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48章 来自苏联的援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美国刚刚派出“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之时,中国虽然持续关注战事,但一开始还是保持着观望态度的。鉴于彼时美国的军事实力遥遥领先于中国,且拥有极大杀伤力的原子弹。而当时的中国在军事武器上、军队体系建构上几乎全方位落后于美国。

当时的新中国称得上强大的只有陆军,但也是凭借身经百战的士兵以及将军们出色的战略决策打出来的名声。

人民解放军配备的大多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敌军武器,各个部队的武器种类呈现出“万国牌”的情况,不仅难以互相兼容,性能相较于美国来说实在太过于落后。

另外,中国的海军、空军、特种部队等军队体系也才刚刚开始建构,只是有了一个框架,能够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

地处鸭绿江的东北边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早在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前,毛主席就已经作出了要在东北地区建设后方补给基地的决策。

美国显然也知道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美军在参与朝鲜战争的同时,也派出飞机,频频开赴中国东北地区靠近朝鲜的城市、乡村聚落等地,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设施建设,更严重的是对我国的国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自从美国跨过三八线,甚至已经派出空军,对中朝边境地区进行轰炸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这已经给新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军事威胁,一旦朝鲜战败,中国的边境甚至是腹地都将会直接暴露在美国的炮火之下,此仗不打不行。

朝鲜战争爆发时,斯大林对战争前景充满乐观的预期,以至于对新中国的各项合作协定一直按部就班地进行。

在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斯大林批准了3亿美元的对华军援贷款,内容主要是采购海空军装备。

到1950年9月中旬之前,中苏两国之间的各种经济和军事合作协议正处于商洽阶段,直到朝鲜局势急剧恶化之际,也没有完成各个领域的合作协议签署。

前线战事紧急,苏联方面又迫切希望中国尽快出兵,声称愿意向中国提供战争所需的各种武器弹药,我国一开始还是持保守态度对待此事。

但是朝鲜人民军败退的速度实在太快,毛主席考虑再三,在大会上同其他国家领导人讨论利弊,权衡之下最终才正式作出命令,让志愿军开赴朝鲜与美军作战。

1950年10月18日,中央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声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新中国出兵朝鲜,震惊了斯大林。

他从来不敢相信,那个穷的叮当响的国家,居然真的敢出兵和美国作战。

1950年11月7日,我国政府向苏联政府发电:

由于人民解放军陆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战利品,因此造成步兵武器口径种类繁多的情况。

这一状况给弹药生产,特别是步枪和机枪子弹生产带来很大困难,此外我们的工厂目前所能提供的这种子弹为数甚少。

志愿军部队直接参加朝鲜军事行动的有12个军,计36个师,但仅有6个步枪和机枪弹药基数。今后,随着军事行动的发展,我们在保障军队弹药方面势必出现很大困难。

如果军工生产方面不出现变化,那么,改换装备工作可能要到1951年下半年方能开始。为克服目前困难,我请求您研究一下关于在1951年1月和2月这一时期给36个师供应步兵武器装备的问题。

其中轻武器内容:

苏式步枪14万支、步枪子弹5800万发;

苏式自动枪支、自动枪子弹8000万发;

苏式轻机枪7000挺、轻机枪子弹3700万发;

苏式重机枪2000挺、重机枪子弹2000万发;

飞行员用手枪1000支,飞行员用手枪子弹10万发;

tNt炸药1000吨。

清单中还包括配套的炮兵和重武器及弹药清单,立足于能够为7个军配备满员的各级队属炮兵部队。

当时最为紧迫的是加强高射炮防空部队的建设。

早在1950年2月,我国就提出请求,希望苏联提供高射炮,不过当时立足于东南沿海防空,苏联方面也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向中国交付了一批高射炮用于城市要地防空,主要配备空军高射炮兵。

