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午,经过一整天的观察,派出的斥候纷纷返回报告消息,不过由于北平早已关闭城门禁止出入,因此所获的信息有限。
目前北平的城防,为应对朝廷的大军,主力均部署在丽正门附近。而城墙之上的守军,分为三班倒,每四个小时轮换一次。而城内靠近城墙的区域,除开守军之外,并未将平民迁走。
“可恶,他们果然以平民为要挟,使我们不能大肆使用火炮轰击!”蓝玉拍了拍放沙盘的桌子,说道。
“嗯?”此举把朱元璋都吓了一跳,老朱立刻瞪向蓝玉。
“微臣一时情急,实在该死,请上位责罚。。。”蓝玉回过神来,心中一凛,立刻拱手道歉。
“再这样就给俺滚出去!”老朱吼道。
现在的局面,势必难以迅速拿下北平。而时间拖的越久,无论是朝廷方面的消耗,还是北平附近百姓的生活,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之下,与会者难免产生焦虑的情绪,进而体现到言行之中。
“现在有十七叔在德胜门配合,如若十七叔那边搞些声势出来,迫使对方分散城防的兵力,我们是不是有机可乘?”华英雄提议道。
张辅摇摇头,说道:“根据斥候探得的情报,对方防守的兵力,即使平分到南北两门,进行两班倒也绰绰有余。太孙殿下如此战术,恐难奏效。”
战前确定方略的讨论,就是对事而不对人,这是朱元璋当年争夺天下之时就传来下的惯例。即使是他老朱自己的战略有问题,与会的将领也会进行驳斥。因此,张辅这次虽然只是蓝玉的副将,也敢于指出太孙殿下策略中的问题。
“嗯,所言极是。”朱元璋肯定道:“你们这种年轻一代的将领,就应该像这样敢作敢当!战场之上,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可马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切不可因畏惧上官而对疏漏视而不见。当然,一旦策略确定,那就必须严格执行。往往不完美的策略,如果执行力足够强,结果也是好的。”
众人听到朱元璋多年的经验之谈,皆感到十分受用,齐声道:“谨遵陛下教诲!”
“哼,拍马屁什么的就免了!赶快讨论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才是正事!”朱元璋笑骂道。看得出来,虽然一时拿不下北平,但是局势也算平稳,老朱现在心情还是不错的。
这时,蓝玉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上位,微臣以为,既然强攻不成,不如趁夜间,派出一队精锐进行偷袭。这队人使用装备了消音器的手枪,攀爬城墙潜入城内,目的是从内部打开城门。成功之后,城外的大部队便可长驱直入!”
“俺昨日看那城墙之上的守军,令行禁止,动作齐整,绝对是有很强的战斗力。你的精锐,是有多精啊,能够夜袭成功?”朱元璋对蓝玉的说法表示怀疑:“你说,你这策略,成功机会有几何?”
“这。。。以目前掌握的情报估计,成功的机会应该在三成左右。”蓝玉说道。
“三成,作为奇袭来说,也未尝不可。只是此次若是事败,则会引起敌方的警惕,短时间内会更难觅得机会。”朱元璋说道:“难道这次真的只能围而不攻,打消耗战?”
此话一出,与会众人陷入沉默。帐内一片寂静,煤炭燃烧发出些许的噼啪声都清晰可闻。
“爷爷,孙儿还有一计!”刚才那个策略,只是例行公事。现在华英雄要说的,才是他真正想施行的计策。
“哦?大孙还有计策?”朱元璋惊奇道:“尽管说出来大家听听,不用怕说错了。这里还有俺,还有你舅姥爷,会替你把关的!”
“孙儿的计策,主要目的上,跟舅姥爷的计划是一样的,也是派出小队从内部打开城门。”华英雄说道:“不过,这次要使用的策略,是声东击西。。。确切的说,是声南击北!”
“大孙是说,我们在南面的丽正门佯攻,实际上打开突破口的地方,是背面的德胜门?”朱元璋说道:“此法或许是能出奇制胜,但是蓝玉的策略,真正的困难之处,乃是此小队成功率太低,这一点无法解决的话,你的计策仍是空谈啊!”
