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民国,抄书从法兰西开始 > 第140章 不得志的陈公路,张家现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不得志的陈公路,张家现状

张训的照片能被自己的亲朋师长认出来,自然也能被他痛恨的人认出来。

那人还与他颇有渊源,正是曾经在他枪下死里逃生的陈公路。

那时的张训书生意气,为了心中的那点不屈干出了刺杀的事情,偏偏业务不熟练,心理能力也不过关,即使练过多次,最后还是打偏了。

人哪里是那么好杀的,更何况他在那样和平的环境下长大,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最后还是失手了。

自从那次被刺杀之后,陈公路便也成了惊弓之鸟,加上他办事不力,没有为北平正府借来足够的资金购买武器,最后也落得一个解职回家的下场。

这对渴望在政界闯出一片天的陈公路无疑是最大的惩罚。

回国之后,陈公路便一直在北平居住,南京政府成立之后,他也想过在里面求个一官半职,可惜那边根本没有理他的意思,他也只能赋闲在家了。

由于住在北平,陈公路的消息还是十分灵通的,因此张训被授勋的那张照片刚被各大报社刊登,他便就将人认出来了。

陈公路怎么会不认得他呢?

从前在法兰西的时候,这个张训同那个邓佑君、姜伴若等人都是不安于室的人,仗着自己读了两本书,对国家大事妄加评论,屡屡破坏他的计划,以至他最后落得一个解职回国的下场。

尤其是这个张训,陈公路敢笃定,当初刺杀他的人绝对是此人。

毕竟那个时候那帮不安分的人基本都被他处理了,不是被遣送回国就是被通缉流亡在外,这个张训是那帮代表中唯一可以行动的人。

再者说了,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他上午遇刺,下午人就去了英国,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逃离现场的,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突然去往加来的,但是陈公路敢肯定,这件事肯定与这个叫张训的脱不了干系。

但等他想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那个张训已经去了法兰西,再加上郑秀的游说,陈公路最后只能咽下这个哑巴亏。

毕竟那个时候在法兰西还留下许多没被遣返的勤工俭学生,即使这些人不成气候,陈公路也不想再刺激他们了。

要是这帮人再来一场刺杀怎么办。

如今回了国,陈公路已经很久都没想起这件事了。

但此时此刻,当看到报纸上张训的这张脸的时候,他依旧恨得牙痒痒,尤其是对方在英国似乎是功成名就了,这让陈公路更嫉恨了。

苍天不公!

怎可让一黄口小儿得此殊荣!

他兢兢业业几十年,最后竟然还没一个恶匪成就高!

可惜陈公路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不说张训不在国内,即使在国内,现在的陈公路也只是一介白身,就算是想干点什么也是做不成的。

陈公路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不由心中郁闷,恨恨的将报纸撇在一旁,正在他顾影自怜的时候,陈府的管家躬着身敲门进来了。

“老爷,楼下有一位姓裴的先生求见,他自称是华洋义赈会北平理事会的负责人,此番拜见是想请您帮忙去南洋募捐善款的。”

“您看,要不要见上一见。”

此时陈公路愤怒的情绪已经逐渐平稳,他听完管家的禀报之后静了片刻,随后才理了理身上的衣裳,站起身说道:“管家,一会儿让人去把我那件灰色的褂子拿来,我要穿着见客。”

“还有,去给裴先生泡一壶我新得的明前龙井,告诉他我马上下来。”

罢了!

既然无法谋得个一官半职的,不如去看看华洋义赈会是个什么章程。

若是运作的好,重回官场不过是时间问题。

.......分割线......

津市法租界

张宅

今日张父张墩灵上的是白班,因此六点左右就下班了,《庸报》的办公地点在法租界二十六号路,离着张家现在住的地方十分近,因此步行一二十分钟也就回了家。

张家原本是在拓展区租的房子,后来张墩灵瞧着拓展区的治安不好,原本想要在这买房子的心思也淡了下去,最后还是决定在法租界里面买间宅子居住。

原本张家是没那么些钱买租界里面的房子的,还是张训近两年手头越来越宽裕,在知道家里有买房子的打算后,分几批汇去了几笔巨款,最后花了将近三千块才在路易鲁盛路和萨工程师路的交界处买了处二层小楼。

原本这附近有家钢厂,张母并不是特别满意,但奈何越靠近中心的区域房价越贵,甚至有的就是有钱也没有购买的资格,张母最后只能同意了这处选址。

好在这个地方离着张志瑛的学校和丈夫的工作地点距离都不算远,也算是个好地方了。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法租界的治安很好,刚开始住在拓展界的时候,由于那块地属于法兰西正府强征的,因此跟当地居民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即使张父当时租的房子离着租界很近,名义上也是属于法租界的地方,但治安总归是比不上已经开发成熟的租界来的安全。

即使张父知道法兰西正府这种行为十分卑鄙无耻,但因着妻子女儿的安全,他也只能对此视而不见。

这世道实在是太乱了,他要是想得太多,怕是这一家子都过不安生了。

张父是个读书人,但是因为没有留洋的经历,即使经验丰富,在报社担任的也只是初级编辑而已,每月拿的薪酬也并不是很多,只有三十元。

好在家中还有儿子的接济,每月能拿到五十银元左右的补贴,因此家中的生活也还算富裕。

具体就表现在张父特意划出一部分钱给自己的妻子雇了两个佣人,一个帮着她做饭,一个帮着她打扫,倒是让张母过了一把富太太的瘾。

而且家里的伙食也变得好了许多,往常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现在几天就能吃上一次,这让正处于生长期的张志瑛身体也壮实了许多,最明显的就是在身边朋友都生病的时候,她往往是最后一个才开始的。

张父也给自己的小女儿涨了零用钱,让她去买一些女孩子喜欢的衣裳首饰之类的,也能在下学之后跟她的小姐妹们一块去喝喝咖啡吃吃蛋糕什么的。

虽然张父并不觉得这两样有什么好吃的,还不如买两块清真的点心润润口呢,但现在的小女孩们都喜欢这些,觉得这些很摩登,疼孩子的张父便也默默的增加了她的一部分零用钱。

至于多给出去的那部分,自然是在他抽烟的开支里削下去了。

如今家里的钱都是在张父手里管着,只是每月固定给家中四十元的家用,加上每月两个仆人十元的薪酬和一些意外的支出,加起来每月最少需要六十元左右的支出。

张父虽是个文人,但也是会算账的,每月儿子汇来的钱加上他自己的补贴一共是九十元左右,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张父打心底是不想用儿子的钱的,他如今正值壮年,就让儿子养家,他这脸面实在是过意不去。

但家中开销实在是困难,他在报社也是升迁无望,若是把佣人辞退,他又舍不得自己妻子如此劳累。

若是把女儿的零用钱减下去一部分的话,他又不想自己的女儿在外被人瞧不起,最后只能压缩自己每月买烟甚至是买书的钱,又每日都从家中带饭,将省下来的钱不论多少都投进了梁兄的纺织厂,这才放下心来。

这样下来,等到二哥儿留学归国,家中也能给他攒下一点家业,到时候他想做些什么,也不必束手束脚了。

张父自是一片慈父之心,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还没有自己儿子随随便便出的一本书来的钱多。

最后他只能憋屈的将钱重新投进了好友梁克昌的纺织厂内,期望有一天能够攒下更多的钱,最起码以后儿子娶妻的时候,他身为父亲总不能什么都拿不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