1950年11月7日,中央给苏联的电报中,又列出了要紧急扩编18个高炮团的清单。这些高炮主要配备空军防空部队。

过了两天,苏联方面就回电,同意我国提出的全部请求。

这批紧急援助的36个师份额的军事装备在1951年1月前后开始交付。

配发部队大致分为两个方案,先期入朝部队在第三、四次战役间歇休整期间,在朝鲜境内逐次换装,如志愿军第9兵团的换装;后续入朝的部队则是在国内整建制集中换装后入朝,如志愿军第3兵团和第19兵团。

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不仅是对华输出成体系的成品武器装备,还大量输出了相应的技术资料和关键技术。

从1950年起,中国开始大规模仿制这批武器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陆军武器系列。如在1950年3月以后开始试生产的波波沙41型冲锋枪定型为50式冲锋枪,其实这种冲锋枪在1948年11月已经在东北解放区小批量生产。

由于产能和基础建设等因素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对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仿制进度不一。

如莫辛纳甘1944卡宾枪、德普莫轻机枪、郭留诺夫43重机枪等武器的国产化仿制定型则是在1953年,而折叠铁柄枪托的波波沙43冲锋枪、多加列夫tt手枪定型则是在1954年,通用型机枪的定型则已经到了1958年,等等。

虽然定型时间有差异,但这批国产化枪械依旧被统称为50式步兵班用武器系列,终结了人民解放军使用万国杂牌武器的历史。

1951年2月,中苏双方约定:

以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界,在此之前的军事订单全价购买,在此之后则是军事物资半价购买,铁路建材七五折购买,并且苏联要向中国提供军事贷款12.35亿卢布。

从这份协议就看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供给的武器装备绝大部分都是中方出资购买的,而非苏联无偿赠与。

这也是由于苏联虽然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其与强大的纳粹德国正面交锋导致苏联自身也遭受了重创。战后的苏联人口凋敝,经济建设百废待兴。超过两千七百万苏联人伤亡,一千七百多座城市的工业被全部或部分摧毁。

直到1949年,苏联国民经济还在恢复阶段,其工业生产水平也只有军事等重工业勉强恢复到二战之前的水平,可想而知,当朝鲜战争爆发时,“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也确实拿不出太多的军事物资无偿提供给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仅要以一己之力在欧洲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还要向远东地区的中国与朝鲜伸出援助之手。

苏联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都在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出售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且战争结束后依然按照中国向苏联提交的订单,支援了大约能够列装30个师的武器。

志愿军第二拨部队准备开始大规模入朝,中国军队急需大量武器装备。

1951年5月25日,第五次战役后期,中央派总参谋长徐向前率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政府谈判购买60个师的苏联武器装备问题。这是除了36个师紧急援助以外提出的更大规模需求,基于中央对朝鲜战场持久作战和对台军事斗争的双重考虑。

引进60个师装备的谈判从6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开始双方达成协议,根据苏联的生产和运输能力,在3年内完成60个师装备的供应,1951年内需完成10个师的供应。

当年9月中旬,苏联方面又告知,除1951年9月前已经交付的4个师装备外,原计划剩余6个师装备和物资要推迟半年交付,也就是到1952年中期才能交付,中国方面表示可以接受。

1952年4月双方确定到1952年底完成交付20个师的装备,其余40个师的装备到1954年底交付完毕。

第二批军援60个师份额武器装备中,中国再次无偿赠送给朝鲜人民军3个师的装备,另1个师的装备拆分配发给各军事院校用作教学和训练,实际交付部队的装备为56个师份额。

朝鲜战场志愿军部队主要是第一批紧急军援的36个师份额的部队,后继60个师装备的部队主要在国内驻防,开赴朝鲜前线作战的仅有3个师。

造成第二批引进苏械装备的陆军师入朝少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是装备交付和换装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

第二是国产苏式武器装备开始供应志愿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朝鲜部队的装备缺额;

