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在柏林宫廷的协商结束后,马克斯财政部长亲自送杜鲁门。
在与威廉皇帝的协商过程中保持中立的马克斯,一走出觐见室,就热情地靠近杜鲁门。
“认真考虑?”
“杜鲁门先生,您所掌控的德国钢铁联盟,那些德国军方的人根本不了解它的强大,也不知道它对德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能起到多大作用。担任奥斯曼帝国的全权大使,虽然确实会承担一些义务,但我们财政部会全力支持您。”
“财政部……您是说?”
杜鲁门皱起眉头。
马克斯财政部长的热情让人起疑。
德国财政部的官员们通常给人的印象是精打细算、厉行节约。
马克斯财政部长大概也不例外。
他们大概是判断杜鲁门能从中获利。
但为什么呢?
对杜鲁门来说,这个“为什么”至关重要。
“您为什么对我这么热情呢?”
“您果然很直接,这样反而很好。我热情的原因很简单,德国的国家利益需要杜鲁门先生您。”
“国家利益?”
“德国帝国政府内阁和柏林宫廷的人,都执着于保护主义贸易。当然,我本人也差不多,但我觉得是时候逐步转向自由贸易了。”
“嗯。”
自由贸易。
没想到像马克斯财政部长这样的人也有这种想法。
毕竟,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贸易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像一个光谱,只能说倾向于哪一边,而不能完全摒弃另一边。
“取消钢铁关税,您知道我们德国财政部为什么会同意吗?”
钢铁关税。
这很简单,就是对钢铁进口不再征收关税,意味着德国将集中精力发展基于钢铁进口的金属加工产业。
德国本就是凭借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技术强国。
钢铁对他们来说,从一开始就只是一种原材料。
但这还不是全部。
“德国投资公司的投资事业权目前仍由柏林宫廷管辖。”
德国并非杜鲁门的主场。
他是个外来者。
也就是说,德国随时都有可能把他赶出去。
即便柏林宫廷不直接动用德国军队,只要剥夺德国投资公司的投资事业权,杜鲁门就会陷入绝境。
只要我们的利益关系没有严重对立,柏林宫廷就会暂时默许现状。
“……您真是深谋远虑。这不是得结合第二个条件一起考虑吗?”
第二个条件。
如果说第一个条件是取消钢铁关税,那么第二个条件同样惊人。
“把克虏伯的炼铁事业部卖给我,德国的意图太明显了。”
德国打算放弃炼铁产业。
转而向金属加工产业转型。
将克虏伯转变为制造业企业,把德国整个产业的重点聚焦在制造业上。
这是个不错的决策。
马克斯财政部长微笑着说。
“实际上控制德国钢铁联盟的是德国结算银行,但这家银行又受德国投资公司掌控。然而……”
马克斯财政部长停下脚步。
“然而,德国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还不到30%,有点不足。但您一直在持续收购德国的银行和钢铁企业。”
“炼铁产业和金融行业相互结合才能产生协同效应,这一点马克斯财政部长您肯定也清楚。”
“哈哈,我没有异议。”
没有异议。
只要维持现状,德国财政部就不会有意见,甚至会积极支持这种体制。
为什么呢?
因为德国钢铁产业的核心在于“技术实力”。
炼铁产业固然重要,但金属加工和制造业才是德国产业的根本。
炼铁产业只是制造业所需的基础原材料,所以德国才会拼命发展。
财政部对当前形势看得很透彻。
“我是这么认为的。”
马克斯财政部长挥了挥手指。
“不管怎么想,我觉得杜鲁门先生您不会停止低价竞争。”
“为什么这么说?”