“这正是孙儿计策的重点——这一次,我们从空中突袭!”华英雄说道。
“从空中突袭?太孙殿下,您莫不是在开玩笑?”蓝玉惊讶道:“难道我们还要找一队会飞的人,去执行这个任务吗?”
“从空中。。。”与蓝玉不同,由于年龄小资历少,一直在旁听各位大佬发言的朱高煦,陷入了沉思。
华英雄观察到朱高煦的表情,于是说道:“看来高煦已经想到了那个方法。”
“是吗?”经大孙提示,朱元璋也发现朱高煦在思考,于是说道:“高煦,你就说说看,如何能让这一队人飞进城里去?”
“回皇爷爷,在大本堂之中,英哥给我们讲过一种叫热气球的东西。”朱高煦回答道。
“热气球?那是何物?”朱元璋不解道。
“不知道皇爷爷是否知道物体密度这个概念?”朱高煦问道。
“这个俺看过相关的书籍,密度就是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朱元璋说道:“比如铁器的密度,就比木头要大。”
“皇爷爷圣明!”朱高煦拱手道:“而在流体中,密度比流体大的东西会下沉,密度比流体小的就会上浮。这个热气球,就是利用此原理,加热气球内的空气,就能使气球浮起来!”
“原来如此!俺明白了!只要这气球足够大,便能将人拉着一起浮起来!”朱元璋激动之余,还是能冷静的思考:“不过,此法是够‘奇’了,但是上天容易,下来可是要花不少时间吧?而且气球目标大,需要有足够的掩护,才能避人耳目,达到奇袭的目的。”
“爷爷所言甚是!因此,热气球只是这个计策的基础。”华英雄说道:“我们先联系十七叔,让他将主力部队也调集到我们丽正门这里。然后在这里大肆建造云梯,做出试图强攻的态势。”
华英雄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要发言。结果是大家都听得莫名其妙,没有人说话。
无奈,华英雄只得继续:“以北平的实力,必然无法出城决战,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将大部分防守兵力都安排到丽正门。而我们再如舅姥爷所说,在夜间派出一队人,攀爬南面的城墙。。。”
“原来如此,这也是佯攻!”蓝玉惊叹道。
“没错!”话被打断,华英雄并不恼怒,毕竟没有互动说起来也没意思:“以这种突袭的成功率,这队人必然会暴露。那么,在南门外的大部队,可以配合一些火枪和少许炮击,制造火光和噪音,为头顶的热气球提供掩护。”
“此方法,似乎非常可行!”张辅也说道。
不过,华英雄还没说完:“热气球升空之后,会飘过北平城上空,届时,我会用望远镜进行观测,然后通过无线电报告之前难以获得的城内情报,同时,也能看出对方在城内的动向。待气球过了对方重点防守的区域之后,就逐渐降低高度,直到背面的德胜门附近,高度合适的情况下,乘坐的队员就能通过绳索滑下,向北门进行奇袭。
一旦成功,北门打开,十七叔就能率领骑兵部队长驱直入。敌方顾此失彼之下,南门恐怕也难继续坚守。到此,北平城就已经无法继续坚守。”
“嘶。。。果然是妙计!”朱元璋思考一番之后,认为此计确实非常可行:“不但能利用多重误导,制造有利局面,提高计划的成功率,还履行了跟权儿的约定,让他可以一展抱负!尽管对南门和北门进行奇袭的队伍,可能会伤亡比较大,不过这些在战争中也难以避免,算是必要的牺牲了。”
“皇爷爷,孙臣请求加入奇袭南门的队伍!”朱高煦自告奋勇,想要加入最危险的战斗。
“不可!南门的队伍,恐怕九死一生,你身为郡王,以后大明还有很多仗等着你去打,何必如此以身犯险?”朱元璋对于亲人的庇护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朱高煦这种孙辈里最为出色的将领之一,更是非常的珍惜。
“皇爷爷,正是因为这里最为凶险,才更需要孙臣这样的武将坐镇!”朱高煦据理力争道:“而且,孙臣是父王的儿子,燕番的士兵不少都认识孙臣,即使孙臣失败被抓,他们也不会把孙臣如何!还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皱起眉,思考了许久。终于,还是无法拒绝孙儿的要求:“好吧,这次俺就准许你加入南门的队伍。不过切记,你们也只是佯攻,凡事量力而行,切莫折损在那里了!”
