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是含恨而终吗?陈星发现,绝对不是,文章开头就有答案。
一直以来,红迷们受高鹗“续写本”的影响,都认为黛玉死得不甘心。毕竟,眼见宝玉娶了宝钗,她必然会万念俱灰、生无可恋,最终含恨而亡、死不瞑目。然而,这种结局其实根本就不可能。
以俗世男女的认知来看,或许会如此揣度。毕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大多数人对于感情的看法都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然而,黛玉却并非如此平凡之人。她的心境和情感远比常人更为复杂和深邃,宛如那深潭中的湖水,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在原着中,作者对于黛玉的描写可谓是细腻入微,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是精雕细琢而成。通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敏感细腻的黛玉,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诗意和韵味。然而,这仅仅是黛玉性格的一面,她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为丰富和多元。
尽管黛玉常常表现出多愁善感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会轻易地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相反,她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是纯粹而高尚的。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并非建立在物质和世俗的基础之上,而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共鸣。他们彼此相知相惜,无需言语便能读懂对方的心思。
因此,即使面对宝玉与宝钗的婚姻,黛玉也未必会像一般人那样陷入绝望和愤恨之中。她的内心深处或许会有痛苦和挣扎,但她绝不会让这些情绪如潮水般将自己淹没。相反,她会以一种独特而又令人钦佩的方式去面对这一切。
也许,她会选择默默承受这份痛苦,将所有的悲伤都深埋在心底,不向任何人倾诉。她会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对着明月,默默流泪,让泪水洗净心中的伤痛。
或者,她会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诗中,用那如泣如诉的文字,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哀愁。每一首诗都是她心灵的写照,都是她对命运的抗争与呐喊。
又或许,她会在与宝玉的精神交流中找到一丝慰藉。尽管他们无法在一起,但他们的灵魂却能在彼此的理解与共鸣中相互依偎。这种精神上的交流,或许能让她在痛苦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此外,从文章开头的种种伏笔和暗示来看,黛玉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她就像那风中的残烛,虽然微弱却依然散发着光芒。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情节,也是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一部分。
她的早逝,并非仅仅因为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家族的兴衰、命运的无常,都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她的早逝。
然而,她的离去并非是含恨而终,而是一种解脱。在她短暂的人生中,她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与无奈,早逝或许是她摆脱这一切的唯一途径。常以及人性的复杂等多个方面。
总之,黛玉的死亡并非简单的含恨而终,其中蕴含着更多的深意和内涵。只有深入研读原着,才能真正理解这位才情出众的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不同于俗世男女啊?因为黛玉下世之前就有契约在先了,她纯粹就是下世还泪的。原文里已经交代的很清楚: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说白了,绛珠仙草可不是那种喜欢欠人情的人,她心里非常清楚,既然欠下了人情,那就一定要还回去。否则的话,她就会心神不宁,坐立难安,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
当然啦,这里面也不仅仅是因为不喜欢欠人情这么简单,其中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暗恋神瑛侍者的成分在里面的。毕竟,神瑛侍者对她有灌溉之恩,而她却无以为报,这种感觉让她十分难受。所以,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她才决定下世为人,用自己的一生去偿还。等还完之后,她就可以继续回去修炼,追求更高的境界了。
小说进行到下半部的时候,黛玉自己也曾经说过:“近来我只觉得心酸,眼泪也少了。”宝玉听了之后,还不太相信,他觉得怎么可能会有眼泪变少的时候呢?
其实啊,这时候的黛玉已经快要把灌溉之恩还完了。所以,她对宝玉的感情和感觉,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浓烈了。即使偶尔有些触动,也仅仅只是“心酸”而已,再也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心痛”了。这就是缘分将尽的前兆啊!
就像现实生活中很多有业债需要偿还的孽缘夫妻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彼此。然而,当业债还完,情消缘尽之时,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淡,最终分道扬镳。两人反而不打不闹了,甚至会异常冷静地和平分手,就好像他们之间从未有过感情一样。这种平静让人感到有些奇怪,毕竟曾经的他们也是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
然而,这正是姻缘的神奇玄妙之处。感觉和感情,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缘分的变化而逐渐改变。当缘分将尽时,那些曾经的激情和爱意也会随之淡去,就像一阵风吹过,留下的只有一片宁静。
更何况,黛玉前世来自仙界,本就具有慧根。而且,在她幼年时,就曾有癞头和尚上门度化,这足以证明她的佛缘深厚。这样一个有着超凡悟性的女子,又怎么可能像俗世中的痴男怨女一样,被愚痴所蒙蔽,纠缠在一段俗世情缘中无法自拔呢?
如果黛玉真的嫁给了宝玉,那才是真正的悲惨。这就如同违反了一份契约,让她陷入了情执与愚痴的深渊,无法自拔。而这也意味着她被五浊恶世所侵染,失去了原本纯净的本心。如此一来,当她离开这个世界时,便会堕入六道轮回,生生世世都难以逃脱。
这座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红楼”,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牢笼,困住了许多灵魂。这里面集聚了太多的欲望、贪婪和执念,让人迷失在其中,难以找到真正的自我。聚的,也都大是那些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的低级灵魂,正因为他们贪图“红楼”里的享受,五毒四心俱全,所以才会生生世世在这六道轮回里往复乱转,难以脱离。
红楼里的生活看似天堂地般美好,实际上却是一座困住灵魂的牢狱。林黛玉蕙质兰心,冰雪聪明,怎会看不透这一幻像呢?
