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紧接着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视频,
【他眉头一簇,补全了半个乱世!】
在繁华昌盛、辉煌壮丽的大唐位面,
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正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专注地凝视着那高悬于天际之上的神秘天幕。
突然之间,他那双原本深邃睿智的眼眸微微眯起,剑眉也不由自主地紧紧蹙在一起,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疑惑之色。
只见他喃喃自语道:
“这天幕上所提及之人究竟是谁呢?
为何朕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此人极有可能就是我大唐子民!”
伴随着话语声,他的目光愈发犀利起来,仿佛要透过那天幕看穿其中隐藏的秘密。
然而,尽管他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却始终无法确定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和来历。
【唐睿宗太极元年的正月,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
少年杜甫家庭环境优越,7岁就能作得一首好诗。
此时的他俨然是一个富贵公子,少年天才。
文艺青年杜甫站在泰山之巅,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九年后,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这一年的杜甫33岁,李白44岁!
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迅速席卷了整个大唐。
在投奔肃宗的途中,杜甫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他趁着夜色逃出敌营,继续追随肃宗朝廷。
这一年山河破碎的大唐迎来了关中大旱,他对污浊时政痛心疾首,辞官归于田野。
回望自己的人生,年老的诗人写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年后,面对长期未退的洪水,公元770年的寒冬,59岁的杜甫病倒在驶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自此陨落。】
战国位面,
孔丘对着远处的天幕深深鞠了一躬。
他凝视着远方,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位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
“曾经,杜甫也是一个生活富足的富家子弟,年少时意气风发,心怀壮志,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尽显其潇洒豪迈之气概。
然而,命运却无情地捉弄了他,让他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坎坷。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
杜甫也未能幸免,被迫流离失所,成为了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杜甫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即便如此,他心中那份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之情从未有过丝毫减退。
他以笔为剑,用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歌描绘出普通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悲哀。
那些诗句如泣如诉,饱含着他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盛世的殷切期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表达了他渴望能为穷苦人民提供遮风挡雨之所的美好愿望。
正是这种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杜甫的诗作超越了个人的悲欢离合,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就在孔丘的话音刚刚落下之际,他那众多弟子中的颜回与子路二人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来,表示对老师所言的赞赏之意。
他们俩的目光齐齐望向那天幕之上,眼神之中流露出满满的敬仰之情。
大唐位面之上,
阳光倾洒而下,映照出一片辉煌壮丽的景象。
然而,此刻站在高处远望的李世民,目光却穿越了那繁华的表象,直直地凝视着远方那片苍茫的天幕。
他的眼神深邃而凝重,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杜甫啊,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身影并未完整地留存于这半个乱世之中。
那场惊心动魄的安史之乱,宛如一场噩梦,给我们的民众带来的不仅仅是无尽的苦难和泪水,更是一段刻骨铭心、充满血与泪的历史篇章。”
说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微微叹息一声,继续道:
“他用如椽巨笔写下的那些诗歌,字字句句都犹如一把锋利的剑,无情地剥开了社会的疮痍,将百姓们所承受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每一行诗都是对那个时代黑暗面的控诉,也是对苍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风轻轻吹过,掀起李世民衣袂飘飘。
他的思绪似乎也随着那风儿飘向了遥远的过去,回忆起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无数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
在大宋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位面上,
苏轼静静地伫立着,他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眸凝视着远方那片广袤无垠的天幕。
此时此刻,他的面庞上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沉思之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纳入了思考之中。
\"杜甫啊,他用手中笔,将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而李白,则用他那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才情,继续谱写着大唐盛世的华丽篇章!\"
苏轼轻声呢喃道,言语之间透露出对这两位唐代文学巨匠的由衷钦佩与敬仰。
\"倘若要说李白乃是诗中之仙,以他的生花妙笔描绘出大唐江山的壮丽雄浑,那么杜甫的出现,无疑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了大唐盛世这幅宏伟画卷之上,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填补得完美无瑕。\"
苏轼微微仰头,目光穿越时空,似乎看到了当年李杜二人在文坛上大放异彩的情景。
风悄然吹过,拂动着苏轼的衣袂和发丝,但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自己对于诗歌历史的思索当中。
大明位面,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广袤的土地之上,王阳明正独自一人置身于龙场这片宁静之地,苦苦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与世间的大道。
此刻,王阳明轻轻抚摸着自己下巴上那几缕修长的胡须,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能穿透时间和空间的重重迷雾。
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之中既有对过往圣贤的敬仰,又有对自身领悟的自信。
“李白啊李白,你的才华堪称绝世无双。
只需轻启朱唇,便能吟诵出半个盛唐的繁华与壮丽;而杜甫呢,他那紧锁的眉头,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补齐了另外半个乱世的沧桑与悲凉。
然而,他们二人的命运却也如同那绚烂烟花一般,虽在夜空中绽放出耀眼光芒,但转瞬间便已坍塌消逝。”王阳明缓缓地摇了摇头,感慨万千。
想当年,杜甫也曾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过着无忧无虑、潇洒豪迈的生活。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登上高山之巅,俯瞰群山峻岭,心中涌起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
可谁曾料到,世事无常,命运多舛,随着战乱的爆发,他家道中落,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四处流浪的日子。
曾经那个豪情万丈的青年才俊,如今只能在孤独寂寥中独自登台,遥望着远方那破碎的山河,暗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