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被迫登基 > 第167章 不再逃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先之名,对朱瞻墉而言,犹如隔世之音,却又耳熟能详。

陌生缘于未曾一睹其真容,直至此刻。而熟悉,盖因自北疆之战以来,此名常伴耳边,未曾消散。彼时,他视也先如微尘,未置一词。其能安然逃离龙骑军之手,方引他初次留意此名。

西北战事烽烟四起,大明与帖木儿交锋。也先之名再度浮现,此名似不断为其设障,然朱瞻墉依旧轻视。直至他洞悉联军如何合纵连横,共伐撒马尔罕,他始真正重视也先。

朱瞻墉确信,云成之死与此人脱不了干系。是以闻也先率军侵袭天竺,他不再顾及其他,径令云兴领军直指天竺。更遣五万突击营与十万夜战营南下,剑指敌巢。

对也先,朱瞻墉已怀必杀之志。故此次绝不容其逃遁。

十万南军夜战营与五万突击营协同作战,大明南军踏足天竺。云兴大军紧随其后,面对大明数十万雄师,天竺各地皆俯首称臣,无有抵抗。

也先不愿硬撼明军,步步收缩兵力,聚精会神于德里。德里乃德里苏丹王国之都,百年之前,为抵御蒙古铁骑,城池壮丽无比。也先在此集结军队,做最后的顽抗。

联军败绩后,也先察觉不妙,早有觊觎天竺之意,却不敢轻举妄动。撒马尔罕距哈烈不远,若贸然行动引起朱瞻墉警惕,实为不智。也先本欲暂避锋芒,待朱瞻墉怒气稍平,再行图谋。孰料大明攻势如疾风骤雨,仅五个月,云兴率骑兵先后扫灭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席卷阿拉伯诸部,更有埃及在望。

如此骇人听闻的灭国速度,令也先瞠目结舌。他万万不曾料想,大明军力竟强至此境。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诸部,均在月余间灰飞烟灭。以此速度,大明军队欲灭埃及,亦指日可待。

也先坐立不安,再拖延下去,待大明军扫平埃及,回过头对付他,将毫无招架之力。无可奈何,他只能冒险暴露,对天竺施展最强攻击。

幸亏他在哈烈养精蓄锐已久,燧发枪与越王炮铸造颇丰,又征召哈烈精兵,入侵天竺之际,攻势如行云流水。仅月余,便占据天竺半壁江山。

然他未料大明反应如此迅疾,他攻下德里不久,朱瞻墉即刻醒悟,旋即数十万大军南下,挥师天竺。

面对大明军队,也先深知非敌手,然此刻逃无可逃。自大明军踏入天竺那一刻起,他已无退路。南行之外,再无去处,南下则是浩渺大海。他欲逃亡海上,然天竺船舰不兴,携带大军渡海,实属无稽之谈。

即便有大军支持,逃亡海外又有何用?无兵,他重振旗鼓尚需时日,何况海外之地,也先一无所知。一旦出海,能否重返故土?思前想后,也先决意留在德里,与明军决一死战。

父战死,他逃;族人被俘,他逃;帖木儿陨落,他再逃。北疆之战后,他一直在逃亡的路上渐行渐远。如今,他不再逃避。

以往他坚信东山再起,然而目睹大明军队之强盛,逃亡之心已消。即便再逃,他逃向何处?何时才能崛起,向大明复仇?如此逃亡,何时是尽头?也先疲倦了,他决定在德里与大明决一死战,即便粉身碎骨,也不再如懦夫般逃窜。

他于德里布防二十万大军,二十万燧发枪,五百门越王炮,此乃他所有家当。他誓死于此,即使魂归长生天,也要令朱瞻墉付出代价。

也先之计虽雄心壮志,现实却残酷无情。面对大明数十万大军,越王炮无用武之地,因大明天军在空中持续打击其炮兵阵地。城墙上二十万守军,也无法抵挡天军轰击。加之大明军队枪矢射程超乎他所制燧发枪,三日之内,德里全面崩塌。

也先绝望步入王宫,随后引火自焚,葬身火海。也先身死,德里陷落,大明军队占领此地。此役标志着大明首次西征正式落幕。

此次西讨,自朱瞻墉调遣南军踏入中亚之地,至也先伏诛,历时足足七个月。

这七个月间,朱瞻墉荡平了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各部,乃至天竺大半疆域。

灭国之后,实则开始了真正的占领。也先身故后,朱瞻墉将三十万南军,尽数驻扎于占领区各处。

随着中亚连番胜绩,朝廷兵马也纷纷踏入中亚,掌控全局。此番西征,朱瞻墉不仅收服了原本的帖木儿帝国全境,还一举扫除了其几大宿敌,为大明疆域拓土至极。

如今的大明领土,已非昔日蒙古帝国所能比拟。大明的文化,也因此战真正踏入了中亚之地。

只是这一战,朱瞻墉打得过于狠辣,杀伐过甚。西征一路,他麾下南军屠戮将近五百万人,不论军人百姓,皆在其波及之下。他的威势在中亚之地,足以令孩童闻风而泣。

西方各国,大明的西征也成功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激起恐慌。在西方世界,大明的入侵被视作第二次灾难的降临。于是,以神圣罗马帝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度,开始积极备战。

