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军士纷纷跟着呼喊起来,这响亮的声音如同一股洪流,瞬间将满城多日的颓废之气一扫而空。
傍晚时分,取出的食物已然堆积如山。众人选了一处冰窖,将冷冻牛肉妥善存储起来。
在这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战乱时期,能吃上一口白面都已是难得的奢侈,更别说鸡蛋、牛奶这些稀罕物了。
马万年心怀愧疚与感激,亲自熬汤。
他盛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恭恭敬敬地端到凌卫明面前,认认真真地道了一顿歉,此刻他的眼中满是对凌卫明的敬重与感激 。
凌卫明接过汤来,被王猛拦了一下。
“无妨,马小将军难得服次软,这个谦是得接受。”言毕就将牛肉汤喝上一大口 。
议事众人也就不再多礼,边喝边议事。
夜幕笼罩着临时营帐,烛火摇曳,凌卫明双眉紧锁,凝视着眼前的军事地图。
如今成都府贼军态势复杂,他深知,唯有出奇制胜,方能破局。
思索良久,凌卫明终于下定决心,当下议定了分两路夹击的策略。
一路由秦义明率领主力八千人,从北路正面攻击张献忠,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其防线;
另一路由马万年率领两千精锐士兵,外加三千民军,从南路迂回包抄,计划绕到敌军后方,来个出其不意。
为了增强战斗力,凌卫明慷慨赠送两千支步枪。
但他心里清楚,大战在即,仓促换装,很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战斗力下降。
况且对于四川的地方军,凌卫明有着自己的考量,他并不打算让他们完全自治,毕竟,掌控全局才是胜利的关键。
送别大军后,秦良玉主动请战,眼神中透露出老将的果敢与坚毅。凌卫明正想随军进入高原,亲自探看那片神秘之地,便欣然应允。
据可靠消息,八旗主力都在北方防御曹变蛟的袭扰,留在成都附近的只有张献忠的部属。
想到此行并无太大凶险,凌卫明下令直升机编队留在成都协助防御,只带了王猛等二十余名警卫随行,踏上了征程。
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日作战,接连攻下嘉定州、泸州、雅州。
每一场胜利都来之不易,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随着战线拉长,八千多兵马不得不分兵驻守各个州府。当进入山区时,人马已不足五千。
眼前,便是以险峻着称的碧峰峡。此地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张献忠手下头号大将孙可望在此修建了坚固的堡垒,还设置了无数陷阱,宛如一只隐藏在暗处的猛兽,等待着猎物上钩。
秦义明接连攻打数日,将士们死伤惨重,却一无所获。
看着战场上的累累尸骨,秦义明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秦良玉亲自选拔了百名敢死队员,眼中满是信任与期望。她手持酒壶,为每一位队员斟上壮行酒。
敢死队员们一饮而尽,将碗狠狠摔碎,齐声高呼:“以死相报将军!”
声音响彻夜空,久久回荡。
随后,队员们用布裹住马蹄,套紧马嘴,口中衔着木棍,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向补天峰老巢进发。
他们如同一群夜行的幽灵,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耳目。
白杆兵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
山脚下,敢死队员们将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做成简易的梯子。
他们一个接一个,艰难地向上攀爬。夜风吹过,山谷中回荡着风声和士兵们沉重的呼吸声。
几名战士失足落下,他拼命咬住木棍,一声不吭,活活摔死在崖底。
半晌后,敢死队员终于成功爬了上去。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悄悄干掉守卫,迅速从腰间掏出手榴弹,一齐向院子里扔去。
“轰!轰!”一阵爆炸声后,院内顿时死伤一片。敢死队员们呐喊着冲杀进去,负伤顽抗的敌人全都被戳死在床上。
孙可望被爆炸声惊醒,他拔出长剑,拼命抵抗。但在敢死队员的围攻下,依旧被长枪捅穿臂膀。
队员们见他衣着鲜亮,料定是个大官,便一拥而上,将他绑了个结实,带下山去。
随后,他们放起一把大火,熊熊烈火照亮了夜空。
山脚下,大军见信号,顿时鼓噪起来。各山头的敌人见主营起火,哪里还有斗志,略一抵抗,竟全部趁黑散了去。
孙可望被抓回大营,带到了凌卫明面前。
凌卫明打量着他,冷冷道:“这是何人啊?一脑袋的反骨,长得就磕碜!”
孙可望挺直身子,扬起头颅,用鼻孔看着凌卫明,恶狠狠地说:“老子是大将张可望,趁早把老子放了,不然大西军攻过来,让你们尸骨无存!”
凌卫明哈哈大笑,突然停下,脸色一沉:“推出去,砍了!”
秦良玉忙上前劝阻:“殿下,这孙可望可是张献忠义子,也是一员猛将,不如将他留为己用,许以官爵。”
凌卫明摇了摇头,目光坚定:“秦老将军,这孙可望是猛将不假,只是留之无用,将来必反,推出去,杀!”
秦良玉还想争辩,见凌卫明一脸不悦,只好不再争执。
王猛将孙可望拉了出去,手起刀落,砍下头颅。随后,让人硝制后送往京师报功。
众人正要商议继续向西前进,忽然传来噩耗:南路军在嘉定州往南二十里处全军覆没,公子马万年被俘。
秦良玉大惊失色,慌忙就要带着大军回去救援,却被凌卫明拦下。
凌卫明深知,此时情况不明,贸然行动只会陷入更大的危机。他当机立断,召集前线将领开作战会议。
凌卫明率先发言:“如今马公子被袭击,战况不明,敌人有多少兵力,领兵大将是谁?全都一无所知,此时贸然退兵,只会加快进入敌人的包围圈里不可!”
秦义明却不以为然:“殿下差矣,川中各府全都是自己人,贼军只是些许毛贼,大军去去就回,救回公子是大。”
此言一出,获得在场大多数将领认可,只有三五个小将表态支持燕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