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正常,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每日穿梭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间,过着朝九晚五、平淡无奇的生活。工作之余,上网浏览资讯、看看文章便是他为数不多的放松方式。那是一个寻常的夜晚,结束了一天疲惫工作的他,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常逛的文学社区,准备沉浸在文字构建的奇幻世界里,暂时忘却现实的琐碎。

社区里新发布的一篇文章下,热评如潮。林正常逐条翻阅着,大多是读者对文章情节、文笔的探讨,或分享自己相似的经历感悟。

可就在他手指机械下滑时,一条评论如一道刺目的闪电,瞬间击穿了屏幕的平和:“这作者写的什么玩意儿,看得我火冒三丈,这社会也处处跟我作对,真恨不得拿刀上街捅几个人解解气!”字里行间满是愤懑与戾气,还附着一个紧握拳头的表情符号,仿佛能透过屏幕感受到评论者内心汹涌澎湃的怒火。

林正常的第一反应是微微皱眉,心里嘀咕着:“又是个键盘侠,在网上找找存在感,估计现实里也就是个胆小鬼,哪敢真动手。”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这条评论上短暂停留后,便随着鼠标滚轮的滚动,将其抛之脑后,继续沉浸在其他有趣的讨论中。在他的观念里,网络本就是个畅所欲言的地方,大家平日里受了委屈、积攒了压力,到网上来发发牢骚、骂骂咧咧几句,宣泄完情绪也就罢了,谁还会较真儿地把这些过激言语变成实际行动呢?毕竟,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横着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林正常不知道,屏幕那端敲下这段文字的人——叫阿辉,正身处人生的至暗时刻。阿辉原本是个怀揣创业梦想的热血青年,大学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拿着不多的积蓄一头扎进电商创业浪潮。起初,凭借新颖的创意和没日没夜的打拼,生意有了些许起色,可还没等他站稳脚跟,市场风云突变。竞争对手恶意压价、抄袭他的产品设计,平台规则频繁变动,让他的小店流量骤减,资金链很快断裂。为了维持运营,他四处求亲告友借钱,却屡屡碰壁,不仅背负上沉重债务,还被债主们追得东躲西藏。

祸不单行,相恋多年的女友见他事业一败涂地,也在这个节骨眼上离他而去,留下一句冰冷的“我看不到未来”。阿辉租住在狭小潮湿的地下室,每晚伴着老鼠乱窜的声响入眠,睁眼便是如山的债务和毫无希望的未来。那天,他饿着肚子在网上搜索创业经验文章,希望能觅得一线生机,却在看完一篇空洞无物的鸡汤文后,积压已久的情绪如决堤洪水,失控地在评论区敲下那句杀意腾腾的话,那一刻,他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仿佛被全世界遗弃。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正常依旧忙碌于工作,偶尔闲暇上网时,早已将那条惊悚的评论忘得一干二净。而阿辉这边,情况却愈发糟糕。评论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心中的愤懑开始扭曲、发酵。他觉得连网络这个最后的“树洞”都没人在意他的痛苦,整个世界都对他关上了门。阿辉开始频繁出入刀具店,眼神总是不自觉地在锋利刀刃上停留,每次握住刀柄,他心中那股黑暗的冲动便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阿辉精神状态的急剧下滑也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房东上门催租时,被他凌乱邋遢、眼神空洞的模样吓了一跳;昔日一起创业、后来分道扬镳的伙伴在街上偶遇他,几句寒暄后,发现他言语偏激、满是怨怼,都纷纷摇头叹息,却没人深入探究他内心的挣扎,各自快步离开,徒留阿辉在原地,孤独感如影随形,将他进一步拖向深渊。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傍晚,城市街头华灯初上,行人匆匆赶着回家。阿辉穿着一件破旧单薄的棉衣,背着装有凶器的背包,在闹市区漫无目的地游荡。他的眼神锁定了一个街头卖唱的年轻人,那人正沉浸在音乐中,面前吉他盒里零散地放着几张钞票。阿辉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嫉妒与仇恨——“凭什么他还能开心地唱歌,我却活得如此痛苦”,在这扭曲心理驱使下,他一步步靠近,缓缓抽出匕首……

瞬间,街头尖叫声四起,人群慌乱逃窜。卖唱青年惊恐地瞪大双眼,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匕首已刺向他的腹部。阿辉疯狂挥舞着手中凶器,像是要把对世界的所有不满都宣泄在这无辜之人身上。等到警方和救护车呼啸赶到,现场一片血腥,卖唱青年重伤倒地,生命垂危,阿辉则被当场制服,眼神却依旧空洞无神,仿佛灵魂早已游离体外。

第二天,新闻头条被这起惨案霸占,血腥照片、市民的恐慌言论以及警方对案件初步调查结果的通报,如病毒般在网络和现实中迅速传播。林正常坐在办公桌前,同事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他不经意间瞥了一眼电脑弹窗新闻,整个人瞬间如遭雷击,呆立当场。当看到凶手作案动机源于长期生活挫败、心理失衡,且曾在网上发出杀人预告时,林正常大脑一片空白,记忆如开闸洪水般涌回,那条被他轻易忽略的评论此刻如噩梦般清晰浮现。他的双手颤抖着拿起手机,点开社区,看着依然留存的那条评论,懊悔、自责如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要是我当时多花点心思,哪怕给平台举报一下这条危险言论,或者试着安抚他几句,劝他冷静,是不是就能阻止这一切,救下一条人命……”

警方循着网络线索深挖,很快锁定了阿辉的网络踪迹,林正常作为曾目睹关键线索却未采取行动之人,自然也被卷入案件调查。在警局严肃冰冷的氛围中,林正常面色惨白,声音带着哭腔:“我真的没想到,我以为他就是过过嘴瘾,我错了,大错特错……”负责此案的资深警官神色凝重,重重地叹了口气:“网络世界看似虚拟,实则连着每一个真实的人生。每一句戾气满满的话,都可能是危险信号,而漠视,只会让悲剧的种子生根发芽。一个小小的关心、一次及时的干预,或许就能在悬崖边拉回一个濒临崩溃的灵魂。”

经此一劫,林正常的人生彻底改变。他辞掉了原本安稳却略显沉闷的工作,投身于网络公益事业,致力于宣传网络言论安全与心理健康知识。他走进校园,站在讲台上向青涩懵懂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看着台下一双双纯真的眼睛,语重心长地告诫:“别轻视网络上任何一句愤怒、绝望的话,你们的一句温暖留言、一个友善举动,可能就是照亮他人黑暗世界的光。”他还与各大网络平台合作,参与开发智能预警系统,对有潜在暴力倾向、极端情绪的言论进行精准识别与及时干预,用技术与人文关怀,为网络世界筑牢安全防线。

林正常深知,过去的疏忽已无法挽回,但他愿化作那堵阻挡悲剧的墙,用余生的每一分努力,让网络不再是滋生罪恶的温床,而是传递爱与希望的纽带,让每一个在虚拟世界中发出“呐喊”的人,都能得到回应、拥抱温暖,而非在无人理会中走向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