苛的条件。
“……”英国谈判团陷入了沉默。
“如果不能妥协,我们就无法派遣民间飞行员。不过,如果您在这份合同上签字,我会向立法部门提议,制定成立民间军事企业的相关法律。”杜鲁门进一步说道。
民间军事企业(pmc),实际上,这意味着将派遣行为以更合法的法案形式明确下来。
把选择权交给个人,如果情况相似,企业所属的美国可以介入,反之也可以像快刀斩乱麻一样切断关系,这样一来,还能收税。
英国大使明白了杜鲁门想尽可能达成协议的决心,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没办法了。”
谈判团只能勉强接受。
如果美国不派遣飞行员,他们可能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仅拥有飞机装备,却要独自面对德国的轰炸。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曾经称霸海洋的英国皇家海军,如今像只在水里扑腾的鸭子,呆呆地望着天空,这种状况本身就是一种耻辱。
他们感觉自己像个傻瓜,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像傻瓜一样。
“但既然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便利,收费肯定会相当高。这是为了缩短一年的培训时间,你们得做好心理准备。”杜鲁门毫不客气地说道。
英国谈判团紧张起来,他们对空军一无所知,就来参加这次谈判,结果完全被杜鲁门掌控。
他们已经无计可施,只能等待那份如同催命符般的账单。
刷刷刷。
杜鲁门大致列出了费用估算,能抬高的价格都尽量抬高了,能加的项目都加进去了。
齐柏林飞艇、战斗机、生产工厂设备、人工费、飞行员中介费、行政处理费、税费处理、运输费等等,能夸大的项目都尽量夸大了
。反正目前英格兰银行也关门了,就算尽快派遣飞行员、运输飞机,至少也得两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如果德国的轰炸持续,英格兰银行的恢复就会越来越遥遥无期。
这段时间,得把他们变成债台高筑的负债者。“这些混蛋。
”竟敢算计自己,这种恶劣行径让杜鲁门觉得必须好好教训他们。
不断累积的费用,以账单形式倾泻而出。
你们这些家伙,得好好吃点苦头,才能清醒清醒。
刷刷刷……杜鲁门放下笔。
“这是大致的费用估算单。请过目。”杜鲁门把估算单递给他们。
拥有财务决策权的罗伯特财政大臣接过估算单,他戴上眼镜,开始仔细阅读各项条款。
“……!”
罗伯特财政大臣眉头紧紧皱起,上面写着超乎想象的金额。
以英国政府目前有限的紧急预算,根本无法承担这笔费用。
这笔用于新建空军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建造几艘无畏舰的规模。
罗伯特财政大臣脸色苍白如纸,浑身颤抖,仿佛随时都会昏厥过去。
“为什么会这样……”
旁边的英国大使一把夺过账单,很快,他的脸色也变得死灰一般。
“这,这是什么?这到底是什么?”
“这是账单。”
杜鲁门眯起眼睛,这些家伙先算计他,杜鲁门当然会狠狠拿捏他们,抽他们的脊梁骨,吸干他们的骨髓。
他没有错,这只是因果报应。
“拯救英国的费用,这个价格还算便宜了吧?”
杜鲁门希望这个帝国走向灭亡,他希望英国在火海中饱受蹂躏,在消耗战中耗尽兵力,走向毁灭。
他想打破帝国主义秩序,建立新秩序。
“嗯……要是不愿意,那就别做这笔交易。我们可没有强迫你们。”杜鲁门耸了耸肩,他没有任何遗憾,如果他们害怕,那就放弃好了。
他们的脸上满是绝望,但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一个小时内不做出决定,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谈判。
他们时间紧迫。
站在悬崖边缘的英国谈判团,最终只能无奈地点头。
当——当——当——整点报时的钟声响起,追悼仪式结束,谈判团的一个小时时间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