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外。
一支车队缓缓停在了一片有着十几座工厂的地区。
李斯走下马车,保护他的近千士卒则在一个上校军官的指挥下迅速将这片地区围了起来。
除了赵国隐约又有动乱的迹象外,如今的天下,表面上倒也还算平静。
按理来说,这正是秦国埋头大发展的好时机。
可事情哪有一帆风顺的呢?
前几天,廷会从玄衣卫那接到情报,有商人从国外买来被阉割过后的伤残奴隶进行劳作,以解决工人缺少的问题。
从国外买奴隶?
这其实没什么,李斯早就知道有商人这么干了,甚至一些边境郡的官员都对此持以半公开化的默许态度。
在如今的文化思想下,异族也能叫人?
抓来就抓来吧。
只要那些商人能管好买来那些奴隶、别给秦人社会造成动乱就行。
可问题是,这次玄衣卫的情报里,有商人居然是从东方六国买来的奴隶?
这让李斯接受不了。
不是不能有奴隶,也不是不能从六国买奴隶。
如今秦国都有许多奴籍的人,以及一些以下人、永久包身工、佃农之类不是奴隶身份、但日子却和奴隶没什么区别的人。
哪怕他知道大王对奴隶这一制度有所不满,未来想要取消,可如今也只是严格限制了奴隶人数、并没有从法律层面彻底取消它。
至于六国之人?
与其让他们在六国添砖加瓦,还不如来秦国做点贡献呢。
李斯是不能接受,这种事被私人用在华夏族内部上。
秦国如今在天下百姓面前要的是一个伟光正的形象,而且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果,未来奴隶制迟早要取消,天下迟早要统一。
而且李斯察觉到了嬴政和国师的打算:加强中央集权。
这种时候,怎么能让进行这种贩卖同为华夏族之人的可耻行为呢?怎么能让商人做出蓄奴这种可能会成为动乱的事呢?
前方。
士卒们已经从这些工厂内抓来了厂长,更是直接搜出了三百多被贩卖而来的六国奴隶。
其中韩国人和楚国人最多,赵国和魏国其次,齐国人最少。
没有燕国人。
可能是因为燕王为了稳固新占的土地也缺人的缘故。
“李廷会,这些可都是我们合法买来的啊!”
这些厂长都看明白了李斯来此何事,没有犯事的人自然毫不担心,犯了事的则慌忙辩解。
确实合法,秦法中并没有禁止他们从六国买奴隶来劳作。
至于六国法律……
算了吧,除了六国国都外,其他地方只要你有钱,你当街犯法那些官员都可以视而不见。
“合法?你确定?”李斯微微一笑。
没等那几个厂长说话,不远处那些被买来的六国奴隶中,就有人当即站出来哭诉了。
有普通农人是被盗匪劫掠而来。
有人不是奴隶,只是因为欠钱了就被当地贵族雇佣的恶霸抓走贩卖。
还有人来过秦国,回到家乡后本想带着家人去秦国定居,却被当地官员们暗中抓捕。
更有甚者只是因为靠近秦国边境,就被官府以‘防止秦国人打来’的理由强令搬走,他们不从便被发配为奴。
三百多人中,居然有近半的人都有冤屈。
这让那些厂长当即就慌了!
“李廷会,我们可是有他们的奴籍证明的,他们绝对……”
“哪国的奴籍证明?”
李斯身后的一个官员轻飘飘的问了句,那个厂长顿时就不说话了。
六国的证明,秦国认不认?
这估计看李斯的心情……
“李廷会,罪证已查明,所属商行也已查明,随时可开始清查。”一个跟来的刑部官员走来报告道。
李斯微微点了点头,那几个犯事的厂长就被刑部的人直接带走。
同时,商部的官员也拿着那几个厂的一些资料离开了,打算对这些人所在的商行进行清查。
李斯走上前,看着这些被带来的六国之人。
秦国对六国的边境虽然放开了一些政策,可那毕竟是边境,不可能允许这么多人非法入境,不然当地郡县最少有上百个官员都得去挖矿。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他们是被骗来的。
入秦国国境之前,商人们可能会好生招待他们,跟他们说让他们去一个工厂劳作。
但来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只是奴隶……
这一点,永远也杜绝不了。
因为哪怕天下一统,也阻挡不了这种事。
可有时候,这种事会讲立场。
“诸位,不要怕,本官是秦国廷会官李斯。”
“对你们的遭遇,本官很抱歉。”说着,李斯居然对着他们行了一礼,让大部分人都一阵惊慌。
哪有如此大官给他们这些平民甚至奴隶行礼的道理?
