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使者回报,就说本府在这里,立刻派人来议和。若至天黑前不见回应,就血洗整个矿区!”
** 冷声命令后又看见一位胖夫人在不远处踌躇不前,便招手示意她上前。
“府令大人……请您一定要为屠各部落做主!我的夫君为国出力,千里奔赴……怎料家人遭遇此劫!”
** 抚掌让这位妇人起身讲述经过,却发现再问也难获关键信息。守军无人被杀害,而只有外族人员遭难,这一切迹象似乎表明,敌人并不是无目的叛乱,而是在讨价还价……
“田舟,检查火炮,随时待命。”
不多时,一群人在山坡现身,并停留在三百步外,派一人递来口信,要求面见。
传令兵见到四周弩矢如林,不敢过分靠近。
“府令在此,他们想要会晤。”
士兵喊道。
** 笑了一声,缓缓走出,“放心吧,不会有事。田舟,留意我的手势发信号。”
说完这句话,** 沿着山路上前一步,准备与来者谈判,守将和李左车连忙劝阻:“不可冒险啊大人!”
“没事。”
** 安慰道,“你们只需遵从我指示行事。”
随后,双方展开了紧张而微妙的对峙……
---
注解:原文提到的一些人物如赵崇并未直接改名;其他具体事件或对话稍加变动以符合新的叙事脉络。
李文博张了张嘴,把准备好的劝说之词又收了回去。
“等等,林某陪你一起。”
林左云主动站了出来。
李世安笑道:“林兄武艺不错?”
林左云摇了摇头:“在下不通武艺。”
“若对方有异心,好歹也能帮您抵挡一会儿。”
李世安笑容不禁扩大:“走吧,我已说过不会有事,你们还担心什么。”他昂首挺胸,下令移开拒马,打开山门。
林左云深吸一口气,急忙跟上。
陡峭的山道之上,几位草原首领居高临下地观察,见只有两人接近,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当距离更近时,为首的一个问:“你便是这里的官长?”
“为何不前来 ** ?”
李世安默默地估测弓箭射程,已经走了两百余步,转身就能在弩箭覆盖范围之内。
几个身材魁梧的首领谨慎地靠上前,身后是上百名携带矿镐和抢来铁枪的士兵。
“你是真陈府令?”一个首领问道,仍不放心地打量着他。
“如假包换。”
李世安淡笑回应,又转头对林左云吩咐,“去安排桌案、茶水。”
“大人。”林左云放心不下,不愿离去。
“叫你去就去吧。”
林左云只得答应一声离开。此时,山路上只剩李世安孤身一人,但他依然镇定自若。对面众多对手,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陈府令胆气过人!独自前来真是好勇夫!”一位首领称赞道。
“然而万一我们制住了你,恐怕……”
李世安心平气和地打断他:“怕你们会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
“此为雍城,秦故都。向东百里是咸阳;北上千里才是九原关。不论兵马多少,单是秦国百万百姓,一人一口唾沫,岂不是淹死你们?”
众首领面露畏惧之色,不由往后退。
李世安手一抬,田舟见到立即咬牙命令:“开炮!”
“轰!”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炮弹飞出击中远方。树木摧折、山石崩裂。
李世安冷视着,“再敢对我放肆,尽数成泥!” 首领们纷纷跪倒,惊惧之中不敢再言。
李世安回首招呼:“快把桌案摆好。”
不一会儿,林左云急匆匆赶回,见此情景才松口气。摆完桌子,林左云既佩服又无奈。
非一般人物做非一般之事。
接下来谈判时,几位首领交头接耳,然后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鉴于各位还算懂些道理,不会不经警告诛杀你们。” 李世安慢悠悠喝了一口茶,问道:“作乱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一人的秦话说得较好:“先问一句,赵归带的精兵回到草原了吗?”
“确实如此。”
“赵归愿意洗心革面、效力朝廷。”
“那与我们有何关系?”李世安严肃地追问。
“我也愿像赵归一样效力,请求大人成全。”
其他首领连连点头。
“哦?”李世安笑道,“你们都想效忠朝廷,那这矿区怎么处理?这里需要人力。”
首领急切说道:“可以照旧法招工,只要让我回一趟草原,在寒冬来临前保证召集三倍以上的人手。”
李世安心生怀疑,但对方真诚表态。他又提到屠各部不肯代为通传的心意,这才不得已之举。
听到此话,李世安若有所悟,明白之前被赵归误导了。这些人没有赵归那样根植礼义廉耻的概念。他们在大秦服劳役,苦不堪言,若有脱离良机,必然全力以赴。
“真的愿意把族人迁移到这里吗?”李世安问道。
“愿意!绝对愿意!”匈奴首领拼命点头。
李世安语气沉重:“到了大秦,同样要为奴。每日劳动繁重,仅有简陋食宿。” 说完,看到对方竟然露出欣喜神色。
两位伙伴用匈奴语讨论一番后高兴地道:“果然是这么美好!屠各的人所言属实。”
李世安沉着脸:“难道还有别处比这儿更好?”
