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讨论分析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纷纷调整作息,恢复精神,四周一片平静。
连日来的高强度思考和身心折磨,让大多数人暂时闭门养息。
或沉沉睡去,或只是躺着不愿多动。
即便有些人醒着,也是食欲不振,整日无精打采。
林向安、孙文石、杨辉三人也不例外,这几日一直待在院中,过着难得的清闲日子。
每日简单聊上几句,吃些清淡的饭食,偶尔翻翻书。
放榜之日差不多得半月之后,心底难免有所牵挂,无法彻底放松。
到了第四日,三人才觉得精神恢复得差不多,决定外出走走,透透气。
他们先去了客栈探望刘文昌,见他脸色比前几日好了许多,已经能下床缓步行走,众人都松了口气。
几人又聊了片刻,林向安将之前借的衣衫洗净晾干,带来归还给段昊初。
众人寒暄几句,便坐下闲聊起这次的考试。
正议论间,外头的街道逐渐喧闹起来。
连日来的沉寂仿佛在这一刻被打破,考生们像是突然恢复了活力。
三三两两聚在茶楼酒肆、书肆街巷,热烈地讨论着答卷内容。
有的人满怀自信,暗自期待金榜题名。
也有人愁眉不展,似乎对自己的发挥颇有疑虑。
“看样子,该来的还是来了。”
林向安望着街上的热闹景象,不禁摇头浅笑。
段昊初顺势接道:“现在还算好的,过不了几天,消息传开,‘拟榜’、‘赌榜’的风潮就该来了。到时候不仅满城议论纷纷,还有人会押注赌名次,甚至有人赌得倾家荡产,最后跳钱塘江的也不是没有。”
杨辉头一次听说,惊讶道:“不会吧?竟然严重到这种地步?”
段昊初点点头,神色略微沉重。
“每次乡试都会有人轻信‘拟榜’,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放榜后落榜,一时无法接受,走极端的不在少数。”
这种假消息最是折磨人。
那些本就没抱太大希望的考生,反而容易坦然接受结果。
最痛苦的,往往是那些被“拟榜”误导、信心满满等着金榜题名的人,一旦希望破灭,心理落差极大,难免冲动行事。
林向安叹了口气:“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若是一时无法接受,最容易做出极端决定。”
段昊初又讲起一些相关的事。
“‘拟榜’可不只是影响个人情绪那么简单,它甚至成了某些人的谋利手段。
比方说,有些地方豪族专门派管家蹲守省城,等‘拟榜’一出,
便给榜上前列的考生送田契、商铺,想抢先绑定利益。
若考生最终高中,便是未雨绸缪的投资;
可若是落榜,他们便以‘借贷’的名义索回财物,
甚至威逼利诱,让人卖身为奴抵债。”
孙文石听后,顿时有些气愤:“这也太奸诈了!这些人还真是不做亏本买卖啊!”
“正是如此。”段昊初摇摇头,感叹道,“对他们来说,读书人若能高中,日后便能帮他们谋利;若不中,他们也不会吃亏,反而能趁机捞上一笔。”
杨辉皱眉道:“这岂不是变相绑架考生?一旦落榜,不仅仕途无望,还可能被逼得家破人亡?”
“所以才说,科举不仅考学问,还考心性。”
林向安缓缓说道,“有些人能忍辱负重,继续苦读再战,也有人经不起现实的打击,被逼入绝境。说到底人莫要贪心,别信他人的花言巧语。”
这年头,只有锦上添花的,哪有雪中送炭的,地方豪族可不是善类。
几人沉默片刻,听着外头考生们的议论声,心情都有些复杂。
寒暄了一阵后,林向安和杨辉准备去拜访李夫子。
段昊初、孙文石也认识李夫子,虽没有深交,见状也随之同行。
毕竟乡试结束后,考生们大多开始拜访师友,结交同年,这既是应有的礼数,也是科举场上的惯例。
四人让刘文昌多休息后,便一起前往湖州公馆。
湖州公馆里,此刻已聚集了许多同乡考生。
有的正在举行同年会,互换家世谱牒,按照年龄辈分结为“异姓兄弟”,以期在仕途上相互扶持。
也有的正在激烈讨论考题,推测放榜后的名次。
吴小山远远瞧见林向安和杨辉的身影,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迎上前来。
将四人热情地请了进去。
屋内,李竹修正端坐案前,手中翻阅着书卷。
虽仍偶有轻微咳嗽,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明显好转,面色比先前红润了许多。
众人寒暄几句后,纷纷落座,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这次的乡试考题。
李夫子阅历深厚,积累颇深,他对时事策论有着独到见解。
林向安跟着李夫子学习多年,是能够感受出来的。
于是便主动提起了此次科考的题目。
总是要分析的,还不如就找个自己信任的人来讨论。
李夫子先是梳理了策论题目的出题方向,谈了自己的思路,同时结合朝廷近年施政方针,分析其中的深意。
例如,这次乡试中的“猫鼠之争”,恰好与当下朝廷整肃吏治、提高监察效率的方向一致。
考官显然是想借此考察考生们对官场弊端的认知,以及如何在不破坏原有体系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能。
“此番策论,若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恐怕难以打动主考官。”李竹修缓缓说道,“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当下局势,提出既符合儒家纲常,又切实可行的施政之策。”
林向安沉思片刻,点头道。
“确实如此。今年的题目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深意。尤其是猫鼠之争,隐含着制度问题,若仅仅停留在监察体系的扩充,而未能深入探讨如何真正发挥监察作用,恐怕难以突围。”
杨辉听得入神,若有所思地道:“那这次的策论是否意味着,朝廷接下来可能会在监察体系上有所调整?”
李竹修轻笑道:“未必会立刻调整,但至少可以看出,朝廷已将此事列入考察范围。无论是监察官员的选拔标准,还是如何避免‘猫鼠同眠’的情况,都是当前政务的核心问题。考生们的答卷,或许会成为官员们参考的依据。”
所有的考题都有它的目的,不会是表面直白的问题。
但凡出出来的题目,与政治挂钩,总是不会错的。
段昊初对此深感兴趣,忍不住问道:“若从实务角度出发,你们认为这次考试中,哪类答案更容易被考官青睐?”
孙文石闻言,思索片刻道:“恐怕要兼顾理论与实践。既不能脱离经典,只谈理想制度,又要结合当下现实,提出防止监察官员与贪腐官吏勾结的可行之策。”
几人纷纷点头赞同,随后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各自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这一下午的讨论,不仅对考试的核心要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对自己的答卷有了更冷静的评估。
至于最终能否得偿所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李竹修见众人思虑颇深,便做东请他们吃饭。
席间推杯换盏,气氛渐渐轻松下来。
作为年长的前辈,他也时不时点拨几句,为几人做好心理建设。
“等待放榜的过程,往往是最折磨人的。”李竹修微笑着说道,“越是临近,越容易焦虑。但焦急无益,不如趁这段时间放松身心,多出去走走,看看山川风景。待心绪平稳,再静下心来读书。”
无论考中,还是落榜,这都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过程,还是要继续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