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晚,朱元璋和华英雄就在晋王府留宿。而后勤部队也趁机在太原府进行补给。

晚间华英雄喂朱元璋吃药,照顾他就寝时,老朱竟然一反常态,靠在大孙怀里失声痛哭。看来朱元璋虽然表面上不说,但是暗自里还是对亲自下令杀死亲孙子感到悲痛欲绝。

然而身为帝王,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影响到合理的判断。就算内心有多少痛苦和纠结,也无法与外人道。好在还有大孙,可以在他面前卸下防备,这么多年的心理压力,忽然间迸发出来,才有了这一举动。

老朱来这么一出,发泄了内心的郁结,反而睡了个好觉。翌日一早,华英雄就按照朱元璋旨意,对朱济熿执行了注射死刑。期间,老朱拉着朱济熺观摩,全程面色如常,以示决心。如此,似乎也是为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了准备。

中午之后,大军就开拔,向东北方的真定府(现石家庄)进发。

朱棣的领兵风格,是喜欢以野外的遭遇战为主,利用自己出神入化的骑兵战术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后,再向防守空虚的城池进行攻击。如此,方可事半功倍。

只不过,朱元璋未雨绸缪,已经提前削减了塞王的岁俸,朱棣的实力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根据历史上靖难之役的记载,提前将其中朱棣一方的名将收为己用,包括张玉、张辅父子、朱能、王真、张武等,均未在燕王亲卫中任职,朱棣可以使用的,仅剩就藩时就带走的丘福等少数将领。

缺少将领的情况下,朱棣的野战战略难以广泛开展,只能以自北向南的各个城池为据点,步步为营。

因此,一路上虽然有少量散兵游勇阻拦,但是不成气候。朱元璋自恃身份,不便出手,调兵遣将均由蓝玉代劳。其中初上战场的朱高煦难掩兴奋之情,一路冲杀,沿途大破敌军。

“想不到这小子这么猛!”朱元璋用望远镜看着战况,说道。

“确实!高煦跟他爹一样,都是战争狂人,当年尚在大本堂之时,就已经立志要成为一代名将。现在这样,也算是得偿所愿。”华英雄附和道。

“就是脑子不太好使。他并非嫡长子,肯定是无缘世子之位,却仍愿意听信老四的忽悠。”朱元璋说道:“现在,更是被你忽悠着,去打他亲爹!”

“这是不是表示我比四叔更有个人魅力?”华英雄见老朱说话没个正经,也顺势调侃一番。

老朱闻言,也是一个暴栗招呼到大孙脑门子上,笑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过你别说,现在大明蒸蒸日上,百姓缺衣少食的事情也少有发生,老四凭什么找来这些人跟他起兵?”

“四叔身为塞王,本就有三个亲共计约1万8千精锐,并且在军中素有威望。在您称病的情况下,他对情况稍加夸大,自然有人愿意相信他,跟他一起起兵。”华英雄说道:“而且,也不排除道衍在背后的影响力。如果道衍真的跟黑暗力量合作,那么以黑暗力量对人心智的影响,会有人加入他们也不足为奇。”

“有道理。恐怕那些北元残余不顾被切断一切贸易的风险,选在这个时候南下进攻大明边境,也是那个道衍搞的鬼。他一定是给那些鞑子许下了不少好处!”老朱说道:“此人诡计多端,虽然俺亲征,朝廷军也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亦不可冒进,宜稳扎稳打,以免落入对方圈套。”

“爷爷圣明!这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贸易在经济上对北元残余进行控制,同时将抗寒作物向北面推广,大量游牧民族已经逐渐转变为农耕为生,自愿归附大明。恐怕道衍对北元残余和瓦剌施以利诱,这些游牧政权也正因国民的流失而头疼,可谓一拍即合!”华英雄分析道。

“嗯,总之敌方在暗处,有什么损招还未可知,谨慎行事吧。”朱元璋说道。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当年争夺天下时,朱元璋的势力并非最强,因此经常要打一些以小博大的战役,出奇制胜,当年陈友谅的水军就是这样被击败的。

而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朝廷军才是势大的一方,朱元璋自然会以令当年的自己最难受的方式,来对付势弱的叛军。

大军抵达真定城外,朱元璋并未下令立刻攻城,而是继续使用宣传攻势。

此招甚是奏效,城内守军得知当今洪武皇爷仍然健在,并且还御驾亲征,立刻没了斗志,直接开门投诚。这样的结果,可谓皆大欢喜,只有蓝玉更加郁闷了。

“竟然又投降了。。。”朱元璋乘坐的马车之内,蓝玉苦着脸唉声叹气。

“怎么,你有意见?”朱元璋斥责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为将者的最高境界,像你这样成天想着怎么打的开心,如何能成大事?”

