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 第226章 “血腥星期日” 阴影:历史危机的逼近与担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6章 “血腥星期日” 阴影:历史危机的逼近与担忧

“市民们,如今全世界都在以美国为中心运转!”

1904年11月。

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支持率突破80%的形势下,美国总统大选拉开帷幕。

从年初起便在全国巡回的乐队,一直在颂扬罗斯福的伟大。

即便没有他们,市民们也已然为罗斯福狂热。

政绩。

罗斯福重振了麦金利因“德雷福斯事件”(无畏级战舰沉船事件)而受损的美国声誉。

他携手纽约巨头、财政部长杜鲁门摩根,引领美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

通过两次挫败钢铁垄断与财政部长会议,向欧洲大陆展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民众因此深深爱上了罗斯福。

“今年,德克萨斯州也将被共和党收入囊中!!!”

德克萨斯州,罗斯福总统最大的受益选区。

大量石油喷涌而出,墨西哥湾石油公司和石油工程大肆扩张,不断开发新的油田,德克萨斯州的经济飞速增长。

南北战争的宿怨?

在石油和财富面前,那都不值一提。

要是罗斯福下台,民主党上台后把德克萨斯州好不容易到手的石油权益都夺走,对德克萨斯州来说,这简直就是要命的事。

“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南方各州那些并非底层民众的人极度厌恶共和党,但对罗斯福却很有好感。

他们深深陶醉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当德克萨斯州作为南方各州的代表崭露头角后,他们对罗斯福产生了亲近感。

当然,心里还是有些不爽。

“罗斯福候选人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帕克候选人!罗斯福候选人当选!罗斯福候选人将书写美国崭新的未来,崭新的历史!”

“哇啊啊!!!”

“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

【荣耀和石油】

罗斯福并未进行特别的竞选活动,但以财政部长会议为契机,他向全世界传播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挫了欧洲大陆的锐气,就此成为传奇。

“美国的新时代开始了!”

罗斯福高呼。

涌向广场的人群激动得发狂,像在疯狂的俱乐部里一样,疯狂地挥舞着手臂。

人群中有人几乎昏厥,还有些市民像吸食了毒品一般,沉醉于美国的崛起,对着罗斯福疯狂呼喊。

四处可见写有罗斯福名字的标语牌在晃动,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写有杜鲁门名字的牌子。

美国为罗斯福痴迷,罗斯福也将美国拥入怀中。

“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

“我将让美国在世界上变得更加伟大!我要让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美国的霸权主义!你们愿意支持我吗!”

“哇啊啊!!!”

罗斯福总统,他的第二任期开始了。

咚咚咚!

“救助金融法通过了。”

美国参议院。

即便在总统大选期间,华盛顿特区的政要们仍围绕新拟定的议案展开政治博弈。

救助金融法,实际上这可以被视为罗斯福总统推行政策中的核心要点,该法案的通过,也象征着美国的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

无论是参议院还是众议院,都不想引爆这个“炸弹”。

全美民众都期待着该法案的通过,他们称这是开启美国新时代的法案,甚至给它取了“千年法案”之类的别称。

“这将成为议会历史上最伟大的记录之一。全票通过。”

没有人反对。

毕竟,参众两院的权力源于民众的选票。

他们无法做出违背民众对救助金融法执着期待的行为。

他们明白。

要是触碰这项法案,要是反对它,政治生涯可能就此终结,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不保。

南方各州的参议员们也乖乖投了赞成票。

哐!

成功再次成为白宫主人的罗斯福,用锅盖般的大手拍了下桌子。

“通过的救助金融法,将把俄罗斯从危机中拯救出来,我在此承诺,会把它作为向整个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传播美国霸权主义的基石!”

“我不会让信任我、投票给我的各位失望。!!!”

“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

崭新的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强势崛起。

救助金融法顺利通过,开往俄罗斯的船只,通过航运公司一艘接一艘地起航。

【纽约武器库】

这些船上装载着工业化所需的工厂设备,但在隐蔽的内部,堆积如山的却是武器弹药。

打着救助金融旗号的法案,对俄罗斯的“兰德斯利”计划就此启动。

>>>

【法国的英雄】

【推行积极的法国金融保护政策的德尔卡塞。前殖民地部长的威严震慑了俄罗斯。】

【以对俄罗斯极为有利的条件收回领事权利的德尔卡塞。法国的瑰宝】

【德尔卡塞的华丽复兴。】

【法国的气象震动欧洲大陆。】

【唯独美国赞成救助金融。法国金融专家认为,实际上财政部长会议已宣告失败。独自蒙羞的美国。】

【这就是法国。】

“胡说八道。”