“但请你们放心,秦国绝对不会如六国一样腐朽,我们会帮助你们在秦国定居,若不想留在秦国的,我们也可以发给通行证明、允许你们回乡……”
听到这话,一些人当即就不乐意了。
谁愿意回那六国去?
在一些知道如今秦国政策的人的劝说下,这三百多六国之人全部选择了留下。
不远处。
报社的一个记者正奋笔疾书,将眼前的场面记录下来,并且思考着该如何润色。
秦国是会帮助他们,可这些帮助都是需要偿还的,且身为六国之人,在没有获得正式秦人的身份证明之前,他们的待遇比秦国人要低上许多。
但没有任何秦国人觉得这样不对、或者是欺骗了这些人。
在秦国当二等人,都比六国的普通平民生活要好。
……
“凭什么?!”
咸阳城的一个宅子里。
面对上门的刑部和商部官员,一个商人愤恨不已!
“他们都是六国之人,还都是奴籍,我遵纪守法、完全遵守了大王和国师的法律,凭什么连六国奴隶都不能抓?”
“又不是我让他们变成奴隶的,我只是和六国的人做了生意啊!”
如果只是这样,那确实没有理由抓他。
可法律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你涉嫌欺骗六国之人,以非法手段诓骗他人来秦,影响到秦国形象。”
刑部领头的官员淡定的说道:“按照秦法第11条、第九细则:不得损害大秦国家形象,违者处以三年以下劳作、罚没非法所得;情节严重者可处以三年以上、直至无期劳作,以及罚没包括违法所得在内的全部家财……”
听着那些法律条文和处罚结果,商人直接破防了。
我好不容易从一个只能在县城活动的商贩,投靠一个贵族官员成长为如今颇有家财的小商人,就因为那些六国之人,秦国就要处罚我?
这到底是谁人的国?
“我不服!”
商人面目狰狞:“凭什么要我为那些六国奴隶付出代价?难道整个秦国,就只有我骗了六国奴隶来吗?”
“最开始把目标打到六国之人身上的,不是三大行对六国之人的招工吗?我们这些小商人,抢不过三大行,难道还不允许我们想点别的办法了?”
“而且我干了两个多月,骗来近千人,我就不信你们之前不知道!边境官员还曾告诫我,要把人骗到工厂后再说出真相,明面上甚至还给我们……”
几个商部的官员顿时合力制服了他,堵上了他的嘴。
或许大王和廷会真的有别的想法,可这是我们能谈论的?
与此同时。
咸阳城还有几个商人也在被商部和刑部找上了门,所带来的就是七个商行被查封,人员遣散或分流至其他商会,财产充公。
和这些商人一起被处理的,还有他们背后的几个贵族。
虽然都是旁系、都是处罚钱财或牵连者降半级这种处罚,但这毕竟不光彩。
对此,有人高喊朝廷律法严明,比如那些被廷会新提拔起来的官员,比如原本就与他们不对付的政敌。
还有人战战兢兢,比如其他有过小动作、或打算搞小动作的商人和贵族们,这方面都老实了。
还有人报以阴谋论……
“爹,廷会这怕不是在打压那些对国师思想不认可的官员。”
商行里,已经接替吕不韦成为商行行长的吕平,一边收拾着自家的商行资料,一边说道。
“李斯这招,估计是在大王授意下干的,就是为了借此打击那些人,还能给六国百姓作一次秀,若有些人罪行到一定程度了还能提拔下学宫派官员。”
“最新一批接受学宫培训的青年官吏不是去实习了吗?按照这半年一批的情况,都不用等学宫学子成长起来,这些被挑选出来接受教育的官员就能成为大秦接下来数年的官场骨干,哪怕不是特别符合他们心意,大王和国师也一定会重用他们,至少不用再受这帮传统贵族官员的掣肘,能让大秦政策……”
“而且照我看啊,国师心里可能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学宫体系的学子们真正成长起来后,怕不是会起到某个意想不到的作用。”
“爹,你说大王会不会想到这点?国师的想法会不会是瞒着大王……”
吕不韦的动作早就停了下来,静静的看着自己孩子在这叨叨。
听到他居然分析出‘国师估计是背着大王干的甚至把大王也算计进去了’的结论,吕不韦手抖了两下,最终还是没忍住一巴掌打到了他后脑勺上。
“你是不是很闲?”吕不韦手上的力度很轻,但语气却很重。
“爹,你就说我猜得对不对嘛!”
