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 第182章 风云突变:普鲁士秘密警察的意外登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2章 风云突变:普鲁士秘密警察的意外登场

“给人一种看起来很有亲和力的感觉。”

哐当哐当。

在摇晃的列车中,贝隆向杜鲁门介绍着今天要会见的德意志银行高管。

我们乘坐普鲁士铁路的列车前往柏林。

普鲁士公共事业部参与运营的列车,虽然还不完全属于国营,但在19世纪末,凭借普鲁士的财政支持,处于国家的管控之下。

这是资本带来的控制。

杜鲁门心想,德国这个国家也不至于那么糟糕。

“对普鲁士可得时刻小心。谁知道那位富有亲和力的家伙的内心,藏着怎样的猛兽呢。”

“……这是不是有些夸张?”

“哼。在德国内部,德意志银行绝对不是好惹的金融集团。”

与德意志银行的谈判。

我们乘坐这趟前往柏林的列车,是为了就注资一事,与财务状况不太乐观的德意志银行进行谈判。

要是能把德意志银行也纳入掌控,杜鲁门就能对德国经济全局施加影响力了。

虽说目前只是初步阶段。

“但是,董事长。有个令人担忧的点,德意志银行深受皇室宠爱,与其他柏林银行界的情况有所不同。光看他们迄今为止推进的项目……”

“所以我们不是去彻底征服他们,只是去见个面,看看对方的态度。我们本来就不是去施展巨大影响力的,稍微试探一下,然后见机行事就好。”

“您说得对。”

今天不是去宣扬计划的。

而是去给德意志银行提个建议。

他们要是不愿意,拒绝就好了。

不过,贝莎的债券问题,不光杜鲁门很重视,德意志银行肯定也极为关注。

一旦发生挤兑,那就是银行挤兑危机,这对银行来说是最糟糕的风险。

“话说回来,今天感觉普鲁士警察格外多啊。”

贝隆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圈周围。

“是不是反应过度了?普鲁士警察到处都有啊。”

“……董事长,您有时候的行为,就像一直生活在某个太平世界的人。那种市民不用携带枪支,晚上也能独自在街上行走的……。”

“是吗?”

“是的。”

贝隆一直觉得,杜鲁门董事长身上缺少点什么。

他所“缺少”的是危机感。

“之前黑色星期三的秘密集会结束后,暗杀未遂事件发生时是这样,在倭国被割掉一只耳朵的时候也是这样。”

讽刺的是,他对枪支很熟悉。

贝隆多次见过杜鲁门董事长使用枪支,他的手法意外地娴熟。

“……普鲁士警察确实到处都有。”

但贝隆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就算真的有危险找上门,也没关系。

就像他曾阻止黑色星期三的暗杀行动一样,他会保护杜鲁门的。

这节列车车厢已经被平克顿侦探事务所的警卫们挤得满满当当。

不仅如此。

麦金利总统遇刺后,应美国国会的要求成立了特勤局。

在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下,特勤局负责保护杜鲁门董事长。

所以,杜鲁门曹在几乎不存在遇刺的风险。

“董事长。”

“嗯?怎么了?”

“……没什么。”

特勤局保护董事长并不奇怪。

特勤局原本是财政部的下属部门,而杜鲁门董事长是联邦储备系统的主席。

完全可以将他视为财政部的一员。

所以,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有足够的理由给杜鲁门安排特勤局保护。

咔嚓咔嚓。

列车外的风景一片祥和。

列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车窗外的树林飞速掠过。

贝隆望向窗外的自然景色,看了一会儿。

“要是能顺利与德意志银行完成谈判,那就太好了。”

咯噔。

贝隆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藏在腰间、别在衣服里的手枪和匕首。

“振作起来。”

万一出了事,他必须保护好董事长。

“这不是错觉。”

柏林站。

蒸汽机车缓缓停下,开始吐出大量乘客。

如潮水般涌出的乘客,让柏林站站长叫苦不迭。

脚步声和交谈声的嘈杂声冲击着耳膜。

但嘈杂声不只是来自乘客。

笃笃笃。

一股肃杀的气息。

身着警服的普鲁士警察也大批部署在现场,对车站各处进行仔细搜查。

“确实比平时部署了更多的普鲁士警察。”

感觉不太妙。

贝隆一直警惕地观察着周围。不仅要留意身着警服的警察,便衣警察也得提防。

便衣警察。

普鲁士秘密警察可是臭名昭着。

要是不小心惹上他们,说不定会被拖到某个阴暗的地方,遭受残酷的折磨。

又或者 “正常” 地被带到审讯室,“正常” 地 “接受调查”。

“……啧。”

咯噔。

不只是他有这种感觉。

特勤局特工和平克顿的警卫们也因紧张而表情僵硬。

他们的视线迅速而仔细地扫过各自负责的区域,试图提前排除危险。

“大家都很不安啊。”

在这里待久了很危险。

警卫们迅速朝柏林站外走去。

为了去预订好的酒店办理入住,行李由副手们提着跟在后面。

“为什么柏林站有这么多普鲁士警察呢?”