啪嗒。

在法国巴黎,回到财政部大楼的法国财政部长德尔卡塞,愤怒地揉皱了报纸。

他已失去信念,正以迎合法国媒体的姿态,将法国引向毁灭。

那种莫名的罪恶感与激昂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浑身颤抖,心脏如被拧紧般扭曲,这使德尔卡塞陷入混乱。

“竟然觉得自己的祖国如此可憎,我也变堕落了。”

德尔卡塞抓乱头发,整个人瘫倒在皮椅里。他在舒适的椅垫上稍作依靠,闭上了眼睛。

德尔卡塞的政治生涯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一直延续到如今的模样。

德尔卡塞心里清楚。

这些被狂热冲昏头脑的民众的欢呼声,不过是虚幻的表象。

他们随时可能背叛自己,这些人就是一群妄图颠覆国家的危险分子,他已经决定把他们当作猪狗不如的东西。

民众太愚蠢了。

堕落的德尔卡塞不再把民众当人看。

他甚至不想和这些肮脏的家伙混在一起。

这些毫无底线的人,沉醉在“法国自尊心”这种虚幻的毒品中,迷失了方向。

即便这种虚幻的东西正在摧毁法国,他们也浑然不觉。

“真羡慕杜鲁门。”

罗斯福总统的亲信,或者说,罗斯福总统是杜鲁门的亲信呢?杜鲁门摩根,以最年轻的财政部长身份登上高位,但实际上,他的真实身份与其说是财政部长,不如说是金融家。

实际上掌控纽约华尔街的是摩根家族。

如果J.p.摩根牢牢掌控着综合性商业银行,那么杜鲁门摩根则与那些商业银行一起,将投资银行也纳入囊中。

“这家伙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所谓的投资银行,实际上是在19世纪末处理那些商业银行不愿接手的高风险企业票据贴现业务的中小银行。

如今,它们实际上已成为华尔街的主导力量,投资银行(Ib)也成为主导金融界最热门领域的核心力量。

“华尔街的秩序以mFK对冲基金为核心重新构建。各类基金围绕mFK对冲基金聚集,信用评估模型也由mFK对冲基金进行最新更新。甚至连信用法也在庇护杜鲁门。”

简直疯了。

美国人所扞卫的法典,竟然全在保护杜鲁门。

美国这个国家与摩根家族融为一体的景象,甚至令人感到恐惧。

“俄罗斯之流,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未来欧洲大陆只会被美国吞并……”

至少对德尔卡塞来说,美国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希望之地,而法国不过是一朵凋零的向日葵。

“该怎么办呢……”

德尔卡塞陷入沉思。

现在该怎么做?退休后逃往美国,享受安逸生活?还是继续留在法国,延续政治生涯?

煽动舆论、散布民粹主义,似乎也挺有趣。

成为一个给民众投喂、操控他们的人,似乎也不错。

“首先得把家人送去美国避难。”

家人是首要考虑的。

毫无疑问,必须让家人尽可能远离法国。等家人病情好转,立刻把他们送去美国。

“然后……”

啊……

德尔卡塞向后靠在椅背上。

“要不先继续担任财政部长?”

权力毕竟还是权力,让所有人迷醉,大丈夫不可无权,小丈夫不可无钱。

即便想逃往美国,也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基础。

德尔卡塞认为,目前留在政治舞台上才是正确的选择。

“德尔卡塞财政部长!”

哐当!

部长办公室的门猛地被推开,一名助手冲了进来。

信念动摇的德尔卡塞微微皱眉,盯着他。

助手气喘吁吁。

“什么事?”

“那,那个……”

助手咽了口唾沫。

“爱丽舍宫传唤您,德尔卡塞部长!连法兰西银行的董事们也都被召集了!”

“什么?”

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办公的法国总统府,是法国政治权力的核心,也是各种政治阴谋滋生的混乱之地。

法兰西银行,实际上是法国经济权力的核心,由200个家族掌控中央权力的银行。

13名左右的银行董事掌握着法国最强大银行的权力。

他们被传唤到爱丽舍宫,而且爱丽舍宫的主人——法国总统也传唤了德尔卡塞。

德尔卡塞猛地站了起来。

有大事要发生……!

