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知道赵言见过时寒萧以后顾慕灵激动的恨不得把时寒萧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都了解一遍,她现在还在替吴秋烟担忧,这男子二十多岁没通房没小妾同样没有任何桃色消息,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想歪了。

犹豫一番后顾慕灵还是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阿言,你说他是不行还是有龙阳之癖?”这话说的有些冒犯,但顾慕灵真的想不通为何一位家世好样貌俊朗能单到现在,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更何况时寒萧还是独子,在这庶子庶女扎堆的环境下宣武候算是比较独特的存在。

对于顾慕灵的猜测赵言只能说是哭笑不得,“我今日也是刚认识他,不过在我看来应该不像你猜测的那样,除去看起来不太好相处外倒没什问题。”赵言今日特地找了个由头和时寒萧聊了几句,他能感受的出来时寒萧并非传闻中冷漠,反而还彬彬有礼,如果忽略掉他魁梧的身姿他像个文官,讲话慢条斯理听的出来肚子是有墨水的人并非四肢发达,脑袋空空的武夫。

至于为什么这个年纪还能继续单着,这个问题过于隐私,第一天刚刚认识就问这么隐私的问题未免太没情商,这样还会引起时寒萧的怀疑,赵言不可想被当做居心不轨的人。

“我问过秋烟,她和时公子不过是有过三面之缘就定亲了,这个速度也是她没有想到的,我能听出来她对这桩婚事不抱希望。”顾慕灵对此事也是只能干着急,因为之前廖家和沈家闹出的糗事让吴秋烟受到牵连,本以为以后的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下去时宣武候夫人居然亲自登门提亲。

亲事现在已经定下,吴秋烟在家绣嫁衣时常常都在发呆,她不清楚这次是否还是火坑,但这门亲事确实是她点头应下来的,爹娘已经为她操心很久,她不愿意一直让爹娘担忧,京城笑话她的人很多,这次她抱着一些赌气的心情才应下这门亲事。

在吴秋烟有幽幽叹气后珠儿变成皱眉不展的那一位,“小姐,您别担忧太多,奴婢看您这样心里也不好受。”她眼睁睁看着吴秋烟的十个手指头都被针扎过,按照吴秋烟的针线功夫是不可能出现这么多低级错误,可见心事实在是重。

把绣花针放回篮子里后吴秋烟没了绣嫁衣的兴致,“珠儿,帮我把帷帽取出来,我们去街上逛逛。”吴秋烟指挥珠儿干活,家里的园子她已经逛腻味了,看来看去都是那几个景色没有半点新意,她更喜欢上街去感受烟火气息,虽说嘈杂了些但她觉得更鲜活。

由于户部入不敷出,德明帝紧急把几位阁老和尚书都聚到一块商议开源节流的事情,户部的目前剩余的银子能维持朝堂正常的运营,但若是其他地方想要用钱就会捉襟见肘,德明帝让人清点过私库,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现在的朝堂看起来一些都很稳定,实际上一击即破,突发的事情很快就会把朝堂井然有序的规则破坏掉。

“诸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朕希望你们能提出有用的意见。”他主要的意思是想表达别随便扯一些话来搪塞他,他并非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某些人到底有没有用心思考他一听便知道。

在一众人之中赵言在中间十分显眼,他不但是身量最高的同样样貌也是亮眼的存在,看着普遍都是上了阁老尚书们来说赵言年轻的可怕。

第一位开口的是曹阁老,他恭敬答道:“回皇上,老臣以为可以效仿之前工部卖瓷器的例子,工部多的是能工巧匠,不管是新意和质量都能保证。”工部虽然不直接涉及到一些资金的管理,但基本的操作流程曹阁老做了这么多年工部尚书还是对此十分了解。

反正京城有钱人做,一块板子砸下来都会砸到好几位有钱人,总的来说京城不缺人也不缺钱,只要东西好根本不愁人买。

“陛下,户部目前十几间的铺子都有入账,三个月后财政的压力自会减少很多。”周尚书不甘示弱的向德明帝汇报情况,户部主管财政,现在就是他这里出了问题,现在必须要在德明帝面前刷点好感,免得被德明帝厌弃。

他现在说的情况也是根据实际来的,现在资金的缺口太大,他所说的三个月已经属于是极限,现在是挖东墙补西墙,但他没办法一下子变出那么多银子来。

有不少人都积极献言建策,德明帝一直都是听着没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他看来这些策略还是太普通了,实行起来只有短暂的效果,到最后肯定又是重新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几位尚书都在摸着胡子冥思苦想,他们对于这些事情都是一知半解,家里的银钱也不是他们在管,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月例银子可用,实在不行还能去账房支取银子,总的来说他们几乎都没缺过银子,就算家里的财政紧缺肯定委屈不了他们,毕竟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很多事情都拥有优先权。

赵言听的脑袋嗡嗡作响,有的时候几位尚书还在那里拌嘴,兵部觉得经费不够,将士们的粮草物资都需要银子,但户部每次给款都抠抠搜搜,害的他们耽误不少事情。

兵部唐尚书是个直性子,他直接对着周尚书抱怨起来,底下的将士们日子过的艰难,这谈何报效国家,粮草都能缺,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

周尚书不甘示弱,他一一列举兵部要款的条目转头就开始和德明帝告状,“皇上,兵部要款太频繁,其他的地方都需要用到银子,臣实在是难以事事都能照顾到位。”

因为国库亏空他心里同样窝火,但很多人都把这个罪名安在他身上,这让他心里的鬼火直冒三丈高。

两位尚书一言不合就开始吵架,赵言默默退后一步离,两人的音量因为激动都没有控制好,最靠近他们的杨敬远皱着眉不赞同的看向还在争执不下的两人,他今天是来当背景板的,国库一直都是无底洞,这件事不能一时半会能解决。

“行了,住嘴。”

德明帝对于听人吵架没有丝毫兴趣,他只觉得聒噪还有烦人。

吵架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反而会让气氛变的怪异。

德明帝强行把话题扭转回来,“诸位爱卿,还有谁有更好的提议吗?”

