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梦幻旅游者 > 第168章 贾链办事风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星实在想不通,贾琏如此好色,怎么会对林黛玉完全不动心呢?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然而,仔细一想,陈星突然意识到,贾琏在大事情上其实是很有分寸感的。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极其细微的细节,那就是林黛玉回姑苏时,是贾母坚持让贾琏去送她的。这其中的“坚持”二字意味深长啊!这意味着在整个贾府中,其实还有其他的人选可以去送林黛玉,甚至可能是贾赦本人。

贾母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她非常清楚林妹妹对于贾府的重要性,以及贾琏的为人。所以,她才会如此坚决地让贾琏去送林妹妹,而不是其他人。

这次回去,恐怕多半是去参加葬礼的。不然怎么会如此匆忙地叫她回去呢?

这样至关重要的事情,舅舅作为送外甥女的人选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毕竟从辈分上来说,舅舅的地位相对较高,其威严足以震慑住场面。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正所谓“娘死有舅,父死有叔”,舅舅在家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有舅舅在场,不仅可以展现出对外甥女的重视,更能在与林妹妹的叔叔们打交道时更具优势。按理说,此次送林妹妹的最佳人选本应是贾赦。因为贾政身为正儿八经的官员,可能因公务繁忙而无法脱身。相比之下,贾赦虽然承袭了爵位,但并不需要上朝理政,时间上相对充裕。所以,无论是从身份还是时间安排上来看,贾赦都理应是第一人选。

然而,贾赦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他不仅办事不靠谱,而且能力也有所欠缺。在这种情况下,贾母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毅然决定让贾琏代替他父亲前去。贾琏能够“代父出征”,这充分说明他的能力非常出众,深得贾母的信任和器重。

贾链办事严谨细致,没有丝毫破绽,完全可以代表贾府的形象和颜面。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其形象和颜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贾琏能够如此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他不仅具备了出色的能力,还对贾府的事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否则,以贾母的精明和谨慎,她宁可让别人去,也绝对不会选择贾琏的。

贾母作为贾府的长辈,自然对家族的事务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她深知一个人的表现不仅关乎个人的声誉,更会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形象。因此,她在选择代表贾府的人选时,必定会经过深思熟虑。

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儿子去承担某些责任或任务,而不是孙子。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多种因素,比如对儿子的信任度更高、儿子的能力更强或者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等等。

就拿公司管理接待来说,一般来说,综合管理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这个部门的人员不一定是能力最强或学历最高的,但他们通常具备做事周全、得体的特点。特别是负责接待领导的同事,更是需要具备八面玲珑、诸事妥当的能力,在工作中不能留下任何瑕疵或把柄。而综合管理部门的老大更是个精明之人。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同。贾母选择了贾琏,而不是其他人,这无疑是对贾琏能力的一种肯定。或许在贾母眼中,贾琏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成熟和稳重,能够胜任这个重要的任务。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贾琏在某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或者是贾母对他有着特殊的信任和期望。无论如何,贾琏能够得到贾母的认可,都说明他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就如同在公司里一样,明明综合管理部的正职更适合去执行某项重要任务,但领导却偏偏坚持让副职去做。那么,这个副职的办事能力究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让领导甘愿冒着违背体制的风险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再来看贾母坚持让贾琏送林妹妹这件事。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描写,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的深意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坚持”二字,充分体现了贾母对贾琏的信任和倚重。只有通过这种“坚持”的态度,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贾琏是否有能力“临危受命”。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贾琏需要长途跋涉,护送表妹林妹妹回家乡姑苏安葬父亲。一路上,他不仅要拜见姑苏的所有名流,还要接待林如海的同僚同窗,面对林家的整个宗族。可以说,这个任务的难度比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要大得多。

那么,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正面描写贾琏送葬的事情呢?原因就在于《红楼梦》这本书主要是为女性立传,是写给女性看的。因此,即使是生死这样的大事,作者也会重点突出女性的角色和经历。

曹雪芹在原着中并没有直接写明贾琏在姑苏葬探花的情节,但陈星却能通过对王熙凤为人处世方式的描写,如她如何治理下人、如何处理事务等,来镜像想象贾琏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要知道,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中,有千百双眼睛盯着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都可能给整个贾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让贾府的名声比薛蟠还要不堪。然而,贾琏在姑苏葬探花这件事上却办得极其漂亮。

从侧面来看,这一点得到了印证。王子腾反复上本,保举成功的贾雨村进京陛见,而贾琏恰好与他一路同行。贾雨村能够成功上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林如海的遗笔。林如海帮助林妹妹继承家产,完成了这一重要任务后,他与贾琏一同进京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了。

然而,尽管这并非必要之举,贾琏还是选择了与贾雨村一同进京。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贾琏在姑苏的所有事情都处理得非常妥当,深得人心。否则,以贾雨村即将面圣的身份,以及他千辛万苦才得来的这个机会,只要贾琏在姑苏稍有不慎,做出任何不洁的行为,或者引起他人的不满,御史们完全可以借机参奏贾雨村一本。

贾雨村这样自私自利的人,竟然能够心甘情愿地跟随琏二爷一同踏上这趟旅程,这充分说明贾琏在处理林探花的后事方面,确实做到了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不仅如此,贾琏还展现出了极其周到、体面的一面。他如此深谙世故、懂得如何照顾周全,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否认为,像贾琏这样一个如此注重体面的人,会对林妹妹动手动脚呢?要知道,贾琏可是综合管理部里最为体面、最为能干的人物啊!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做出让整个部门都为之蒙羞的事情呢?