>>>

“呼……”

嘶……

驶向俄罗斯的运输船队。

从美国海军港口汉普顿锚地装载军事物资后,驶向俄罗斯波罗的海的运输船队,横跨了大西洋。

维特大臣走上甲板,望着白色翻涌的海浪,陷入沉思。

诺贝尔走到维特身边。

“怎么了?已经确定从美国获得救助资金,连物资都装上船,组建了运输船队,您看起来却不太高兴啊。”

白色舰队的先头部队都在护送运输船队,在大西洋上,没人敢招惹他们。

民众并不知情,这些运输船队大量装载了纽约武器库的军事物资。

因为他们想尽量隐瞒此事。

即便如此,选择从海军港口汉普顿出发,也是因为这里的安保最为可靠。

所以,相比运输军事物资的船队,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装载救助金融物资的船队。

正是凭借可靠的安保和掩护,“兰德斯利”计划这个秘密得以保护。

毕竟,“兰德斯利”计划本就是机密。

“不是因为这个。”

呼……

维特大臣咬了咬嘴唇。

他真想痛饮一番伏特加,但现在正在工作,而且也不想掉进大西洋中间。

此刻,他的脑海无比混乱。

临行前,杜鲁门对他的告诫,一直在他心头回响。

——如果发生示威游行……请善待民众。他们都是信仰沙皇的民众。

维特大臣皱起眉头。

“这是什么意思呢?”

杜鲁门不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确切地说,他并非感情用事,而是不会被琐碎情感左右的人。

就算有人在他眼前被枪杀倒地,他也不会眨一下眼。

但从这样一个人口中说出的话,却很感性,而且与内容相比,语气很平淡。

“嗯……”

圣彼得堡的工人们秘密组建工会,被“奥克瑞纳”(国家安全保卫局,沙俄秘密警察组织)察觉后抓走,送往西伯利亚流放地的事情,最近频繁发生。

“奥克瑞纳”一直在暗中渗透工人的秘密工会,操控着舆论,但正如杜鲁门所说,距离示威游行爆发,恐怕没多少时间了。

“难道是说圣彼得堡的冬宫会爆发示威游行引发骚乱?”

这种可能性非常高。

维特大臣自己都觉得俄罗斯的劳动环境糟糕得让人皱眉。

在经济危机这种特殊情况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市民游行到冬宫,冬宫的卫队会如何应对呢?

……沙皇并不喜欢工人,甚至可以说,他很惧怕工人。

可以肯定的是,沙皇一定会对工人采取强硬手段。

“大事不妙。”

维特大臣惊出一身冷汗。

俄罗斯皇帝,沙皇的威严,源自民众宗教般狂热的信仰。

一旦俄罗斯皇室权威崩塌,俄罗斯的专制君主制将瞬间瓦解。

专制君主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或许是好事,但如果崩溃得太快,那将是一场灾难。

砰!

维特大臣用手猛击铁制栏杆。

“该死!不行,必须阻止。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都怪我这把老骨头。”

维特大臣迅速带着助手们前往船长室。

他召集了负责通信的主要人员,快速下达指令。

“立刻与圣彼得堡的冬宫建立无线电通信!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必须阻止沙皇!”

千万别出什么事。

在大西洋中央,维特大臣越来越焦虑。

俄罗斯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崩溃。一旦在此处崩溃,就只能被布尔什维克这个只知道破坏和杀人的恶魔吞噬。

向示威人群开枪只会更糟!

“绝对不行!一定要阻止!”

上帝啊。

请保佑俄罗斯。

维特大臣怀着恳切的心情,向上帝祈祷。

>>>

“血腥星期日”。

华盛顿特区。

杜鲁门像往常一样,坐在财政部大楼的部长办公室里,把脚搭在办公桌上。

拿出一罐凉爽的可乐,倒进玻璃杯,试图平复烦躁的心情。

1905年,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一年发生了“血腥星期日”事件。

虽然没有日俄战争,但俄罗斯经济危机正撼动着俄罗斯。

高失业率扼杀了劳动力市场,破产的企业在绝望中哀号。

谁也不知道“血腥星期日”何时会爆发。

“虽然已经提醒了驻留在圣彼得堡的美国大使馆,但还是很不安。”

“血腥星期日”,实际上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民众对伟大沙皇的信仰破灭,将沙皇贬为普通人的标志性事件。

这也是布尔什维克者真正开始活跃的最糟糕的事件。

“真希望维特财政部长能处理好……”

哗啦。

部长办公室的门开了,财政部情报局长匆匆走进来。

“部长。”

“什么事?”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秘密仔细调查了在瑞士一座矿山徒步旅行的登山者,终于找到了。”

“……!!!”

杜鲁门急忙坐直身子。

财政部情报局长找到的这个人,是影响美国、俄罗斯,乃至整个20世纪思想界的巨人。

那些挥舞着红色旗帜的煽动者。

杜鲁门的心脏狂跳,难以平静。

“正如您所说,他在瑞士矿山旅行,以缓解压力。”

“那么,名字确认准确了吗?确定是同一个人吗?”

杜鲁门强忍着激动,满心欢喜地问道。

局长微笑着,用力点了点头。

“是的。”

局长开口说道。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我们找到了化名列宁的人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