第三是作战中调整了部队建制和武器配备,将一些无需入朝部队的装备调换给前方作战部队。

这三大措施补齐了朝鲜战场志愿军苏式装备的大部分武器缺额。

从1950年至1954年间,苏联政府总计提供了96个陆军师份额的武器装备军事援助,其中6个师份额的装备用于训练教学和重建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接收90个陆军师份额的装备。

除这些采用苏联直接进口的武器装备换装的陆军师外,另有50个陆军师采用国产仿苏武器换装,包括部分朝鲜作战的志愿军部队换装国产仿制型号武器。苏联的大批援助,使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整体上统一了武器装备体系标准,同时也奠定了军队现代化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苏联在各个方面对我们的援助情况。

第一,在空军方面:

在1950年1月,空军司令刘亚楼就向苏联订购一批飞机,共计586架,苏联交付的方式实际上是将那些来中国负责防空任务的苏联空军部队在离开之时,将飞机有偿的移交给了中国。

第一批飞机是在1950年2-3月期间,苏联巴基斯基中将率队到达上海、南京、徐州等地帮助中国进行防空。在10月份苏联空军离开的时候把他们的这批飞机都留了下来,共有各种机型119架。

当时就是用这些飞机,装备了新中国第一批空军部队。

中苏商定,一旦中国开始在东北边境大量布防苏联将会出动空军协助。当中国在东北集结了九个师的兵力之后,苏联立即兑现了他们的承诺。

第二批飞机是在1950年8月,苏联空军别洛夫师到中国东北担负防空任务。后来同样将这批飞机作价卖给中国。共有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122架,教练机和通信机16架。

苏联空军来到中国的消息并没有对外公布,歼击师的空军将士们是穿着解放军的军服来的。

但美国与苏联对峙多年,又怎可能会不知道苏方派空军来支援了,但苏联穿着解放军的军服,明显是不想与美国正面交锋,美国也不希望与苏联开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苏联空军来之后,美国空军大批飞抵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轰炸的行为便急剧减少。美空军很少有机会能够再飞到中国东北进行轰炸,东北的后勤补给基地逐渐建立起来,前线的志愿军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打仗更加勇猛。

当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出师得利,斯大林喜出望外。

第三批飞机是在1950年10月和12月期间,苏联空军派出13个航空兵师来到中国,分别布置在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等地区,其中有9个师是米格-9和米格-15组成的歼击机师,1个拉-9歼击机师,2个伊尔-10强击机师,1个图-2轰炸机师。

这13个航空兵师,完全承担下了中朝地区的空防任务,并且帮助训练中国飞行员。当时斯大林还承诺将会对中国飞行员进行两到三个月的航空训练,训练完毕之后整个歼击师团的装备全部移交中国飞行员。

后来中国有偿接收了其中的12个航空兵师的装备。

此后中国的空军装备也都基本上是从苏联购买的,而且有一些是苏联赠送的。比如:在1951年5月22日,苏联主动提出:以前援助中国的10个歼击机航空师当中,有6个师装备的都是落伍的米格-9,为了让中国空军更具战斗力,苏联政府将在8月初无偿向中国提供372架先进的米格-15。

以前给的米格-9也留给中国,用以训练飞行员。

到1954年,中国共有28个空军师和5个飞行独立团,共有各型飞机3000余架,99%的购自苏联。这已经不能用初具规模来形容了,因为当时中国喷气式战斗机数量是同时期法国的两倍强,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苏,与英国持平。

以上所有装备加起来,苏联仅要了13亿美元。而这些装备的总体战斗力,跟美国援助国军武器总数的战斗力相比只高不低,而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人给的武器折了45亿美元。

当然,这些武器之所以这么便宜,主要因为大部分都是二手货。但是虽然是二手货,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来看也不算过时。

第二,在陆军方面: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可以说是进行了全面升级,全套换上苏式装备的占了多半。

