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日光落入殿前屋檐之下的时候,嬴政已经批完了三摞奏折。
他摩挲着新送来的虎符印样,忽然对着空荡荡的殿柱轻笑出声。这个笑容惊飞了檐下的玄鸟,却让案头刚刚点燃的灯焰又窜起半寸青光。
不多时,勤政殿下已经站满了一排玄衣紫带的黑甲卫。
嬴政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面。
这里的每一个都曾为他打下天下出生入死,曾经的黑冰台,如今的黑甲卫,监视百官,游走于各地,搜集情报。
“如今大秦各地都潜藏着许多的逆贼,想必诸位都有所了解。”
低沉的声音在大殿里响起,嬴政看着下面一个个不再年轻的面孔,心中满是感慨。
孩子们还小。
大秦还是要靠他们这群人顶着。
“南边藏着一条大鱼,你们谁去?”
话音刚落,就有一位脸上带了一条刀疤的男人出列,“臣自请前往。”
“臣也愿往!”
“还有臣!”
一个又一个的身影走出,毫不迟疑。
“哈哈哈!”嬴政大笑,“你们啊,豪情依旧。”
笑声朗朗,大殿里的气氛也变得和缓下来。
刀疤男人更是直接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小崽子们还是太年轻,关键时刻还得看咱们的。”
“我看你就是在咸阳城里待烦了,几天不动刀就手痒,哈哈哈……”
议论纷纷,场面一时之间颇为热闹。
嬴政听着,心中已有定夺。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便由甲字单列去往边疆。”
御令已下,众人齐齐躬身领命。
嬴政微微点头,而后继续吩咐道:“最近有人在到处找寻方士,务必注意,尽快将人抓到。”
“臣等遵命!”
随着黑甲卫们的退出,勤政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
嬴政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突然出声问了一句:“启岳像谁?”
候在他身边的宦者仆射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惊得呆愣当场。
深呼吸一口之后才反应过来,赶忙回话,“回陛下,小皇孙眉眼之间颇有陛下的风采,下巴倒是像扶苏公子一些。”
嬴政心中一动,对宦者仆射道:“李美人是不是也要生了?”
宦者仆射微微躬身,小心的说着:“是,已经安排医师们日夜守护,最迟下月初就能生产。”
嬴政颔首,举步向外走去。
“走,去李美人院里用餐。”
月华昭昭,因着一条小生命的诞生,每个人的心情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苏瑾月连夜画了许多的益智玩具出来,准备送给小启岳玩耍。
丞相府里,李斯也在翻箱倒柜的,寻找着适合婴孩儿用的东西。
扶苏更是眼睛都不错的盯着床榻上睡着了的母子两人。
初为人父,方知父母爱子之情。
他伸出大手,任由启岳的小手抓着。
小小的一只手,只能勉强握住他的一根手指。
那么小,又那么的有力。
他的大脑里已经在疯狂运转,开始思索如何将启岳教导成才了。
孩童一般三个月才行命名礼,如今启岳刚刚出生,就由父皇亲赐名字,又下令普天同庆,免税一成,还有同日出生的黍米赐下。
这般隆宠,只差明说此子日后大有可为。
他一定要教好启岳,让他担得起这份殊荣。
他这份猜想不错。
随着圣令的下发,整个大秦都知道长公子有了儿子,嬴政做了爷爷。
大家跟着也乐呵了一场。
毕竟是免税了一成,这种好事,要是能多来几次就好了。
还有那恰巧有新生儿出生的人家更是欣喜,只道那天出生的孩子有福,刚出生就为家里带来了粮食。
当然也有些弄虚作假的人家,不过官员们图个喜庆,只要不是太过分,都不予理会,只做不知。
一时之间,天下皆喜。
皇长孙启岳的名号也由此传扬的天下皆知。
还有人戏称,如果不是长公子不够给力,就冲着陛下对皇长孙的这份疼爱,估计早就已经封启岳皇孙为太孙了。
莫名被嫌弃,洒了一盆鸡血的扶苏,看着自家府里越堆越多的箱笼,满脸的无奈。
那群贪官们,就这鼻子最是好使。
朝堂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就会有大笔礼品送上。
这不,都觉得他这长公子父凭子贵,太子之位更加稳固,纷纷开始往他这里送礼,送大礼!
“来人,将这几箱搬去女君的院子,那边的给三妹送去,再选一些送去宫中,其他的封箱入库。”
扶苏指着院子里的箱子,挨个吩咐着,准备积攒够一定的数量,就送去宫里。
南边形势不明,还有灵渠要修,朝廷正是缺钱的时候。
想到这里,他倒是希望礼品里能多些黄白之物,拿来就能用,岂不是比那些摆件更好?
怎么才能让那群贪官们知道他喜欢金子呢?
扶苏苦恼……
早知道他也学三妹了。
还是三妹聪慧,早早立了一个要用金子修炼的人设。
不知道他现在对外说自己也修炼了,还来不来得及?
急!!!
“唉……”
扶苏举头望天,再次被自家三妹的未雨绸缪所折服。
明天!
明天就开始对外说,自己有子之后开悟了,要和三妹学那修炼之法!
多宣传!
想来过年的时候,大家应该就明白他的喜好了吧?
侍从们看着院子里望着天傻笑的公子,抖了抖身子。
公子得了儿子,高兴的傻了。
“儿子,儿啊,你怎么自己在外面?”
极北之地,辽东郡。
大壮背着一捆柴火从门外进来,顺手提溜起来在门边玩耍的儿子。
小孩儿高兴的叫着,“阿父,飞高高,阿父。”
“好儿子,等着阿父把柴火放下。”
房子里的小翠,听到父子俩的声音,拍了拍双手,掀开了门帘,笑看着两人。
“柴火够用了,今年咱这炕可以一直烧了。”
说着话,她往前走了几步,帮着大壮把柴火卸下。
这两年日子好过,大壮又能干,做了几个月的劳工,攒了些钱,草棚也已经换成了土屋。
柴火卸下,大壮果然抛起小孩儿,惹得小孩儿哇哇大叫。
“村长说,三叔家来信了,他们已经在北边定居,官府给发了种子,还借了许多的农具,他们家人多,一口气开了二十亩地,以后都是他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