最终,他决定给这批匈奴首领一次机会:让他们带着家族归来,接受大秦管制,但前提是严格按章办事,绝不放松条件,以免再有变数发生。
凛冽的寒风掠过山坡,天
或许是心存狡诈?
“赵大人,您果然是天下最大的善人!”
“小民恨不得立刻把家眷接来。”
鲜卑族的首领竖起大拇指,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嗯?”
** 怀疑是不是因为语言不通导致了误会。
虽然有了新的俘虏,屠各部的日子没有以前那样悲惨,但也不能说有多好。他们竟然要接自己的家人来做奴隶?
“本官的话你们听清楚了吗?”
“一旦沦为奴籍,就是世世代代的奴隶。”
“除非立下战功或做出重大贡献,才能有升迁的机会。”
“从奴隶到受封拜相也并非没有先例,但极为罕见,基本不可能指望。”
“若不愿意为奴,可以选择跟随秦国工匠学习一门手艺,无论木工、石匠,只要你能独当一面,我也会特别开恩,免去奴隶的身份。”
** 讲到这里渐渐没了底气。
你们笑什么?
做奴隶很光荣、很开心吗?
“赵大人就是我们的再世父母!”
鲜卑的首领勉强作揖行礼,一拜到底。
“亲爹娘。”
“对。”
两个不怎么通晓汉语的鲜卑首领也开心地跟着叩拜。
** 立刻起身,担心对方一抬头会突然袭击。
李左车小心翼翼扶住他,带着复杂的笑容摇摇头。
赵大人大概也不了解草原上生活有多么艰难。
祖先李牧长年驻守在北边防范胡人,深知其中苦楚。
匈奴人养着牛羊,却很少舍得宰杀,这些牲畜是家庭最重要的财富,用来交换珍贵的盐巴、金属和生活必需品。普通的牧民们多以奶制品、草籽、捕猎所得充饥,常常饥饿度日。还要时刻面对其他部落的袭击,冬季经常发生白灾,一夜之间一切归零。
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是许多牧民梦寐以求的目标。
** 见他们仍保持叩拜姿态,知道可能是低估了胡人的底线。那就给他们加码。
“奴隶是没有工钱的。”
“想要薪俸,需要干满五年且辛勤劳动,只能拿到一半大秦民夫的钱粮。”
“想要同等待遇,得干满十年,无重大差错,并学会汉语,在这里安家立业。”
“他们的后代无需如此苛刻的要求,直接被视为秦人。”
** 严肃地宣布。
三位胡族首领听后热泪盈眶。
“遬濮部愿生生世世为赵大人的奴仆。”
“狐奴部也愿为奴。”
“呼衍部诚心投效为奴,请大人收留我们!”
** 打了自己两下脸,怀疑穿越到了假的大秦:不给工钱还有人愿为奴?
406章 我这亏吃得连心疼啊
首肯后,三位胡族首领满脸欢喜返回报喜。欢呼声响彻山谷,鸟兽四散逃窜。
哪怕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那份狂喜。
“他们真的没问题吧?” ** 下意识问。
“大人施以德政,他们会感激,不会再叛乱了。”李左车坚定回答。
“你肯定?” ** 疑惑地看着他。
“走吧,不站在这里了。”李左车提议。
** 求解,为什么 ** 后愿意成为奴隶不合逻辑。
“内务府官吏不说,普通劳力待遇最好是工匠,其次是从刑徒改判而来的人。第三是已经比较顺从的屠各族,用于监看新来的胡人。”
“既然你们自愿投降,比照对待,待遇是否过于宽厚了呢?” ** 大皱眉头。
“不完全是。”
他越想越不对劲,没工钱还能怎么样?自带粮?
“对百姓来说不算稀奇。但对于匈奴来说确实很好了。”
“这是为何?” ** 追究。
“民夫们平时生活优厚,士气高涨;听说匈奴占据矿山后,他们都自告奋勇地前来平叛,说明大家感激大人待他们不薄。所以我说条件对大秦民众并不算丰厚,但却令匈奴心动。能在胡人那里一天两餐甚至三餐已经是梦中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