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鸿在医学课上表现出色,他不仅记忆力好,能快速记住各种病症和药方,还主动向先生申请去学院的医务室帮忙,积累实践经验。
时光仿若白驹过隙,学院开业已然一个多月,转眼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学院里处处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氛围弥漫于每一个角落,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学期的收获与喜悦。
刘正轩,这位清河学院的掌舵人,身影忙碌却又坚定地穿梭于各个办公之所。临近放假,他精心筹备,为每一位夫子都准备了一份份丰厚的红包,那红包鼓鼓囊囊,承载着他对夫子们辛勤耕耘的深深敬意与诚挚感激。
“先生,这一学期辛苦您了,多亏您的悉心教导,学子们才有这般显着的进步,这是一点心意,望您笑纳。”刘正轩微微欠身,双手递上红包,脸上满是诚恳的笑容。
夫子们接过红包,心中暖流涌动,有的眼眶甚至微微泛红:“侯爷客气了,能在这清河学院教书育人,本就是我们的荣幸,看着学子们成长,比什么都值得。”
随后,刘正轩又在县城自家的镖师酒楼大摆筵席。今日宴席之上,更是珍馐美馔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刘正轩率先起身,举杯致辞:“诸位,今日这一聚,一来是庆祝咱们学院顺利开业一月有余,二来也是提前恭贺新春。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我刘正轩铭记于心,先干为敬!”说罢,仰头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响应,欢声笑语回荡在酒楼的每一寸空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畅快。
此时,除了一些因路途遥远、家境贫寒选择留校的寒门学子,其他学子们都满心欢喜地踏上了归家之路,盼望着与家人团聚,分享这一学期的所学所感。而外地的夫子们,大多是带着家眷一同前来学院任教,此刻也都安心地留在学院过年。
刘正轩考虑周全,专门安排学院食堂留下人手,每日按时准备热乎饭菜。对于留校的夫子们和寒门学子而言,这无疑是冬日里最温暖的关怀。
“侯爷想得太周到了,这大过年的,还让咱们能吃上热乎饭,一点也不用担心挨饿受冻,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张子谦感慨地说道,身旁的家人也纷纷点头赞同。
刘正轩又马不停蹄,忙着给各个厂里的工人结算工钱、发放红包。此刻,他来到了玻璃厂。工人们早已在厂里等候,眼中满是期待。刘正轩身后的随从拎着装满红包的袋子,沉甸甸的,那是大伙一年辛苦劳作的慰藉。
走进厂里,阳光正好,地上的边角废料却格外扎眼。刘正轩灵机一动,停下脚步,对厂长说道:“元宵时县城美食街有活动,这些废料扔了可惜,你带着大伙,用它们做些花灯展出,准能出彩。”
厂长听了,点头应下,随即召集工人传达此事。工人们先是犹豫,一位老师傅站了出来:“侯爷有令,干就完了!”众人纷纷动手,分拣、打磨、拼贴,各司其职。过程虽有波折,骨架易折、配色难调,但无人喊停。工人们干劲愈发足了,盼着元宵节一展身手。
在村里,刘正轩带来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清河村民们,乃至下河村的村民们,几乎都投身到了各类工厂做工。陶瓷厂里,匠人们精心雕琢着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制品,从质朴的土坯到绚丽的成品,每一道工序都倾注着心血,工钱也颇为可观。
纺织厂中,梭子在织机间来回穿梭,织就出一匹匹绚丽的布匹,女工们手法娴熟,收入颇丰;还有帮着筛选石英砂、碱液的,虽工作辛苦,但报酬不低,大家都咬牙坚持。就连加工装香皂洗发水的木盒这类看似简单的活儿,村民们也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多一份收入,日子就能过得更舒坦。
这一年下来,村民们的荷包鼓了起来,手头宽裕了许多。临近年关,去县城采购年货的村民明显增多。集市上,他们大包小包地挑选着心仪的物品,食物、糖果、衣服应有尽有。
“今年可真是不一样咯,挣了这么多钱,可得好好给家里置办置办。”一位清河村的大叔满脸笑容,手里提着刚买的年货,兴高采烈地跟旁人说道。
其他村的村民见了,眼中满是羡慕。“瞧瞧清河村和下河村的,跟着侯爷干活就是不一样,咱们明年要不也想法子去凑凑热闹?”
“就是,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真让人眼馋。”
就连镖师们也收获了满满的喜悦,月钱发放得妥妥当当,每人还根据级别额外领到了红包。
夏逸尘等一众武林前辈们,同样没有被遗忘,丰厚的红包送到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尊重与关怀。
刘家人,作为刘正轩的坚实后盾,红包自然更是不能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虽话语不多,但那浓浓的亲情与对未来的期许,都融在了这一个个红包之中。
清河村是个家族村,今年,因为刘正轩的诸多努力,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仓廪充实,户户新衣在身,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而在这腊月二十九,刘家家族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庄重肃穆的时刻——祭祖大典。
天还未亮,朦胧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刘家村家家的男丁们便已陆续起身。家中长辈们轻手轻脚地唤醒还在酣睡的孩童,小家伙们虽睡眼惺忪,却也知晓今日大事,乖乖地任由长辈们为自己穿戴整齐。
不一会儿,只见清河村的青壮年们身着一袭素净的衣衫,衣袂在晨风中轻轻摆动,他们身姿挺拔,神情庄重,有序地在庭院中集合。孩童们跟在父兄身后,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敬畏,学着大人的模样,努力挺直腰背,小手紧紧攥着衣角。
家族中族老是这场祭礼的主持者之一,他早早便来到祠堂前,指挥着众人做最后的准备。祠堂大门敞开,平日里静谧昏暗的空间此刻被摇曳的烛光映照得亮堂起来。祠堂内,雕梁画栋之间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气,祖先的牌位整齐地排列在供桌上,在烛光的映照下,牌位上的字迹仿佛透着历史的厚重,诉说着家族往昔的荣光与艰辛。
族中的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在前几日便忙碌起来。厨房中,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诱人的香气。为了今日的祭品,她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一头肥硕健壮的黑猪早已洗刷干净,毛发黑亮,被安置在特制的木架上,这是供奉祖先的重头祭品,寓意着家族来年富足安康。
新收获的粟米、小麦,颗颗饱满,经过女人们精心筛选、淘洗,盛放在古朴典雅的陶皿之中,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那是向祖先展示家族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感恩先辈护佑使得五谷丰登。还有应季的果蔬,鲜嫩多汁,摆满了一旁的桌案,红彤彤的柿子、黄澄澄的梨子,色彩斑斓,为这庄重的场合增添了几分生机。
糕点制作更是一绝。心灵手巧的妇人们蒸出了各式各样寓意吉祥的糕点,云纹糕宛如天边飘动的云霞,细腻柔软,每一道纹理都仿佛蕴含着对家族新一年诸事顺遂的祈愿;石榴糕颗粒饱满,逼真的造型寄托着人丁兴旺的美好期许,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家族繁荣昌盛的愿景。这些糕点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散发着阵阵甜香,弥漫在祠堂的每一个角落。
一切准备就绪,随着族老的一声低沉而有力的号令,祭祖仪式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