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若是立长,怕是就只能选择春临王徐世刚。若是立嫡,也就是尚在襁褓的徐世贞。安帝为此一度陷入了两难,常常为此忧愁。
但是不知道为何,安帝这残破的身子,居然硬生生的又躲挺了十几年,而这期间,他的嫡子徐世贞也成长为了他所期望的样子,安帝也当即不再犹豫直接将徐世贞立为太子。
最后安帝驾崩之后,这徐世贞也继承大统,成为大虞第五位皇帝。
只是这徐世贞终归还是短寿,才十五岁,还未来得及亲政就驾崩了。
哪怕就是这个时候,这春临王徐世刚还是有着机会的,毕竟他的弟弟简帝无后,继位的人选就只能从他们这些皇兄弟里头选了。
而且当时安帝已无嫡子在世,按照大虞历来的规矩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既然没有安帝嫡子,按照规矩也好,还是实际情况也好,这都该轮到徐世刚了。
可不曾想,当朝太后以十五皇子齐王徐世藩乃是自己抚养长大,与亲儿无异的理由,给了徐世藩算是半个嫡子的名分,使得徐世藩以皇太弟的身份顺理成章的登上了帝位。
而徐世刚这位安帝在世最年长的皇子再次错过了登上大位的机会,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所以在徐云山看来,徐世刚那么多次都距离皇位如此之近,哪怕他有点心机,稍微争取一些,怕是结果如何也未可而知。
可是从徐世刚数次的表现来看,他是真的一点都不贪恋权势,完全看不出半分他对帝位的渴望。
到如今种种证据和迹象都直指徐世刚,除了他,别人都没有办法将这些证据和线索全都安上身上却又完全不违和。
但是徐世刚的动机却是太值得商榷,起码在徐云山看来是这样,而且他和徐世刚除了族叔侄的身份外,还算是不错的发小,他很难相信徐世刚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同时还有一个就是,他和龙门郡王徐远直发现,他母妃和先帝仁简皇帝徐世贞死因之疑,可能并不是徐世刚所为,而是另有其人。
只是做下那件事之人比答案是徐世刚更难以让徐云山接受,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指向那人,所以徐云山也只能先行按住,隐忍不发!
但不管怎样,这徐世刚的的确确已经布局太久,形成了足以祸乱天下的势力,当务之急是遏止住徐世刚势力的扩张,同时犹如捕手抓蛇一般,直接拿住他的七寸,一次将事情解决,也免得等到事发才来手忙脚乱。
于是,徐云山当即将一张地图取出摊开,赫然就是整个大虞的山水堪舆图。
徐云山从中快速找到了关中大地的位置,从案几上取过一块碳笔在关中大地上面不断的圈注着,然后取过一堆干净的信纸,分别写下了许多命令。
最后整理出来,足足有十七封之多。
徐云山整理好了之后,当即吩咐外头的心腹入内,将这些信封一封一封的交到心腹手中,每递过去一封都特地交代,这封信要送到什么地方什么人手中。
那名心腹本就是斥候出身,记忆力极好,徐云山吩咐的事情他都能一字不落的记下。
等徐云山说完之后,他当即将手中的信封再次一封一封复述给徐云山听,确认无误后,当即揣入怀中,出去安排送信之事去。
徐云山见心腹走后,心头却愈发沉重,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这番布局,最后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