吕平挨了一掌,非但没收敛,反而更加起劲了。
“你看,国师去年最开始跟你说什么来着?辞相然后你平安半生、吕家与国同休?”
“我虽然不知道您老当初和他具体交易了些什么,但如果只是这些,那简直就是在欺骗我们。”
“现在我们这商行都不是自己的了,直接听大王的,和王族商行、国师府商行一起,还要承担些政治任务,这不是让您老丢了相位还要接着干事吗?还搭上全家,您老可真是坑儿子……”
“我看照此下去,我们家就是一个游离于现有朝廷体系之外的、遍及全国的势力,要是哪天大王和这些传统贵族们彻底开战,我们家就要……”
吕不韦又一巴掌呼了上去,这次稍微加重了一点力度。
吕平闭嘴了。
父子俩相顾无言。
“这种话,以后对谁都不能说。”
吕不韦想过这些吗?
他当然想过,不仅想过,他猜得比吕平还要多。
只是这能说吗?
权臣和君王的关系下,他吕不韦和吕家能有如今的下场,他已经别无所求了。
整理完了资料,吕不韦带着吕平走了出去,看向了前来赴会的商行其他管事。
从今天起,他吕不韦将吕家的重任彻底交给了吕平。
虽然他肯定要帮扶着点,但这毕竟是退场。
其他人面色如常,并没有因为吕平是吕不韦的儿子就因此轻视他,这些年,吕平早就通过一些事证明他有接替家业的实力。
离开商行后,吕平回了家。
吕不韦则是去了学宫。
在那里,王绾为他准备了一间屋子,里面有许多只有大王和国师、吕不韦三人能看的书。
那里事关大秦学宫的未来。
……
在秦国平稳发展的时候。
东方六国内,赵国假使者的事彻底传开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嘲笑声……
赵王和齐王两人,居然被赵国某个大臣给玩弄了,这不好笑吗?
六国贵族、乃至六国百姓都有饭后谈资了。
而随着齐王的责备信传来,赵偃感觉自己的情绪快按捺不住了。
幕后黑手还是没抓到。
齐王又来信骂人、并且扬言要关闭两国边境切断所有生意往来惩罚赵国。
商业战争,有时候是能摧毁一个国家的,这一点几百年前就有人证明了。
赵国和秦国的贸易已经因为之前关闭边境的举动而受到些影响了,要是齐国再跟赵国敌对,这日子怕不是难熬了哦……
“大王,相国求见。”
“快请!”
看到郭开脸上的愁容,赵偃沉默了一下:“相国啊,寡人的忠臣们还好吧?劳烦相国替寡人安慰了。”
相国派的官员,由于坚定的站在赵王那一边,如今的处境并不是很好。
但郭开却笑了笑:“臣替他们多谢大王关心。”
“只是,臣烦的并不是此事。”
“难道是齐王封锁边境了?”赵偃心里一紧。
郭开默默地递上了手中的报纸。
秦国最新一期的报纸里,借着那些被贩卖的六国奴隶之事,对六国的国政大加抨击。
赵偃最开始是愤怒的。
可随着看下去,他变憋屈了。
因为这一次秦国人写得……
确实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