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蔡和东的供词早被徐云山猜出个七七八八,但是猜测终须经过验证才能成为事实,徐云山只不过在实现这个过程。
在蔡和东被带了下去之后,徐云山没有急着将他送往龙城交给天子徐世藩,因为他始终觉得这些事情的动机还是不够充足。
尤其招供出来的幕后黑手春临王徐世刚,这个答案倒是跟徐云山猜测的一样,只是徐云山实在想不通他篡位的动机和理由是什么。
说起来,他也算是跟徐云山一起长大的皇子,甚至比徐云山还大一些,两人少年时期关系不差,也算经常往来。
在徐云山印象中,这徐世刚当真是对那张位子淡薄得很。
早些时候,安帝两个嫡子即长子徐世懋和六子徐世勋尚在人世,名分已定,这储君的位置是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徐世刚的。
这个时候的徐世刚甚至干脆做起了“书呆子”终日研究学问,文采斐然。直到如今,满腹经史造诣已不弱于许多当世大儒。
只是后来,安帝的两任太子徐世懋和徐世勋皆是短命,皆是少年早殇,这个时候但凡有些想法的皇子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而徐世刚则是已经翱翔书海,无心政治。
那时候的徐世刚其实是有机会的,因为当时的安帝的嫡子仅剩一个,就是后来的简帝徐世贞。
只是徐世贞尚且年幼,还是个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孩子,而安帝当时得身体已经开始有了问题,且日益加重。安帝随即自觉时日无多,也不敢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孩。但除去这个婴孩之外,安帝再无在世的嫡子了。
于是,安帝不得不考虑国赖长君这个事情,当时安帝诸子中,最为年长的分别就是三皇子徐世刚、四皇子徐世胜以及五皇子徐世冀最为年长。
其中四皇子壶山王徐世胜暴戾成性,安帝甚是厌恶,早早就将他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将其打发到了封地。
谁料到,这徐世胜自知无缘皇位之后,在封地上飞鹰走狗,鱼肉百姓,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罄竹难书。
为了平息民怨,安帝当即派出禁军前往壶山,将其抓捕回京,若非朝臣纷纷求情,这安帝当世怕是就要让这徐世胜成为开国至今,第一个因为触犯律法而被赐死的皇子。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安帝也着实不想背负杀子的名声,哪怕是徐世胜自己寻死。
于是下令建造庶人府,将所有将来有可能触犯律法的皇子全都圈禁在此,且明言,一旦进入庶人府,终生不得出。
而徐世胜就这样被他的父皇仁安皇帝削去了爵位,革除宗籍,贬为庶人,关入了庶人府,至今已经十五年,没有意外,徐世胜最后的归宿怕是也会在此结束。
没了徐世胜,那安帝心中剩余可选之人,就只剩三子春临王徐世刚和五子甘凉王徐世冀了。
论长自然是徐世刚占优势,但若论贤,徐世冀的才能会更加全面一些,当然徐世刚也不差,只不过对比起徐世冀还是差上一些。
毕竟不同于徐世刚,徐世冀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成为皇帝而生的那种人,接人待物、处理政务,皆是信手拈来,安帝交给他的差事都是办得漂漂亮亮。
而徐世刚则是整日泡在书堆之中,虽说满腹经纶不假,可是从未处理过具体事务,所以,安帝一旦对比下来,更加属意甘凉王徐世冀。
甚至在后来,更是让甘凉王徐世冀代天子巡视河北大地,这个立储的信号不得不说是很明显了。
可惜,天不假年,徐世冀在从河北返回的过程中,突发急病,还没等回到京师就薨了。
于是安帝又回到了最初面临的选择,立嫡还是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