“其实凉国公想打打杀杀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别在大明境内搞得太狠了。下次打哪个周边小国的时候,可以考虑派你去。”华英雄说道。

“大孙言之有理!这次是俺所托非人!”朱元璋说道:“出征平叛,大家都是大明的子民,除非顽固不化者,其余的皆宜怀柔之。结果俺却带了这个杀才过来。。。”

“请上位息怒!是蓝小二辜负了上位的期待!”蓝玉立刻认错:“接下来,微臣一定谨遵上位的教诲,绝不再擅自有其他想法!”

“行啦行啦,少来这套。滚出去吧,看着碍眼!”老朱嘴上嫌弃,实则并未动怒。既然是平叛,自然要选最忠心之人。而与大孙沾亲带故的蓝玉,确实是最佳人选。

由于真定城内也有广播,因此接管真定之后,稍加宣传,便完全平定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加之疏通了沿途的官道运输,煤炭供应恢复,当地的形势彻底安定下来。

收复真定之后,接下来就是保定。有了前面的经验,依葫芦画瓢,倒也没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而真定之后,继续往东北,就是北平了。

大军在距离北平城外3公里处扎营,补给可供三个月所需,如有必要,还能从南方调拨补给,因此时间方面不必太过担心。只是,在大型火炮普及之前,想要攻破北平这样的城池一向都非易事。更何况,此次是内战,在减少平民伤亡的前提下,就更加困难。

朱元璋、华英雄和蓝玉,站在营地附近的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北平城的状况。

“城墙上的守军,为何向城墙下泼水?”朱元璋看到这一幕,颇为不解。

“如今天寒地冻,向城墙泼水,水还未流到地面,就直接结冰。如此,城墙就成为一道冰墙,想要使用攻城梯等道具,就更加困难。”华英雄说道:“只是,这泼水之法。。。”

大孙都说到这份上了,朱元璋也想起来了,那原本历史里,朱高炽镇守北平,面对李景隆的大军,就是用了这个方法,最终使得李景隆无功而返。只是北平城中的消息已断绝多日,难道高炽那小子还是倒向了他亲爹?

“蓝玉,如此局面,你看该如何攻城?”朱元璋问道。

蓝玉之前被华英雄敲打,现在自然不敢再妄言:“回上位,使用炮火持续轰击,必能摧毁北平城墙,则大军可长驱直入。然此方法,恐伤及城内平民,实是下策。微臣以为,此次仍需使用云梯,配合狙击手清理城墙上的守军,以图占领城墙,进而打开内城门和瓮城的大门。”

“嗯,倒是不像往日那般莽撞。”朱元璋满意地说道:“老四一向治军严整,且地方在高处,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如此强攻,必收效甚微。当前北平城内情况尚不明朗,待斥候侦查过后,再做决断。”

“皇爷圣明!”蓝玉长舒一口气。

“报!”一个传令官忽然出现在身后。

“说!”朱元璋发话的同时,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宁王来电,将携朵颜三卫于明日到达德胜门,助陛下一臂之力。”传令官说道。

现在朱元璋正在观察的是北平府南面的丽正门,此门在朱棣迁都之后,参照南京的旧制,改名正阳门。而朱桂要去的德胜门,则是北平府的北门。如此两面夹击,势必使朱棣方面的防守压力陡增。

“权儿。。。”朱元璋放下望远镜,沉思片刻,说道:“蓝玉,你先回去准备与宁王合围之事吧。”

“微臣遵旨!”

蓝玉和传令官离开后,山坡上就只剩下朱元璋和大孙两人。

“朵颜三卫。。。本来这个时候已经叛出大明了吧。”朱元璋笑道:“都是些势利的蒙古人,哪边好处多,就去哪边。用你的话叫什么来着?对,雇佣兵!”

