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长城I蓝色星球 > 第102章 瞬时同步(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强和秦斌到宁波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两人没有休息,直接去了材料研究所。

两根铷合金做的机械爪把暗银灰色的凝固物稳稳夹住,悬在密闭的耐高温测试箱的正中间,为了保证受热均匀,三个锥状喷头从三个方向对准了它,外接的红外摄像仪已经开机。测试箱正对着两人的这一面是透明的耐高温玻璃门,方便直接用肉眼观察凝固物在高温下的变化。

“实验开始。”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王强对秦斌说。

秦斌点了点头,鼠标点了一下电脑屏幕上的一个图标,三个锥状喷头里就喷射出了橘红色的火焰,温度传感器反映这时火焰的温度是两千摄氏度,这已经超越了铁的熔点。

凝固物没有反应,红外摄像仪的画面也没有异常,肉眼观测下凝固物的表面状态和没有接受火焰炙烤时一样,没有变化。

“把温度调到三千摄氏度。”王强说。

秦斌按照他的吩咐点了一下鼠标,锥状喷头喷出来的火焰变成了红橙色,稍微有点发黄,凝固物还是没有反应,红外摄像仪的画面也没有异常,肉眼观测下凝固物的表面状态也没有变化。

“四千摄氏度。”

火焰变成了黄白色,凝固物表面状态还是没有变化。

“五千摄氏度。”

火焰变成了蓝色,稍微带一点青色,凝固物表面还是没有变化。

“六千摄氏度。”

这时火焰彻底变成了蓝色,凝固物表面稍微变黑了一点,这个变化并不明显,不过王强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变化,紧皱的眉头松了一点。

“七千摄氏度。”

火焰变成了妖艳的紫色,凝固物表面更黑了,不过还是没有一丁点融化的迹象。

“再把温度调高点。”王强说。

“已经到极限了。”秦斌说。

紫色的火焰对着凝固物持续燃烧着,两人看着测试箱里的凝固物陷入了沉默。

良久,王强才开口说话,“这东西的熔点已经超过了我们已知的熔点最高的铪合金了,按照一般规律来讲,它的其他物理特性应该也很优异。”

“应该是这样子,如果能应用这种材料的话,我们航空和火箭发动机的材料将不再是问题,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甚至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太阳,如果能解决引力问题的话。”秦斌说。

“先别急着设想未来,把眼前的事解决了再慢慢想吧。”王强叹了口气说,双眼怔怔地看着玻璃后面表面变成了黑色凝固物,“我们从没见过这样的材料,就拿铪合金五碳化四钽铪来说,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加强了碳的蒸发,才让其有了那么高的熔点,我们现在都不知道这东西的熔点到底是多少,作用原理就更别提了。”

“我觉得它和碳化钽有点相似,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秦斌说,“纯碳化钽的高熔点源于其稳定的金属亚晶格结构的形成,它的物理状态却是金属状立方结晶粉末,并不能单独作为材料来使用,只能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

它和碳化钽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也有晶体结构,这是我们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结果,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不同的是它能自身形成稳定的聚合结构,而不是像碳化钽那样松散,所以说它能单独作为一种材料来应用,而且就现在它还是镍铬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如果我们能用其他金属离子来形成新的化合物,说不定性能会更加优异。”

王强扭头看了秦斌一眼,“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解决了这东西再说吧,把火关了,帮我拿一下测温枪。”说着把透明的防护面罩戴在了头上,把防护面罩戴上后又穿上了隔热手套。

打开测试箱的透明玻璃门,即使戴着面罩,王强也感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没敢迟疑,接过秦斌递过来的非接触式测温枪,把枪头立马对准了凝固物。

看了一眼测温枪的数据,王强瞪大了双眼,测温枪上显示凝固的此时的温度是六千九百九十八摄氏度。

王强有点不敢相信,又用测温枪测了一次,这次是六千九百九十七摄氏度,“秦斌,再拿一把测温枪过来,赶紧。”

秦斌立马又取了一把测温枪过来,王强接过一测,温度是六千九百八十七摄氏度。

“老师,有什么问题吗?”秦斌问。

“有问题,很大的问题。”王强说着用两把测温枪同时测了一次,温度是六千九百八十五摄氏度,“等会儿拿夹具把它取下来。”

“哦。”秦斌回,“老师,到底是什么问题。”

王强把测温枪放到实验台上,摘下面罩和手套才对秦斌说:“它的温度降低很快,实验室环境下散温系数差不多有0.5c\/S。”

“有这么快吗?”