蒙古人的恶梦虽已过去百年,他们仍未曾忘怀。如今东方又崛起一个恐怖帝国,他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以应对。尤其是与大明疆界相邻的拜占庭帝国、波兰,以及极北的莫斯科大公国,紧张之情无以复加。边境大军严阵以待,只要大明有丝毫侵犯之意,他们便会拼尽全力反攻。

更多西方国家组成联军,随时准备抵御大明的侵犯。埃及这曾经辉煌的国度,此刻犹如惊弓之鸟,急切寻求西方援助。

此刻,朱瞻墉之名真正步入各国视野。在西方人眼中,朱瞻墉已是恶魔化身,撒旦在人间的使者。朱瞻墉的恐怖,连底层百姓谈及皆色变。

云兴同样名声大噪,他在西方人眼中,甚至比朱瞻墉更可怕。因西征一战,直接或间接死于云兴之手者,竟达二百万之众。在西方人看来,如果说朱瞻墉是地狱魔王撒旦,那云兴便是撒旦手下的第一恶魔。云兴的形象在西方世界已然恶魔化。

对于这些,朱瞻墉与云兴并不知晓,即便知情,他们亦不会在意。对朱瞻墉而言,此番西征只有一件事确定无疑,那便是他的名声值终于破五亿。随着系统升级,老爷子的神药终现世。而此时,距离老爷子寿元耗尽,仅剩一月。

朱瞻墉留下云兴坐镇撒马尔罕,统领整个中亚,带着五百亲卫,匆忙踏上归京之路。他要在老爷子寿元耗尽前赶回。

朱瞻墉未知的是,京城中,堆积如山的奏章已关乎他。京城,御书房。

“咳咳咳!”

朱棣坐在御书房,连连咳嗽。自寒冬以来,他的身体日见虚弱。原本老当益壮的朱棣,如今已是疲惫老人。短短半年,他从须发斑白的老者,变成了满头白发,眼神略显呆滞的老人。

此刻,京城已飘起鹅毛大雪,整个京城一片银装素裹。朱棣披着厚重裘衣,坐在炉火旁,颤抖的手仍握着奏折仔细阅读。

“陛下,您还是早点休息吧,您的身子……”

朱棣身旁,郑和忧心忡忡地看着他,小心翼翼地开口劝诫道:\"陛下,您龙体欠安,还是多加保重啊!\"朱棣却只是摇了摇头,声音中透露出一股罕见的虚弱:\"无妨,朕的身体状况,朕自己心里有数。\"

\"三保啊,跟朕说说小皇子那边现在怎么样了。\"朱棣的目光转向郑和,眼中带着一丝关切和期待。

郑和望向朱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焦虑之情。他深知朱棣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这些日子以来,尽管太医们不断诊治,却始终未见任何成效。每当询问那些太医时,他们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不敢多说一个字。而朱棣却依旧坚持每天亲自批阅奏章,对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亲自过问,这种敬业精神让郑和既敬佩又心疼。

\"陛下,您还是早点歇息吧,越王那边并无大事发生。\"郑和轻声回答道,希望能够说服朱棣放下政务,好好休养身体。

然而,朱棣似乎并未把郑和的话放在心上,他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朕知道你是担心朕的身体,但国家大事为重,朕不能有丝毫懈怠。况且,小皇子年幼无知,需要有人悉心教导和照顾。朕相信你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他,确保江山社稷的稳定和繁荣。\"

郑和听了朱棣的话,心中感动不已。他明白朱棣对国家和子民的责任感,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于是,他恭敬地躬身行礼,表示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朱棣所托。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谨遵圣命,全心全意辅佐越王,守护好这片江山。\"郑和坚定地说道。

朱棣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郑和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信任:\"朕相信你的能力和忠诚。若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朕商议。现在,朕也该去休息了。\"说完,朱棣缓缓站起身来,在侍卫的搀扶下离开了宫殿。

“咳咳咳,无大事,但奏章已堆满朕的御书房,这小子做事怎如此急躁,杀人过多,名声恐在士林中毁了。文人之口,比刀斧更锐利,万一遗臭万年呢。”

朱棣轻咳几声,疲惫地抱怨。郑和不以为然道:“陛下何必忧虑,越王毕竟为我大明开疆拓土,看殿下这次西征,为我大明开拓多少倍疆域?”

“我大明领土恐怕不止原先的两倍吧,杀些异族人,算得了什么?打仗总是有生死,无可非议,多死几人又如何?当年蒙古人西征,杀了多少人?我看,这些文官就是矫情。”

郑和身为征战之人,眼中行军打仗死亡乃常事,这些文官不过是小题大做。朱棣微微摇头:“你不懂,朕在位一日,文官在朝廷掀不起风浪,朕担心朕不在了,太子耳根软,性子仁厚,不懂得开疆扩土问题上一味怀柔无法解决问题。”

“朕这身子,不知哪日便过去了。若朕不在,我怕那些大臣会拿这小子的事做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