贾琏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深知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和责任。除了贾政之外,他可以说是贾府对外交往的唯一门面了。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绝对不会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出现任何差错。

而林黛玉对于贾琏来说,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表妹那么简单。她可是林探花的遗孤啊!贾母之所以会让贾琏奉命去托孤办事,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他这一辈子对林黛玉而言,简直就是如兄似父一般的存在。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哪怕他吃了药,也绝对不会去触碰林妹妹一根汗毛。这其中所遵循的,正是权力原则。只要贾府还是那个高门大户,贾琏就必须要严格恪守这一原则。

可别小瞧了贾琏这个人,虽然他平日里有些好色,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可是从来都不会含糊其辞的。

就拿修建大观园这件事情来说吧,贾蔷和贾蓉因为得到了凤姐的帮助,所以也得以出来做事。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手握巨额银子的大项目啊!贾蔷和贾蓉自然是想要讨好贾琏,给他一些好处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贾琏竟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的好意。要知道,贾琏可不是那种不贪财的人(凤姐其实也是一样,她同样没有接受这些好处)。他之所以不要这个好处,并不是因为他不贪心,而是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与这区区三五两银子的小便宜相比,把事情办好才是最为重要的。

毕竟,如果为了这么一点点蝇头小利,而把事情给搞砸了,那可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弥补了。所以说,贾琏和凤姐这两口子在这方面还真是如出一辙啊!他们都非常能干,也都很清楚什么是小,什么是大。

这也正是为什么贾琏即便再怎么好色,在面对林黛玉这样的人物时,也绝对不会有丝毫越轨之举的原因所在。

他所喜欢的女人都是那些“低端”的类型。这些女人不仅能够满足他的欲望,而且对贾府的重要事务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有这样的女人,贾琏才会愿意与她们共度春宵。

至于像已婚表哥去勾引未婚表妹这样有辱门风的事情,贾琏是绝对不会去做的。这种行为不仅违背道德伦理,还会给家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贾珍却有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如果有姑苏之行的计划,贾珍肯定不会被包括在内。陈星想到此处,不禁对贾琏有了新的认识。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古乐声传来,将他从沉思中唤醒。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正翩翩起舞,那姿态宛如仙子下凡。陈星心中一动,恍惚间仿佛穿越到了《红楼梦》的世界里。他看到贾琏正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事务,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而林黛玉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眼中满是敬佩。

突然,画面一转,陈星又回到了现实。他意识到,虽然《红楼梦》是一部虚构的作品,但其中人物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贾琏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清醒,值得很多人学习。

陈星决定,以后要更加深入地研读《红楼梦》,从这些经典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让自己在生活中也能像贾琏一样,分清轻重缓急,坚守原则底线。

陈星正感慨着,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好友发来消息,约他去参加一场《红楼梦》主题的研讨会。陈星欣然答应,他正好想和更多红学爱好者交流自己对贾琏的新认识。

到了研讨会现场,陈星刚坐下,就听到旁边几位学者在讨论贾琏。一位年轻学者说:“贾琏虽有能力,但好色的毛病实在难掩,他的形象还是有很大缺陷。”陈星忍不住加入讨论,讲述了自己对贾琏在大是大非上坚守原则的看法。众人听后,都露出了思索的神情。一位资深红学家微笑着点头说:“你这观点很新颖,从另一个角度挖掘了贾琏的人物特点。《红楼梦》里的人物本就复杂多面,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

研讨会结束后,陈星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他知道,自己对《红楼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他去揭开。

陈星回到家后,依旧沉浸在对《红楼梦》的思索中。夜里,他竟做了个奇妙的梦。梦里他置身于贾府,迎面走来的正是贾琏。贾琏拱手笑道:“听闻你对我看法颇新,今日倒要与你细谈一番。”陈星激动不已,赶忙与贾琏交谈起来,从送黛玉回姑苏到修建大观园,陈星把自己的见解一一说出。贾琏抚须大笑:“你倒是个通透之人,我虽有诸多毛病,但大节上断不会含糊。”说罢,场景转换,陈星看到了贾琏处理事务时的果敢与睿智,也看到他在面对诱惑时的坚守。突然,一阵鸡鸣声响起,陈星从梦中醒来。他回味着梦境,觉得仿佛真与贾琏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深入研究《红楼梦》的决心,他要继续探寻书中那些被人忽略的人物闪光点,将这份独特的感悟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