在106个陆军师中,有56个师,6个坦克师和独立坦克团,101个37毫米独立高射炮营。5个野战高炮师和1个城防高炮师,2个火箭炮师,14个榴弹炮师,2个反坦克炮师,33个高射炮团,4个探照灯团,9个雷达团和独立雷达营,28个工兵团,10个铁道兵师,以及通信兵和防化兵部队。

在1951年第一季度,当时在朝鲜战争中每天需要消耗的弹药量为多吨,而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仅为1500多吨。而斯大林基本上是满足了中国当时所需的弹药量,尤其是在停战谈判开始之前。

1950年11月17日,我方致电苏联,说鸭绿江铁路桥每天都遭受敌机轰炸,所以需要从驻辽东半岛的苏联部队当中,征调汽车500辆。斯大林当天回电表示:不给你们二手车,直接给新车,在满洲里交付。

11月20日移交中方代表140辆,11月25-26两天,又交付了355辆。剩余的汽车将于12月5日出发,还将交付1000辆汽车。并且对于提出要苏联派出15名空军顾问,斯大林也立即答应。

到朝鲜战争结束时,我国共有106个现役陆军步兵师,其中56个换成了苏军的先进装备1个师被拆分给各个军事院校,3个师的装备被无偿赠送给了北朝鲜,这也是之前我方向苏联要求的60个师(每个师人)装备,苏联都按要求提供了。

枪支弹药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消耗最大的战争物资,仅在1951年的1月到3月期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所消耗的弹药量就达吨左右,但当时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只能完成1500多吨,连零头都不到,巨大的缺口只有从苏联获取。

着名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在上甘岭与美军展开了43天的激战,共消耗子弹5800万发,平均每天135万发,而1951年国内提供给前线的子弹只有750万发,仅能维持上甘岭战役不到6天的需要。

缺少的枪支弹药只能通过苏联解决。

据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共计提供志愿军步枪14万支、枪弹5800万发;自动步枪支、枪弹8000万发;轻机枪7000挺、枪弹3700万发;重机枪2000挺、枪弹2000万发;手枪1000支、子弹10万发;

tNt炸药1000吨。当然苏联提供的并不是他们最先进的枪支,以步枪为例,苏军已经全部换装了最先进的AK47,但提供给志愿军的是他们淘汰下来的二战时期武器。

除了以上内容,苏联还给了下面这些东西。

苏联单独提供了10个坦克团的装备,并组织苏军原装备部队进行交接培训。也就是说,不仅给装备,还一对一训练。中国以这些装备为基础组成了4个装甲师。

苏联帮助中国组建了101个独立高炮营,53个入朝作战,40个进行要地防空,4个编入装甲师,4个编入海军。

苏联援助力量最大的是炮兵部队。苏联共援助了2个火箭炮师、14个榴弹炮师、2个反坦克炮兵师。

除此之外还有10个铁道师,其工程器材90%以上购自苏联。

以上合计106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10个铁道师和18个炮兵师,合计300万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陆军部队,纸面战斗力仅次于苏联,高于当时的美国现役陆军。

至于我们为什么有106个步兵师却只换装56个,主要是从朝鲜战场的经验来看,换装苏式装备的步兵师在山地环境下并不容易发挥,其重炮、坦克难以机动、穿插,所以我们保留了相当数量的轻步兵师。

除此之外,苏联人对技术性装备还尽心尽力的提供了一对一的培训,在战争期间提供了大量的矿山机械设备和工厂设备,也算是够意思了。

第三,国际声援:

除了军事物资补给、暗中派遣空军支援以外,苏联还通过各种国际声援以及军事威慑来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压力,帮助中国与朝鲜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

苏联把主力部队都放在了欧洲,在欧洲方向集中了230多万人的现代化军队,再加上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约计185万人的军队,这大约415万人的军队在欧洲方向带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巨大的军事压力。

已经拥有原子弹的苏联在背后给中国的支持仍是不可忽视的。

当时的苏联已经成为了拥核国家,研制出了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研发也即将完成,因此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虽然在综合国力上稍逊美国一筹,但在核武器上是强于美国的。