不会停止低价竞争,意味着即使最后只剩下三家垄断企业,也会一直把“死亡竞赛”进行到底,持续压低价格。
马克斯财政部长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当然,不会像现在这么疯狂,而是会把价格维持在盈亏平衡点左右。”
“很有意思的观点,财政部长先生。”
“有意思……”
马克斯财政部长心想。
杜鲁门·摩根这个人,太可怕了。
当然,这种可怕不是那种在身边就会让人担心随时被杀的恐惧。
而是“极致的胡萝卜与大棒”。
与他为敌,会面临毁灭的命运;而投入他的阵营,则能享受红利。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奇怪地交织在一起,刺激着人的神经。
“在我看来,杜鲁门先生您似乎想要垄断整个钢铁产业。”
整个钢铁产业。
杜鲁门试图吞并国际钢铁产业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英国和法国目前正在筑起关税壁垒。英国新任首相贝尔福上任后,立即在议会通过了关税法案。法国则是法国中央银行在背后施压。”
“法国中央银行很有名。”
“是的,实际上法国的财政政策可以说100%由法国中央银行主导。”
最终,这两个国家都筑起了关税壁垒。
目前在国际钢铁市场上,英国和法国领地内的钢铁出口受到限制。
“但我坚信,这种关税壁垒会进一步拉大德国与英法之间的技术差距。”
制造业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很大。
钢铁价格下跌,以钢铁为基础的制造业就会蓬勃发展。
德国是专注于制造业的钢铁制造产业强国,也是以化学为基础的科技强国。
如果能从美国进口低价钢铁,从而拉大与英国、法国的技术差距,那对德国来说就是胜利。
“我是这么想的。”
“没错。”
“是的,杜鲁门先生您肯定也这么想。因为钢铁基础的制造业越发展,炼铁产业就能扎根越深。”
扎根于德国整个产业。
马克斯财政部长说得没错,这正是杜鲁门所谋划的。
只不过,他有几件事并不了解。
“马克斯财政部长,您很坦诚。”
“我作为德国的合作伙伴,难道不该坦诚相待吗?”
“很好。”
但杜鲁门并不坦诚,信息不对称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
“我想要的是一种牵制。”
杜鲁门在德国扎根的战略,就像马克斯财政部长所说的那样。
但“方式”有所不同。
杜鲁门想要的牵制并非他所理解的那种。
“当德国攻击我时,你们会自食恶果。”
“德国制造业绝对无法割舍低价钢铁。只要我们维持低价钢铁,他们就离不开我们。”
通过垄断全球钢铁市场,把价格压低到盈亏平衡点,全世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低价钢铁时代。
极致的低价钢铁。
没有人能像我们这样在创造利润的同时维持低价。
通过低价政策,德国制造业会得到发展。
但一旦德国制造业抛弃我们的钢铁,那些使用我们钢铁的其他制造业势力就会把德国制造业撕成碎片。
中国就是这样牵制住了美国。
中国市场能提供极致的规模经济和低廉的制造成本,极具吸引力。
但中国的劣势在于,它并非垄断。
当中国展开“战狼外交”时,企业纷纷撤离。
但杜鲁门的钢铁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全球钢铁供应网络都将掌控在美国钢铁和德国钢铁联盟之下。
一旦被驱逐,那些势力就会陷入混乱。
不过,杜鲁门不会挥舞“垄断导致撤离”的大棒,没必要让自己沾血。
他只是营造一种环境。
即便杜鲁门不主动撤离,那些主动放弃低价钢铁的制造业企业,也会在其他制造业企业的亏损竞争中被撕得粉碎。
杜鲁门虽掌控局势,但不直接统治。
他要让所有人都对低价钢铁上瘾,无法放弃。
不会采取蛮横手段,而是进行正当经营。
“并且保持中立。”
反正有很多媒体会替杜鲁门挥舞“撤离”的大棒。
“钢铁产业的王座有三个。”
其中两个已经有主了。
美国钢铁公司(USS)。
德国钢铁联盟(VSt)。
一旦吞并克虏伯的炼铁事业部,德国结算银行将同时拥有蒂森钢铁和克虏伯钢铁。
整合德国钢铁产业的德国钢铁联盟(VSt)就此完成。
我们垄断德国钢铁产业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钢铁公司统一了美国钢铁市场。
德国钢铁联盟统一了德国钢铁市场。
美国钢铁和德国钢铁现在携手合作。
不,其实已经携手了。
“盈亏平衡点变得更低了。”
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进行倾销。
规模经济开始疯狂运转。
既然德国站在我们这边,英国和法国的关税壁垒被打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啊,杜鲁门先生,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马克斯财政部长竖起一根手指。
“请说。”
“您说钢铁的低价竞争会持续到只剩三家企业,那剩下的一家会是谁呢?”
