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章 逢泽会盟
春日的咸阳城,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变法十年,军改三载,秦国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城墙更加高大坚固,街道整齐宽敞,百姓安居乐业,处处彰显着一个新兴强国的气象。
嬴渠梁站在高台上,眺望着这座繁华的都城,内心充满了自豪。身边站着的商鞅,已是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
";卿家看,这就是变法的成果。";嬴渠梁满意地说道。
商鞅深深一揖:";陛下英明决断,方有今日之盛况。变法之初,阻力重重,若非陛下坚持不渝,哪有秦国今日之强盛?";
嬴渠梁正要回答,一名侍从匆匆赶来:";陛下,有周朝使者求见,称带来天子诏书!";
嬴渠梁与商鞅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速请入宫!";
---
议事大殿内,周朝使者高声宣读着天子诏书:";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秦本周室同姓,世为附庸,今承天子之命,正式册封秦孝公为西方诸侯之长,赐爵为伯,予以九鼎之礼,统领关中诸国,为天下共主!";
诏书宣读完毕,大殿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嬴渠梁心潮澎湃,郑重接过诏书,向天子方向深深一拜:";臣嬴渠梁,谢天子厚爱,必不负此重托!";
周使恭敬地递上一枚青铜印玺:";此乃天子赐予的霸主之印,从今日起,秦国有权召集诸侯会盟,商议天下大事。";
嬴渠梁接过印玺,感受着其中的分量,这不仅是一枚印玺,更是秦国崛起的见证,是多年来变法强国的成果结晶。
散朝后,嬴渠梁立即召集三位王子和重臣商议对策。
";天子此举,既是对我秦国实力的认可,也是欲借我之手,制衡其他诸侯。";嬴渠梁分析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必须妥善把握。";
嬴驷沉思片刻:";父王,依我之见,此时正应召集诸侯会盟,一来向天下昭示我秦国的霸主地位,二来观察各国态度,为今后的战略做准备。";
樗里疾立即附和:";兄长所言极是!军事改革已见成效,我军战力较往年提升数倍。此时会盟,正可展示我国军威,震慑宵小!";
公子华却略显忧虑:";各位说得都有道理,但也不可操之过急。我秦国虽强,但东方六国尚在,若贸然以霸主自居,恐引起联合抵制。会盟可行,但态度须谦和,以和平共处为名,暗中展示实力。";
嬴渠梁点头赞许:";公子华考虑周全。确实,此时我们应该韬光养晦,表面上推崇和平,实际上让各国见识我秦国的强大,为日后统一天下做铺垫。";
他沉思片刻,随即做出决断:";传令下去,发布诏书,邀请各国诸侯一月后在逢泽会盟,商议天下大事。会盟由公子少官主持,樗里疾负责军事护卫,务必精选精锐,向诸侯展示我秦国的军威!";
---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各国使者纷纷抵达咸阳,表达祝贺之意,同时打探秦国的虚实。
齐国使者邹忌再次来访,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寡人得知秦王受封为霸主,甚是欣喜,特派臣前来祝贺,并表达与秦国永结盟好的诚意。";
嬴渠梁亲切接见:";两国交好多年,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此次会盟,还望齐国全力支持。";
邹忌拱手道:";自当如此。不过,魏国近日动作频繁,似有不满之意,秦王当多加防范。";
嬴渠梁微微一笑:";多谢提醒。逢泽会盟,自会让各国见识到我秦国的诚意与实力。";
韩、赵、魏、楚、燕各国使者也相继抵达,各有态度:赵国因与秦国有军事互助关系,表现得最为友好;魏国则明显不满,使者言辞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敌意;韩国态度摇摆,既怕得罪秦国,又不愿彻底投靠;楚国和燕国则相对冷淡,认为秦国虽强,但远在西方,对他们威胁有限。
公子华将各国态度详细记录,交由嬴渠梁过目:";父王,各国反应不一,会盟之时必须小心应对。";
嬴渠梁胸有成竹:";无妨。会盟之日,自会让他们知道,我秦国既有和平共处的诚意,也有称霸天下的实力!";
---
商议确定后,公子少官开始着手准备会盟事宜。作为秦国的四子,他虽不如其他三位王子有才干,但在外交礼仪上却颇有天赋,是此次会盟的最佳人选。
";会盟时各国位次如何安排?";公子少官询问礼仪官。
礼仪官回答:";按天子册封顺序,秦国居首,齐国次之,依次为赵、魏、韩、楚、燕。";
公子少官摇头:";如此安排,魏国必然不满。应该考虑各国实力和我国关系,适当调整。齐、赵与我国交好,可安排在近处;魏国虽不友好,但不可太过冷落,以免激化矛盾。";
礼仪官惊讶于公子的老练:";殿下考虑周全,臣这就重新安排。";
与此同时,樗里疾在精心挑选护卫队伍:";此次随行的必须是我军精锐中的精锐!轻骑兵、重步兵、弩兵各抽调一部分,组成联合作战队伍,既要展示各兵种特点,又要体现协同作战能力。";