不仅如此,苏联还在联合国当中大力声援中国,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还提出要将国民党的联合国席位废除。

在苏联的支持下,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战争刚刚开打,新中国就能够开始派遣代表参加联合国会议,中国代表终于可以在联合国上发声,斥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边境进行大规模轰炸的暴行、对中国台湾的非法侵略。

新中国代表将这一切都诉诸联合国,揭开美国的虚伪面孔,让世界各国人民都看到了冷战格局的真相——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第四,在经济建设方面:

首先,苏联通过出口贸易向中国提供了恢复经济急需的工业原料和设备。

1950-1952年,苏联向中国出口了94.3万吨钢材,大约占中国钢材生产的40%。同时向中国出口了150万吨石油产品,而同时期中国的生产能力为28.7万吨左右。1950年向中国提供工业设备价值1.65亿卢布,到1952年增长到6.94亿卢布。而且供应的成套设备不断增长。

其次,大家熟知的156项引进工程,在朝鲜战争期间基本完成了第一批50个项目。

在1950年2月的时候中苏会谈,苏联确定帮助中国恢复经济,其中包括: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和军工,这都是恢复经济急需的项目,在实际在落地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撤销,2个合并,最终实际建设的项目为47个,在东北的项目有36个。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50年到1953年,签订技术成套设备进口合同万卢布,3年累计实际完成合同额万卢布,完成合同额的68.8%。

随着抗美援朝的捷报频传,苏联决定加大援助力度,对中国几乎有求必应。

之前提到的47个项目中,全部完成的有8个项目,包括:抚顺电站、阜新电站、西安电站、郑州电站、乌鲁木齐电站、丰满水电站、重庆电站、沈阳风动工具厂。

完成80%以上的有:鞍山钢铁公司、抚顺铝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沈阳机械一场、富拉尔基电站、太原电站、大连化工厂等。到了1952年全国固定资产实现新增金额合计59亿元。

苏联手把手教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还是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

据估计,“156项工程”完成以后,中国的工业接近日本1937年的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图纸、技术援助、工程师援华......这种大规模的技术转移,人类历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例。

在1952年8-9月期间,中国政府与苏联商谈即将在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八个月的仔细研究,除了少数中国自己可以办,或者“一五期间”没有办法实施的项目外,苏联答应了中国全部的要求,甚至还增加了一些中国没有想到的项目。

最终确定在1953年-1959年内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和改建共91个项目。

在1953年5月15日,两国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确定了苏联援建项目为2个钢铁联合企业,8个有色金属企业,8个矿井、1个煤炭联合厂,3个洗煤厂,1个石油炼油厂,32个机械制造厂,16个动力机器及电力机器制造厂,7个化学厂,10个火力发电站,2个医药工业企业,1个食品工业企业,共计91项。

同时还要帮助中国35个国防工业企业完成设计和设备供应等。

当时苏联的第五个《五年计划大纲》已经在苏共十九大通过,所以为了帮助中国,苏联又只好做出调整。

再者,苏联还援建了一些临时提出的援助项目,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进行了人才援助。

1951年1月,中国向苏联提出紧急援建中国航空工业计划,经过一个多月的商谈,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建造年修理能力为3000台发动机和600架飞机的修造厂。而且同意了中国的意见,就是派专家到中国,在中国进行设计。

当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科学书籍。

1950-1953年,期间,苏联科学院图书馆,赠送给中国的图书共计册,是中国赠送给苏联的五倍。

另外还向中国提供了涉及到具体项目的技术资料,1950-1953年期间向中国提供的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共有2928套,中国只需支付印刷等成本费用。

苏联在1950-1953年期间,先后派往中国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截止到1953年底已经回国741人,留在各厂矿企业的尚有342人。在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也就是1950年至1951年夏天,仅专家就派来了42个小组,其中30个在东北,帮助中国进行设计和规划,这也是当时中国感到最困难的方面。

