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就到了新的一年,王笠纶在发改委工作也一年时间了,这一年不管是他自己还是所在的单位,都做了许多事情。
而随着许多重点基层建设开工落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进入了快车道,从这一年开始,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中州和河西两个县的基层改革试点已经开始,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也已经初显成效,虽然有些阻力和问题,但只能算阵痛。
这两年互联网发展迅速,王笠纶也通过发改委制定网络发展规划,大力扶持了许多互联网企业。
夏如春旗下的资本也在这两年又一次进行了转型,这次不算全面转型,在保留了重要实体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互联网领域的投入。
四月底的一天,王笠纶刚开完一个电视电话会,沈行知就跟在身边说道:“刚才接到夏办电话,夏院长下周要去河西考察,领导您也在同行名单中。”
“好,我知道了。”王笠纶点了点头,陪首长出行这也是他现在工作的一部分。
不过当天晚上王笠纶私人给夏庭邺打了一个电话,两人通话时间不长,王笠纶知道了夏庭邺前往河西视察的主要目的。
一就是看看那个试点基层改革的县成果如何。
二就是再表明西部大开发的决心,就是去做一个姿态。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明院长提出的,但是他在位那几年具体情况太多,规划很好没有什么实质进展,夏庭邺这是打算继续搞下去。
夏庭邺的出行时间是下周二,不过周一的一大早,王笠纶就先乘机到了金城机场。
提前一天的王笠纶并未公开,也就是现在他属于秘密抵达河西,要到明天的报道中,才会有他作为夏院长随行人员到河西的消息。
王笠纶只带了秘书沈行知,在机场接他的是一辆军车,这是西北军区某集团军的车,这个集团军前身,是苏老爷子一手建立的,算是真正的嫡系部队。
早年是赵有铮,后来换了人,但依然和苏家联系紧密,现在算是王笠纶手上的一张牌。
这样的牌还有几张,不是王笠纶故意要插手,而是因为对手同样有这样的牌,自己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王笠纶用的军车,只是为了行程保密,他也没有去军部,而是被送到了省城外的一栋别墅。
下午三点左右,有人来到别墅,秘书沈行知去开了门,来人身份很不简单,正是如今的河西省长周元义。
周元义已经当了两年省长,这个人算是一辈子扎根河西了,原本他的背景资历都很难做到现在的位置,不过前几年王笠纶帮了他一把,总算进入了正部,还是实权的省长。
以周元义的年纪,还有可能做一任省委书记,但也要看王笠纶帮不帮他了,另外那也是他的极限。
“老领导好久不见啊。”王笠纶也是好几年没见周元义了,一见面还是非常客气,以老领导相称。
“王主任,你就叫我老周吧。”周元义有些不好意思,他可不敢也不能继续让王笠纶叫自己老领导。
在国朝官场,职位级别确实很重要,但政治潜力和身份背景同样重要,每个时期都不乏正部投靠副部,甚至甘为马前卒的例子。
有些人副部只是扶摇直上的开始,而有些人正部已经是极限是终点。
这别墅很大,但现在里面只有两个人,王笠纶将周元义带到楼上书房,这别墅也不是王笠纶的,而是周元义事先安排好的。
至于这别墅是谁的王笠纶不关心也不重要,一个省长安排这么个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好问的。
来到书房王笠纶将门窗都关上,然后两人坐在沙发上,周元义从随身的手提包中拿出一个文件袋。
“经过这几年的收集,足够齐勇余生在铁窗下度过了,这些是文字材料,另外我手上还有两个重要的证人,你一旦决定动手,我就会让他们主动投案。”周元义将档案袋推向王笠纶,压低着声音说道。
齐勇现在还是河西的专职副书记,到了这一步也很难升了,即便他背后有于家,可是安排一个实权正部,牵扯的利益太大,加上于家自己都有很多人需要安排,心腹和自家人终究还是有些区别的。
而这两年齐勇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在河西只能排老三,周元义这个老二一直将他压着,而且明里暗里就是和齐勇对着干。
反正到了他们这个级别,大家身上的标签都已经明牌了,两人在省常会上势同水火,整个河西都人尽皆知。
加上老三和老二权利地位相差太大,基本上都是齐勇被压着打,何况河西本身还是王笠纶势力的主场。
“辛苦了,我打算等夏院长考察结束那天就动手,你也提前准备一下吧,不能给他任何机会。”王笠纶看了一下周元义拿来的材料,而后说出了自己的时间安排。
“好,我回去后立刻安排。另外我想问一下,夏院长这次真的只是简单考察一下吗?”周元义连忙应下,还是试探性多问了一句。
“你就当是简单的考察吧,省府做好正常的接待和行程安排就行了。”王笠纶含糊的回答道,这话什么也没说,但又好像透露了什么。
当天晚上王笠纶就在别墅住下,这附近平时都没什么人,但今天中午开始,附近不时的就有一些剃着寸头,身形健硕的小伙子出没,远处停的车也比平时多了不少。
晚上又有一名访客到来,这个人王笠纶的秘书沈行知都没面对面见过,但沈秘书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很多次,是全球有名的超级富豪,在他们那个国家叫财阀。
沈秘书是专业的秘书,他没有好奇自己领导提前秘密到来,又见了这么多大人物要干什么,他只是负责开门关门,做好服务工作就行了。
这些已经属于他不该知道的秘密,王笠纶让他看到,已经体现了极大的信任,要是知道的更多,那就不是信任,可能是杀身之祸了。
当然经过一年多的考察,沈行知肯定是经过考验的,而在王笠纶身边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他也没有再改换门庭的可能。
说起来很多人很多时候,还真的是没得选,一条路一旦开始走了,就只能一直往下走。
沈行知这个秘书如此,王笠纶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