他亲自检阅每一位士兵,确保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气度不凡:";记住,你们代表的是秦国的形象!会盟期间,既要展示我军威武之师的一面,又要表现出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的优良作风!";
---
一月后,浩浩荡荡的秦国使团启程东行,前往逢泽。公子少官乘坐华丽的车驾,樗里疾率领三千精锐护卫两侧,军容整肃,旌旗猎猎,气势非凡。
沿途所过之处,各国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无不为秦军的威武所震撼。有的人低声议论:";秦国果然名不虚传,难怪能被册封为霸主。";还有人惊叹:";这就是秦军!难怪连魏武卒都不敢轻易挑衅!";
一路上,公子少官派人与沿途各国官员友好交流,赠送礼物,展示秦国的善意。同时,樗里疾则确保军队按时列队行进,展示纪律与实力,无形中给各国施加压力。
终于,使团抵达了逢泽。这里已搭建起宏伟的会盟台,周围驻扎着各国军队。秦军入驻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各国将领纷纷前来观摩,暗中比较。
会盟前夜,各国使节举行预备会议。公子少官代表秦国发言:";我王受天子册封为霸主,召集诸位会盟,目的在于共商和平大计,非为争强斗胜。明日会盟,还望各国以天下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创和平。";
表面上说得恳切,实则暗示秦国已获天子认可,地位超然。各国使节听后,反应不一:齐国和赵国代表表示全力支持,魏国代表则冷笑不语,其他国家也各有心思。
樗里疾在一旁观察各国反应,心中有数:";果然如父王所料,各国表面恭敬,实则心怀鬼胎。明日会盟,务必让他们见识秦军真正的实力!";
---
会盟当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各国诸侯代表身着华服,齐聚逢泽大会台。秦国方阵居中,其他六国分列两侧,场面壮观。
公子少官登上高台,高声宣布:";今日逢泽会盟,乃天子旨意,秦王受命为伯,召集诸位共商大计。会盟有三大主题:一,各国和平共处;二,商贸往来互通有无;三,军事互不侵犯。";
各国代表纷纷上台表态,大多表示支持和平共处的理念。然而,魏国代表言辞尖锐:";天下之事,岂能一家独断?秦国虽受天子册封,但东方六国实力不容小觑。和平共处,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而非屈从于一国之下!";
话音刚落,樗里疾猛地站起:";大胆!天子诏书在此,秦国为伯,乃天命所归,岂容尔等质疑?若有不服,可与我秦军一较高下!";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各国代表面面相觑。公子少官适时出面调解:";樗兄过激了。魏国使者之言也有道理,和平确需平等。我秦国虽为盟主,但绝不会恃强凌弱,而是希望与各国共同发展。";
他转向魏国使者,语气柔和却暗含警告:";魏国与我秦国隔山相望,本应和睦相处。如今天下大势已明,希望贵国顺应潮流,与我秦国友好往来,互利共赢。否则,逆势而行,怕是不智之举。";
魏国使者脸色阴晴不定,最终不得不低头:";魏国一向崇尚和平,自当与秦国友好往来。";
公子少官满意地点头,随后宣布:";既然各国达成共识,现在开始签署会盟誓约,共同承诺维护和平,互不侵犯,互通商贸。";
誓约内容早已拟好,主要包括三点:各国承认秦国霸主地位;各国互不侵犯,有纠纷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各国开放商道,互通有无,促进繁荣。表面上看,对各国都有利,但实际上却确立了秦国的主导地位。
在樗里疾的注视下,各国代表不得不逐一在誓约上按下印记。当最后一个国家完成签署时,樗里疾命令三千秦军同时击剑撞盾,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震撼全场。
随后,樗里疾指挥秦军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军事表演:轻骑兵疾驰如风,盘旋进退,有如游龙;重步兵整齐划一,进退有序,稳如磐石;弩兵则展示了精准射击,百发百中,无不惊叹。
最令人震撼的是三兵种的协同作战演习:重步兵组成坚固方阵,弩兵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轻骑兵则在两翼迂回包抄,形成完美的合围之势。这种战术在当时可谓前所未见,让各国代表大开眼界,也暗暗心惊。
演习结束后,公子少官宣布会盟圆满成功,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各国使节。宴席上,他与各国代表亲切交谈,表现得温文尔雅、谦逊有礼,但谈及国事时却又显露出秦国特有的坚定与自信。
魏国使者不甘心被秦国压制,在酒过三巡后挑衅道:";听闻秦国立下军功爵制,不知效果如何?我魏国世代武将,军中尚武成风,不知与秦军相比,孰优孰劣?";
公子少官微微一笑:";这个问题,不如让军中之人来回答。";他转向樗里疾,";王兄,你怎么看?";