“差不多。”王强回,“假设在我打开测试箱门前凝固物的温度是七千摄氏度,在我打开箱门到第一次测温差不多过了四秒,这时的温度是六千九百九十八摄氏度,我紧接着又测了一次,间隔时间约是两秒,这次的温度是六千九百九十七摄氏度,当时我心里还以为是测温枪出了问题,所以我赶紧让你又取了一个过来。

用第二把测温枪测时和上一次差不多差了二十秒左右,测温结果是六千九百八十七摄氏度,我又用两支测温枪同时测了一下,温度是六千九百八十五摄氏度,你算一下是不是0.5c\/S?”

秦斌低眼默算了几秒说:“没错,是0.5c\/S。”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是有点太快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王强说,“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原子或分子的振荡频率和幅度也就越大,活跃程度也就越高,物质的结构稳定性也就越低,当散温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时,物质本身这种不稳定结构的时间也就越长。

我们再看这种材料,它的散温系数这么大,其本身从不稳定状态到稳定状态的速度就越快。

还有就是它的热扩散系数应该也很高,我们刚才整个实验时长约三分钟左右,按照我刚才的假设,它在三分钟内温度就升高到了七千摄氏度,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它的升温系数也很高,如果能量供给充足,那么它的升温系数基本在38.8c\/S。

而且我们还不知道它的温度是否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升高到七千摄氏度的,假如说是,它这个升温系数就很夸张;假如说不是,那么它的升温系数是多少,是否有可能说更高呢?

再就是按照比热容来说,它的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的时间和降低一摄氏度的时间应该是相等的,吸收和释放的能量也是相等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的能量吸收效率远远高于发散效率。

再说了像结构这么稳定的物质,它是如何拥有这么高的吸收效率和发散效率的?”

“有可能,刚才火焰温度在七千摄氏度的时候我们大约烧了有七十秒的时间,它的温度应该很早就升到了七千摄氏度,我认为我们应该再进行一次测试,测一下它的升温系数。”秦斌说。

“那就再测一次。”王强说,“等它冷却下来,我们立马就进行测试。”

秦斌点了点头,“老师,我们要不要立马给它进行降温措施,再测试一下极限状态下的热胀冷缩。”

王强想了想说:“可以,先测一下现在的温度和体积,测完后立马降温。”

“好。”秦斌说着关上了测试箱的玻璃门,用鼠标点了屏幕上另一个图标,测试箱里就充满了白雾,这是液氮喷在凝固物上瞬间蒸腾的结果,同时换气扇把这些白雾通过管从测试箱里排了出去。

五分钟后,秦斌关掉了液氮降温装置,等换气扇抽空里面的白雾,他和王强两人就看见凝固物的表面又恢复了暗银灰色,肉眼观测下和之前没有接受火烧时的表面状态一模一样,刚才火焰灼烧留下的黑色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在急剧降温下也没有产生一丝裂隙。测试箱底部积聚了大量液氮,还在冒着氤氲的白气。

看到这里两人面面相觑,打开玻璃门又近距离观察了一下,还是和之前的状态一样,刚才七千摄氏度的高温对它没有一点影响。

王强转身拿起测温枪对准凝固物又测了一次,温度是零下一百九十六摄氏度,这是液氮的温度。

两人看着数据又是相顾无言,从六千多度的高温到零下一百九十六摄氏度只用了五分钟,而且这还不了解是否是在第五分钟的最后一秒到了零下一百九十六摄氏度,或许在接触液氮的第一秒它就降到了零下一百九十六摄氏度。

“老师,是不是它的能量吸收效率和发散效率只和传递的介质有关?”秦斌的话颠覆了王强之前的假设,也颠覆了人类现有的科学体系。

“怎么说?”王强问。

“它应该能瞬时同步所接触介质的状态。”

秦斌的话让王强的脑海里闪过了一闪电,时间对这种物质来说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