所以,她怎么会因为无法嫁给宝玉“含恨而终”?大归之后,她的灵魂会迅速返回太虚幻境,宣告自己已经报恩完毕,功德圆满了。
在太虚幻境,她有更多的选择和优势,可以选择继续修炼,也可以选择再次入红尘,并且,还可以选择去投生什么样的人家。
可怜的倒是我们,是我们的认知局限了我们对高维世界的想象,举个例子。
据说,白毛狗是做狗的最后一世,下辈子会投胎做人。但是白狗很困惑,也很伤感,因为它最喜欢吃杂烩汤。它担心下一辈子做人后,再也吃不到杂烩汤了。
这时候,有人告诉它:做人后吃的食物,远比杂烩汤还要美味许多。它不信,因为它没有吃过比杂烩汤更美味的食物,这超出了它的认知。
同理可证,我们认为黛玉只有嫁给宝玉才是最好的结局,岂不知,人家黛玉回归太虚幻境做绛珠仙子才是最好的选择,这远比做宝玉的老婆要高级、快乐。
而回到太虚幻境的黛玉,刚一踏入便感受到了熟悉又宁静的气息。周围的仙子们纷纷上前,祝贺她功德圆满。绛珠仙草恢复了原本的模样,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她向掌管命运的仙子复命后,便开始思索接下来的选择。她在太虚幻境中漫步,回忆着在人间的点点滴滴,那些欢笑与泪水,都成为了她珍贵的经历。她看到了许多仙子在刻苦修炼,追求更高的境界。黛玉心中一动,决定先留在这里修炼一段时间,提升自己的仙力。
在修炼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仙子,她们一起探讨修行心得,互相鼓励。偶尔,黛玉也会去看看人间的景象,看着那些依旧在“红楼”中追逐名利的人们,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知道,只有不断修炼,才能摆脱轮回之苦,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就这样,黛玉在太虚幻境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然而,平静的修炼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太虚幻境突然传来一则消息,人间即将有一场巨大的劫难,这场劫难会影响到仙界与人间的平衡。掌管命运的仙子找到黛玉,希望她能再次下凡,凭借在人间的经历和在太虚幻境修炼的仙力,去化解这场危机。
黛玉虽有些犹豫,但想到在人间时经历的种种,以及看到那些仍在“红楼”中迷失的灵魂,她最终还是答应了。她再次化作人形,带着新的使命回到人间。
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柔弱多愁的林妹妹。她凭借着仙力,开始暗中引导人们放下执念,远离追名逐利的纷争。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遇到了转世后的宝玉,但此时的两人,更多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默契。黛玉知道,自己这一趟人间之行,是为了更宏大的使命,而她也将以全新的姿态,去书写不一样的故事。
黛玉在人间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那些被欲望蒙蔽双眼的人,根本听不进她的劝告,甚至将她视为异类。而一些修炼邪术的妖邪,察觉到了她的目的,开始暗中对她进行阻挠。
一次,黛玉在劝诫一群贪婪的商人时,被邪术操控的商人围攻。就在她即将陷入困境时,宝玉不知从何处赶来,他虽已无前世记忆,但本能地挡在了黛玉身前。原来,宝玉转世后也有了一些特殊能力,他与黛玉并肩作战,暂时击退了敌人。
此后,两人的配合愈发默契。他们走遍大江南北,帮助了许多人放下执念。随着时间推移,人间的戾气逐渐消散,劫难的威胁也慢慢减弱。然而,更大的危机却在暗中酝酿,一股神秘的力量察觉到了黛玉的行动,准备对她展开致命一击,而这一次,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无人知晓。
就在黛玉和宝玉以为能顺利化解危机时,神秘力量终于发动了攻击。黑暗的魔气瞬间笼罩大地,无数妖邪从魔气中涌出,所到之处生灵涂炭。黛玉和宝玉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冲散,黛玉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宝玉的踪迹。
突然,一个巨大的魔影出现在她面前,魔影冷笑一声:“就凭你也想阻止这场劫难?”说着便向黛玉扑来。黛玉毫不畏惧,运起仙力与之对抗。就在她渐渐处于下风时,宝玉带着一群被他们感化的凡人赶来支援。众人齐心协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与魔影僵持不下。
然而,魔影的力量太过强大,众人渐渐有些支撑不住。关键时刻,黛玉想起在太虚幻境修炼时领悟的绝技,她集中精神,施展出这一招。光芒闪过,魔影被暂时击退。但黛玉也消耗了过多的仙力,身体摇摇欲坠。宝玉赶忙扶住她,坚定地说:“我们一起面对。”
最终,他们能否彻底击败魔影,化解人间的劫难,一切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