“如今大明国力强盛,朵颜三卫自然没有叛逃的理由。”华英雄说道。

“你说,权儿是不是知道了什么,才不顾北方的战事,一定要跑过来打老四?”朱元璋又问道。

“十七叔一向聪慧,想必从我们之前跟他说过的那些话,以及九边重镇的安排之中,已经猜测出不少东西。此次四叔起兵,或许是证实了他的猜测。”华英雄分析道:“十七叔办事周全,三个亲卫仍留在大宁,以明军的武器优势,抵御强弩之末的北元残余应是绰绰有余。”

“嗯,这次就不治他擅离职守的罪了。权儿自小就是你的跟屁虫,十年之后你回来,他更是主动站在你这一边,跟你那些不服气的叔叔对抗。他此番赶过来,想必也是帮你的同时,为自己出一口气。”朱元璋说道:“如有可能,俺也会尽量安排他一展抱负。”

“我们此行的消息,应该早已为北平城所知。但看这北平城防守如此严密,守卫的将士也士气高昂,或许是被道衍的黑暗力量所影响。不能击败道衍的话,此战会更加艰难。”华英雄说道:“当年我答应席应珍,会帮他清理门户。如今,也到了兑现诺言的时候。”

“嘿,这些还是等斥候来报再说吧。”朱元璋笑道:“你看这放眼所及,苍茫一片的景象,俺在南方还真是没见识过啊!”

此情此景,不得不令华英雄想起那首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诶,这是一首词吧?还‘长城内外’,长城远着呢,这里哪看得到?”朱元璋哈哈大笑:“哈哈哈,怕是你又偷了后世哪个大词人的作品吧!不过听起来写的确实不错,赶紧把完整的念来听听!”

呃,你不急着打断,我确实是准备直接背诵完的!

“。。。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的意境,令朱元璋怔住了。许久之后,他才缓缓说道:“这词牌,是沁园春,而这内容。。。写的是俺?”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自己这个想法:“不对!你们后世的词人,又怎会站在俺的角度来写词呢?况且,就是俺自己,也不认为自己能超越汉武帝、唐太宗这些皇帝!”

“写这首词的人,正是我们那个国家的奠基人,文学家不过是他所有成就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华英雄说道。

“如此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词,竟然出自你们开国皇帝之手,而且还可称微不足道?那此人是何等的天纵之才?!”朱元璋感叹道:“不过他写了这么多历代的君王,却没把俺写进去,看来俺做的不够好,没能入其法眼!”

“这倒未必,多半是从古到今排列下来,而且到成吉思汗就截止了,所以才没把您排进去。再怎么说,您的功绩还是比宋太祖要强的。”华英雄解释道。

“这样么,哈哈哈,看来俺在你们那时候名声也没那么差!”帝王将相,对于身后名都是很在乎的,朱元璋也不例外,此时终于能开怀大笑。

“而且,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皇帝了,新的国家是共和国,这位伟人的接班人,也不是他的儿子。”华英雄继续说道:“而且很遗憾的,他的嫡长子,也是在38岁的时候,死于抵抗外国入侵的战争中。有光复河山之功,晚年却备受煎熬,说起来,跟您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啊?如此旷世之才,竟也。。。这苍天何其不公!”朱元璋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面露悲叹之色:“唉,标儿啊,是爹害了你啊。。。”

见状,华英雄轻抚朱元璋的后背,以示鼓励和支持。

“对!人不能做命运的傀儡!俺还有大孙,还有大明的亿万百姓等着俺守护,还有那个未来人类的使命必须完成!”想到这里,朱元璋神情为之一振:“这首词,情绪昂扬,俺也不能这样消沉下去!”

这样的朱元璋,才是华英雄愿意看到的:“如果我们所做的事能继续贯彻下去,或许到时候就不需要那位伟人出手拯救华夏了。所以,这首词您可以先拿去用,以示超越历代帝王的决心。”

“好!虽然现在可能不行,但是等俺作古的时候,希望能配得上这首词!”朱元璋笑道:“走,大孙,回营!”