樗里疾放下酒杯,直视魏国使者:";魏国尚武,天下皆知。但我秦军军功爵制,使每个士兵都能通过战功获得爵位,人人奋勇争先。不比身份,只比功绩,这就是我秦军的不同之处。至于孰优孰劣,战场自会证明。";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锋芒:";三年前,我军在上郡与魏军有过一战,魏军伤亡过半,而我军仅损三分之一。想必贵国还记得吧?";
魏国使者脸色铁青,无言以对。其他国家的使节也都暗暗心惊,更加确信秦国的崛起已成定局。
宴会结束后,公子少官与樗里疾私下交谈:";魏国虽不甘心,但已无力改变大局。此次会盟,我秦国霸主地位已得到诸侯认可,可谓大获全胜!";
樗里疾却提醒道:";表面上各国都接受了会盟条约,但暗地里必定不服。回去后务必告诫父王,不可松懈,仍需继续强化军备,巩固边境防御。";
公子少官点头赞同:";兄长所言极是。此次会盟,不过是我秦国崛起的起点,前路仍长,我等当更加努力!";
---
半月后,使团返回咸阳,向嬴渠梁汇报会盟情况。
";父王,会盟圆满成功!各国诸侯已承认我秦国霸主地位,签署了互不侵犯、互通商贸的誓约。";公子少官兴奋地汇报道。
樗里疾补充:";我军在会盟上展示了实力,震慑了各国。特别是我们的协同作战演习,让诸侯见识到了秦军的纪律与战术优势。";
嬴渠梁满意地点头:";做得好!此次会盟,既彰显了我秦国的和平诚意,又展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公子华询问:";各国态度如何?是否有人暗中反对?";
公子少官回答:";表面上各国都表示支持,但魏国明显不服,曾出言不逊,被樗里疾兄当场驳斥。齐国和赵国态度最为友好,其他国家则较为中立。";
嬴渠梁思索片刻:";魏国不服,在意料之中。我们与魏国世代为敌,它自然不愿看到我秦国崛起。但如今天子已册封我为霸主,魏国也无可奈何。";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指着东方六国的位置:";此次会盟,只是我秦国走向统一天下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巩固霸主地位,继续强化军备,完善内政。待时机成熟,再图东进,逐一蚕食六国!";
商鞅此时提出建议:";陛下,既然已成霸主,不如趁势进一步改革政制,建立更加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将来统一天下做准备。";
嬴渠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正合朕意!朕已有构想,准备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形成权力制衡的格局。同时,将全国划分为更多的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县令,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
商鞅大为赞赏:";陛下高瞻远瞩!此制若立,必能加强中央集权,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坚实基础。";
嬴渠梁又转向三位王子:";此次会盟,公子少官和樗里疾表现出色,朕甚是欣慰。嬴驷在军事学院的工作也很出色,各类将才渐次培养成熟;公子华管理内政有方,国库充盈,民生改善。你们各有所长,让朕欣慰。";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三人一眼:";朕已年过半百,储位问题也该考虑了。不过,无论何人继位,都必须遵循变法强国之路,继续推进军事改革,巩固秦国霸主地位,为最终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三位王子齐声应是:";父王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嬴渠梁满意地点头,走到宫殿高处,眺望着咸阳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轻声吟诵道:
";载驰载驱,周爰谘诹。
辑柔百神,以啓百福。
百福既集,如山如阜。
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
以莫不增。
穆穆厥声,致之金声。
济济厥德,惟民之则。
何天之休,不如日先。
夙夜基命,宜鉴于兹。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奄有四方,靡不维顺。
飨国百禄,眉寿万年。
永言保之,时乃风。";
商鞅听后,恭敬地解释道:";《诗经·周颂·执竞》,歌颂周文王功德的篇章。陛下今日之功,已不让文王,他日必能统一天下,开创千秋霸业!";
嬴渠梁深深吸了一口气:";变法十载,军改三年,今已成霸,心足矣。然而,秦国要真正走向强大,统一天下,还需几代人的努力。朕已年迈,恐难见到那一天,但朕相信,子孙后代必将完成这一伟业!";
月光如水,洒在咸阳宫的屋脊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秦国已然崛起,在嬴渠梁的带领下,开始了它征服天下的伟大征程。这一夜,注定被历史铭记,因为它见证了一个伟大帝国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