钢铁产业的三个王座。
美国钢铁公司曾向全世界宣称,要把全球钢铁企业减少到只剩三家。
还剩下一个王座。
但杜鲁门并没有说一定要填满这个位置。
这是个诱饵。
“嗯……”
美国、德国和东亚的钢铁产业已经被我们掌控,剩下的钢铁强国已经不多了。
英国、法国、俄罗斯。
这三个国家的钢铁行业。
“他们比我想象的更有防御意识。”
对俄制裁潮。
石油和煤炭领域的极限“斗鸡博弈”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是一场灾难。
目前,全球石油和煤炭供应网络在极限低价竞争中,只有巨头企业存活下来,而且这种竞争仍在持续。
煤炭是炼铁厂运转所需的能源。
煤炭价格降低,炼铁厂的钢铁也能实现低价供应。
“嗯,这只是时间问题。”
“你这话是指?”
但这个条件对美国钢铁或德国钢铁联盟来说也是一样的,相对而言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我们能承受的时间更长一些。
“马克斯财政部长,我们来思考一下。”
“好的。”
“如果马克斯部长您是英国,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啊?”
杜鲁门微微一笑。
“是要与钢铁巨头德国和美国钢铁对抗,然后壮烈牺牲?还是会吞并法国钢铁和俄罗斯钢铁,占据剩下的那个王座呢?”
1903年即将结束,如今德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大幅超过英国。
由于杜鲁门的介入,德国钢铁行业已经变成疯狂生产钢铁的怪物。
而美国……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宾夕法尼亚州的钢铁产量已经在追赶整个欧洲的产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家炼铁厂的产量就超过了德国全国的钢铁产量。
美国如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法国和英国会傻到去撞这两座大山吗?
通过关税限制进口,发展国内钢铁产业也有其局限性。
当在世界钢铁市场上落后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他们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先排除俄罗斯,他们是农业国家,暂时先不考虑。”
马克斯财政部长摸了摸下巴。
“英国和法国的钢铁企业可能会联手。”
杜鲁门耸了耸肩。
“英国钢铁厂设备老旧,发展乏力;法国钢铁在技术上也难以追赶,竞争力不足。如果以合作组合的形式,或许可行。”
这实际上是英法钢铁产业唯一的生存之道。
“那么他们会联合起来。”
“是的。”
他们将成为挡箭牌。
使垄断钢铁的出现合理化的挡箭牌。
既然你们也搞了垄断,就别指责我们的垄断。
英国和法国也出现了垄断钢铁,就没理由指责美国和德国的垄断钢铁。
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指责我们的理由了。
如果引发战争,中立势力(美国)的选择空间就更大了。
“会变成僵尸企业。”
即便英国和法国的钢铁企业联合起来,也难以生存。
那么,它们将成为吞噬国家税收、像僵尸一样苟延残喘的企业。
没有税收支持就无法运转的企业。
换句话说,会诞生一个吞噬税收的怪物。
“……英国和法国的国力会被削弱。”
“这只是附带效果。”
钢铁产业吞噬税收,国家并不会因此灭亡。
但英法将失去钢铁行业的主导权,只能在杜鲁门庞大的钢铁垄断面前,被牵着鼻子走。
它们不一定要联合起来。
就算它们就此灭亡,对杜鲁门来说也没什么坏处。
“但如果它们联合成一个僵尸企业,对我来说就更方便了。”
杜鲁门在心里暗自嘀咕,以免被马克斯财政部长听到。
战争结束后……
就可以一口吞并英法钢铁联盟。
“新倭国制铁、美国钢铁、德国钢铁联盟。”
杜鲁门已经掌控了全球钢铁市场70%的份额。
只要我们在“斗鸡博弈”之后继续维持“死亡竞赛”,剩下的30%就会沦为僵尸企业。
钢铁垄断将就此完成。
杜鲁门将垄断钢铁产业,掌控钢铁制造业的命脉。
>>>
华盛顿特区。
美国国务院。
“部长,奥斯曼帝国大使馆给美国钢铁公司打了电话。经核实,内容是询问能否为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铁路段提供垄断钢铁供应。”
部长办公室。
约翰·海国务卿靠在皮椅上。
