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王敦手握重兵,凭借多年征战所积累的赫赫战功,在东晋朝堂上的势力可谓如日中天。王敦深知周顗的声望和才能,为进一步巩固自身势力,将东晋朝堂牢牢掌控于手中,他有意拉拢周顗,欲将其视为自己阵营中的重要一员。
一日,王敦在自己的府邸大肆摆宴,邀请了朝中诸多权贵,周顗亦在受邀之列。宴会上,王敦满脸堆笑,亲自走到周顗身旁,举起酒杯,说道:“周大人,久仰您的大名,今日能与您同席,实乃王某的荣幸。来,干了这杯!”
周顗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仍礼貌性地端起酒杯,浅抿一口。他心中清楚王敦的意图,对王敦这种专权跋扈、野心勃勃之人,他从心底感到厌恶。在他看来,东晋朝廷本应是维护国家稳定、百姓安宁之所,而非王敦用来谋取私利、满足野心的工具。
此后,王敦多次派人向周顗示好,甚至许下诸多丰厚的承诺,然而周顗始终不为所动,对王敦的态度愈发冷淡和疏远。这种态度让王敦心中极为恼火,他本以为凭借自身的地位和权势,周顗定会欣然归附,未曾想竟遭如此冷遇,两人之间的关系也由此逐渐产生裂痕。
而这一切,皆被坐在朝堂之上的晋元帝司马睿看在眼里。司马睿,这位东晋的开国皇帝,虽身处皇位,却时刻面临着各方势力的制衡与威胁,尤其是王敦势力的日益膨胀,让他如芒刺在背。他深知王敦野心勃勃,对自己的皇位构成了巨大威胁。而周顗,作为朝堂上的一股清流,其声望和才能,以及对朝廷的忠诚,皆让司马睿看到了制衡王敦的希望。
在一次朝堂议事结束后,司马睿单独留下了周顗。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周顗,缓缓说道:“周爱卿,朕知晓你与王敦之间的矛盾。王敦手握重兵,野心昭然若揭,朕虽为天子,却也深感掣肘。朕需要你这般的忠臣,来维护朝廷的稳定,制衡王敦的势力。”
周顗心中一震,他未曾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直白地与他谈论此事。他连忙跪地,说道:“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尽忠!”
司马睿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朕决定,任命你为尚书左仆射。朕相信,以你的才能和威望,定能在朝堂上与王敦抗衡,为朕守住这东晋的江山!”
周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激地看着司马睿,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陛下如此信任臣,臣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不久后,建康朝廷正式任命周顗为尚书左仆射。这一任命使得周顗在朝堂上的地位愈发重要,他也更加坚定了维护东晋朝廷正常秩序和皇权权威的决心。
随着王敦势力的不断扩张,他的野心愈发膨胀,开始公然干预朝廷事务,试图掌控朝廷官员的任免大权。在一次朝堂议事中,王敦提出要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到重要职位上,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周顗挺身而出,他神色严肃,目光如炬,直视着王敦,大声说道:“大将军,朝廷官员的任免关乎国家兴衰,理应秉持公正、贤能之原则。如今您仅凭一己私利,便欲安插亲信,此举恐怕会扰乱朝纲,动摇国本!”
王敦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怒目圆睁,盯着周顗,咬牙切齿地说道:“周顗,你莫要多管闲事!这朝堂之事,还轮不到你在此指手画脚!”
周顗毫不畏惧,继续义正言辞地说道:“我身为尚书左仆射,职责所在,怎能眼睁睁看着大将军肆意妄为,破坏朝廷规矩!”