“这里是柏林站啊,所以人多。柏林可是普鲁士的心脏,要是出了什么事可不行,不是吗?”

“但是……比平时多,而且感觉很肃杀。”

“我也有这种感觉,可能普鲁士发生了什么公共安全相关的事件吧。这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柏林的治安,他们会处理好的。”

杜鲁门挥了挥手。

他的眼神已经有些涣散,这是他思考计划时会出现的表情。

“我们在酒店做好引诱德意志银行的准备就行。”

杜鲁门耸了耸肩,笑着说道:

“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有特勤局和平克顿在,担心就是浪费精力。要突破这些人手,柏林站的普鲁士警察也得费一番功夫。”

特勤局和平克顿警卫们的肩膀挺直了。

他们感受到了客户的信任和期待。

毕竟,没有什么时刻比客户给予无限信任时更让人有成就感了。

而且杜鲁门的话也有道理。

“普鲁士警察要强行突破这些人手,抓住杜鲁门,确实不太可能。”

更何况,普鲁士秘密警察还不至于在柏林站发动枪战,他们还没疯狂到那种程度。

但是……

贝隆又看了一眼柏林站,然后转身离开。

“为什么从刚才开始……就感觉有人在盯着我们呢?”

>>>

办好酒店入住手续的第二天。

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前往德意志银行总部。

杜鲁门把一直以来准备的计划、基利安的建议以及贝隆调查来的资料,都在脑海中仔细梳理了一遍。

“其实,解决德意志银行的危机并不难。”

德意志银行的危机只有一个。

那就是投入到三个国家级项目中的巨额贷款。

投入到巴格达铁路项目、德国大型航运公司、克虏伯公司的巨额贷款,就像炸弹一样埋下了隐患。

但反过来说。

只要这三个项目偿还贷款,问题就解决了。

“不,也没必要三个项目都偿还贷款。”

现金流。

只要能解决其中一个项目的问题,让现金流动和流动性供应恢复正常,德意志银行就能摆脱危机。

因为每个项目涉及的金额都很大。

只要解决其中一个,现金流就会如海啸般涌来。

“德意志银行的危机只是时间问题。只要现在能撑住,德意志银行随时都能复苏。”

“反之,如果现在撑不住,那就万劫不复了。”

万劫不复。

“三个项目中只要有一个破产,就万劫不复了。”

“这都是德国政府的责任啊。这三个项目的贷款,不都是因为德国政府的贪婪才产生的吗?”

没错。

如果德国政府不那么贪婪,就不会发生这些事。

虽然德国大型航运公司的事不是德国政府直接导致的,而是克虏伯公司的手笔,但克虏伯可是国有企业啊。

这账确实得算在德国政府头上。

“巴格达铁路项目,毕竟帝国主义是当今世界的潮流,这方面有些无奈。”

巴格达铁路项目。

其实和欧洲列强的所作所为没什么两样。

英国的3c政策、法国的横贯非洲铁路计划,这些都是帝国主义时代的潮流,所以也能理解。

“但是德国大型航运公司和克虏伯公司的事,明显就是德国政府的贪婪作祟。”

克虏伯这个军工复合体,因为过度扩张,导致所有问题爆发。

这完全就是德国政府贪婪的体现。

“不过克虏伯会恢复正常的。德国大型航运公司也已经在准备低价钢铁,繁荣即将到来。偿还贷款真的只是时间问题。”

柏林银行界虽然目前有些动荡。

但从基本面来看,有德国政府的推动,基础还是相当稳固的。

因为有国家公共资金投入的可能性。

只是现在所有资金都投入到克虏伯的正常化进程中了,要干预德意志银行,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我们今天来,就是要和他们交易这个能让他们撑下去的‘时间’。只要有‘时间’,这些企业就能撑住,所以我们得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会议室。

德意志银行的大型会议室里只有我们几个人。

考虑到谈判场合带太多警卫不太合适,所以只留了几个人在外面部署。

警卫们为了防止无政府主义者可能发动的恐怖袭击,在德意志银行入口处严阵以待。

在这个时期,恐怖袭击大多是无政府主义者所为。

“好久不见。”

嘎吱。

会议室的门打开,德意志银行的谈判团队现身。

但出现在眼前的,不是那个给人非常有亲和力形象的人,而是一群眼神犀利得像刀刃一样的家伙。

普鲁士秘密警察的制服。

一眼就能看出,连级别很高的警察也一同出席了。

“……!”