1952年下半年开始为了配合中国的一五计划,苏联先后派出了5个综合专家组,主要认为就是帮助中国在全国电气化规划,钢铁工业发展愿景规划,全国机械制造工业建设和调整规划方面。同时还有6项地质勘察工作。

在苏联专家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帮助,比如,以前中国被认为是个缺油的国家,但是经过苏联专家的考察和研究指出,中国地下的时候是非常丰富的,同时还传授油田勘探方法。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到1952年中国的原油产量已超过解放前最高产量的19.66%,为中国的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苏联专家在阜新发电厂安装发电机工程中推广了16种先进的施工方法,结果安装一部锅炉就节省人工个。

再有煤矿方面,当时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开采深部煤层,预计到1957年就要废弃矿井120个,后来经过苏联专家的研究,恢复和扩建了大部分矿井,到1952年全国煤矿生产能力比上一年提高了60%,并且大部分矿井都延长了20-40年的服务年限。

此外苏联专家还通过讲课等方式向中国传授经验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技术人员。例如,1952年东北计划统计干部3万多人,其领导骨干大部分都是苏联专家亲自培养的。

1951年8月,中国向苏联要求帮助培养技术人才,准备派遣375名学生和88名干部赴苏联进行学习。并且在1951年12月6日和1952年9月1日签订了中国派人赴苏联实习和学习的相关协定。并且还派遣一些军事干部赴苏联进行学习。

到1954年初,在苏联高等学校留学的中国学生有1252人,按照计划,下半年将达到1500人,而且当时苏联援建的中国人民大学也已经开学,在1950年的时候,人大在校生正规班有1565人,短期班1083人,预备班270人。

正是苏联的援助,才让中国真正建立起现代工业和军队的基础。

当然,苏联之所以援助中国,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清楚,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其实也是在为他们流血牺牲。换句话说,苏联提供的这些援助,正是那些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客观来说,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成功(60年代前),离不开苏联的帮助和援助,为我们现在辉煌的时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才有了腾飞的机会。

当然,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最大的代价就是西方的对华禁运。

西方对中国武器禁运的源头,就起于朝鲜战争。

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巴统。

其成员国有17个,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西德)、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

巴统成立的目的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被巴统列为禁运对象的不仅有社会主义国家,还包括一些西方认定的民族主义国家,总数共约30个。

巴统成立初期,中国并不在禁运国家行列。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进行,美国发现中美关系已经无和解的可能,开始将中国列入巴统禁运名单。

1952年,巴统针对中国成立了一个单独的“中国委员会”,与对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禁运的“调整委员会”并列设立,是对中国单独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并单独制定了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 500 余种。

由此可见,朝鲜战争确实打疼了美国人,他们对中国是痛彻心扉的痛恨。

进入80年代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巴统对中国先后放宽总计约48种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出口审批程序。其后,巴统又决定对中国实行自由出口,出口审批权下放给各成员国,不再逐项报批,对华出口管制极为优惠。

1990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巴统大幅度放宽对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期的400个减少到120个,1991年中又减少三分之二,受其禁运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但是中国单单不在解禁名单之列,因为在1989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欧共体首脑会议作出决定,禁止对华军售,而绝大多数巴统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所以即使巴统放开了政策,因为欧共体的决议中国也无法解禁。

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但是西方对华武器禁运持续至今。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在80年代,我们也曾跟西方蜜月过,那会儿西方对我们真的很厚道吗?

各种武器都是市场价,谁出面儿讲价都没有;一线武器绝对不转让生产线;培训花钱、后勤花钱、保养花钱、弹药也花钱。

相比而言,英法还算厚道,至于美国,你要知道,咱买的黑鹰直升机都是民用型号……

即使在蜜月期,我们跟西方之间也没有援助,只有利益。

而回头看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毕竟,世界进入工业时代后,一个工业大国手把手教一个农业大国兼邻国完成工业化的情景,仅此一例,而且今后再也不会有了。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我国拿到的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