在周顗的坚决反对下,王敦的计划未能得逞。此次朝堂交锋,让王敦对周顗的恨意达到顶点,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寻机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然而,周顗并未因王敦的威胁而退缩。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立场,继续在朝堂上与王敦的专权行为进行抗争。每一次与王敦的交锋,皆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周顗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王敦的阴谋,成为了东晋朝廷中抵御王敦势力的一道坚实屏障。
几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当段匹磾再度踏入乐安郡时,这里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尚在建设之中的各个厂房,如今皆已步入正轨,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段匹磾此次前来,身后跟着一大帮族中的孩子,还带来了大量珍贵的兽皮和金银。他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敬意,找到了刘正轩。“将军,许久不见,乐安郡真是大变样啊!”段匹磾满脸赞叹地说道。
刘正轩笑着迎上前去,“段营长,你可算来了。先坐下歇歇。”
段匹磾稍作休憩后,认真地说道:“将军,这次我带来这么多族中的孩子,就是想把他们送到清河村学习。咱们鲜卑族想要强大,离不开知识的滋养。另外,我还带来了不少兽皮和金银,想跟将军多交易些军火。咱们部落如今局势繁杂,有了军火,才能更好地站稳脚跟。”
刘正轩点了点头,说道:“段营长的想法甚好,孩子们的教育关乎着鲜卑族的未来,清河村的学院定能让他们学有所成。至于军火交易,只要咱们双方需求皆能满足,自然没问题。”
安置好随行人员后,刘正轩兴致勃勃地带着段匹磾三兄弟及其随从,开始参观乐安郡的各个厂区。
他们首先来到砖厂,看着一摞摞烧制精良的砖块被工人整齐地码放着,段匹磾不禁赞叹道:“这砖厂规模着实不小啊,这砖头质量看上去也极为上乘。”
刘正轩笑着介绍:“这些砖在乐安郡的建设中可是发挥了大作用,无论是厂房还是民居,都离不开它们。”随后,刘正轩领着众人走向砖厂靠海而建的大食堂。食堂宽敞明亮,海风从那透明的玻璃窗户徐徐吹入,带来丝丝凉意。
“瞧这玻璃窗户,不仅让食堂采光更佳,还能让大家在就餐时将外面的海景看得一清二楚。这食堂能同时容纳数百人就餐,大家在这既能享受美食,还能欣赏海景。”刘正轩说道。段匹磾和随从们看着透过玻璃洒下的阳光,以及窗外那辽阔的海面,眼中满是惊叹。接着,刘正轩指向角落的水泵,“这水泵从地下抽水,供应食堂的日常用水,还有厕所、澡堂,让大家能舒舒服服地工作和生活。”
走进砖厂的宿舍区,每间宿舍的窗户也都安装了玻璃。阳光毫无阻碍地穿透玻璃,照亮了整个房间。
“这琉璃窗户可好了,冬天能挡风保暖,夏天又能透光通风。”一位住在宿舍的工人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段匹磾等人走进宿舍,触摸着光滑的玻璃,感受着它带来的舒适与便利,纷纷点头称赞。
接着来到水泥厂,一袋袋水泥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刘正轩说道:“自从水泥厂投产,乐安郡的水泥路面愈发增多,交通也更为便利了。”段匹磾连连点头:“这真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啊。”在水泥厂,大家同样参观了靠海的大食堂。透过玻璃窗户,能看到远处的山峦和正在忙碌的生产线。
段匹磾身旁的一位随从忍不住说道:“如此便捷的用水设施,还有这透亮的玻璃窗户,真是前所未见。”
走进钢铁厂,热浪扑面而来,工人们在熔炉边忙碌地劳作着。刘正轩解释道:“现在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只供应乐安郡的建设所用,但随着产能逐步提升,未来咱们不仅能满足自身建设需求,还能为打造武器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
纺织厂和印染厂内,五彩斑斓的布匹在工人们的巧手下不断产出,绣娘们熟练地操作着各项工序。段匹磾看着这些精美的织物,赞不绝口:“这纺织厂和印染厂,真是巧夺天工啊。”刘正轩笑着说:“这可多亏了那些心灵手巧的绣娘和咱们不断改进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