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 章 广南农业改革
在江北局势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之时,千里之外的穗兴州却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自从戴袀泰在殿试时提出稻鸭共生、稻鱼共生的创新种植方法后,便在大丰朝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穗兴州知府当机立断,迅速安排各县令前往戴家村实地参考学习,力求将这一先进的农耕模式推广开来。
如今,四五月正值春种后作物蓬勃生长的关键时期,广袤的田野间满是希望的景象。农民们穿梭在水田旁,眼睛里满是期待。此时的稻田,稻秧已茁壮成长,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群群活蹦乱跳的鸭子在稻丛间欢快觅食,将田里的害虫消灭得干干净净;小鱼苗也在水中自在游动,它们的排泄物成了天然的肥料,滋养着稻秧。
这种全新的种植方式,不仅让农田充满了生机,更让百姓们对丰收满怀期待。大家纷纷表示,有了这稻鸭、稻鱼共生的法子,不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收入也有望增加,还节省了更多人力,从而去创造更多财富。
在戴家村,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原本只能依靠单一水稻种植维持生计的家庭,如今收入来源更加多元。一些年轻人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学习手艺,做起了小生意;还有些人则加入了村里组织的互助小组,共同探索更高效的种植技巧和农产品销售渠道。戴家村的热闹景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前来参观学习,村子里时常能听到不同口音的交流声,二伯戴德信作为戴家村里正,也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每天都耐心地为来访者讲解稻鸭、稻鱼共生的技术要点。
他穿梭在人群中,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依旧满脸热忱。面对众人抛出的各种问题,他都耐心解答,详细讲解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这鸭子啊,要挑两个月大的养到成熟期前,太小吃不了田里害虫,太大又容易踩坏稻秧,还有那鱼……”
每每这个时候戴德信脸上满是自豪,总会提到:“咱村能有这法子,全靠我那侄女和侄女婿,我那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侄子大胆推广。他们年轻人脑子活敢创新,才让咱戴家村有了这番新模样。”
而在穗兴州的府衙内,气氛却安静许多。知府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翻阅戴家村秋收和春种报告,报告上一行行记录着稻鸭、稻鱼共生种植法的收成情况。看着看着,知府脸上缓缓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细细整理出报告中的关键数据,随后将其小心地装入信封内,滴蜡封上后唤来了随从。知府神色郑重将信封递过去,叮嘱道:“把这份交到安元大公子那处去,务必亲手递交。” 随从双手接过,恭敬地应了一声 “是”,转身匆匆离去。
知府望着随从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此次将稻鸭、稻鱼共生种植法的推广成果告知安元大公子,一来是想让他知晓穗兴州的发展,二来也期望能得到更多支持,以便将这一良策推广至更广阔的地域,造福更多百姓 。
知府深知这一创新种植法的潜力,当机立断下令,穗兴州内各县全力推广稻鸭、稻鱼共生种植法。各级官员纷纷响应,组织农民培训,调配鸭苗、鱼苗,一时间,穗兴州的田间地头都在为这一变革忙碌着。
而广南路监司们看了知府递交的报告后,同样被这一成果所震撼。经过一番商议,他们也果断下令在广南路各州府内试种。消息传出,广南路的百姓们满怀期待,不少人主动向官府询问种植细节。各州府也迅速行动起来,安排各州劝农使前往穗兴州学习取经,一心赶在下一季播种前将先进种植法带回,助力农业发展 。
随着各县城、各州府前来戴家村学习耕种方法的人员络绎不绝,戴家村、劲山村热闹非凡。连周边的会路经的村落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一些擅长烹饪的村民支起炉灶,摆起桌椅,做起了吃食营生。蒸笼里热气腾腾,刚出锅的包子、馒头香气四溢;炉灶上炖煮的热汤,咕嘟咕嘟冒着诱人的香气,为远道而来的学习者们提供了温暖与慰藉。
与此同时,村里的作坊也迎来了新机遇。原本用于日常家用的竹篮、竹柜,因其精巧的编制工艺和实用的特性,收获了大笔订单。工匠们日夜忙碌,手中的竹条在他们指尖穿梭,化作一件件精美的竹制品,发往各地。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戴家村及周边村落的经济愈发活跃,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