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卫明一脸愁容,这些地方实权派,确实让他头疼不已。
正议论间,帐外有士兵求见。来人仿佛没有看见凌卫明一般,径直走到秦良玉身边,低声耳语几句。
秦良玉大惊,猛地起身:“成都被贼军里应外合,已然被攻破城池。”
众将纷纷起身,急不可耐地大声吆喝着要离开。
秦良玉一拍桌子,转向凌卫明:“殿下,城中西南角被攻破,多亏直升机奋力拼杀,才没有让城池沦陷。只是弹药已用尽,再不回去,全都要送给贼军了!”
凌卫明怒不可遏:“那些守城的将领是饭桶嘛!”
秦义明忙道:“殿下,还是尽早回去吧,那乌斯藏穷得都尿血,咱们依靠茶马古道照样能赚得大钱。何苦拼了命去争那地方!”
一个将领也附和道:“殿下,快点走吧,你不想要那个什么鸡,我们还想要城里的娇妻美妾呢!”
凌卫明看向刚才那三五个小将,此时全都低下头来,看样子也是急切地想要回去。
无奈之下,凌卫明只好点了点头。秦良玉忙下令:“各部收拾行装,明早五更出发,救援成都。”
众将齐齐向秦良玉参拜。秦良玉赶忙转身向凌卫明参拜。
凌卫明呆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脑海里千头万绪,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许久之后,疲惫地挥了挥手,示意众人散去。
大军已准备妥当,当即便要撤出那费尽千辛万苦才攻下的关隘。
凌卫明看着这一幕,急得用力拍打着大腿,脸上满是懊恼与不甘。
众将归心似箭,在赶路之时,连最基本的队形都毫不在意,队伍零零散散。
在雅州城补充完给养后,更是彻底放松了警惕,行军的状态散漫得如同放羊一般。
一路上,凌卫明的思绪都被历史上白杆军的最后结局所占据。
他心中不断地思索着,难道这支英勇的白杆军当真要被李定国全歼吗?这个问题如同沉重的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队伍行进到岷江江畔,准备渡江。
秦良玉等大将一马当先,率先通过桥梁。
其余士兵,有的乘坐小船缓缓驶向对岸,有的则小心翼翼、颤颤巍巍地攀爬着铁索桥。
然而,半日时间过去了,竟仅仅渡过了三五百人。
突然,凌卫明只觉一阵心慌意乱,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下意识地拿起望远镜,迅速地向四周张望起来。
就在这时,他看到天际线处人影攒动,密密麻麻,漫山遍野的骑兵正风驰电掣般策马而来。
哨兵发现敌情,顿时大惊失色,扯着嗓子高声报道:“骑兵来袭!骑兵来袭!”
秦良玉闻言,亦是大惊失色。他们此时都已经深入川中腹地,怎么会突然冒出大量的骑兵?
来不及细想,急忙派人到对岸传令,让士兵们紧急布防。
此时西岸留下的最大将领不过是个校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他只能仓促间组织人手进行防御。
白杆兵迅速排列成三排,将白杆枪的尾部牢牢地扎在地上,战士们双手死死地握住枪杆,远远望去,恰似一片森然的枪林。
只见对面的骑兵阵营中,冲出了浑身包裹着厚重铁甲的具装骑兵,他们悍不畏死地冒着箭雨,向着白杆兵的枪林猛扑过来。
箭矢纷纷射在具装骑兵的双层盔甲上,却纷纷掉落,无法造成丝毫伤害。
马匹被蒙上了眼睛,感受不到一丝疼痛,只是一味地朝着白杆兵疯狂猛冲。
白杆兵的战士们,浑身都在止不住地颤抖,但手中却依旧紧紧地握住枪杆,他们扭过头去,不敢正视那如铁塔般碾压过来的骑兵,恐惧在每个人的心头蔓延。
随着一声凄厉的战马嘶鸣声响起,骑兵狠狠地撞击在了枪林之上。
战马被长枪戳中,当场毙命,骑兵也纷纷滚落下来,但他们手中的长刀却依旧在拼命地砍杀着四周的白杆兵。
厚重的盔甲使得骑兵难以起身,白杆兵见状,一拥而上,将这些落马的骑兵扎成了刺猬。
然而,随着后方更多的骑兵悍不畏死地冲阵,枪林逐渐变得千疮百孔。
后方的士兵手持盾牌试图抵抗,却被骑兵手中的大锤一击之下,砸得稀巴烂。
紧接着,后方的轻骑兵也赶了上来,他们开始采用游斗战术。
登州造步枪不断喷吐着火舌,一发接着一发的子弹射进白杆兵的身体。子弹打完后,他们便改用弓箭继续攻击。
可怜那英勇一世的白杆兵,此时背靠岷江,指挥系统也陷入了混乱,被骑兵展开了无情的屠杀。
没过多久,白杆兵的阵型便彻底散乱,校尉也不幸被杀,众兵士再也无法抵挡,纷纷溃败起来。
他们有的慌乱地爬上铁索桥,有的则直接跳入江中。一时间,江面上和铁索桥下,淹死、摔死者不计其数。
凌卫明透过望远镜,终于看清了对方大旗上的字,一个大大的“吴”字映入眼帘。
忍不住怒骂道:“吴三桂!这个狗东西竟然在这里?”
王猛听到身后的异动,心中一惊,慌忙带着凌卫明就要逃离此地。
凌卫明却突然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里满是愤怒与不甘:“好你个吴三桂,竟然在此设下埋伏!我当真着了你的道。王猛,你速速护送秦老将军回去。”
秦良玉眼见白杆兵损失惨重,心中悲愤交加,抽出腰间宝剑,便要带着剩下的兵士与吴三桂血拼到底。
凌卫明见状,大声喊道:“秦老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刻万万不可冲动,怎能与他们硬拼?”
秦良玉左右环顾四周,发现半里外有一处高地,地势险要,正是据守的好去处。于是,她当即下令全军转移至高地,凭借险要地势进行防守。
王猛带领着十名护卫,手持冲锋枪在前开路。关宁铁骑的前锋被击杀数十人,终于被迫让出了一条通道。
两百多名白杆兵得以顺利进入高地,他们匆忙砍伐树木,构筑起了简易的工事。
山下的关宁军似乎并不着急,只派了千人将高地团团围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