“巴格达铁路段不是德国以114年的租借条件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铁路项目吗?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钢铁供应交给美国。”
“据说克虏伯公司想垄断供应钢铁,但要价是市场价的8倍。”
“这群疯子。”
约翰·海部长气得拍了下桌子。
奥斯曼帝国又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它还在英法协约和三国同盟之间权衡利弊,德国却在这个时候出幺蛾子。
“杜鲁门美联储主席完成德国钢铁联盟(VSt)的整合后,VSt会取代克虏伯签订新的合同。柏林宫廷不会坐视不管。”
“既然VSt连克虏伯的炼铁事业部都吞并了,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但这对美国钢铁公司来说是个好信号。除了铁路项目,现在有了与奥斯曼帝国合作的新渠道。”
“没错,即便不是巴格达铁路段,也能渗透到奥斯曼帝国的其他钢铁项目甚至民用产业。这确实是个好信号。”
美国钢铁公司。
既然奥斯曼帝国大使馆主动联系,对他们来说,通往奥斯曼帝国的商业道路已经打开,这是个好信号。
国务院。
这里是国际外交官们忙碌穿梭的地方,是各种全球信息汇聚的情报中心。
在正式情报机构尚未完善的当下,美国有两大主要的情报收集组织。
国务院和军方(包括海军部)。
典型的就是外交官收集的信息和军人收集的信息。
对了,最近成立的商务部也会收集企业相关信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信息组织,但总体来说,主要是国务院和军方这两大支柱。
美国国务院目前正全力关注德国。
准确地说,是钢铁行业。
同时也在收集欧洲钢铁产业的相关信息。
哗啦——
他展开了欧洲地图。
国务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等一下。”
国务卿的表情变得严肃。
他死死地盯着欧洲地图。
“这……很危险,非常危险。”
“危险?”
副国务卿惊讶地抬起头。
约翰·海国务卿干笑了一声。
“你看着这局势,就没什么想法吗?你可是副国务卿啊。”
“……您怎么突然这么说?出什么大事了吗?”
“啧。”
“这个副国务卿……”
约翰·海国务卿想起了杜鲁门。
想必那个恶魔般的家伙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局势。
虽然这对美国国家利益有利,但杜鲁门的野心实在难以预测。
不到最后一刻,根本无法看透。
“美国钢铁和德国钢铁在杜鲁门的掌控下实现了统一,这你明白吧?”
“明白。”
“钢铁关税取消后,美国钢铁可以自由运往德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你也明白吧?”
“明白。”
“首先,钢铁价格会下降。”
“会下降的。”
副国务卿回答道。
国务卿一脸无奈地看着副国务卿。
“这样你还不明白吗?”
“……啊?”
“你这……榆木脑袋,真是没救了。”
国务卿深吸一口气。
“呼,钢铁价格下降,那什么会跟着下降呢?”
“钢铁价格下降的话……汽车、桥梁、基础设施、餐具、叉子、勺子、烛台等等都会降价。”
“还有呢?”
“啊,像埃菲尔铁塔这样的建筑成本也会降低。”
“……还有呢?”
国务卿盯着副国务卿。
“还有呢?”
“我一下子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啊!”
叮铃。
副国务卿听到口袋里传来的金属碰撞声,仿佛被雷劈了一样,震惊不已。
他瞪大了眼睛。
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呢?
作为国务院的工作人员,这本该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
他的嘴唇颤抖着,慢慢地张开了嘴。
“武器……”
武器价格会下降。
“对。”
国务卿缓缓地点了点头。
“现在看看地图。”
他再次展开欧洲地图。
庞大的帝国版图占据着欧洲大陆。
“德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有什么?”
“……!”
直到这时,副国务卿才明白国务卿所说的“危险”是什么意思。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杜鲁门这个家伙正在计划一场多么危险的玩火游戏。
他终于明白了。
“巴尔干……”
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