讨论半天一个有用的建议都没有,不管是曹阁老还是周尚书的建议都太有局限性,曹阁老的提议还得等工匠们研究,这是个不定数,谁都不能预料到能不能成功,至于周尚书那更是没有定论的事情,做生意盈亏是常事,三个月的时间太长而且不一定能赚钱。

其他人低着头都不敢抬头和德明帝对视,德明帝的眼神过于有压迫感,他们总觉得心里的发毛,帝王的压迫不是常人能够应对的,就算是年轻的天子气势依旧很强。

半晌没人讲话后,养心殿的静谧更是鸦雀无声。

“皇上,臣有一计。”赵言把想法彻底捋清楚后才开口。

其他人的目光瞬间都聚集在赵言身上,别的他们不清楚,但每次赵言的提议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确实具有可实行性。

“赵爱卿你来说说。”德明帝的眼里总算染上一丝笑意,他把这些人喊来可不是想要面面相觑浪费时间的。

不管多少人都在注视他赵言都能保持冷静,他的思绪没有被打断,而是慢慢抽丝剥茧能把具体细节想明白。

“回皇上,正所谓开源节流,那么现在要做的既要开源还得节流,开源的意思很直白就是要加大财政收入,户部的那些铺子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可以卖些特殊意义或者需求高的物品。”

赵言打算卖纪念品,这时候交通的极度不便利不是谁能来京城,很多百姓对京城具体长什么样都没有概念,他们只知道那是极其繁华的地方,若是能推出纪念品,那些来京城行商的商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到时候这些纪念品就会销往黎国各地,既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那么价格肯定会虚高,这个生意要赚的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口袋里的银子,他们可能连个人温饱都没解决基本不会有太强大的购买能力,赵言的主要目标群体是那些小富有购买能力的人,这些商品需要的只是一个噱头,而京城就是最好天然的噱头。

赵言嘴里的纪念品把德明帝和其他人都听的一愣一愣的,他们对是否真的有人会买这种华而不实的纪念品抱有疑虑。

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赵大人,依你之意这纪念品真的能赚钱吗?这种只能摆在家里看的东西应该很少人会买吧。”

除非他钱多的烧得慌。

后面一句周尚书没敢直接说出来,他自己在心里默默嘀咕。

赵言对上周尚书怀疑的眼神倒也不慌,他反问道:“周大人,你家里有没有字画之类的摆件?”

“有啊。”

周尚书斩钉截铁的回答,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风雅的人。

“怎么你觉得摆件和纪念品的差距很大吗?不过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罢了,纪念品重在纪念二字,你可以把它定义为京城的特产之意,去外地总会给亲朋好友带些当地的土特产,所以纪念品只要噱头搞的够大完全不用担心没人来买。”赵言对自己的提议有信心,他不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纪念品绝对算是横空出世新奇物件。

人都有好奇心,而他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周尚书想反驳,结果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拿什么理由反驳,他好像在不知不觉中被赵言说服了。

后来他索性闭嘴,因为他发现自己真的说不过赵言。

“赵爱卿,节流又是何意?”

德明帝现在迫切想要自己在位期间黎国能变的更加强大,能当上帝王的人野心勃勃是常事,他也不例外,青史留名这是他的追求,有先帝后面沉溺丹药误国事的教训在先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他要证明自己和先帝是不一样的。

“回皇上,节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节省开支,有些闲官只领俸禄不干事还占着官位不放手,这就是朝堂里的蛀虫,有这类人的存在朝廷很难长久发展下去。”

“臣以为在其位谋其事是原则。”

赵言说话完全打直球,曹阁老很想提醒赵言说话不要那么直白,毕竟那些官职上的几乎都是家里有权势的,他怕赵言被针对,但现在德明帝还在场他根本没法提醒赵言。

其他几位尚书脸色各异,他们都觉得赵言胆子太大了,那些世家可不会轻易松口,这等于剜他们的肉。

还没等到他们反驳赵言,德明帝先把这件事应下了。

“赵爱卿你说的对,朕想的还不如你周全,就按你说的来做。”德明帝语气都染上兴奋,唯唯诺诺做事不是他的风格,确实世家荫庇的有很多问题存在,这是一块硬骨头,要想完成此事肯定要花费不少心力,但他最不怕的就是挑战。

世家又如何,他才是皇帝。

“还请皇上三思。”

孙尚书身后代表就是世家,他的族人很多都是靠着荫庇来谋取一个闲官做,要是被赵言一刀切,他都能想象到那些人会多想套麻袋揍赵言一顿。

“孙爱卿你的顾虑朕知道,但国库现在都成这样了,朕只要能做事的人,至于那些懒散的人他们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他们不是朕的责任,朕为何要花费财力白白养着他们。”

德明帝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他当时自顾不暇更没有精力和权力来处理这类的事情,如今他才是皇帝,有些事情他迟早要解决。

孙尚书恨恨瞪着赵言,赵言看天看地就是装作看不到。

实话总是难听,他这个提议也不是为自己谋利益,完完全全只从黎国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