我们惊讶地从座位上猛地站了起来。

即便不想惊慌,也忍不住为之震动。

走进谈判场的,根本不是什么德意志银行的谈判团队。

而是普鲁士秘密警察。

还有。

财政部长马克思推开门,走了进来。

“我是财政部的马克思部长。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了。”

马克思部长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谈判场的气氛瞬间凝固。

“先请坐吧。这会是漫长的一天。”

“……好的。”

在这种如履薄冰的气氛中,谈判团队纷纷就座。

>>>

普鲁士秘密警察。

帝国主义时代,国内最凶残的治安组织兼秘密情报部门。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公安”,和现代的国安和国保差不多。

其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那个了。

“盖世太保”。

纳粹德国臭名昭着的秘密警察机构。

令人惊讶的是。

在纳粹德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

给这个普鲁士秘密警察机构增加军队,并更改名称,就成了 “盖世太保”。

“说白了,这些人就是没披上纳粹德国外衣的盖世太保。”

他们的冷酷无情丝毫不减。

即便没有纳粹德国的那层皮,他们也依然残忍,足以让市民陷入恐惧之中,这一点毫无疑问。

他们的追捕也非常执着,甚至逼得社会主义者伯恩斯坦放弃学业,途经瑞士,逃往英国。

“……普鲁士警察为什么会在这里?”

“嗯。”

马克思部长用手指 “嗒嗒嗒” 地敲着桌子。

“杜鲁门先生。”

“我们之前合作得不是挺好的吗?我们出售了克虏伯钢铁事业部,帮您成立了蒂森克虏伯。我们把钢铁业务都让给您了,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不是吗?”

“……”

“我们很想和杜鲁门先生好好相处。可为什么您总是……”

“想要越界。”

马克思部长眼中的光芒黯淡下来。

普鲁士秘密警察们就像毫无感情的木偶。这个空间里,与其说是压迫感,更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波茨坦和柏林是普鲁士的圣地。柏林银行界是普鲁士财政部的领地,也是普鲁士王室,也就是德国皇室的领地。”

“……”

“您真的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吗?如果是这样,那您可太天真了。”

马克思部长又 “嗒” 地用手指敲了一下桌子。

“我们什么都知道。所以,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表示尊重时,也希望杜鲁门先生您能守好自己的底线。”

“……难道我越界了吗?”

轰。

仿佛有这样的声音响起。

大型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仿佛下一秒就会发生命案,刀光剑影闪烁。

特勤局的警卫们动弹不得。

普鲁士秘密警察和恐怖组织不同,他们是德国官方的安保机构。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外交问题。

啪。

马克思部长停下了手指的动作。

“您问我,您是否越界了?”

“……是的。”

马克思部长的眼神死寂。

不,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

“要是越界了,早就开枪了。”

“……!!!”

心脏猛地一紧。

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笼罩了整个会议室。呼吸变得困难,心脏像要爆炸一样疯狂跳动。

一秒钟都很漫长。

一分钟更是无比漫长。

“好在您还没越界。”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您看到了吧?这位是领导普鲁士秘密警察的人。原本内政部长想把您一枪崩了,是我劝住了。”

“!”

“劝他可费了不少劲。”

杜鲁门切实感受到了,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

原来死亡。

是这样的感觉。

杜鲁门感觉到手心出汗了。

“杜鲁门先生。”

“是。”

马克思部长微笑着。

“贝莎女士,我们会带回去。”

普鲁士的秘密警察们。

从法兰克福到柏林的一路上。

那些异常多的警察,都是为了监视杜鲁门而部署的人手。

他们在杜鲁门来之前,就已经全都知道了。

杜鲁门明白了。

这个时代 “真正” 的疯狂。

>>>

“嗯……”

杜鲁门好不容易控制住颤抖的手,抬了起来。马克思部长挑了挑眉毛。

“哈哈……在这种情况下说这话,可能有点奇怪,但您能不能听一下我的提议呢?”

“嗯?”

马克思部长用略带嘲讽的眼神看着杜鲁门。

杜鲁门知道,自己现在很狼狈。

但他也知道。

“这不是什么坏主意。说不定这是从长远角度解决克虏伯的债务,让德意志银行存活下来的办法。以防万一,我连备用方案b都准备好了。”

杜鲁门清楚,如果就这么 打道回府,马上就会被强行押上前往美国的轮船,遣送回美国。

杜鲁门拼命清晰地发音。

颤抖的声音会让对方轻视他,在这种情况下,这无异于自杀。

“在这种情况下?”

马克思部长冷笑一声。

“不好意思,您是疯了吗?”

“没有,我非常清醒。而且您应该知道,尤其是普鲁士秘密警察,肯定很清楚。我不喜欢说谎。你们那边应该也有类似人物评价的名单吧。”

“……”

他没有否认。

“这真的是能拯救局面的办法。您不妨听一听。而且……”

杜鲁门勉强挤出一个自然的微笑。

“这是一个能让英国佬吃苦头的计划。”

危机,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

有危险的地方,必然也存在机遇。

“英国……?”

马克思部长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不知道是不是被勾起了好奇心,他慢慢地拉开椅子,坐了下来,背舒服地靠在椅背上。

杜鲁门嘴角微微上扬。

“您感兴趣吗?”

“嗯……”

马克思部长用手指 “嗒嗒” 地敲着桌子。

“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