“孙臣明白!”朱高煦拱手拜谢,眼神坚定。
既然南门人选已定,华英雄还要说明后续一些事宜:“制作热气球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不需要做的多么完美,只是临时使用一次而已。剩下的,就是等待一个有北风的雪夜了,如此天气,方能完美的配合这个计划。而热气球队,将由我亲自领衔。”
“什么?!俺绝不会准许!”朱元璋怒喝道:“堂堂皇太孙,以身犯险,成何体统!君子尚且不立于危墙之下,你乃大明国本,怎可如此怠慢!”
“爷爷息怒!”华英雄拱手道:“热气球加热和冷却的时机,恐怕在这里只有我可以把握。而同样只有我的视力,才能完成夜间的高空侦查。同样的,只有我才有把握,从热气球上落地之后,保持战斗力,进而攻破德胜门。还有,如果道衍逃遁,我必须第一时间去追击!”
闻言,朱元璋闭上双眼,陷入沉思。帐内众人不敢发出声音打扰这位老人,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一个结果。
前面那些,固然都是很合理的理由,但是换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未必不能成功。不过最后那句话,却成为使得朱元璋内心天秤倾斜的原因。如果是那个道衍的话,或许真的只有大孙能够对付。
终于,朱元璋缓缓睁开眼,说道:“从去河南赈灾开始,你就是这样。俺虽然担心得很,但是每次也都让你去了,你也每次都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希望这次,你也不会让俺失望!”
“多谢爷爷成全!孙儿一定说到做到!”华英雄说道。
“嗯,此计划颇为周全,俺就补充一点。”朱元璋说道:“当晚,所有部队都须服用莫达非尼,以保持在夜间的清醒,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那次从大孙手里搞到的药,现在终于能派上用场,也算是为大孙和朱高煦的安全加上一个筹码。
很快,南北两门的朝廷军通过加密频道完成了沟通,计划的准备得以顺利展开。第三晚,终于等到了所需要的北风。
凌晨两点,一个人最困倦的时候,朱高煦带队,开始接近丽正门。这队人身穿白衣,与雪地融为一体,在夜晚更加难以察觉。很快,他们开始通过冰镐攀爬城墙,抵达城墙之后,也很快被发现,双方开始交战。
按照计划,城门外的朝廷军开始用火炮轰击城墙,同时用狙击枪对突袭部队进行掩护。与此同时,漆黑涂装的十余个热气球升空了。
计划进行顺利,疲于应付突袭的南门守军,根本没有发现热气球从上空飞过。华英雄则在热气球上,使用望远镜观察了城内的情况,并记录了火光集中的要地。
行程过半,热气球开始关闭氢气喷嘴以降低高度,终于顺利的在德胜门附近降落。此时德胜门的守军果然大部分被调往丽正门,华英雄率领成功落地的三十余人,没费多少功夫就暗中击杀剩余的守军,打开了德胜门。
“英哥,骑这匹马!”很快赶来的朱权,亲自牵了一匹马留给华英雄。
华英雄翻身上马,说道:“我知道你要找的人在那里。跟我来。”
随着朱权的骑兵入城,城内一片兵荒马乱。
“大师,看来我们中计了!”燕王府中朱棣听过汇报后,说道。
“对方果然奇计频出,贫僧这次竟然也未能看透他!”道衍感叹道。
“大师,此地不宜久留,不如先撤退,保全性命以图再起。”朱棣劝说道。
“也好,只是在大明,我们恐怕难有再起的机会。”道衍说道。
于是两人骑马从王府的后门逃出,往景山方向逃去。这个景山,是北元皇宫的旧制,跟后来崇祯帝上吊的那个景山,还是有所区别的。
“你们哪里也去不了。”原来,华英雄早已提前观察了地形,知道他们必然经过此处,因此早就跟朱权一起在这里守株待兔。
“可恶!又是你!”朱棣恶狠狠地说道:“大师,你先走,这里有我挡住他们!”
道衍也不含糊,继续骑马向景山奔去。
“英哥,他的对手是我。你快去追道衍吧!”朱权似乎等待这一刻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